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班主任工作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主流趋势,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等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展开德育工作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做好当下,并具有适应后续学习生活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策略,确保德育先行,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一、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介绍以及意义
在教育学中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德育也应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班主任需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小学生最需要具备和培养的就是礼仪文明,即最基本的讲礼貌,如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长辈懂礼貌等内容;其次身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小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集体意识,养成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良好行为观念。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当养成一定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意识,而这些都是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些内容的实现,大多需要依靠小学班主任耐心的引导和培养。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展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一方面来讲,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德育工作保证学生树立更为良好的价值观,就能使学生未来升入初中、高中阶段以至于未来进入社会更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小学班主任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德育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小学生就可以培养更好的行为习惯,有更加良好的礼仪认知,这对学生个体的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观念落后一些小学班主任并未意识到用辩证的方法去教育小学生正确看待一些现实性问题。他们只是盲目地向小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告诉小学生抵制不利的事物,如网络,一味强调网络有多么不利,网络有损身心健康等,这样的做法会使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无法认清事理,且无法与教师达成有效沟通,进而损害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二)德育工作与现实脱节国家开展德育工作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在一些班主任的眼里,德育工作就是一种教学内容,属于教学范畴,他们不了解德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偏见的理解下,小学班主任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往往是由于学校层面施加的压力,缺乏德育教学与社会的实践联系。在新时代,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如果社会上的德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师生沟通欠缺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现实情况却是两者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即便部分班主任也知道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但是由于沟通方法不当,沟通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问题,那么教师可能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也会变得无关紧要。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是小学中高年级德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由评价程序、指标体系、激励约束和评价结果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全面地和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对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动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结果,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还比较简单,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往往被简化为一张纸或几句话。这导致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缺乏外部压力,而不是依靠小学生的意识,这容易导致小学生由于评价体系的约束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家校沟通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家长更看重成绩,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在思想道德的成长方面却有所忽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通信工具的发展,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学生家中家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机会较少,就算有交流大多也局限在成绩表现和有无大的过失方面,家长与教师不能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或者在家表现情况。学生德育上,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交流讨论教育孩子德育的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向。
三、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的不仅是给学生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象。首先要做的便是塑造自己的品德思想,因为教师只有拥有着良好的品德才能够熏陶学生的行为,才能够在管理学生方面做到以德服人。为了让德育工作能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影响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言语。一个拥有良好品德的班主任往往能够塑造出一批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只有躬先表率,利用好榜样力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有些教师觉得自己应当是学生的榜样,不应当犯错误,所以在犯错误之后选择隐瞒或者下意识忽视。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能意识到事情的好坏,如果教师下意识隐瞒或者忽视这件事情,往往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二)创设多样化德育活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进行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达成德育目标。从小学生的心智和生活阅历水平来看,以讲大道理的方式开展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应是直观化、体验化的。这也正是反复强调德育要重视身教的理由。因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例如,为了让学生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具体内容,依托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动画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不断加深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记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关于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等目标,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还可以组织爱国主题的手工、手抄报、绘画、歌唱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采用集体拔河、绑腿跑比赛等方法,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有趣、生动直观,教育引导的作用比讲理论要强得多。又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班主任专门讲解了该节日的由来,组织班级的学生手工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份小礼物,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国庆节时组织班级学生到烈士陵园参观,缅怀英雄先烈,培养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然后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借此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在上述活动中班主任负责协调多方关系,处理好细节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明显提高,能够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师生关系融洽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点。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发挥榜样作用,还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沟通。一是要保持亲切友善。班主任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真正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怀,通过班主任友善的表现以及不断对学生开展的心理辅导,学生会愿意倾听班主任的教导,熟知自身问题,并愿意改进不足,逐渐提升道德素养,进而使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二是要始终对学生充满激情,对德育工作充满信心。有的学生可能性格较为内向,缺乏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给学生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想法中找出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三是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要考虑教育的全面性,将二者相结合,寻求二者的平衡点,避免因为教育方法的错误,而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全面开展激励评价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还可通过评价激励模式进行德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成长自信心、生活自信心、学习自信心。班主任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及时捕捉值得表扬激励的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促使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同时,使学生借助班主任的肯定,了解到自己做法的正确性,继续保持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可从关注学生做起,发现学生的优秀举动。如班主任发现班级内总有几个学生会提早来到班级,帮助班主任整理班务,帮助生病的学生整理上课前要准备的东西,下课精心照顾需要帮助的学生,班主任就可利用班会,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一一列举出来,并提出表扬,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奖励,在坚定信念,做好自己的同时,影响身边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楷模,共同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班主任还可通过“好人好事标兵”的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品质的构建,并使学生依据活动后班主任的高度评价,从新的高度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质对人一生的影响,继而更加积极乐观地做好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卓越的学生,未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班主任进行评价激励时,应重视评价的内容,内容中应包含学生具体做法,使做好事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了解学生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并使表现优秀的学生做得更加优秀,其他学生找到效仿方向,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发展。
