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课程建设分析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课程建设分析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课程建设分析3篇

网络课程建设分析1

摘要: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网络课程这一新兴教学方式的产生,尤其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环境下,网络课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网络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来说,网络课程不可能取代线下课堂教学,因为网络本身就带有交际陌生感,而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学生表达方式和集体感的培养是网络本身不能够代替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灵活地运用便捷的网络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网络课程和线下课堂互补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做出一定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课程 研究实践

近年来,因为网络的发展速度加快,导致在各行各业都产生了网络的延伸物。比如:在游戏方面,出现了网游;在购物方面,出现了网购;在交流方面,出现了交友软件,等等。在课程教学方面,近几年逐渐兴起了网课教学,一开始只是各个培训班因为场地等原因,在网上进行教学,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网课也开始在正常的教育课程之外开始占据一定的比例,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影响,许多地方都开始使用网课教学来代替正常的教学。这就说明网课有着一定的优势来占据市场。该文从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与优缺点,网络课程的内容,网络课程与课堂课程的异同点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讲述。

1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与优缺点

1.1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必要性网络课程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互联网的异地性和便捷性,也具有教学的严肃性。教师在网络的一端进行课程讲解,学生在网络的另一端进行课程学习,让一些由于时间、疫情或者地点等问题不能在正常课堂教学的课程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设置网络课程必要性就体现了出来。便捷性是网络课程的优点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到了晚上就不会再设置课程了,但是学生该学到的知识还没有学会,此时网络课程就能方便地解决这类问题。进行网络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随机选择时间去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间就得到了有效增加,而且学生在自由时间学习的时候更能发散思维[1-2]。

1.2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优点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可以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必要和充分的补充。应用网络课程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学习,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将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应用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问答时间,用课后时间的网络课程来学习巩固重点。例如:《铁道概论》这门课教学课时为32课时,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留于表面,那么在课后的时间,教师就可以以网课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加深理解。

1.3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缺点网络课程的缺点是占据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时间,但教学和学习过程缺乏监督,效果难以保证。再以《铁道概论》这门课为例,教师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学生在专心学习,网络的特性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感,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他们要开设网课教学,就得挑选学生不在课堂上课的时间,这就占据了教师的私人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正常的课堂课程之后,还需要在课后时间学习网课,这也占据了学生的时间。

2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管理方法

2.1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课程与内容高职院校的课程都是经过教育部核定的,若是高职院校要想设置网络课程的话,就需要院校将设置的网课申报给教育部,然后教育部通过核定,准许高职院校可以设置该网络课程。所设置的课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型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内容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所学的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用于实践,实践反哺于理论的课程设置[2]。

2.2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方法和实践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网络课程大部分都是关于智能创新类的网络课程,设置这种课程可以吸引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意愿,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想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自主的创新,甚至申请专利等,让学生真正成长为新一代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网课教师必须具有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该门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其年龄需要符合适当的年龄结构。设置网络课程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由教师自主设置申报课程,针对课程与实践的不同之处,对学生进行教学。网课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合理地改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3]。

2.3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程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在设置网络课程的时候,应该先成立一个教师小组,用来督促和监督教课成果,教务处应该每年针对网络课程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由教务处带头,课程教师为小组成员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要利用高职院校特有的学分制度,学生完成每门课都会获得两个学分,提高学生对于网课的积极性。每门课的教师在网课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网络教学的能力,当学生没有通过网络课程考试的情况下,应该制定自费补考制度,用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网络课程。学生应该在课程学习中自查学习进度,自主完成参考资料下载、作业提交、考试等。相关院系应该及时通知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自主认真地学习网络课程和完成相关网络课程的考核[4-5]。

3高职院校设置网络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互助

3.1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共同点网络课程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共同点有如下几点:(1)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并不会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改变。(2)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为了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3)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都是由教师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接纳知识。(4)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相同的,都需要有教学者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5)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考核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根据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6]。

3.2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项:(1)教学使用的工具不同,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都是粉笔以及纸质教科书,在网课的授课环节上,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必须要有电脑,网课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大量普及之后的产品。(2)教学的理论中心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是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以教师为主要知识普及者,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6]。(3)教学模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面授的教学,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向教师问答。网课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多是教师以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对教学的讲解。(4)教学所面对的学生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面对的学生对于人数、年龄等有着硬性的要求,不会产生过大的偏差。但是对于网络课程来说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对计算机和网路有着一定的理解的人,都可以用网络课程来辅助自己学习。(5)教学的资源有所差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教师的实力基本上就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天花板。而对于网课来说,学生就有了自主选择教师的能力,选择自己可以适应的教学方式。(6)教学成果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依靠的是教师的能力和创新以及学生的分数来进行学习好坏的评价,网课的教学成果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7]。

3.3网络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针对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异同点,应该对于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互补。网课是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那网络就会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所以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传统模式的教师资源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教师资源是不固定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了网络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补。

