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风险控制管理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企业也开始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投资虽然会有不错的收益,但是也可能会有相应的风险。据现有资料显示,我国学术界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角度较为宏观,缺乏实际意义。因此,文章基于企业管理的视角,从操作层面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对策,为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局面,数据信息化、资源化的背景,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其竞争局面也从原始的资源归属的竞争演变到如今对资源的投入和利用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生产技术改进和控制成本,从问题源头抓起,也就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管控和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首先政府可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包括政府岗位和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企业可从公司各方面、各角度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人可通过对自己的工厂或店铺员工进行投资。市场中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人是企业,本文主要从企业投资人角度展开研究,包括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投资或者开展其他形式的投资项目和活动等,使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能够获得收益。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除了能给企业带来正常运营的收入外,也存在风险。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可以发现,在企业为了项目而投入相应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后,可能会因为管理投资对象不当而导致预期项目的投资结果与实际项目的投资结果不同。这就是风险的所在,不仅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结果受到不良干扰,还会左右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加强辨识投资风险的能力,并做到成功避免风险,为企业创造投资收益。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特点
企业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必须了解它可能存在的风险,就要先认识到其与企业其他投资资本相比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投资对象有自主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标是企业员工,具有自主思想和判断能力,自行控制行为和思想,与其他类型的投资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投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自主能力和个人品质,因为员工个体间的差异会影响投资的结果与成效,并且投资项目是否被接受、投资成效的收益对比等都会受到员工自我意识的影响,最终决定权也在投资对象手中。因此企业可根据上述因素将投资对象进行分类进行差异投资。
(二)企业为获利而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根据其所获得的利益来判断投资是否划算,而获得的利益包括直接经济利益或者是长远发展等间接利益。究其原因,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由此可见,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投资,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当该项投资所获得的利益较为可观时才会追加投资,但如果该项投资项目不能使企业获得利益时,企业会减少投资甚至叫停该项目。
(三)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项目多元化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只是对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投资,会对其方方面面都进行一定的投资。比如,投资对象的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团队能力、现实生活等,保障投资对象在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时,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从投资手段入手,企业可以对投资对象进行专业领域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建立非正式组织团体、职工劳动关系转移等方法进行深度投资,各种投资方法相互融入、组合,达到深度投资的目的。
(四)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受多方面影响企业通过对人投资的方式达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互融合促进,能够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本潜藏资源。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因素影响,因而过于复杂。比如:第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效缓慢。物质资本的投资是最简单和直接的,可通过将企业产品售出或变卖等方式,使企业获得直接利益,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因投资对象自身的特点,成效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再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两者对比投资期和收益期明显不同,企业人力投资本投资收益滞后,成效过于缓慢。第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投资对象个体间的差异,相同的投资却不能有相同的收益。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企业人员的离职原因而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对象的技术和素质也会出现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情况。因此投资对象的价值是一直在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第三,人力资本投资获得的收益是企业自身与投资对象共同拥有的。与物质投资相比,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被投资人也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双方都拥有收益所有权。也就是说,企业投资的收益是通过投资对象获得的,没有了投资对象,其获得的收益也无法转移给企业,而是会随着人员的离职而损失。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解析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风险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需求预测风险需求预测风险主要预测的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本内控的因素,包括对市场中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人力资源数量和专业能力、投资价值等的预测。企业在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时对需求量和投资程度的决策需要重点参考以上预测,因此其预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比如:通过对市场中产品或服务的流转率、人才数量和技术能力、价值统计等,来预测明年产品生产量和工作人员的需求量,甚至会考虑到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年龄、学历等方面。因此,预测是否科学、合理会严重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不足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行,而投资过度会导致生产成本过大和相关资源浪费现象出现。
(二)外界技术创新风险由于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并创新,企业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新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开发上会变得畏手畏脚,原因是企业若对某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在该项目产生经济收益之前,国内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使该项目的技术失去了原本优势,导致该项目投资的人力资本大量损失甚至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因此科技的不确定性也是企业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若忽略科技发展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缺少新产品技术开发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做相关决策时具有很大的风险。
