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民间艺术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民间艺术涉及广泛,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传递着美的信息,它即是华夏文明的产物,又是最能表达中国人对美的热爱和向往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艺术是对线运用的极致的范例,文章从研究纹样的东方意韵的审美视角,通过分析纹样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展现传统艺术纹样美和它所体现的审美诉求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纹样;审美研究;东方意韵
欣赏东方意韵的线条美始于文明的开端,中国先民们对线条美的迷恋“如痴如醉”,并较早掌握了对线条的得心运用,赋予艺术特质之外的有温度的烟火气。对于传统纹样而言,线不仅被认为是造型元素,更是形成视觉动感与韵律的重要因素,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理想审美观念和造型手法。
一、美的图示表达
(一)造型之美。纹样本质上属于视觉语言。线的造型美在民间艺术中起到引导视觉方向,分割空间结构的作用。适当的变化有利于展现艺术快慢节奏感的表达,疏密而多变的线条能够营造出透视空间的新颖感和变化的视觉效果。线条的粗细变化造就空间转折与虚实转换。原始彩陶纹样运用抽象的几何纹,形成直线和曲线的简洁凝练、灵动活泼。这种风格通过匀称相近的粗细线条展现力度变化,运用粗细一致的线表现平衡的舒展感,造型线条起起伏伏、曲折造型强化了律动的美感,线的流畅感结合块面的质朴感在不同角度呈现,达到和谐的构图效果。线的造型美同样体现在画像石纹样中,线条炫动的造型变化、空间分割的主次变化都展现出一种形式美。汉代画像石雕刻简洁朴实,它结合人本思潮的高涨和对美的事物强烈的感受力,运用高超的阴刻和阳刻的雕刻手法对生活进行记录与创作,涉及狩猎、采桑、宴乐和战争等群居生活内容,多样化的造型语言不仅丰富了纹样的发生发展,同时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征服自然的向往。千变万化的雕刻艺术形式展现出在静态的视觉艺术语言表现以外还需要调动各种视觉元素,实现在艺术语言里动与静视觉冲击的画面效果,营造速度和充满动态的意境,达到不动而动的艺术感染力。常见的题材有汉代的羽化成仙,神话传说里长着翅膀的羽人穿梭在画像石上,线条展现轻巧灵动之美。造型质朴唯美的人物造像,长袖翩翩,衣带飘飘,曼妙的曲线涌动出空气流淌的速度与方向。美的魅力体现在这个时期成熟完整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上涉及历史传说和日常生活小景。大到战争场景中人物动态,小到对小物件的摹刻,处理画面详略得当、虚实变化、主次清晰。对动态的绘色雕刻,把握空间布局,线条间的贯穿衔接无不体现古人对美的执著追求,成就了经典和永恒。
(二)色彩之美。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东方色彩对应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即青、黄、赤、白、黑的传统色彩观,它是把对象按照类别进行划分。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颜色。色彩用色上偏重主观色彩的表达,脱离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属于色彩的象征性运用,它是反映艺术家审美心理和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运用视觉表达的方式突破原有色彩禁锢思想,解放物体本来的面貌,这有别于西方由光派生的色彩科学。中国是擅长运用自然色的国度。传统设色极具东方审美,永乐宫壁画中除了用黑色勾线著称,大面积地运用石青、石绿,点缀棕褐、赭石、朱砂等纯度颜色。这种色彩搭配的特点使壁画风格上兼具雄浑稳重和东方艺术美感。讲究色彩分布的节奏和韵律,使颜色服务于线条,同时依靠白色来调节画面的明暗程度,白色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会打破娓娓道来的直叙感。东方色彩呼应着纹样营造出的空间美。使用色彩塑造整体光线视觉效果,巧用色彩的过渡色易于制造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楚国的漆器、丝织品中巧用色彩之间的面积比例,图与背景清晰的对比关系。朱红与黑色相得益彰、浑厚璀璨、交相辉映。楚人又极度偏爱红、黄色,形成与道家恬淡舒适、无为而治和顺从天道的思想契合的楚国风尚。以宗教艺术为经典的敦煌色彩更是集自然界的色彩赋予一身,敦煌的色彩多用纯色,色彩对比强烈,绚烂多姿。