(五)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对班主任而言,想要确保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不仅要加强学校方面的培育,还要与家庭教育进行结合。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了解自己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家长到讲台上尽量多地交流自己的教育思想,双方在德育上达成共识。例如,围绕课间打闹问题,家长与班主任平等沟通,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德育。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组建微信群、QQ群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可以在沟通群内和家长共同制订德育计划和策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德育,满足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德育氛围,进而为学生德育工作助力。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能够避免发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其后续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还可以借助校园门户网站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带动家庭和学校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表现以及自己的教育见解发表在门户网站上,家长也可以在门户网站中畅所欲言,凡是助推德育的意见、建议班主任均可予以采纳,进而实现德育的全覆盖和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
作者:王晓亚 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工作2
小学是学生身体和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极易产生各种疑问和困惑,进而会给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在细微之处对他们进行关怀和引导,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才的培育者,还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对此,班主任要用细节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日行一善”,以精神文化浸润学生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小学阶段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性格和人格,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格,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载体[1]。因此,班主任工作应坚持以德育为首,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精神文化如空气般浸润着学生身体,使学生得到滋养。因此,班主任要在细节教育方面注重引导,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不同层面逐渐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以达到成就自己、兼济他人与社会的目的[2]。概言之,德行是未来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性格、人格、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理论知识,还应当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引导他们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人才。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质[3]。在课堂中,班主任要将德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德育,同时深化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并且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并让全班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换言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导者,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应使学生同样享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向学生渗透平等的思想。此外,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支持、分享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基于此,教师渗透德育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这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小学阶段,细节一般会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态、性格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来,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
小事处处透露着细节,细节教育对小学时期学生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细节方面的表现会体现其重要的性格特点。作为学生价值观启蒙的引导者,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成长需求,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入手,抓住每一次对学生展开德育的机会,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赞扬学生的良好品德,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学生了解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达到强化德育效果的目的。概言之,小学班主任必须从细节教育中着手,不放弃任何细节去纠正学生、引导学生、管理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栋梁之材。为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笔者在学生日常中开展了“日行一善”的德育活动,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其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无私、证明自己的善良,提升了道德品质素养,进而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运行。在“日行一善”的德育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善良是做人之根本,无私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要大力提倡和发扬。笔者在表扬和鼓励学生言行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言行,即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表率,用自己的善良感动学生,让他们向班主任看齐、学习,学习班主任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校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同时,学生在“日行一善”活动中明白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形成了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了无私和善良的品格。在班主任的先锋模范带领下,学生改掉了身上的缺点,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从细节入手,让无私贡献的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进而形成了高尚的品德[4]。概言之,通过开展“日行一善”的德育活动,可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以及形成无私奉献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品行。
二、克服障碍,以自我革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基于此,在细节中渗透创新思维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使命。而渗透创新思维教育的前提是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阶段,学生较为单纯、思维简单,故让他们自主归纳学习方法还存在困难,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此,班主任可以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即班主任可以结合不同科目的特点,总结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语文、英语这类科目,班主任要使学生掌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每天早读时间安排学生先进行大声朗读,再进行个人默读和抄写,使其深化对词汇和语言的理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针对数学、科学这类科目,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自己学习中的“错误资源”,建立错题集,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翻阅,避免重复性犯错。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举办班级文化周活动,每周设立不同的主题,如科学实验、国学文化、舞蹈乐器、书法绘画等,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发挥个人特长,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加深对各个科目知识的认识,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等特点,对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偶有发生,因此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各种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形成创新思维。具体而言,班主任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和学习动机。