(三)激励性风险现代的企业学术界中着重对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企业的绩效会受到委托代理机构或者企业领导人设计安排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在被鼓励或被认同时会释放某种力量并且会有不错的成绩,而在受到一定的挫折时会将部分能力潜藏起来。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在受到激励之前只能发挥20%~30%,如果得到激励能发挥80%~90%。我国如今的产权制度和企业的工资制度也相对不合理,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也无法调动资本拥有者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四)人力资本外流风险企业要保证人力资本的投资能获得收益,还有一点是企业能留住人才。如果企业的技术人才或职工离职或者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比如,若是技术人员跳槽或离职,首先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引起市场环境波动;若是正常职工违反合同跳槽或离职会挑战劳动关系的强制性。并且企业人才的流失还会使企业的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所投资的成本无法转化为收益。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人才的流失不仅会降低自身企业的技术能力或管理水平,也会提高其他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等,使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剧烈。
(五)随机事件风险随机事件风险一般是指自然灾害、战争、传染病、国家政权变、企业结构调整、委托培训机构倒闭等,或者人力资本拥有者由于不可控事件造成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其不可控性和不可预测,相对于其他风险而言发生概率较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很难判断由它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领导人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针对随机事件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很难有效规避和处理。
三、相关风险规避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意识公司对内部人员开展有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包括人身安全和风险预防意识,特别是在重要领域或职位的人员应该开展重点培训,并对这些训练内容实施定期考评。此外,公司在工作中将设立有关预测、预警机构,来监视公司人力资本风险,并通过统计分析公司人力资本外流率、重要人员外流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等数据来确定是否出现相关风险,并适时采取预防与解决。公司还可定时对公司人员进行访谈或者调研员工满意度。为避免岗位缺人而影响公司正常工作,可以采取岗位轮换或换岗训练等方式培训候补人员。
(二)科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企业应充分了解自身的人力资本能力和后续发展自身人才需求量,明确自身投资程度,确保企业领导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另外,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时,应加强对相关信息获取的手段。比如,可从政府的人力资源市场或人力资本投资市场获取相关信息,在保证自身信息鉴别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尽快筛选出有效人力资源信息。投资对象的挑选也有一定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并认同,有适合的工作岗位,有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上进心,个人品质有保障。最后,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尽量做到收益最大化,可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和比较投资方案收益率来进行科学决策,使该决策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三)做好员工待遇保障,重视员工培养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时,因为投资对象自身的特点,企业应尽可能保障投资对象的工资待遇和身体状况。第一,企业应保障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工作意外或者员工身体健康受到危害。第二,企业应注重单位的卫生条件和安保措施,对员工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管理,完善企业医疗保障制度,保护好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损失。第三,企业应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年轻员工的培养上应加大投入,并在未来发展中使年轻的受训人才能发挥自身能力,使企业投资收益长期化,进一步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为使人力资本投资效果显著,尤其是在节约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投资获得的利益,就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激励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是精神激励,或者是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可通过达到目标、完成理想、获得荣誉等方面刺激员工。而情感激励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可根据员工岗位、工作能力、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结合企业目前发展情况、当前行业特征等因素判断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进行企业权利的变更来达到对员工的激励,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做好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策划企业如何拥有人力资本需要长期、动态的积累,应在对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规律进行必要的了解后,制订适合自身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策划。第一,及时了解并掌握政府的施政行为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策把握能力。第二,要定期对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第三,要及时了解本国乃至世界上本行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在人力资本投资时做好相关员工能力调查。第四,企业应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内部人力资本水平、自身投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对市场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查后,制定相关发展策划,保证投资方向和目标的正确性。四、结语综上所述,主要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定义和现阶段人们关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不同类型出发,并针对其中的部分基于公司管控视角下的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类问题展开了比较细致的剖析,最后讨论了基于公司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控制对策,这对于公司的发展与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张亚楠 单位:安丘市发展和改革局重大项目服务中心
风险控制管理研究2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1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随着工程进度和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则性较差,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1.2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根据住建部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的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73起,死亡904人,比2018年增加事故39起(图1),死亡增加64人(图2),分别增长5.31%和7.62%;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但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水平仍需提升。
2施工安全事故的致因
2.1主观致因主观致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的集合,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些个体的主观性不安全行为或工作失误,主要表现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管理缺陷是指管理缺乏或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组织性管理失效,主要表现在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的流程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缺失。
2.2客观致因客观致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因素的集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施工现场生产系统中的机械、物料和作用对象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这种状态随着建筑施工过程而存在,能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也能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还可以在物与物之间传递,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增大而增大,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带故障运行、作业对象状态不稳定等;不良环境因素一般是指施工作业环境质量或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照度不足、作业高度超过2m、作业空间狭小或有干涉、天气情况恶劣等。