隋朝壁画中青靛、朱红、土绿和金色,使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与不同色度的灰色增加了颜色的明度;同时又在红、绿、黄、蓝色中添加黑色,进行适度调和,使黑色呈现不同冷暖的倾向,打破沉闷的色调。唐代敦煌色彩发展注重中间色和调和色的运用,在单纯中追求丰富效果。绘画风格上不拘泥于色彩的真实色调,利用色彩的层次、冷暖和象征来协调纹样的整体关系,色彩借助具体的形象传播宗教教义。这时期纹样的色彩表达不仅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色彩体验,更像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物象表达,敦煌色彩运用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东方意韵之美。纹样的存在形式作为文化的产物,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伴随着文化的成长形成独特的存在方式。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的哲学观、美学观和宇宙观,体现出世间万物的和谐,承载着民族特有的人文思想和深刻厚重的历史文化。这种存在不是由个体所决定,而是具有现实的普遍受众性,集中体现民族智慧的升华。它反映了主体自我生命意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对自由的追求与理解的更高境界。它的灵感和创作渗透着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涉及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的衍生。东方意韵之美在明清时期刺绣中山水纹样得以呈现。同时与儒家提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文化相呼应。这是人们对山水审美体验在刺绣上的延续的直接表达,通过对花草树木的的简化和抽象化的表达,使之成为纹样东方意韵美的一部分。
二、纹样美的文化诉求
(一)社会需求的不同导致风格的变化。从社会学需求的角度,纹样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好愿望的期盼都是将内心个体化的愿望、憧憬所寄托的表达,个体化汇集成群体化意志,思想变化承上启下,继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唐朝盛行的卷草纹出现在民族大融合时期,它是秉承朝代文化历史内涵的再现,经历纹样的变化与发展,展现繁华盛世的经典纹样。纹样美的发展顺应了朝代意识文化的更迭过程中社会需求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辨识度。纹样的文化内涵是人们思想意志的倾诉,以及各个时期,各阶级,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唐草纹样化繁为简的造型风格的出现,繁荣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唐,盛开在各民族意识和习俗共同融合的政治背景下。体现着繁华背后的热闹,并把这种开明的政治清流改变着古人古拙含蓄的清朗的审美气质。同时代一些主流思想对传统纹样的影响也是由来已久。儒家“仁”的思想影响和支配着纹样的选取。儒家文化的宗法礼制常把自然界的生物象征寓意表达。鹤、孔雀、云雁、麒麟、狮、虎等吉祥动物是常用于区分文武官阶高低的服饰纹样。善于反向思维的道家,脱俗超然,追求内心的古朴归真。佛家倾向于“一切皆空”的悟道中。随着佛教的引入,再现象征着灵巧高洁神圣的忍冬纹和莲花纹,投射出与时代特征相似的繁华似锦、雍容华贵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自信浪漫的气度。佛教一直宣扬的轮回永生和直达彼岸的圆通与唐代的宝相花的象征精神相一致。除了宗教色彩之外,强调生命延续的百子图,直观具体的表达人们的美好寓意,延续了纹样的世俗化倾向。各自不同的观念思想都是出自古人对自我和对自然的认知状态。我们可以从纹样中窥探当时的民生百态、思想变迁及普世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三家的本体论虽然各不相同,却是构架彼此之间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
