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机械化推广思考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普及发展,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重点推广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及加工节水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等推广要点、生产要求及推广内容等进行系统阐述说明,对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用范围及维修保养等进行分析,提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及管理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结果以期为农业生产人在进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使用过程中选择合话的农业机械提供技术参考。
双辽市位于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的交界处,在科尔沁草原和松辽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当地为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农业机械的投入增多,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性能更好更高效,当地农机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效率高的大型配套农机具逐渐被农民认可并接受。但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机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等,都对农机化推广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亟待解决。
1双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农民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大中型拖拉机的总动力增速很快,小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以及动力增长相对缓慢,这与小型拖拉机原持有的数量较多有很大的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民已经认识到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并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吉林省双辽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也相对较高,从2004年开始当地植保机械化程度快速发展,且一直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到了2010年植保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50%,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95%以上。双辽市农业收获机械化程度相对于耕地、栽播来说发展较慢,农作物收获时间加长就会耽误最佳收获时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加大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力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各种类型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经销及维修机构、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双辽市从事农机机械化作业服务的专业户有500多家,农业机械经销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人。2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问题
2.1乡镇农机化推广机制不健全。双辽市的农机推广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域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基本上为“一乡一中心”的格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管理权限,没有抽调及调动农机从业人员的权限。随着农业机械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已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如农机人员信息不通畅、农机推广力量单薄、服务范围小,同时有的地方政府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也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推广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推广方式单一,大多为开会或者传达文件的方式,推广的效率不高。另外,农机推广机构的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缺乏对农机具的使用和维修培训,导致农户对农机具的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出现一些小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这也打击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双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小,农机设施简单,服务功能少,同时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这也不利于农机的推广。
2.2乡镇农机推广队伍有待提高。农机推广的主体为市、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他们直接面向农户,为农户提供服务,而农机推广机构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少,服务范围大,任务繁重,而且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农业、畜牧、农机,原则上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少,常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甚至有的农机员的兼职工作比本职工作都要繁重。同时,乡镇的工作环境艰苦,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农机推广员大多为在乡镇工作了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工作热情不高,技术上不求进步,甚至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多年没有被提拔,对农机推广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质量,这也导致农机推广不能顺利进行。
2.3农业机械配套和利用率低。在发达国家,农机配套比例高达1∶7,每台拖拉机都可以进行几种作业,拖拉机的利用效率很高[1],而双辽市农业机械数量虽然多,但是主要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而且配套农具数量少,比例仅仅为1∶1,这就不能高效、多方面的利用农业机械,使得农机存在闲置情况,变相的浪费了资源。而且大型农机数量少,动力不足,土壤不能深耕,导致农业减产。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忽视了农村机耕道的建设,导致大型农业机械进入地块或者转移困难,这也阻碍了农机的推广。在农村人们对库棚建设也不重视,多数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以及配套设施在露天放置,使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
2.4农机补贴监管不到位。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出台了农机购买补贴政策,让惠于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农业机械的价格问题,销售商对价格享有主动权,农民不了解真正的价格,农户普遍认为农业机械价格偏高,虽然国家政策受农户的欢迎,但是农户从中得到的实惠掺杂了水分,得到的实惠并没有政策宣传的那么高,如一件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为15%~20%,而到农户手里却不到10%。销售商先调高价格再降价的行为时有发生[2]。其次,有的地方也存在违规套卖的违法行为,如有的农户利用家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享受政府补贴把农机先购买下来,然后再卖给厂商或者其他人骗取补贴资金,而真正需要农机的农户却因为名额问题不能享受政策补贴,这种倒卖行为不仅使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会引起农户之间的矛盾。第三,对于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监管难度大,甚至个别工作人员知法违法,影响了农户的购买力度和农机推广。
3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来抓,尤其把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作为改革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服务到位,建立优质高效且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配合农业部门处理好农业机械化和家庭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的矛盾,要为农机部门开展经营服务、技术服务提供方便。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通过对农机质量抽查、检验、调查的方式,提升农机产品质量,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农业机械销售、操作、维护以及共享等服务平台,提高农业机械的可操作性、利用率等。要更新农机经营理念,加强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租赁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合作,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要建立各级农机工作者协会,发挥其协调作用,规范行业管理,提升诚信意识,维护农机市场秩序,使农机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3.2强化人才培养。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要做好农机推广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积极从高校引进或者从社会中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以省内高校为依托,积极对农机推广人员做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组建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精通的农机推广队伍。其次,还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作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掌握对农机的操作要领,学会保养和维修,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3.3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其利用率。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制造出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要和科学的耕作方式、农艺要求相适应,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同时也要规范种植,制定适宜农机作业的技术规范,提高农机的适应性,否则农机和农艺脱节,就会影响农机的利用,不利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级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推广新农机和新技术,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买政策补贴制度,制定科学的补贴方法,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提高农户购买的积极性,增加农机的配套设施,提高其利用率。