2.3事故致因的关联性施工现场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组成的相对开放的非线性系统,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人的意识活动在系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人的活动施工现场才会呈现出动态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主观致因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也相对较多。通过对大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各种事故致因在时间或空间上存在耦合关系,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施工现场安全评价
3.1危险源辨识与管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当危险尚未发生时先对危险源所做出初步辨识和定性评价,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划分,找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对其进行动态辨识、管理和定量分析,有的放矢的投入危险源管控资源、制定防范措施;最终综合应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或者是将危险源进行隔离,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约束和限制,从而让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初步辨识主要包括施工开始之前对整体危险源的辨识和施工过程中对的各个工序危险源的辨识。初步辨识完成后可列出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便于下一步实施危险源动态辨识、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见图3,安全防范措施选择顺序图见图4。
3.2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能够在宏观上反映现场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指导改进管理策略,评价的一般顺序如下。1)以本质安全度为总目标,以人员状态、现场的管理状态、施工机械和物料的状态及施工环境等四类要素为准则指标,以具体安全管控要素为评价指标对本文3.1节中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归纳,形式见表1。2)使用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层次分析决策模型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决策法的具体做法为先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与准则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及准则指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10分制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示指标越重要,为消除主观随意性的影响打分完成后在使用C-OWA算子对专家打分得到的权重进行有序加权计算。3)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顺序是先构造总目标和准则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再分别构造每个准则指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值计算,其计算原则是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各矩阵满足一致性验证要求时,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为下一层指标对上一次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是评价指标对应的准则指标的权重与相应准则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的乘积。4)获得的全部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影响结果后即可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定性评价。当需要定量研究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时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等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4事故风险防控对策
4.1强化全文强制性规范的宣贯实施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技术内容以“安全主线”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规范条款仅包含必要的控制指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的底线要求,是政府监督部门执法者依法治理、依法履职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的市政与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硬约束”,市政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在满足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优化项目功能、性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全文强制规范的宣贯、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4.2强化安全风险预防与综合管控策略首先依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T429-2018《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等专用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结果,采用主动防范的策略,按照全面覆盖和不交叉重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排查潜在风险源,重点监测和管控重大风险源,同时采用“化零为整,高度概括”的方法将零散分布于其他各类安全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控制要点分类列出,对施工现场多发、易发事故的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判定,再按照“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的顺序对要防范的事故逐条、逐项列出,确定风险管控清单并同时提出预防、整改和控制措施。事故防范技术路线整体上应采用“人防+技防”,“被动变主动”的策略,首先应建立闭环管理流程,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层层落实,然后在精准确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应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方法提前消除或隔离事故隐患,最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5结论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生产事故,归纳总结了事故致因、危险源辨识原则和危险控制措施选择顺序,研究了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对策。权重进行有序加权计算。3)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顺序是先构造总目标和准则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再分别构造每个准则指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值计算,其计算原则是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各矩阵满足一致性验证要求时,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为下一层指标对上一次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是评价指标对应的准则指标的权重与相应准则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的乘积。4)获得的全部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影响结果后即可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定性评价。当需要定量研究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时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等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4事故风险防控对策