(二)布局功能的演变。纹样的布局功能侧重整体性,处理不同空间里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达成步调一致。纹样的布局之美又体现在整体与细节之处,整体在平衡构图中,常见的有双兔图,首尾连接的四喜人纹。布局中分隔空间的细节处的填充,即丰富空间布局的整体性,体现古人智慧的独到见解,主导布局中的直线和曲线连贯有序的排列形成了优美的视觉空间,形成布局风格的变化多样。唐代出土的铜镜,纹样布局形式上大多遵循构图对称的原则,布满了绶鸟飞舞、繁华似锦的动物、植物纹样,整体布局平衡、和谐。布局中自由式的散漫、延伸的风格最为常见。富有节奏感的奇异风格的卷草纹,它和一簇簇团花似锦和典雅的宝相花构成了唐宋时期纹样的主基调。同时期寓意珠联璧合、绽放生命光芒的“缠枝纹”结合S形骨骼,拓展其延展性,增加线条的变化,与带状连续纹样相结合,形成一种向外围四周蔓延、不间断的连续纹样。布局对比除了平衡布局外,还会有效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内容,形成分割布局的秩序感:在画像石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在方寸之间跳跃式地描绘不同的场景,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尺寸不等的平面描绘天马行空的世界。以传统民间艺术为载体的多种纹样布局形式不仅有抒情和叙事性的展现,而且还对固有空间的再现,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美学特征。纵观其纹样的形态,呈现出粗细有序的线条或块面状,纹样多有印刻形式,尤其注重对内涵的把握,通过联想、通感等直觉能力,展现描述物体的神韵。美学特征又具有时代特点,这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流行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等相关联。汉代产生清风飘逸之感的线条一方面来源于对朴素自然观的再现,另一方面是设计者对线条游刃有余分寸的把握,匠心独具地驾驭了线的方向感和节奏感。从纹样沿革出发,纹样的图案形态来源说明纹样的传承性。纹样的发展几经朝代的洗礼变迁,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纹样图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的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四灵兽的方位四神也被后世采纳,直至汉代已经初步形成独立的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象征吉祥的龙凤纹和珍禽瑞兽纹,隋唐时期的植物纹样的造型特点独树一帜,同时期人物图像、情景歌舞和敦煌飞天蓬勃发展。经历了唐朝纹样发展的繁荣阶段。明清时期的艺术表现手法日臻成熟,构思巧妙,其意向复杂而深邃。纹样的内容囊括了世间万物,出现了年画三镇,刺绣苏、湘、蜀、粤四大门类,印染、陶瓷、木雕石刻和剪纸艺术蓬勃发展。纹样的审美特征体现在画面之外的艺术语言的表达上。符号性是传统纹样的重要特征,纹样就是抽象了的符号,表述的含义具有独特的象征性。纹样的美学特征直观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的艺术审美。纹样变化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特色,民间文化的丰富发展也促进纹样样式的发展,结合民俗艺术的参与,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犹如动乱纷争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以后,纹样的图式变化与宗教因素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传统的牡丹、菊花为基础,形态对称,层叠的花瓣,象征佛像庄严的宝相花就应运而生,就极具宗教色彩的审美意蕴。
结语
纹样之美在于它用符号的形式来展现生命力的旺盛;在于用图像化的造型来展现灵活的包容性,吸收众家所长;在于延续中国民间美学顽强而伟大的传统血脉。要探寻纹样符号语言新时代意义离不开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面对着民间艺术的发展,我们坚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怀抱和胸襟,遵循纹样语系演变发展的艺术脉络,意识到对传统纹样的现代解读是实现高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复归的必由之路。现代人对待传统民间艺术的态度体现内蕴的艺术涵养,对纹样美的充分肯定,只有学会欣赏美、成就传播美的文化使命,才能真正做到现代社会的消化吸收及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反哺作用。我们努力做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现实回归,打造具有东方意韵审美的民族文化特色,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软实力.
