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3篇

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1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档案管理计算机模型不仅便于档案应用,而且学院的教学档案是记录不同学院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直接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存在有价值的话语、声音图像等形式的信息,包含了许多内容和广泛的覆盖面。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正常化、制度化和提高管理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一、教学档案定义与分类

教学档案包括各种有价值的文件,如:文字、图片等。这类资料对日后的教学工作及学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这些资料记录了学校的教学方法及成果。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档案的分类标准,教学档案可分为三类:一是教案,包括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规则和条例、与教学改革有关的各种文件,不同类型的教学和方法活动,不同的考试工作和学习成绩。二是教师业务档案,其中包括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工作评核表格、教师工作量统计表、培训计划、进修材料等。三是学生档案保存,包括登记册、评核、学校制度变迁资料、证书资料等。大学院系的教学档案是从各院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的,随着大学的发展而积累。大学学院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档案,通常由学院的相应秘书管理。学院的教学档案是各种教学活动的初步报告,但它们不同于一般的书目资料,它们是不同大学或教师使用的材料的库存,非常重要。此外,并不是所有院系的教学档案都被当做教学档案,教学档案必须满足一定条件,首先,这些条件对后来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这些数据应该是有现时效用的,转换成已经培训的材料;再次,准备好的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学院的教学档案是学院的教学单位,执行着日常教学任务,产生各种信息,由各专业及学科的日常训练活动开始,主要包括学院直接教授各种材料,如学科论文、每个学期的课程计划、教学任务等。学院的教学刊物、教学活动报告及基层教学工作(教研室、实验室)统计数字。为各职系学生提供资讯资源,例如:学生教育、课程发展、执业报告等,是在学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其他类型的资料。院系教学档案是院系管理过程中比较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是记录教学历史的重要工具,教学档案直接为学生和教师服务。

二、数字档案的定义

形式组织档案信息资源传输档案资料的应用,包含传统媒体,如:视听文件和档案文件,并用文字记录、录像等形式记录的数字数据取代这些文件。大学档案主要由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和其他重要的实践问题记录,内容较为复杂。

三、高校院系传统教学档案的不足

目前,各系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存在一定差距,发挥其作用并有效履行其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的职责。传统大学院系的档案主要是纸质材料,书写或印刷各种语言、文字、符号等,他们在大学教学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过渡到网络信息时代后,他们的缺点亦变得明显,一般来说,传统教学档案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传统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教学档案应在符合规范性文件方面进行优化,各系教均以教学档案为基础,在学习或学习管理过程中开发,这直接导致该系备有大量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教学档案。其次,传统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手工管理,资源数量大、效率低。高校评价实践表明,多数院系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信息化手段明显滞后。由于各系对教育档案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足,与管理后勤有关的档案管理的局限性加上其他困难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如果各系的档案仍以纸张、档案柜形式保存,并用人工处理,这样不但会增加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更难以适应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师难以寻找材料,不利于利用档案资源。最后,传统教学档案存放面积的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高等教育发展逐步进入大众化、扩大学生覆盖面、深化教育改革、升级教育学科阶段,教学层次和设备设施多元化,大学的教学档案约占总档案的30%,这导致档案存放面积增加,院系办公室空间有限,教学资源紧缺,目前难以改善,如何有效管理教学档案已成为学院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四、现有的电子文件

当前,无纸办公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传输数据、文档和信息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鉴于目前的实际工作,权利下放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严重问题。第一,电子学习文件的存储过于分散,监管不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档案资源,光盘可以储存大量的文字或视频信息,增加档案的可见性和可读性。然而,学院的大部分教学档案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以个别形式随机存放在部门或个人电脑里,虽然可节省大量空间和资源,但过于分散,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归档,也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第二,电子学习文件方便师生查阅资料,但流程不够简化。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上,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软件访问所需的信息,从而避免了纸质档案资料浏览和检索等烦琐程序。但在实践中,管理者习惯于个案逐案处理,管理不具科学性、系统性,这导致了复杂性或碎片化,管理人员只能将所有内容存档。例如,有些材料在存储库中,结论没有被证实,结果,院系内的教学档案含糊不清、不完整,所收集到的部分资料也不相符,价值没有被发挥出来。此外,院系的教学档案都是零散存放的,而且有时需要在不同的上电脑查询才能获得所需材料,这又造成工作不便。第三,电子学习文件的使用大大增加,但其可靠性难以保证。目前,用户只以电子文件副本的形式下载存档信息资源,原件仍保存在管理人员的电脑上,由于存放在不同的部门,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例如:文件可能因计算机病毒或人为失误操作而丢失。