4结语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该灵活运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网课教学模式来培养人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广泛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结合教学现状,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便捷、学习效果更好的学习平台。

作者:赵晓芳 党剑英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络课程建设分析2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与5G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国家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教育部专门创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目前已有两万多门课程资源网上共享,最近又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MOOC),这说明网络课程资源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网络课程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综合展示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内容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网络课程开发者以网络为媒介,以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支持、学习评价与反馈五个核心要素面向学生和用户对某门课程进行资源集中展示[1]。网络课程资源大多以微课、慕课、微课件等视频加文本的形式呈现,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纸质教材资源单一、封闭、静态、弱交互、可视化程度弱等缺点,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教学,拓展了传统教育的功能[2]。

一、“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教学实践及网络课程建设动因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也是农药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现代农药发展现状和创制途径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程序,树立研发、生产和使用新型农药的理念,掌握现代新农药创制的方法和原理,为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该门课程涉及农学、植物保护、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等诸多学科,主要围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展开,具体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前沿进展等。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交互弱,大多为静态学习过程,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不断充实的当下,适时引入微视频网络资源进行串联,可以活跃“教”与“学”的氛围。另外,该课程涉及药物作用靶标、分子合理设计、模型建立等一些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由于一些经典的实验原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拍摄才能呈现较好的效果。视频制作过程耗时长、难度大,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因此,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较少。没有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效率就很难有质的改善,因此“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对于“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和“线上线下”均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原则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3]。因此,在准备该门课程网络资源时,课程组需要非常注重人与物、人与人、人与技术的对话与交互,这样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对话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独立判断。好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既能反映出现代科学前沿研究进展,又符合当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基于以下原则:第一,针对制药工程或农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精选本课程网络资源内容,设计和制作出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学习效果的有效资源。第二,在资源质量把握上,尽量采用教学价值高的优质资源。第三,在资源建设规范中,严格把关,遵守教育部规定的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要求。第四,确保建设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原则,可以让教师、学生对选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制作,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基于上述原则制作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既可满足学生课堂在线互动需求,又可实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在动态可视化、情景移动交互、分享中获得更多体验和学习的乐趣。

三、“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过程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资源采用如下建设流程:第一,进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调研、资源搜索。按照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分割或重新设计,形成多个微型的、模块化的教学素材,同时搜索教学价值高的优质在线资源。第二,课程资源的制作。按知识点的内容(微课等相关要求)进行制作,每个知识点单独制作一个教学录像,每个微课录像控制在15分钟以内,短视频控制在2分钟以内。第三,教学课件微型化。将以前按章节为单位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分解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课件,教学素材微型化也为后续的教学视频录制提供方便。第四,课程资源的发布、使用及信息反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完成后,及时通过网络教育中心上传,并搜集用户访问量、使用频率等数据。第五,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并重新发布,评价审核。按照上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流程,开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资源建设。比如,在第二章“新农药创制程序”视频PPT制作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4],对其核心内容进行简化,以新农药创制程序为中心,通过动画视频呈现该程序中的关键内容,如图1所示,在视频中逐一凸显、逐一讲解。再比如,在建设视频录像过程中,由课程组主讲教师分别录制该课程教学视频或者部分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慧教室课程教学录像、利用bandicut、Camtasia等专业软件剪辑视频(音频、字幕、叠拼、混视等)、上传、获取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等。

四、“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一)网络资源课前应用为了更好地将网络课程资源与传统教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学生可根据教学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利用课程组教师精心制作的基于学生学习场景的“简短、震撼”视频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对预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好记录,并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积极准备课堂课件和最新文献,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网络课程资源课中交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教学活动,答疑解惑,结合短视频对重要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在课堂上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互动交流。小班上课的课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者作用,引导和调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在讲解以靶标为导向的新农药创制过程中,调用模拟药物在生命体中穿透过程及其与靶标(比如乙酰胆碱酯酶)相互作用的短视频(大约30秒,重复播放一次),让学生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从网络资源中调用已知靶标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药物小分子逆向设计过程。此外,还可以将部分新靶标蛋白大分子的冷冻电镜照片或视频等最新研究进展带入课堂,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边界,激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开发新农药的动力。

(三)课后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后可以针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利用课程网络资源(例如试题库、互动体验软件等)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反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讲解或搜索网络中针对同一内容的更多精彩讲解,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领会和掌握。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课程组教师一对一互动,最终实现学生对新农药创制原理和方法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方法学的基础。