作者:吴慧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传统民间艺术研究2
欣赏东方意韵的线条美始于文明的开端,中国先民们对线条美的迷恋“如痴如醉”,并较早掌握了对线条的得心运用,赋予艺术特质之外的有温度的烟火气。对于传统纹样而言,线不仅被认为是造型元素,更是形成视觉动感与韵律的重要因素,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理想审美观念和造型手法。
一、美的图示表达
(一)造型之美。纹样本质上属于视觉语言。线的造型美在民间艺术中起到引导视觉方向,分割空间结构的作用。适当的变化有利于展现艺术快慢节奏感的表达,疏密而多变的线条能够营造出透视空间的新颖感和变化的视觉效果。线条的粗细变化造就空间转折与虚实转换。原始彩陶纹样运用抽象的几何纹,形成直线和曲线的简洁凝练、灵动活泼。这种风格通过匀称相近的粗细线条展现力度变化,运用粗细一致的线表现平衡的舒展感,造型线条起起伏伏、曲折造型强化了律动的美感,线的流畅感结合块面的质朴感在不同角度呈现,达到和谐的构图效果。线的造型美同样体现在画像石纹样中,线条炫动的造型变化、空间分割的主次变化都展现出一种形式美。汉代画像石雕刻简洁朴实,它结合人本思潮的高涨和对美的事物强烈的感受力,运用高超的阴刻和阳刻的雕刻手法对生活进行记录与创作,涉及狩猎、采桑、宴乐和战争等群居生活内容,多样化的造型语言不仅丰富了纹样的发生发展,同时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征服自然的向往。千变万化的雕刻艺术形式展现出在静态的视觉艺术语言表现以外还需要调动各种视觉元素,实现在艺术语言里动与静视觉冲击的画面效果,营造速度和充满动态的意境,达到不动而动的艺术感染力。常见的题材有汉代的羽化成仙,神话传说里长着翅膀的羽人穿梭在画像石上,线条展现轻巧灵动之美。造型质朴唯美的人物造像,长袖翩翩,衣带飘飘,曼妙的曲线涌动出空气流淌的速度与方向。美的魅力体现在这个时期成熟完整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上涉及历史传说和日常生活小景。大到战争场景中人物动态,小到对小物件的摹刻,处理画面详略得当、虚实变化、主次清晰。对动态的绘色雕刻,把握空间布局,线条间的贯穿衔接无不体现古人对美的执著追求,成就了经典和永恒。
(二)色彩之美。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东方色彩对应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即青、黄、赤、白、黑的传统色彩观,它是把对象按照类别进行划分。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颜色。色彩用色上偏重主观色彩的表达,脱离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属于色彩的象征性运用,它是反映艺术家审美心理和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运用视觉表达的方式突破原有色彩禁锢思想,解放物体本来的面貌,这有别于西方由光派生的色彩科学。中国是擅长运用自然色的国度。传统设色极具东方审美,永乐宫壁画中除了用黑色勾线著称,大面积地运用石青、石绿,点缀棕褐、赭石、朱砂等纯度颜色。这种色彩搭配的特点使壁画风格上兼具雄浑稳重和东方艺术美感。讲究色彩分布的节奏和韵律,使颜色服务于线条,同时依靠白色来调节画面的明暗程度,白色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会打破娓娓道来的直叙感。东方色彩呼应着纹样营造出的空间美。使用色彩塑造整体光线视觉效果,巧用色彩的过渡色易于制造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楚国的漆器、丝织品中巧用色彩之间的面积比例,图与背景清晰的对比关系。朱红与黑色相得益彰、浑厚璀璨、交相辉映。楚人又极度偏爱红、黄色,形成与道家恬淡舒适、无为而治和顺从天道的思想契合的楚国风尚。以宗教艺术为经典的敦煌色彩更是集自然界的色彩赋予一身,敦煌的色彩多用纯色,色彩对比强烈,绚烂多姿。隋朝壁画中青靛、朱红、土绿和金色,使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与不同色度的灰色增加了颜色的明度;同时又在红、绿、黄、蓝色中添加黑色,进行适度调和,使黑色呈现不同冷暖的倾向,打破沉闷的色调。唐代敦煌色彩发展注重中间色和调和色的运用,在单纯中追求丰富效果。绘画风格上不拘泥于色彩的真实色调,利用色彩的层次、冷暖和象征来协调纹样的整体关系,色彩借助具体的形象传播宗教教义。这时期纹样的色彩表达不仅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色彩体验,更像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物象表达,敦煌色彩运用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东方意韵之美。纹样的存在形式作为文化的产物,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伴随着文化的成长形成独特的存在方式。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的哲学观、美学观和宇宙观,体现出世间万物的和谐,承载着民族特有的人文思想和深刻厚重的历史文化。这种存在不是由个体所决定,而是具有现实的普遍受众性,集中体现民族智慧的升华。它反映了主体自我生命意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对自由的追求与理解的更高境界。它的灵感和创作渗透着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涉及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的衍生。东方意韵之美在明清时期刺绣中山水纹样得以呈现。同时与儒家提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文化相呼应。这是人们对山水审美体验在刺绣上的延续的直接表达,通过对花草树木的的简化和抽象化的表达,使之成为纹样东方意韵美的一部分。
二、纹样美的文化诉求
(一)社会需求的不同导致风格的变化。从社会学需求的角度,纹样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好愿望的期盼都是将内心个体化的愿望、憧憬所寄托的表达,个体化汇集成群体化意志,思想变化承上启下,继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唐朝盛行的卷草纹出现在民族大融合时期,它是秉承朝代文化历史内涵的再现,经历纹样的变化与发展,展现繁华盛世的经典纹样。纹样美的发展顺应了朝代意识文化的更迭过程中社会需求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辨识度。纹样的文化内涵是人们思想意志的倾诉,以及各个时期,各阶级,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唐草纹样化繁为简的造型风格的出现,繁荣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唐,盛开在各民族意识和习俗共同融合的政治背景下。体现着繁华背后的热闹,并把这种开明的政治清流改变着古人古拙含蓄的清朗的审美气质。同时代一些主流思想对传统纹样的影响也是由来已久。儒家“仁”的思想影响和支配着纹样的选取。儒家文化的宗法礼制常把自然界的生物象征寓意表达。鹤、孔雀、云雁、麒麟、狮、虎等吉祥动物是常用于区分文武官阶高低的服饰纹样。善于反向思维的道家,脱俗超然,追求内心的古朴归真。佛家倾向于“一切皆空”的悟道中。随着佛教的引入,再现象征着灵巧高洁神圣的忍冬纹和莲花纹,投射出与时代特征相似的繁华似锦、雍容华贵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自信浪漫的气度。佛教一直宣扬的轮回永生和直达彼岸的圆通与唐代的宝相花的象征精神相一致。除了宗教色彩之外,强调生命延续的百子图,直观具体的表达人们的美好寓意,延续了纹样的世俗化倾向。各自不同的观念思想都是出自古人对自我和对自然的认知状态。我们可以从纹样中窥探当时的民生百态、思想变迁及普世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三家的本体论虽然各不相同,却是构架彼此之间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