五、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

数据库建设滞后。由于软件管理滞后,数据库薄弱、规模小、非标准化,而且具有均匀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重复的向导。大学档案数字化建设资金、硬件设备设施不足,是制约大学档案数字化建设、引进新技术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因素,订购数字硬件和软件,更新过时的硬件和升级软件,包括如有需要,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移动数字档案材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金短缺制约了档案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大多数高校已建成初始的信息化体系。总体而言,高校档案管理仍以人工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甚至,管理大学档案中的一部分计算机设备也陈旧过时,软件管理不能满足现代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以及档案数据的读取。硬件的不足也制约了大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此外,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研究所的档案数量非常大,转化为信息资源外包重写数字档案资料,对财力、人力资源的投入也会非常大,包括很多档案都是不公开的。因此,档案管理员缺乏对档案数字知识技能的充分掌握。

六、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的策略

1.数字平台策略各院系要把教学档案改造成数字化平台,首先在全院集中工作。应与档案管理部门协商沟通,制定具体目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法。各系的教学档案以管理实践为基础,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保存、系统收集、处理,将零散的教学档案存档和存储,并利用信息技术使之成为真正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教学档案系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工作图,实现数字化和信息资源的自动化。首先,逐步规范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教学档案系统,主要从教学文献、人才培养等指标,管理子系统创建的几个主要类别。院系教学档案系统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经办人查阅文件后,准确地将相关资产划入相关类别,易于执行。

其次,要建立学院教学档案电子数据库,逐步规范文件流通管理。通过日常的教学过程管理,系里准备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因此,档案材料的收集、处理与经常性培训活动同时进行。各院系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电子设备将纸张档案数字化,放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然后用控制软件将其放到一个调试良好的框架系统中。此外,暂时不能转为数字形式的数据,必须转为与资料库有关的数字形式,标上相关文号以及关键字,便于后续处理和访问。院系档案工作人员亦会收集及处理存放于部门或个人电脑内的文件,并建立一个有关教学档案的数字资料库,一个包含零散数据的数字数据库、专门数据库、考试数据库、教学档案等。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的名称或编号快速获取成绩信息。建立数据库。考虑到目前大学实际上正在运行,可以初步建立几个重要的数据库。建立高等院校数据库。主要的大学毕业报告和大学状况数据库是大学每年必须提交的任务之一,在数字大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框架内,数据由各部门及学校提供,并按照上级要求,在TERNET建立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和创新学习方法的档案管理网页,其中包括以下核心服务:互联网新闻(Newsnet)、互联网漫步(www)、远程访问(ftp)等。其中包括档案管理检讨、公开及完整的名单、档案整理工作成果的介绍、档案使用方法、档案收集公报等。此外,获取远程、图片、科学建设、专业化等内容。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生入学开始采取线上形式,大学的数字管理应该从进入互联网开始,要在学校地籍中取得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等基本数据。在求职过程中,学生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学校网络,方便不同用户群体上网并形成一种反馈形式来跟踪学生的状况,为学校的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提供依据,并确保教育机构之间的真正互动,以便获取准确的数据以验证毕业证书的真实性,避免“伪造”文凭。建立学生成绩资料库,确保学生历年的成绩。建立学生成绩资料库,对学生查核及取得有关结果至关重要。通过高等教育机构的互联网系统,同时,所获得的成绩包括学生在学科、专业和科目方面的成绩数据,被输入电脑中英文对照管理系统,学校毕业后设立学生成绩图书馆。在搜索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学生姓名和教育机构的编号。另一方面,建立大学干部数据库,透过人才资料库,学校的决策者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其教职员工的情况,并透过互联网发放有关资料,既可激励优秀人才,又可以鼓励学校更广泛地宣传,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建立数字档案是必然趋势。同时,为加强档案管理基础教育,如:在职培训、函授培训等,确保档案工作的积极性。档案管理员在不从事任何活动的情况下运作,从而符合制度性、科学性和现代性的要求。提高档案标准化水平。数字档案是建立在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体系下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准则执行以确保数字档案中信息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共享。高校档案馆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发学校的档案,在规范引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适应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针对性和知识能力,优化档案整体质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有必要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并定期接受培训。档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以各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必须与工作岗位教育及整体系统培训相适应,坚持自主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以升迁、加薪的方式鼓励大家继续教育,这样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数字档案现代化进程。