4.1强化全文强制性规范的宣贯实施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技术内容以“安全主线”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规范条款仅包含必要的控制指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的底线要求,是政府监督部门执法者依法治理、依法履职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的市政与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硬约束”,市政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在满足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优化项目功能、性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全文强制规范的宣贯、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4.2强化安全风险预防与综合管控策略首先依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T429-2018《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等专用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结果,采用主动防范的策略,按照全面覆盖和不交叉重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排查潜在风险源,重点监测和管控重大风险源,同时采用“化零为整,高度概括”的方法将零散分布于其他各类安全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控制要点分类列出,对施工现场多发、易发事故的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判定,再按照“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的顺序对要防范的事故逐条、逐项列出,确定风险管控清单并同时提出预防、整改和控制措施。事故防范技术路线整体上应采用“人防+技防”,“被动变主动”的策略,首先应建立闭环管理流程,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层层落实,然后在精准确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应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方法提前消除或隔离事故隐患,最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论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生产事故,归纳总结了事故致因、危险源辨识原则和危险控制措施选择顺序,研究了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对策。
作者:赵运生 孟竹 单位:河南省建设安全监督总站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管理研究3
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分析
(一)项目内部控制的复杂性项目内部控制,重点是对实际完成的建设项目的投入实行严格管理,生产成本的投入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它会对整个项目的投入和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必须加强重视。可选择的内部控制方式很多,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建筑项目的特点,选用最适用的内部控制方式。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运营系统,其运作需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由采购、技术、施工、财务、造价等部门将人、资源、时间、技术等诸多要素整合在一起,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样才有可能对其各项经济活动及其过程实施控制,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内部控制的管理操作阶段内部控制工作一般分为几个重要的管理操作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项目中标之后,由项目部首先制定项目计划,与中标清单对照,以了解项目各部分的细节,并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第二阶段,要对整个项目具体的实施阶段的工艺措施进行完善制定;第三阶段,即整个项目的实施建设阶段,要做好现场的实施管理;第四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完成结果及项目尾款缴纳阶段。这四个重要阶段也是整个项目的一次生命周期,各个项目都要经过这个生命周期,而且不存在重复性问题。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人员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周期性特点做好同步化的内部控制。特别是针对一些施工时限较长且投入资金大的工程,要同步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以防止出现工程项目管理失控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分析《内部控制基本指引》中明确规定,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结构监督和控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对产生重大影响和制约效果的各种内部原因的统称。第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有效地利用法律法规、银保监会监管规定或其他条件,对企业战略目标、运营管理目标的合理实现以及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原因进行辨识并做出科学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来说,风险评估是关键步骤与内容。第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为了确保实现企业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目标,并做到有效预防化解风险。第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需要在特定时间里,依照一定形式对信息进行有效交流,以确保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此外,企业也需要与顾客、供货商、行政主管以及银行等进行有效交流。第五,监督评价和改进。这是保证内部管理有效进行的关键保证,而监督评估与改进则是持续不间断地评价整个系统品质的重要过程[1]。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资金投入高,施工工期长当前,建筑企业的投入问题主要体现在建设项目施工时,投入资金较高,施工工期较长,位置难以移动,因此,使施工期的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此时,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主要风险如下:第一,原料供给方面的巨大经营风险。调研项目的未落实、建筑原料质检不合格,以及在数量与使用时与具体施工目标出现误差,都可能造成项目整体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建设进度也无法达到预定总体目标,从而增加了风险。第二,如果在进行的前期准备时工作不细致,实施时发现技术、机械设备等没有达到施工要求,都可能造成建筑工程品质不佳,企业项目的建设风险又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的进一步上升。
(二)成本管理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首先,在建筑材料管理中,因为建筑材料的采购计划方法和过程不明确,从而导致购置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其次,对施工质量的检测也不符合现实状况,因此,浪费了不必要的费用,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否则可能会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尽管很多建筑企业重视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缺乏关注,由此使质量成本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建筑项目预算管理风险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建筑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没有及时进行预算编制,能高效开展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导致预算管理不规范,造成预算的成效和现实状况不匹配,缺乏刚性约束。其次,在企业进行运营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运营情况、资金分配情况等都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主要依据,但是,由于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仍存在漏洞,无法发挥出评价的作用,内部管理提示系统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存在偏离。最后,在企业的预算考核过程中,考核标准不透明,考核标准不能随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预算考核结果与利益挂钩时,容易导致舞弊现象发生。另外,施工企业缺少有效监管与制约,由此造成大量建筑施工资源浪费,无法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四)建筑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1)治理结构不恰当,组织架构不完善;(2)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分配不科学;(3)内部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4)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激励约束退出机制不完善。具体来看,首先,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的成效并不显著;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淡漠,也容易导致出现企业财产私用等问题,对企业发展前景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最后,大部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因此,内部控制机制和建筑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得不够紧密。所以,建筑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深入的了解,是导致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充分应用的主要因素。
三、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策略