(二)布局功能的演变。纹样的布局功能侧重整体性,处理不同空间里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达成步调一致。纹样的布局之美又体现在整体与细节之处,整体在平衡构图中,常见的有双兔图,首尾连接的四喜人纹。布局中分隔空间的细节处的填充,即丰富空间布局的整体性,体现古人智慧的独到见解,主导布局中的直线和曲线连贯有序的排列形成了优美的视觉空间,形成布局风格的变化多样。唐代出土的铜镜,纹样布局形式上大多遵循构图对称的原则,布满了绶鸟飞舞、繁华似锦的动物、植物纹样,整体布局平衡、和谐。布局中自由式的散漫、延伸的风格最为常见。富有节奏感的奇异风格的卷草纹,它和一簇簇团花似锦和典雅的宝相花构成了唐宋时期纹样的主基调。同时期寓意珠联璧合、绽放生命光芒的“缠枝纹”结合S形骨骼,拓展其延展性,增加线条的变化,与带状连续纹样相结合,形成一种向外围四周蔓延、不间断的连续纹样。布局对比除了平衡布局外,还会有效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内容,形成分割布局的秩序感:在画像石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在方寸之间跳跃式地描绘不同的场景,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尺寸不等的平面描绘天马行空的世界。以传统民间艺术为载体的多种纹样布局形式不仅有抒情和叙事性的展现,而且还对固有空间的再现,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美学特征。纵观其纹样的形态,呈现出粗细有序的线条或块面状,纹样多有印刻形式,尤其注重对内涵的把握,通过联想、通感等直觉能力,展现描述物体的神韵。美学特征又具有时代特点,这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流行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等相关联。汉代产生清风飘逸之感的线条一方面来源于对朴素自然观的再现,另一方面是设计者对线条游刃有余分寸的把握,匠心独具地驾驭了线的方向感和节奏感。从纹样沿革出发,纹样的图案形态来源说明纹样的传承性。纹样的发展几经朝代的洗礼变迁,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纹样图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的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四灵兽的方位四神也被后世采纳,直至汉代已经初步形成独立的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象征吉祥的龙凤纹和珍禽瑞兽纹,隋唐时期的植物纹样的造型特点独树一帜,同时期人物图像、情景歌舞和敦煌飞天蓬勃发展。经历了唐朝纹样发展的繁荣阶段。明清时期的艺术表现手法日臻成熟,构思巧妙,其意向复杂而深邃。纹样的内容囊括了世间万物,出现了年画三镇,刺绣苏、湘、蜀、粤四大门类,印染、陶瓷、木雕石刻和剪纸艺术蓬勃发展。纹样的审美特征体现在画面之外的艺术语言的表达上。符号性是传统纹样的重要特征,纹样就是抽象了的符号,表述的含义具有独特的象征性。纹样的美学特征直观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的艺术审美。纹样变化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特色,民间文化的丰富发展也促进纹样样式的发展,结合民俗艺术的参与,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犹如动乱纷争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以后,纹样的图式变化与宗教因素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传统的牡丹、菊花为基础,形态对称,层叠的花瓣,象征佛像庄严的宝相花就应运而生,就极具宗教色彩的审美意蕴。结语纹样之美在于它用符号的形式来展现生命力的旺盛;在于用图像化的造型来展现灵活的包容性,吸收众家所长;在于延续中国民间美学顽强而伟大的传统血脉。要探寻纹样符号语言新时代意义离不开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面对着民间艺术的发展,我们坚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怀抱和胸襟,遵循纹样语系演变发展的艺术脉络,意识到对传统纹样的现代解读是实现高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复归的必由之路。现代人对待传统民间艺术的态度体现内蕴的艺术涵养,对纹样美的充分肯定,只有学会欣赏美、成就传播美的文化使命,才能真正做到现代社会的消化吸收及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反哺作用。我们努力做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现实回归,打造具有东方意韵审美的民族文化特色,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软实力.
作者:吴慧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传统民间艺术研究3
1传统民间艺术分析
1.1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及分类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经过极为漫长的岁月沉淀,逐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社会寓意。民间艺术元素包括多种艺术种类,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及生活品位。民间艺术是区别于官方艺术的一种比较能够融入人们生活,为大众熟知,影响甚深且较为自由的一种纯朴、率直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源于人们日常生活,是为满足活动需求、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充满典型特色的文化形态,有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民间工艺品的创作材质异常丰富,有以纸为材料的剪纸、纸塑作品;以布为媒介的扎染作品;以皮革为材料的皮影、皮雕,甚至利用金属、面、泥、陶瓷、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工艺美术作品。从制作技艺和形式上,有绘画、剪刻、印染、织绣、扎糊、表演、装饰陈设等。传统民间艺术,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艺术气息浓厚,贴近生活的的艺术形式。