2.建立长期管理规范机制一是提高服务意识,成立相关组织指导档案工作,决定了部门工作质量;二是,档案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档案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如何运用档案员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建立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的协调机制;二是要完善工作制度;三是确保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和专业水平。因此,作为档案管理员,首先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并积极宣传,使各部门自上而下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定期发布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并做好宣传工作,确保这些档案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作及时性随着档案需要的转变,在档案管理方面要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时效、提高资质,实现档案资源共享,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第一,根据档案管理要求,定期清理,确保档案安全。第二,必须与各部门联合,以协调资料存档工作。第三,在诚信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中,必须确保数字数据的收集、处理、维护和使用,收到文件并及时登记。第四,根据档案管理制度,对单位档案进行全时管理,根据档案管理、保存标准对档案进行单独管理。第五,必须严格按照档案通行证制度完善查阅程序,一般来说,指在“档案阅览室”登记。严格办理出入证手续,收件人应当认真填写查阅档案表格,不得转让使用、修改、拆卷、拍照等。第六,要认真做好档案工作。考虑到档案服务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面对大量日常档案保管工作和临时处理的挑战,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信息学和档案学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的妥善管理是档案工作有效运行及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学档案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调整思维方向,制定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合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适应和完善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进一步提高教育档案馆的价值.

作者:马建国 单位:青岛电子学校

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2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2005年,江苏省老龄协会成立,2009年,江苏省印发《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建立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老年人协会网络”,切实加强基层老年协会组织建设。近年来,全省老龄协会五级网络基本形成,积极履行调查研究、法律援助、为老服务职能,为推进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建言献策和参谋助手能力调研促进建网。省老龄协会赴全省各设区市调研基层老龄协会建设情况,完善全省五级老龄协会网络。2011年,省老龄协会、省民政厅联合调研督查,推动各地基层老龄协会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2个设区市成立老龄协会,覆盖率达92.3%,县(市、区)覆盖率为71.3%,街道(乡镇)覆盖率为73.2%,社区(村)覆盖率为67.8%。建议高频采纳。2015年11月,省老龄协会对全省五级老龄协会网络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课题研究报告》《江苏省“老有所医”课题调研报告》等受省级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落实处理。2021年,省老龄协会与省社科院联合开展《江苏深度老龄化形势下养老服务的重点问题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科研成果丰富。各级老龄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省老龄协会举办“江苏省新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策高层论坛”,并出版《江苏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研究》;组织优秀科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出版《江苏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践与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省老龄协会开展《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老龄工作的启示》《小康社会与健康老龄化》等课题研究。提升老年人权益保障能力建立维权组织。2007年1月,省老龄协会启动省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全省各地老龄协会以离退休老干部及老年志愿者队伍为主体,形成了老年维权网络。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老龄协会建立了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维权组织,做到涉老矛盾不出村。接待来访求助。法律援助中心认真做好老年人来访咨询和法律求助值班接待工作。2013年以来,共接待老年人法律咨询求助1500余人次,平均每年帮助老年人协调解决疑难问题30多件次。深入社区维权。

各级老龄协会坚持把“维权直通车”开进社区。2012年以来,省老龄协会先后在南京市鼓楼区等11个区举行了15场“老年人法律援助社区行”活动。2021年,省法律援助中心老法官先后走进公园、企业等场所,向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知识。徐州市组建了50余人的志愿者法律服务团,在乡镇(街道)和村(居)均建成普法维权服务站点。提升“五个老有”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排忧解难。基层老龄协会一般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模范等组成,他们有较高威望,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州市依托城乡社区“两委”班子,建立了以党员干部带头、低龄健康老年人和群众自愿参加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爱等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宿迁市免费为老年人办理优待证和公交乘车卡,组织市直机关退休干部免费进行体能检测。新沂市积极做好惠老政策的落实工作,城乡困难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7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保金在正常标准基础上增加20%。创新服务模式。2009年起,金坛市以指前镇东浦村为试点,探索实施以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为主体管理运行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新模式,在全市开展“爱心助空巢情暖千万家”活动。宜兴市从2012年起,先后创建“合格老年活动室”“合格老龄协会”,有力提升协会为老服务工作成效。常熟市在社区吸纳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开展结对服务,让低龄老人能走出来、动起来,提高了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引导适老产业。

