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审计风险控制范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引入科学技术水平的背景下,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也逐渐加大了对财务内控风险的控制力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尤其是现在,企业想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策略进行探究,并且确保风险问题处于可处理范围当中。立足于企业真实情况与发展需求,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及时洞察风险因素,提出合理的控制方案,将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本文从基于风险控制视角落实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落实财务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重视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高素质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风险控制;财务信息化;信息化平台;内部审计
引言:
企业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基本发展情况与财务管理现状,才有助于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对信息化风险进行处理,还是优化内部控制机制,都需要注意与实际的经营发展情况融合,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适合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信息化系统等,为后续业务活动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针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的提出财务内控策略,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责权,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促进财务工作可以为决策计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在了解财务信息化发展中蕴藏风险的同时,及时做好风险预测与动态化监督工作,真正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一、基于风险控制视角落实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主要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促进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的及时共享,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切实提升财务数据的应用能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其能对各个部门的经营发展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还可以做好财务管理活动的事前预测工作、事后监督工作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也属于最关键的构成部分,财务信息化发展过程也是管理手段与体制的变化。财务信息化体制的落实,有助于促进企业对各个部门经营决策的控制与监督,并且规避竞争环节中蕴藏的风险问题,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2.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广泛的涉及到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实际获利利润分配等,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但随着企业的运营规模逐渐扩大,财务信息量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情况,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财务信息化都是以财务软件为工作平台,并且降低财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压力,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另外一方面,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效用,能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做出反映,落实合理化的投资决策方案。
二、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问题
1.财务信息化制度风险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涉及产品的种类及业务类型逐年增多,涉及到的财务数据更加复杂,企业的经济活动数量也逐渐增加。在资金的使用以及流动过程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制度,若财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则会导致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增加。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对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拥有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实际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财务管理的需求,也未完全考虑公司整体的内控管理需求,忽略事前风险管控工作与事中的延伸管理工作,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
2.财务信息化管理风险
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化内部经营框架,并且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信息化建设层面,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脚步。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研究了解到,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也没有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存在凭借主观臆断开展财务管控工作的情况。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企业没有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或是存在监控力度不足的情况,内部监控不到位,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另外,企业没有对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权限以及功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标准,工作流程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在进行财务工作时,以人员为主,不是以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结果为主,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无法达成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
3.财务信息化建设披露风险
企业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就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质量会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财务信息分析与整合工作,还需要将数据信息公开,确保数据信息内容保密,不能将企业的关键信息、行业安全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公开。但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财务信息化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甚至影响各个部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此外,企业还存在财务信息化软件存储基础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财务人员没有对财务信息进行核对,使得企业面临财务信息化建设披露风险,导致财务管理效率降低。
4.财务信息化人员匮乏
企业搭建财务信息化系统,需要既懂财务管理又懂计算机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系统的进程中,设计系统的人员是IT技术人员,虽然项目组配置有财务人员,但是存在沟通障碍。IT技术人员听不懂财务的语言,财务人员也没有办法将财务语言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最终导致设计出来的系统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但是,当前国内大多数财经类院校已经开设会计学大数据方向实验班,学校所属的经济信息工程学院也设立了电子商务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人工智能系等前沿课程,同步要求学生辅修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大数据处理的同时,也学习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从未来的人才输出上来看,可以弥补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空缺,也为企业未来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线曙光。5.业务审批流程冗长,信息处理效率低下企业涉及的业务流程较多,出于风险接受能力的考虑,设置的审批流程长短不一,业务提交的入口路径太多,财务人员需要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处理,影响审批效率及经营效率。并且在后期的数据整合过程中,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难以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
三、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路