1.2传统民间艺术几种主要形式传统民间艺术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形式纷繁多样,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传承。民间年画的鼎盛阶段是处于清代。贴新年画寓意着吉祥,是春节的传统活动,只有贴了年画才有了年味儿。如今年画它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也体现着人文风情。木版年画题材形式多种多样,非常具有艺术性。木板年画发源于河南朱仙镇,因创作极具盛名的地方依然有很多,如天津杨青柳、苏州桃花坞等。木版年画是利用木版进行雕刻的,木材也要风干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用,每版一个颜色,用传统水印法印出画面干净清晰的图案。其特点构图饱满,色彩浑厚鲜艳,装饰性极强。年画的题材喜欢采用一些有意思的戏文、民间传说、时事,尤其乐于以吉祥喜庆、神像为题材,使用象征、寓意、夸张手法,将人们期望与祝愿寄予其中。中国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流传非常广泛,在国内外都影响深远。
1.2.2剪纸。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追溯其历史可考古到公元六世纪,甚至可能还要再早几百年。剪纸最开始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窗户上增添装饰,又不想阻碍屋内光线的进入,形成了这种镂空艺术。它能给我们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觉和镂空的艺术感受。中国剪纸利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如窗花、扇花、灯花、墙花、顶花等。这些纸花可以用于装点日常生活,配合一些民俗活动。剪纸创作条件很低,却可以通过质朴、生动的艺术造型,表达生活中的情绪。剪纸主要有单色和彩色两种类型,发展到现代又有了立体的,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单色剪纸顾名思义只用一种色彩,又分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阳刻剪纸的表现形式是保留画稿的轮廓线,使用剪刀剪去空白部分,以有色部分展示图案。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而阴刻剪纸的表现形式正好反过来,就是去除画稿的轮廓线部分,而保留空白的部分。彩色剪纸,又称为复色剪纸,形式主要有点染、套色、分色等等,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2.3水墨。水墨,即中国水墨画,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由墨加入清水描绘于纸上,形成或焦或浓或重或淡或清的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不同物象,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具有象征性、单纯性、自然性的特点。水墨的发展相传始于唐代,到了五代得到稳定,而宋元是它的兴盛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不仅得以延续且与现代的互动、交叉得到新的发展。水墨艺术通过不同笔法发挥墨法的作用。墨的浓淡变化相当于色的层次变化,使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色彩的变化。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唐宋人善用湿笔画山水,利用晕墨的效果,而元人使用干笔画法利用不同墨色表达出更多变化。自古至今水墨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1.2.4传统民间艺术与包装设计的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追求也逐步提档升级,对消费商品的包装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恰当且自然地应用于现代商品包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包装设计的造型结构上来看,现代的包装设计借鉴传统艺术独特手法,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的同时,易让消费者产生认同心理,促进销售。包装设计在色彩选择上,一般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内涵、功能以及消费心理,如红色或者金黄色在中国礼仪上是传达美好祝愿,尤其是红色,最原始、具有视觉冲击力、最富生命气息,这与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的色彩选择完全契合。可见,剪纸艺术元素与现代商品包装设计有着不解之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同时,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强。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商品包装中,提升产品内涵,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商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茶叶包装设计融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装设计之中,人们愈发地喜爱传统与当代的结合,设计者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和属性,经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让这些传统艺术元素更加符合当代思想,有效彰显茶叶包装设计的品位,从而强化茶叶的商品属性,提高茶叶的市场占有率,使茶叶这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具体来说,茶叶包装设计融入传统艺术元素的价值,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2.1审美价值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日常商品的关注点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一改表面化的产品包装思维定势,开始朝着内涵化的方向发展。茶叶包装设计把产品的功能和艺术统一起来,给予商品更多的价值。优秀的作品寻求的是视觉的创造性、审美性,最终设计的作品要具有一定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民间艺术元素大都来源于生活,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同时极具艺术特色,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民间美术题材的多样化,展现了广大民众的丰富想象力,也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为茶叶的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性的艺术灵感,将民间艺术元素与茶文化的碰撞应用于茶叶包装,使民间美术得到了价值上的再升华。