徐州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唯创集团提供“幸福9号”为老服务,服务项目涵盖健康、购物、休闲、娱乐、学习、饮食、家政、旅游等方面。宿迁市宿豫区老龄协会推动建成的康颐孝德园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医养服务,成为宿迁市养老服务知名品牌。提升五级网络自我完善能力重视选人用人。各级老龄协会选任威信高、能力强的老领导担任会长,充分发挥了老龄工作的中坚作用。徐州市严格选人进人条件,真正把热心老龄工作、能正常驻会上班、有较强组织协调与文字能力的人请进门。盐城市把“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热情高”的老年人加入到老龄协会队伍,保持了老龄协会的工作活力。重视理论学习。省老龄协会组织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及时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定期召开会长办公会,学习有关老龄工作文件,研究部署协会工作。各级老龄协会及时学习领会并掌握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筑牢宣传阵地。无锡市建立1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老龄宣传力量不断增强。各级老龄协会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凡举办重大活动,均邀请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省老龄委、省老龄协会江苏广电等部门主办的《银龄》栏目于2018年2月开播,扩大了老龄协会影响力。省老龄协会主办的《江苏老龄》《老龄信息》,被老年人称为“老龄事业的信息桥、老龄工作者的驿站、老年人的精神餐桌”。规范建设管理。常州市制定《关于开展全市城乡社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登记备案健全,活动阵地、活动经费有保障,推动城乡社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徐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老龄协会组织网络和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盐城市提出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规范的协会章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固定的活动阵地、有工作部署和总结的“六有”建设要求。泰州市召开基层老龄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着力推进全市四级老龄协会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当好桥梁纽带。各级老龄协会是党委政府部门和广大老年人沟通联系必不可少的通道。每逢节日,老龄协会成员便前往老年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各级老龄协会已成为当地老年人的代言人,把老年人的想法、要求和建议带给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老年人的心声。提升健康养老组织能力开展适老活动。全省各级老龄协会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摄影作品展等文体活动,2012年至今,全省各地举办老年春晚海选和专场会演130余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老龄协会与省摄影家协会、省老年摄影学会联合举办《美丽江苏——改革开放40年江苏辉煌成就摄影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省各级老龄协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今年5月,省老龄协会、省老年摄影学会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全省老年优秀摄影作品展。弘扬孝道文化。省老龄协会分别于2011年、2015年、2021年,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省“百佳孝星”评选活动。常州市为倡导积极老龄观、营造孝亲敬老浓厚社会氛围,每隔两年组织一次全市“十佳老有所为人物”和“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开办老年大学。各级老龄协会积极推动发展老年大学,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满足社会需求。2009年,江苏夕阳红老年大学成立,累计培养老年学员8万多人

学校积极贯彻“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鼓励发挥余热。常州市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社区治理、老年人维权、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工作,努力体现自身价值。徐州市成立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积极向涉老企业举荐老年能人,30多家涉老企业与老年人才对接招聘,协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网络数字化发展论文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在技术的不断变革中步入新阶段、呈现新特点,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全媒体时代概念

在口语传播阶段,人类依赖于自己的身体进行信息传播,需要亲身的参与才能完成相关交流,跨时间、地域的传播受到阻碍;篆刻、壁画特别是文字的出现,打破了人类身体的限制,开始拓展信息传递的空间,信息也因此得到保留;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使传播成本降低,信息得以进一步进行传播,同时促进了近代社会的产生;随后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始终占领着主流媒体的位置,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向每个家庭的传递。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作为多媒体平台开始走进公众视野范围,以报纸、电视等为主要媒体的传统媒体时代逐渐发生相应改变,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的出现更是使媒体深入生活各处,全媒体的时代随之而来、应运而生。关于全媒体的概念,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王庚年将全媒体描述为媒介形式、内容形式与技术形式的集合体,是传播形态融合、运营模式融合、受众生产融合的三重媒介融合后的产物。黄健、谢宁在《全媒体风暴》一书中将全媒体定义为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包含报纸、广播、电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类新旧媒介形态,通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手段融合,产生一种新型开放、兼容并蓄的媒介形态和运营模式。[1]综上所述,全媒体主要指的是采用文字符号、声音、影像效果、网页等多种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报纸、网页、视频等多种受众接受渠道,阅读多种形式的新闻讯息,最终实现任何用户可以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以任何形式随时阅读想要获得的信息。全媒体也就实现了更大范围、过程全面、领域触及广的特点。