比如,数学科目逻辑缜密、抽象,学生难以迅速消化理解,班主任便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案例着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偏科的情况,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偏科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6],以便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创新思维。同时,班主任要与各科教师定期举行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各个科目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各科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班主任可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档案,根据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成绩,建立各个学生的成绩数据库,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弱势科目的成绩[7]。另外,班主任要随时观察学生各个科目的成绩,针对学生平均成绩相对差一些的科目,多安排一些自习课,为学生提供攻克弱势科目的时间,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升学生成绩,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同时班主任也要不断自我革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刚做班主任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心里有疑问或不同的答案,但是不敢举手回答和提问。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组织安排了一次趣味班会,主题是“大胆说出来”,同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针对每个问题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想法越多,奖励越多,这样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畅所欲言。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之后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借此机会,笔者还在教学中尝试构建情境化趣味课堂,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于是笔者在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时,就借助他们耳熟能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童话故事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再辅以视频等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有着丰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并让学生在观看后先与其他学生探讨,再积极踊跃地举手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勇敢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此外,班主任还要定期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褒奖。概言之,小学班主任应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鼓励学生多元思考、积极发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勤于沟通,以细心真诚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并不只是管理者的角色,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即应该在细节教育过程中逐渐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主动对自己敞开心扉。班主任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只是批评,还应适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在考试成绩公布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同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或不会的真实原因,最后将沟通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教师,以便各科教师找到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班主任则犹如培育种子的园丁,对其要知之深、爱之切。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一个班主任具有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不善言辞,下课、放学后不愿意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常常独来独往,且在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起初,笔者以为这个学生胆小或性格内向,后来对其家庭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学生的家长对他的管理极其严格,正是由于家长长期过于严厉的管教,才导致这个学生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情而拒绝与别人交流。后来,笔者每次提问都要求学生主动举手,不举手的就会被叫到回答问题,回答后还与学生击掌以示鼓励,这样学生都觉得很开心。通过几周的调整,笔者主动与这个学生谈话,鼓励他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只要努力,做错了也没关系。同时,笔者告诉他要经常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其他学生是愿意与他做好朋友的,进而帮助他慢慢打开心结,使其不再畏惧。另外,笔者也与这个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关于教育方法的沟通,告诉家长不是态度严厉就能把孩子教育成功的。概言之,小学班主任要循循善诱,以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结合多种方法逐渐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且要用细腻、敏感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小学时段正值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此阶段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影响最大的人,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每一次不经意的感情流露和行为表现都是心理健康状态的反映,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细心及关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不能仅是口头关爱,而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在师生点滴相处细节之中渗透温情教育。比如,在学生因为成绩问题而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对优点加以肯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补足弱项。此外,与家长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家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是否遇到了一些问题,以此探寻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这样从根源出发,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解决。概言之,班主任应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观点与教育思想,努力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与家长协同作用下,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最终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精心营造,以良好班风建设和谐育人环境
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同样人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细节教育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和学生的相互影响因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较长,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样,班风的形成是班级学生在长期相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其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发展。换言之,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穷力量,对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十分重要,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无形工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因此,班主任要主动利用细节为班级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以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制定学生发展规划,并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系列活动邀请学生共同探讨,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存在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比如,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公共场所,如果班级内卫生环境不好,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所以班主任要从细节出发,要求学生勤洗手,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在班级里的饮食,不要携带味道刺鼻的食物。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班级的纪律,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基于此,班主任可以设置漂流图书角,鼓励学生携带各种有益的图书进行互换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见解,以保持自习时班级的安静。综上所述,细节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处处显示着细节教育的成果。因此,小学班主任工作要从细微处着手,注重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细枝末节,即“日行一善”,以精神文化浸润学生德育工作;克服障碍,以自我革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勤于沟通,以细心真诚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精心营造,以良好班风建设和谐育人环境。概言之,小学班主任要精益求精,用无限的爱心孕育祖国的花朵,为学生打开智慧的大门,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赫岩 单位:沈阳市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工作3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标志着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2022年4月8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发出通知,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印发,即《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更进一步深化。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教学模式、班级环境、德育倾向等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育。班级环境是学生比较早接触的密集的集体环境之一。在班级中,学生要学习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看待自身价值,等等,小学班主任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在新课改进行了二十年的当下,新的课程标准给小学教育阶段的班主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在新课改二十年背景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如何塑造自我,更好地应对挑战作论述。