2.2文化价值的体现民间艺术属于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茶叶包装设计融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茶叶产品更受欢迎,在国内外得以高销量的同时,也广泛地传播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使得茶叶产品文化价值得到了提升。传统民间艺术元素通过在茶叶包装中的创新设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传递出了人们对茶品的美好感受。比如,剪纸、水墨、年画艺术等作为民俗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将其元素用于茶叶包装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可见,包装设计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已成为发展主流。
2.3经济价值的体现茶叶产品包含着茶叶包装,而将民间艺术元素应用于茶叶包装,可以强化茶品包装的视觉独特性,提升茶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营造能得到大众认同且独具创意的茶品牌形象,有利于激发其购买欲望,促进茶品的销售,因此也必然会使茶叶产品的经济价值有所提升,实现其更高的经济价值。包装是商品的外在形式,好的包装设计能瞬间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能迅速地进行判断和识别,对这款产品产生认同感,进一步产生购买欲望,最后进行购买行为,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包装的实际价值。同时,消费者在消费茶叶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对茶叶本身物质有使用需求外,还具有一定的心理诉求,如吉祥、心情、情怀、愿望等。将这些心理诉求满足于茶品包装,使其附加值成为卖点。
2.4传承价值的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传统文化在其悠悠数千载的绵延中,显示出其特有的精神价值。传承中国的文化,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爱国的具体表现,还是对传统艺术进行发扬的应尽职责。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不仅承载着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和隔离等实用功能作用,同时还起到了传递社会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的附加功能作用。为了更好地增强商品包装设计的创新特性,从更高的文化审美层次引起消费者的认同,就需要不断汲取民族艺术元素的有益养分,将其巧妙融入现代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并在充分满足基础功能的基础上拓展艺术空间,从而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的用户黏性。
3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3.1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元素应用随着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快速,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对审美和内涵方面逐渐提高要求。人们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商品本身,而且关注商品的包装,所以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到商品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它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早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琳琅满目、形状多样。在世界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艺术多元发展背景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寻求新的途径,进行设计创意改造,努力融入当地优质文化艺术,在现代茶叶商品包装设计中,尽最大可能使用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元素,使其更具特色,推动茶叶包装设计高水平发展。
3.2传统民间艺术的图纹元素应用考古发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图纹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图纹是和人类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制作和使用工具的时候,就不仅仅满足于它的实用性了,更渐渐产生了审美意识,他们开始在工具上雕琢各种纹案,对工具进行装饰和美化。研究表明,形态各异的图纹,具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人们通过眼睛观看图形的时候,会对大脑皮层产生一定的刺激,使其整体处于放松状态。因此,在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许多传统图案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感到非常亲切。在包装设计中使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如代表着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等美好愿望的图纹,融入传统烟火气,可以直接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主观地在意识中给予了商品生命力。