(四)面向大众课程资源的应用探索在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和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创造丰富的网络课程动态资源,帮助网络用户有效开展在线学习。尽管目前关于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相对较少,但是,在国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强有力的推动下,众多涉农高校也将逐步开放网络资源,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也将为制药工程或农药学专业课程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在万物互联、AI赋能的时代背景下,云课堂、雨课堂、腾讯课堂、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优酷视频、华为视频、抖音、快手等诸多有内容但无精彩专业内容的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也必将由“娱乐带动”走向“有用带动”,由“大众好奇”向“专业”过渡。或许今天的专业内容难有较高的收视率,但没有精彩的、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作为桥梁,必将难以持久。“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也将由校内建设逐渐向外渗透,通过互联网终端用户的交流学习,有效提升目标用户对该专业课程的了解。五、“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利用实践与反思“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已基本建成并开始初步应用,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与初步应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值得深刻反思。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利用利弊分析首先,在传统教学中涉及的难于理解、不宜讲清楚的内容适时引入网络课堂、微课和小视频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切换授课方式会使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注意力更集中。其次,教师前期一次性繁重劳动能够减少多次重复劳动,而学生可以反复利用网络资源多次学习。再次,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学习利用情况全程可追踪,特别便利的是学生可在线完成课程作业与考试,客观试题系统自动判卷。最后,网络课程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黏度,与此同时,即时通讯也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一对一的问答模式和交流空间,更好地寓教于乐。当然,网络课程建设与利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前期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在整理教学视频、收集网络资源时因时间关系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过程中经常受到网络广告、游戏、非课程小视频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的网络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将改变该门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与之同时改变的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途径。为便于学生独立有效地学习该门课程,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应及时建设,比如“植物化学保护学”“农药学”“农药分子设计”“组合化学”等。开设这些课程的高等院校共同努力建设各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并及时共享,为“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生态资源的建设提供必要支撑,共同“组网”。此外,该门课程涉及背景知识,可以将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网络资源剪辑加工再上传,方便学生从相关课程资源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基于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的智能课程推送智能信息推送技术是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与因特网、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和预测各种用户的兴趣或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向用户主动推送所需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5]。“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课程中的许多章节都可以独立成书,其相关内容和知识点都涉及不同的课程,在课程生态资源建设完备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喜好、进度自动推送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为未来新农药多元化的创制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可选、可用、可借鉴的优质资源,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学生利用该门课程网络资源,进而使专业的课程内容让大众受用,并能进一步引导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开展新农药创制培训、指导生产实践。

作者:吴华 马志卿 冯俊涛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络课程建设分析3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水准、强化综合型职业人才培育,高职院校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改善课程教学质量已成为共识。而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层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英语课教学手段创新,为高职英语学习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环境与丰富的资源。时下,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英语课程以充分发挥其突出价值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由郑茗元和汪莹联合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网络环境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化教学模式概论》一书,以网络环境为出发点,就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规律展开探讨,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概述部分,主要阐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论述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并指出该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第二章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探究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展。

第三章至第六章,作者分别从生态化环境、教师要素、自主学习策略三个层面出发,详细论述促进大学英语与网络技术整合的有效措施,并提供具体建议。整体上看,该书紧密围绕网络环境特征和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就建构网络化英语教学提出诸多可行建议,为我国当代高等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良好的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既有利于为高职学生提供更为现代化的英语学习场所,帮助学生摆脱时空限制获取所需英语知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可见,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具有诸多积极意义,但该书作者在分析网络英语教学的生态要素时指出,网络英语教学面临来自网络环境、教师素质以及课程规划等方面的挑战,结合实际具体到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层面,即存在网络课程内容不够新颖、网络课堂监管有所缺失、网络课程互动评价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充分联系书中所提出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同时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需求,就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总结以下三方面路径。

其一,丰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呈现形式。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网络课程内容建设层面,只是简单地将英语教材内容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得以呈现,看似实现了数字化,但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并未发生实质变化,未充分发挥出网络教学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等主体在规划网络课程内容时,应当从实用性、趣味性与精巧性角度出发设计内容,保障英语网络课程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在传递实用知识的同时,避免重复内容过多。具体比如,针对普通英语课,英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单元引入视频材料,包括影视片段、英文纪录片等等,为学生营造轻快且富有知识内涵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职业类的专门英语课,英语教师则需要根据职业英语特征搜集与整理职场情境对话类片段,拉近学生与职业英语应用场景之间的距离。

其二,适当加大网络课程监督力度与教师专业培训力度。网络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缺乏一定约束性,学生自主抉择性更强,教师难以有效管理学生课堂表现。正如书中指出,英语网络教学对学生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英语教师在网络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插入师生互动环节,利用设问提问等方式监督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掌控力,学校还需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与应用水平。

其三,健全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评价与反馈体系。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实施基于线上网络平台,因此对应的考核评价与反馈工作也应顺应网络应用予以改进。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收集与整理学生某阶段的测试成绩,也可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学习时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方式、访问平台的频率等具体情况进行监控、跟踪和记录,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测评学生阶段学习成果,掌握不同学生在英语中的薄弱项,方便后续教学改进。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时代必然性,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既顺应了时代特征,也满足英语教育改革需求。

作者:郑茗元 任密单位: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