1.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信息化制度
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工作人员都应当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并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中的风险因素有基本的了解。财务人员需要了解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范围等,还需要对义务与权利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前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发生了风险问题以后,尽早给出应急处理方案,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好防范工作,确保风险控制工作贯穿于各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中。信息化时代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给网络风险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企业需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蕴藏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基本岗位责任制,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财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若产生了财务风险问题能及时找到负责人,并且提出配套的解决方案,规避各个部门人员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真正做到专人专管。②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有充分的了解,使得相关人员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获得的信息符合权限范围,登录的系统也需要利用正确的用户名、匹配的密码等。③为了确保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规定,明确的规定财务信息输入时间,并且遵循各项财务管控制度。④企业需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阶段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知,还需要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而为企业安全存储、处理财务信息数据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核心支撑,促进各项财务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效用,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而利用具有统一性的信息化平台,可以确保企业对财务信息及时性的基础需求,并且高质量的对资金使用与分配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发挥出实际的功能模块作用。要想提升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就需要促进与信息系统开发公司的紧密联系,及时做好系统更新与维护工作,保证财务系统的服务性。
2.落实财务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控制理念视角下,加快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脚步,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搭建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监督机制。建设的核心则是企业财务数据、信息,要想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相关财务人员就需要做好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经营性采购行为、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来说,需要确保风险监督管控工作到位。企业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参与到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另外,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化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企业需要搭建独立的监督机构,并且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控,设立单独财务监督岗位,其拥有职权进行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合理优化与分配,进而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重大活动进行预警,尤其是大量资金流动的活动。财务人员需要做好经营活动综合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活动,以此避免经营风险而导致的资产流失问题发生,还可以切实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3.加强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会直接影响财务信息化水平,也属于做好风险内控工作的关键。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并选择实力更强的服务供应商。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标,并选择系统功能符合自身基本特点、价格处于合理范围内的供应商。此外,做好合作供应商的资质验证工作,提出可行性较强的设计方案。随着项目的不断落实,企业需要清晰的了解部门实际分工情况,并做好信息化系统构建质量的把控工作,促进项目顺利交付使用。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操作合规性,并且合理的设定权限,不能出现越权访问的情况。此外,还需要进行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加密处理工作。相关的操作人员需要在验证身份以后才能进行操作,并利用这种控制的方式,对已经授权的业务以及没有授权的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加入数据检测的手段,并且做好数据存储前的检测工作。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识别,能发现与企业历史完成情况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存在偏差,则可以及时的调整,以此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
4.重视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的关键就是顺利达成各个部门的运营发展目标,并且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盈利水平,也是财务内控的核心手段。第一,为了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当在各个部门内部培养更多的专业审计人才,不仅要对财务管理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还需要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借助财务软件分析的方式,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顺利的达成基础战略目标。第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无法应付当下存在的工作问题。企业可以邀请其他机构、组织的专家,建立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体系,切实提升财务内控水平。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思考,并且通过建立可行性方案,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准确程度等。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关注日常软件是否合规,并且确保经营性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5.搭建财务信息化平台
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配套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采用这种方式,确保风险防控工作到位,并且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速度。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并掌握符合社会发展情况的信息化技术、财务管理核心标准等。就企业当前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也无法保证财务信息数据采集的同时能发挥出其他部门的监督作用。而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发挥关键的效用,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关键参考依据。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保证平台建设的核心意义,确保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将关键的财务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做好动态化的监控工作,确保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6.建设高素质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等。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当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如计算机设备使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还要对基本法律法规、税收管理政策等有清晰的了解。由此不难了解到,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应当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核心。企业领导层需要了解到培养优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其中。企业可以从外部聘请专业讲师,开展财务管理内容的讲座,也可以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享。