二、网络体育新闻定义及发展阶段

网络体育新闻作为体育新闻的拓展与延伸,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

(一)网络体育新闻定义体育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2]体育赛事新闻以及体育人物新闻一般来说是体育新闻无法避免的两个讨论走向。体育新闻发展到今日,已经逐渐改变“唯金牌论”的报道方式,开始关注体育事实本身与人物。体育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丰富、赛事时间众多以及体育所特有的激情、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几个独特属性使得体育拥有了丰富的报道资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网络体育新闻则可以称为体育新闻的网络传播,它主要指的是体育新闻在互联网这一技术的加持下所开展的报道、转载、传播与评论等活动。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这一强大载体,与传统体育新闻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不同的新闻载体面对的不同受众群体,需要不同采写方式。因此,网络体育新闻可以被定义为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体育事实。网络与新闻相结合,瞬息万变的报道内容与便捷、包容性强的传播模式相结合,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广受欢迎的原因。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对于奥运会的报道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分水岭,自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以后,四年一次的全球体育盛会为中国网络体育新闻的阶段性成长带来了不一样的养料。

(二)网络体育新闻发展阶段

1.网络体育新闻起步期:1996年-2004年作为互联网大潮的跟随者,我国于1994年5月建设了第一个站点———曙光[3],次年,互联网逐渐向大众推广普及,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国传统媒体逐渐开始了向网络化转型的过程,广播、电视等媒介都在这段时间迈出触网脚步,专业化体育网站浮出水面。我国最早的专业体育网站是1997年成立的鲨威体坛。该网站自成立起便主攻体育信息、体育新闻相关范畴,不但内容丰富,触及的覆盖面也较为广泛,不仅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传统中国优势体育项目,还包括了网球、赛车、高尔夫、赛艇、马术等当时非常小众的项目[4]。与此同时,如表1所示,商业门户网站先后成立体育频道,报道大量体育新闻,受到大量目光关注,稳固了受众群体,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打下坚实的网络体育新闻市场基础,成为了受众获取体育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5]

2.网络体育新闻发展期:2005年-2008年进入2005年后,我国网络媒介发展日趋完善,商业网站凝聚起数以万计的受众,获得了大量点击率,新闻门户网站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导者,知名网站、知名栏目、知名品牌在这段时间逐渐凸显。我国网络媒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体育频道也成为了支撑媒介发展的支柱之一。在这一阶段中博客的推广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都为网络体育新闻发展提供了动力。体育博客主要指的是体育人物在博客这一特殊载体上发表的观点或生活琐事,或是以体育新闻为主要事件而引发的体育评论评述、体育知识普及等内容。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中国足球国家队球员闫嵩、孙祥、著名教练阿里汉等人开通博客,普及足球知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体操队运动员李小鹏、杨威、程菲、何可欣以及乒乓球运动员王皓、马琳、王楠等人集体开通博客,都为当时的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带来极大流量。这些体育运动员的博客内容平易近人,向受众展示了运动员的真实生活。2005年11月7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与搜狐网签订合约,搜狐网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赞助商。[6]在此之后,其它三大门户网站也先后参与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使得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报道赛事的奥运会,网络媒体打破传统电视媒体垄断,成为了网民获取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已经逐渐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网络体育新闻主流期:2009年至今2009年以来,微博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大量运动员、教练员、解说员开始开设自己的微博账号,拥有较大粉丝群,“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用语、全红婵和杨倩等热门体育人物经由微博广泛传播,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中国国家游泳队、中国国家排球队等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不再曲高和寡,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门户网站在此阶段进一步发力,截至2009年底,全球超3.5亿人在新浪网注册,使得新浪网成为全球华人社区最受推崇的网站之一。2010年南非世界杯,新浪网也成为派往前线记者人数和场内摄影人数最多的网站,受众给予大量关注,24小时留言达5万条以上。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报道中,新浪网联合其他互联网力量,打破了时差的界限,实现了内容全覆盖。[7]如今,网络体育新闻成为报道体育赛事的一大支柱。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过程中,各大媒体顺应传播发展规律,创新报道方法,采用“大屏+小屏”的报道方式,创建了数据实时更新、VR全景体验等新型报道形式,为全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三、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不断打破时空限制、平台限制、内容限制,呈现出和从前不同的特点。