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惯用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不可或缺的就是装饰图形。福禄寿喜的文字装饰图形从古至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福禄寿喜字样图案在商品包装中多种多样,有加入传统吉祥符合的组合字样的体现形式,如:代表吉祥的龙凤,寓意长寿的仙人、松鹤等,还有年画、剪纸、对联等传统艺术体现形式。运用这些传统民间图纹对包装进行设计,巧妙地融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蕴含着美好寓意,很好地迎合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如日春茶叶的“一印在手醉西施”系列,包装造型以“传国玉玺”为设计理念,底部印文“受命之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代表着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图纹运用了霸气的传统龙纹,从茶叶品质到产品设计无不透露着“王者”尊贵,成为日春茶叶的成名之作。可见,使用传统民间艺术图纹元素的包装设计,无论是作为包装的主体图形还是底纹,都能够给予消费者强烈的艺术感和浓烈的情感,能够达到引人驻足的效果。
3.3传统民间艺术的水墨元素应用水墨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文化瑰宝,一般是用水和墨作画,水墨元素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我国独特的的文化符号,能够寄托情怀、彰显个性。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平面设计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水墨元素就和设计有了碰撞,它在平面设计的上的运用非常出彩,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并显示了广泛的影响力。《2020第三届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双年展》优秀作品就是运用水墨元素和图形巧妙组合,生动且有活力,成为水墨与设计交融的优秀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墨元素在设计上有着深刻影响。而水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简约而充满寓意,内涵深刻。水墨的形式千变万化,生搬硬套也只会使设计显得廉价。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设计中他们运用水墨图形图像建构艺术符号以及色彩元素,结合艺术规律通过艺术符号融入意识形态,创造出新的效果,生成新的表现意义。将水墨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的优秀案例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与表达他有着独特的创新。他的作品擅长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2008年奥运会的海报招贴设计作品中,他在设计中采用了水墨动态构图形式,运用大量空白,肆意潇洒的水墨笔触、人物造型简洁,在人物姿态上更是灵活生动,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另外在《汉字一水》、《汉字一山》等《汉字》系列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水墨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件器物进行组合,画面极具美感、浑然天成,极具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中,水墨元素以其独特的黑白色彩效果,挥毫泼墨的书法笔触惊艳着观众。这种“以虚带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具艺术性的同时引人深思。在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中,巧妙融入传统水墨画元素,必将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4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我国重要的艺术文化遗产,它的艺术表现不仅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更是蕴含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木版年画、水墨、剪纸等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中,其设计语言和内涵可以得以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为了促进茶叶包装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设计师的自身修养,广大消费者的审美理念对其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间是存在着最佳结合点的,只有对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合理的充分利用,才能够提升现代设计的内涵和底蕴,从而促进茶叶包装设计朝着特色化、民族化、世界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丽.民族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04):240.
[2]李艾垣.陕西民间艺术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24):174-175.
[3]黄妍妍.谈中国民间年画的包装设计——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J].包装世界,2011(04):20-21.
[4]孙立.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研究刍议[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08):49-50.
[5]王佳,武秀娥,左维.“国画水墨”动画风格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10):119-120.
[6]王远.茶叶包装设计中木版年画元素的艺术表现研究[J].福建茶叶,2017(05):121.
[7]丁鹏元.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明日风尚,2020(17):13-14.[8]陈文瑞.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8):76.
作者:朱雪嘉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