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提出创新管理理念,掌握新的技术与制度,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也应当合理利用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管理经验,参与到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中,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在行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投资建设了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尚未打通,各系统呈点状管理,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之间无法在各系统间传递,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立足于自身基本发展情况,探究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模式,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能得到相应的控制,进而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作用发挥出来。基于风险控制视角,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相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并且及时找到负责人,在发生风险问题时尽早提出解决方法,获得真实的财务数据与信息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助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郑焕焕 单位: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审计风险控制范文2
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变化,审计业务难度升高,审计项目风险发生率提升。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需要承担的风险比较多,如果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面临较多风险因素,必然会让事务所遭受损失,影响自身发展。因此,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减少审计项目风险,需要事务所了解风险产生原因,加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实力。
事务所审计风险特点
1.客观性审计风险出现在事务所审计项目各个环节中,以客观形式出现,不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改变而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需要规范审计流程,严格按照审计要求进行,采取合理的审计工作方式,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2.可控性在实际中,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审计项目中普及和应用,事务所让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和大数据充分融合,实现对审计项目风险的科学管理和防控,降低审计风险给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3.不可计量性审计风险通常以客观形式出现,贯彻在审计项目整个环节中,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并且结合相关数据调查分析,也不能精准判定。所以事务所审计人员只能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和相关案例进行评估,以防控各种风险。
事务所审计项目风险出现的原因
1.组织结构不合理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时间较短,组织结构有待完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责任制,一种是合伙制。结合当前情况来说,以有限责任制为主。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制事务所要求用其全部资金来承担自身的债务责任,违规成本随之减少,无法实现对事务所的有效约束,会计师承担的责任风险随之下降,加剧事务所审计项目风险发生。
2.独立性不强在审计项目中,事务所通常采用直接向被审计部门收取审计费用的方式来承接审计项目,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经济关系,导致事务所审计项目独立性下降。在无法保证独立性的环境下,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出具的审计报告客观性和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审计业务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事务所采用减少审计费用或者出具不公平审计报告等方式承揽业务,这种方式不但会给事务所审计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破坏审计市场秩序,影响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3.法律机制不完善为了让审计项目更加专业和规范,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和审计相关的法律政策,在当前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部分法律机制和政策已不能满足现代审计项目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无法可依的状况越来越多,部分和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机制与现代审计活动开展要求不符,上述问题的出现,给审计工作开展增添难度,为事务所审计项目风险的出现提供可能性。
4.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针对事务所相关人员而言,要想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获取理想的工作结果,提高审计工作公平性和客观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审计工作技术要求严格,审计工作流程比较烦琐,一个环节存在问题,必然会给后续工作发展带来影响。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人员数量逐渐增多,但考试标准随之降低,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参差不齐,对审计中各项问题重视力度不高,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审计风险,促使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大。
审计项目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调整事务所组织结构从目前情况来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的注册方式以有限责任制为主,这种成立方式要求事务所承担一定的有限责任,相关部门不能对其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和监管,所以国家应该倡导事务所采用合伙制形式注册,这种方式要求事务所为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无限责任,可以促使事务所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保持高度警惕,改善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除此之外,旗下设有多家分支机构的事务所需要加强总部集权管理体系建设,科学构建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旗下各个分支机构进行集中管理,从根源上防止由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而引发的审计风险。
2.转变审计方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审计方式和思维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应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由抽样审计调整为总体审计,利用大数据技术,扩大抽样比例,打破样本局限性,收集被审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调查分析,降低对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依赖,减少审计风险的出现。其次,将事后审计调整为持续审计,不仅在经济行为产生以后进行审计,而是在业务产生之前进行风险预测、科学评估、数据比较,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后,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充分结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在非现场审计过程中收集所需信息,提前对信息分析,给后续现场审计活动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更好地确定现场审计工作重点和目标。通过转变审计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审计工作时间,缓解审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保证事务所审计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应该对审计项目独立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综合考量是否可以承接该项目。通过转变事务所审计项目承接方式,由审计部门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需求进行分析,之后由审计委员会组织对审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审计委员会将招标结果进行公布,确定承接审计项目的会计师事务所,最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委员会中获取本次审计活动的经费,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有审计委员会作为交流平台,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不会受到客户因素影响而削弱独立性,只有保证审计项目独立性,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出现。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严格按照审计要求对影响独立性因素进行调查,保证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实现对审计风险的科学管控,降低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发展的影响。