一、小学班主任的“变”
(一)学科教学的“变”有学者认为,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最大因素在于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教学效能”小学是“新课改”的第一站,“新课改”二十年的今天,要大力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小学生在学校学好、学足,学科教学工作,势必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小学班主任,应思考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如何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如何跟上新课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脚步,做出相应的改变。想有好的学习效果,没有高质量的作业是不行的。世界很多国家规定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参与劳动,我国颁布的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抓紧新课程标准,贯彻新课改初心,需要作出新的改变。
(二)班级管理的“变”班是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赖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交往与身心发展的活动场所,班级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新课改”二十年的今天,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良好的班级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重要。如何使学生有向心力,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怎样的班集体更利于学生发展,作为小学班主任不深入思考,做出相应改变,难以胜任。培养人丰富多采的个性,促使人的身心健全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教师要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想要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如何安排班级宝贵的课后服务时间,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作出改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时间管理的“变”有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2.54小时,包括工作日工作时间44.11小时、工作日晚上工作时间4.84小时及周末工作时间3.59小时。参与中国教育报问卷的教师中,有95%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27%的教师认为,在当下学校工作中,“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困难明显增加;而之前,有这方面困扰的教师只占7%。根据相关调查,目前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大多是40周岁以下的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兼顾工作、家庭、学习,需要小学班主任作出相应调整。
(四)沟通协调的“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针对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家校合作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家长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自身责任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效果,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取得家庭社会的帮助,协同开展育人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的“破变”策略
(一)提高学科素养,做学习型课程开发者舒尔曼提出教师必备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有关教育目的目标及价值和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等类型。为适应“新课改”的当下,对于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作为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守教育使命并且保持积极乐观的从教心态。第二,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密切关注学科内的教育研究新动向,将多样化的专业知识进行交融整合,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第三,在不断地学习中创新、开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新时代学科课堂。要做到当下对于作业的要求,第一,小学任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能力、水平的角度,认真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用时长短、覆盖知识点和学生熟练程度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实际学情的作业。第二,教师要用自己的“勤”和“研”去换学生负担的“轻”和作业质量的“精”,实现量精、质甄、式趣。第三,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作业的程序化、形式化。
(二)突破传统观念,做科学化管理班主任首先,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学习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理论,针对所管理班级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合当前政策背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班级管理制度,监督执行,并根据执行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其次,应用管理学理论,在班级采用分层管理。先辅助学生公平透明地选举,然后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干部组织,明确分配职务职责,使每个岗位各司其职,教导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辅助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再次,拓展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发展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相关知识,观察本班学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德育工作等,扫清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为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执行做准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我国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发展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要从多方面发展,还要综合发展,平衡发展。学校开展相应的课后延时服务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对此,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利用班级活动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以发现学生的特长。第二,做好学生信息分析归类,辅助学校开展相应的有学校特色的课后延时服务。第三,树立榜样,让学生有的放矢。
(三)打破时间屏障,做工作高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一个繁琐复杂的工作,再要兼顾家庭、学科教学几方面,对小学班主任来说,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背景下,对课堂教学、作业和课后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班主任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平衡工作和家庭。第一,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按一定规则分组归类,方便以组为单位的学生日常管理,节省时间。第二,将工作细化,制订合理的工作时间计划表,分配好各项工作时间,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计划表要留白一段时间,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三,班级管理程序化,下放部分监督权给学生干部,让学生自治,及时与班干部沟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四)连接沟通桥梁,使家校合作发挥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落地,对于家长来说,在时间、精力、经济上,也是很大程度的减压。针对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家校合作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当下,更需要家校沟通,联合落实。那如何打破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的“变”呢?第一,帮助家长解读政策、理解政策,让家长对于课外学科学习有正确的认识。第二,让家长明白如何配合学校教师,为协同教育奠定基础。第三,试行班主任与家长互访,使家长和班主任都有切身感受,加深了解,加强沟通。有调查显示,当下的课后延时服务,有九成以上的在职教师参与,在以班为单位的小学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和所有为本班任课的教师协调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反馈问题能帮助学生尽快改正提高。所以,首先,作为班主任,应将学生档案及时分享给其他任课教师,使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其次,班主任应教导班委会辅助任课教师工作,使教师能更专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的留、批、改等。再次,班主任应与担任本班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做好交接,及时准确地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保持良好沟通。最后,虚心认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意见交流,共同提高,更高效地管理班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结束语班主任肩负祖国的期望、学生的未来,要与时俱进,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发展、完善、磨练自我,对焦“新课改”目标,精研新版课程标准,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打破陈规,冲破障碍,做一名有个人特色的现代化小学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马珍珍,杨振峰.系统设计专业引领协同推进———上海市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工作举措概要[J].人民教育,2021(1):37-39.
[2]吴康宁.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2):10-13.
[3]杨兆山.教育学的“个性”概念[J].中国教育学刊.1996(4):16.
[4]李新翠.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J].中国教育学刊,2016(2):56-60.
[5]周存军.班主任减负路径探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5):17-20.
作者:相琳琳 姜海滨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