(一)平台互补化全媒体时代,媒介所处状态、媒介传播内容以及媒介经营整体融合使得新闻成为了一个个内容与要素均不相同的传播集合。同时,更多的平台提供了支撑体育新闻传播的不同视角,除了新兴的以互联网作为依托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等,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广播也同频共振,实现了平台的互补,为体育赛事增添观赏性与参与度。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逆风翻盘、重新夺取奥运会冠军,央视一套和央视五套同时对女排金牌争夺战进行了直播,最终央视五套的收视率达到了56.6771%,中央一套的收视率达到了14.4148%,女排决赛的单场收视率超过了70%,同时期女排夺冠相关微博的互动量超过5500万次,女排夺冠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1.85亿次,[8]真正做到了大屏欣赏紧张赛事与小屏抒发内心感受的有机统一。

(二)内容全面化全媒体时代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全面化,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同特点,打造适合不同平台作品,实现体育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过程中,央视总台通过多元素材展示、多种类型报道延伸的方式,打造了包含资讯、纪录片、综艺等多种形式的报道矩阵,推动冬奥内容传播。除紧张刺激的比赛报道外,央视频还创意性推出“数字雪花”互动项目,打造属于用户专属的“微信雪花头像”“微信雪花表情包”,强化受众的参与度;视角独特关注幕后故事,面对“一墩难求”的社会热点,结合访谈类节目推出“会员请回答·冰雪茶话会”直播互动,提升受众的参与度;推出纪录片《飞跃冰雪线》第一时间纪录赛场风云,达到时效性与故事性的结合,纪录片《冬奥山水间》展现北京冬奥举办场馆的美丽风光,突出绿色办奥理念,展现冬奥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全面报道冬奥赛场,使得受众在“体验+科技+审美”的多重维度下感受北京冬奥会魅力。

(三)资源共享化在传统的体育报道中,报道主体由各大媒体单独派出、单独进行,统一收集信息交给各自的负责部门进行编辑发放,然后向受众传播。但这样的分发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全媒体时代。每个平台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与目标受众,如何利用各平台优势,实现资源的共用共享,目前体育新闻传播领域也做出自己的尝试。如在奥运会及冬奥会的报道过程中,国际奥委会组织多国电视转播人员精英组成的主转播商(HostBroadcaster,HB)负责国际公用信号建设、提供转播服务等工作,并将每项比赛交给最为擅长转播这一项目的电视台作为持权转播商(RightsHoldingBroadcasters,RHBs)来制作公用信号,然后世界各地的转播均用这一电视台的信号。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央视总台正是作为国际奥委会许可的冬奥会持权转播商首次制作了冰壶、单板U型场地、单板平行大回转、自由式雪上技巧等6个项目的赛事公用信号,并且首次运用全球领先的8K技术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全球共用信号的制作,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四、总结与反思尽管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已发展多年,并呈现出平台互补化、内容全面化以及资源共享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体育比赛结果报道有赖于整个过程的判断,而在如今的部分报道中一些记者未能身临其境,仅凭文字报道便主观串连,难免忽略比赛细节。如在排球比赛中,如果只依赖于文字记者在后台的文字编辑,那么大众很可能会忽略得分的手段是发球、拦网还是扣杀等,导致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部分媒体为了抢占先机,可能会出现比赛尚未呈现最终结果,先行判运动员“死刑”的现象。如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的报道中,尽管中国队排名第三,按照排名顺序不能进入决赛,但最终比赛出现判罚,中国队判进,本应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可是由于多家媒体先行报道中国短道速滑男子接力无缘决赛,几分钟后再进行改正,前后反差,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特性,导致了网络体育新闻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存在违背体育精神、过度饭圈化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新特点,结合重大体育赛事节点更好地宣传体育运动,使之成为大众体育的抓手与推动力,促进全民健身目标的达成也必将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和考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健,谢宁.全媒体风暴[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5:3.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3]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袁源.做中文网站我能行———访”鲨威体坛”首席执行官戴福瑞[J].新经济,2000(09):50-51.

[5]万晓红,杨万杰.3G时代体育新闻网络传播的研究现状综述[J].传媒观察,2010(04):29-30.

作者:王琪 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