4.强化事务所内部管理
一方面,编制审计单位风险评估报告。事务所审计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审计单位中产生,部分事务所在审计单位选择上缺少严谨性,风险评估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风险比较烦琐的企业,事务所应保证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出现,事务所应对每个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机制,如果风险比较大,将会给事务所审计活动开展增添难度,甚至使事务所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应该主动放弃项目。但是在实际中,事务所不可完全由于被审计对象存在问题而放弃项目,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判断其是否会给审计结论带来严重影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适当控制,选择适宜的审计方式,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事务所内部管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事务所审计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实施全流程动态管控,有效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从大局出发,防止因审计风险过高带来的执业风险和责任追究,导致事务所利益损害。
5.完善相关工作体系
首先,完善法律机制。根据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立法部门应注重审计工作法律机制建设,适当调整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给审计人员开展引导工作,为企业会计实务处理和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审计项目风险角度分析,我国法律部门应结合审计工作具体状况和要求,加强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处罚,保证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进行。其次,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要想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满足国家法律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应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明确事务所相关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工作职责。事务所应定期组织开展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和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明确了注册会计师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审计质量标准等,相关部门也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追踪和监管,保证事务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对审计风险的科学管控。最后,加强审计监督管理。为了改善审计工作质量,应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工作要求和法律机制,形成一套专业化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工作职责进行约束。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包含业务承担职责、客户关系、业务承接范畴等,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重相关人员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定期安排各种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建立把质量作为核心的内部机制。6.建立信息技术团队事务所应充分思考在业务质量控制机制中的相关要求,对满足相关条件的审计项目,信息技术团队应该作为审计项目的成员,开展信息技术审计,从而防止发生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财务报表重大报错风险。对于信息系统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除了要采用信息技术审计之外,也要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专家复核作业,如利用金蝶、SAP等现代化系统等。7.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应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将会给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对审计风险的把控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注册会计师进入标准,在资格考试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从业时间等要求,保证持证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事务所应该对内部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各部门员工之间深入交流,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水平。事务所通过建立奖罚机制,对审计工作中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出现错误的人员进行处罚,从而规范审计人员工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此外,还可在事务所开展加强审计风险宣传教育,通过收集各种案例信息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意识到审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对审计风险有深入了解,培养员工职业操守,引导事务所更好发展。总而言之,在审计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只有事务所做好审计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强化组织结构,完善相关工作体系,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对审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才能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促进审计工作更好发展。
作者:周国水 单位:广州皓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审计风险控制范文3
1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存在的问题
1.1风险控制意识欠缺,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随着大众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艺术审美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艺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多数文化艺术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市场开发、经营效益等层面,缺少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一是文化艺术企业经营者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未能构建完整覆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与压力。二是经营者对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规律、全新发展业态缺乏全面认识,未能根据企业经营需求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及工具,影响了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1]。
1.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规避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具有复杂、动态的特征,为有效规避企业内部风险,需要充分整合企业风险治理资源,构建风险融合治理新格局。由于文化艺术企业未能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形成全面认识,未形成必要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精准识别、及时化解企业内部风险,影响了企业风险的有效规避。一方面,多数文化艺术企业缺少独立、完整的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稳步、有序推进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未能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预警及管理体系,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缺少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及时规避企业风险。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未将风险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2]。
1.3风险治理架构不完整,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治理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内部管理风险、行业发展风险认识不充分,未能构建完善的风险治理制度、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实时反馈的风险化解机制,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治理。一是智慧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发现、识别内部风险,增加了企业风险的损失。由于未能将智慧技术广泛应用风险治理,影响了企业风险的精准采集、智慧分析与科学披露。二是风险治理架构不够完整,未能形成全面覆盖、广泛参与的内部风险控制框架,尤其是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机构缺乏有效协同,影响了风险治理效能。三是由于风险治理制度、规范相对缺失,未能结合企业风险治理需求,实时调整、优化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无法适应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趋势[3]。