(一)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在项目投资决策的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项目进行总体研究,以总体效益评价为基本导向。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将总体效益评价视为项目投资成本的切入点。项目资金决策、财务管理评估一般参照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整体的评价方法为基础。其总体评估指标形式复杂多样,包括资金回收、资金分配、项目内部收益率分析等。所以,从财务管理视角判断,其对整体项目有着较明确的可操作性,对项目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进行研究和调查,以目前价格体系可以作为项目预测的基本导向,还可以兼顾市场变化情况。
(二)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在投资项目设计阶段,对其总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对投资项目的成本、质量源头合理地进行管理,并对设计方案技术的前瞻性、多元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合理分析。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可以由投资企业内部人员成立审核组,积极参与到投资建设的项目审核和投资项目招标管理等工作中。其基本职责包括审核投资项目编制是否满足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各种定额指标是否具有明显的有效性,以及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总投资规模、项目设计强制性标准值及其与相应的数据报表是否一致等。同时,针对审核中的投资项目质量计算,包括根据项目设计图纸结算价、施工项目报价预算、专业设备资料表等,需要分析其企业定额的收费标准。此外,还需要分析项目安装率是否达到有关的规范要求,并依据项目审计结果作出全面建设成本预算,以便在建设规划中作出合理的投资决定,为项目后期的资金分配工作奠定基础[2]。
(三)工程招投标阶段在项目招标工作中,必须对其施工的基本质量、工期成本等因素进行设置,以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项目单位的各部门员工都应该参与到整个项目招标工作及其施工管理的环节。因此,针对某个项目,在其内部进行招标工作时,也可以选取价格合理、工期较短、质量优秀的合作单位;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根据地方法律机关、政府财务部门的意见,严格规定对其整体的合同管理,并健全付款审核机制。财务人员应深入一线的建设或施工现场,全过程参加现场管理,了解实际施工进度,以防止盲目拨付款项。(四)工程施工阶段首先,要强化对相关环节的管理,准确地分析投资进度与估算方案间的差距,并及时向相关负责机关反馈其投资问题。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阶段中,对于项目管理过程决策阶段,成本管理应该从项目单位出发,并努力减少项目管理漏洞,以减少其项目造价。其次,必须对项目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核实施工单位所提交的项目进度核算单据内容是否详实。通常情况下,应当以合同材料、工期审核表、设备验收及管理书等为基本依据,对施工单位的进度核算程序、项目结算书等资料实施质量审核。可以着重检验施工物料的用量及其采购价值,防止其存在数量错误、成本高估等问题,以检验施工单位关于劳保费用、施工管理费用等开支,分析其是否达到有关标准规定。再次,对施工单位材料等收费入账做好分析工作,并避免其出现收取较高额结算费用的问题。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业务招待费用,也应当符合有关法规,以防止随意利用、侵占。在定额套用标准中,进行有效抽样检查,以调查其物料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最后,项目单位还应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并关注在内部审核流程中的整个流程制度,从而合理地分解其项目中所包含的有关成本与花费。其中,包含土木实施支出、投资费用、机械设备配置支出和装备购置等,对项目实施二次审核,并开展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评价活动。
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项目材料管控力度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配置现金流量,根据经济发展要求,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工作,采用规范化投资筹集方法,以便于合理降低资金损失;其次,要注意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风险控制,采取施工分包制度,逐步减少施工风险,并在整个施工过程加大监管力度,以合理避免资金损失的发生;最后,在项目允许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有效地利用先进施工技术,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品质。
(二)强化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成本管理,在材料采购阶段,要及时在市场中开展原料询价工作,了解原料市场报价情况后,再采用公开招标等多种形式选取质美价廉的原料供货商,确保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并以此减少建筑企业材料的成本。其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施工物资出入库制度,健全企业内部物资供应流程与措施,然后再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职位分类预案,以营造企业内部互相牵制的紧张氛围。同时,还须提高企业对物资存货的核算水平,建立库存物资明细分类账簿,对所有施工原料都进行针对明细的记录。再次,要进行物品登记盘点工作,以实现账务的整体结合。必须建立采购计划方案,加大企业对原料的管理力度,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合力,以避免监守自盗的出现。要保证原料具有生产合格证明文件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对原料必须实行取样检验,在保证其合格后可带到施工现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求供应商直接把原料运送到施工现场,以避免将施工物料二次搬运,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须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品质管理,对技术人员也必须加强对工程质量成本的预防性检查工作,并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流程,尽量减少回工废线状况,以尽量减少经济成本损失。最后,在保证工期的基础上,通过成本计划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建立系统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建筑企业要加大工程的监督力度,抓好质量检验工作,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并确保对问题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3]。
(三)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要着眼于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提升企业内控风险水平,工程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反映出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价值,注重根据情况,营造全面的预算管理环境,为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证与支撑。建筑施工企业要注意及时编制预算实施方案,合理制定预算工作,具体步骤也要符合流程规范,以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准,避免盲目实施。
(四)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防范内部环境风险是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企业应科学地设置组织结构,设置内部职能机构,保证人员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这将有助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并支持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要加大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力度,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建筑企业培育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把先进设备技能合理地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压缩建设时间,解决现场工作需要,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长久生存,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五、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同时风险管理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状况将会极大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论述内部控制对建设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剖析了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红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J].纳税,2020,14(19):129-130.
[2]王周喜.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K建筑企业为例[J].财会学习,2020(23):181-182.
[3]秦瑾.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20(25):182-183.
作者:郭舒曼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