2审计视角下完善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价值
2.1导向组合,职能重构在新的“增值型”审计视野下,通过以智慧平台驱动为基础,以组织战略为导向,充分关注审计对象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文化艺术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审计流程,实现了文化艺术企业审计质量、风险控制与经营效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审计优先级,持续扩大风险审计的覆盖面,打通企业内部不同环节风险信息的分享壁垒,在提升审计效能、精准挖掘审计风险的同时,构建基于企业实际的集成化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关键风险、动态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实时化解[4]。
2.2价值聚合,审计增值推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是创新文化艺术企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诉求,通过将审计与企业经营有机融合,适时调整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促进审计从传统、被动的“咨询”功能向新型、主动的“建议”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从制度管理与文化认同等视角出发,正确解读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走向,帮助相关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经营决策,有效降低了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的发生概率,实现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另一方面,文化艺术企业要将审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唤醒企业内部对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高度认同,更好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通过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企业风险治理内容,建立科学完整的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确保企业规范有序经营。
2.3功能整合,审计赋能为有效控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风险治理水平,要对审计揭示的真实、客观问题给予专业建议,进而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治理水平。一是通过围绕审计结论,完善文化艺术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体系,积极变革治理形态,履行文化艺术企业的社会职责,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效能。二是通过以科学配置企业风险管理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架构,深度挖掘、利用审计结论,积极探寻企业经营的风险点与薄弱项,合理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风险合理规避的理想效果。
3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合理建议
3.1提升审计效率,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准度全面提升审计效率是有效规避、化解文化艺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搭建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智能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全面覆盖审计体系,深入开展经营风险监控、问题核查和专业判断等多项工作,将实现企业风险实时监控、智慧预警等理想成效。一方面,引入智慧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风险治理效能,需要打破传统审计界限,通过引入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技术,重构企业内部审计系统,使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聚焦审计重点,拓宽审计视野。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质量,需要聚焦企业风险关键点,除了关注企业财务会计、日常运营及合规合法等风险,还要拓宽审计视野,重点防范企业发展面临的战略风险、社会环境风险及互联网风险,通过构建主动预防、科学预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2增强审计效能,提高审计结论与风险控制的融合度应用审计结论是全面提升审计效能、促进文化艺术企业管理增值的重要动力,通过充分应用审计结果,及时检验审计结论,真正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多元优势。首先,要以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前提,通过明确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推动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规避有机融合,构建风险防范、运行维护等多层次审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其次,为全面提升审计效能,需要以审计全覆盖为指引,充分关注文化艺术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服务,积极调整风险管理导向,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与企业治理的协同机制,进而实现文化艺术企业发展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及时化解等目标。最后,为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理想成效,需要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对文化艺术企业发展的实际影响,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治理体系,采用多种措施和科学方法,实现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增值等目标。
3.3创新审计技术,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确度在科技强审环境下,要坚持以智慧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框架、建立智慧化审计分析体系,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效能,促使文化艺术企业审计从传统、单一的监督职能向智能化审计升级。其一,要利用数据支持系统完整获取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疑点、审计数据,自动收集、智慧处理企业审计数据,充分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空间,全面提升审计结论的完整度,增强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其二,要依托智慧审计平台,构建动态识别、及时感知与科学预测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将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融入文化艺术企业审计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增强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的灵活性,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实时感知、科学预警及有效处理等多元目标。其三,要以审计价值链为指引,积极适应审计对象数据化趋势,通过建立包含审计数据、业务及内部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数字平台,实现审计与企业业务、财务及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4结语
审计是促进企业增值的关键手段,也是应对复杂时代环境,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文化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环境下,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范围、要求及内容得到持续扩展。因此,在审计视角下,为充分做好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通过积极开展风险评估、经营监督和问题改进等活动,更好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实现文化艺术企业风险实时识别与有效化解的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康,吴瑶,肖静华,廖雪华.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6(2):133-148,188.
[2]李雅楠.不舞弊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敏感度[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63-66.
[3]梁芳,王小鹏.我国企业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以A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17(4):75-78.
[4]沈琦敏,王素梅.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价值增值的路径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财会研究,2017(12):67-69.
作者:赵晓涵 单位: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