3.4搞好农机作业服务,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服务,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信息,做好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做好农机检修等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好安全生产,对于违章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农机管理部门要完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好跨区作业生产,为农机户及时准确的提供各地区的种植面积、作业时间、已有机械数量、需引进机械数量等信息,要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保障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各级政府部门要以大局为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营造良好的跨区作业市场环境。要依托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机大户等组建中介组织,并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处理纠纷,为农机手排忧解难[3]。
作者:王海英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机械化推广思考2
0引言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中推广新技术、新型机械,并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但是,目前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应用。
1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主要内容
1.1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主要受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及耕作制度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方式有所不同,导致我国各个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水稻育秧、移栽及收获环节机械化生产较为薄弱,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目前,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烘干机械化技术。1)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拖拉机等动力机械与铧式犁、水田耙等在水稻插秧前完成水田的平整地作业,基本要求是水田土壤细碎、起浆好、水田表面平整无垄沟,耕深以15~18cm最为适宜,耕深均匀性大于95%,要求不存在漏耕、重耕等现象。2)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的烘干、筛选、药物处理等方面相关技术。3)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机械插秧、抛秧及摆秧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一般采用梭形走法,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在进行插秧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水稻插秧深度、每穴深度、漏插率等指标,出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水稻插秧质量;进行水稻抛秧技术时操作者要预测好后抛和侧抛的距离和范围,确定行走路线,避免出现重抛、漏抛等现象。4)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水稻分段收获技术及联合收获技术,不同地区根据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技术完成水稻的收获。5)烘干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移动式烘干机械及固定式烘干机械,是指在不损害粮食口感及品质的前提下,保证谷物含水率达到国家安全储存标准,不同地区的谷物烘干地点、经营规模应该与当地需求相适应。
1.2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是对农田土壤实行免耕或者少耕技术,通过秸秆覆盖减轻土壤风蚀及水蚀等不良影响,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包括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是控制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避免由于秸秆中残留的病害、虫卵滋生病虫害,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区域应该加强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控制杂草时应该采用机械、光、热等物理措施进行除草,或者采用生物除草方式。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轮作、种子检疫、种子包衣、药物浸种、天敌控制等。
1.3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玉米机械化生产核心技术为玉米机械化播种及收获作业环节,辅助配套机械化技术主要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田间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主要包括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两种。依据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中,一年一作及一年两作玉米种植区目前基本已经实现玉米免耕直播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玉米标准化种植,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我国是大豆栽培的发源地,建国以后很长时间,我国大豆的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由于大豆高产技术、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发展较为缓慢,导致我国大豆产量效益一直较低。与此同时,美国、阿根廷及巴西等国家大豆生产发展较快,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增大,给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豆的生产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农田设施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对土壤pH值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6.8~7.5左右,因此,在大豆适宜的种植区域推广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深松技术、精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技术。未来大豆种植技术应该以机械化技术为支撑,结合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并行,逐步推广大豆与玉米等其他作物轮作技术,推进大豆生产向标准化及集约化发展。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不同地区开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管理,首先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行动方案,推进技术推广工作时应该事无巨细地落实各个方案及相关措施,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装备的田间试验鉴定、农机安全监理等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等引导与评估作用,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同时注重工作开展的相关经验计录,并整理出地区典型的方案,以示范区域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4]。
2.1农业机械的科学选型在进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当地生产模式及生产要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性、适用性及先进性的相关要求,农机设备选型应该遵循适应性高、操作简单、设备先进、可靠性强、价格适中等基本原则,并将所选农机设备作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重点,如果针对当地地区特色农作物种植模式及生产要求的农机设备,应该对现有设备进行相关的改进,提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1]。
2.2积极发展重点区域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大豆机械化生产、水稻联合收获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等薄弱环节,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研制配套的农业机械设备,弥补当前重点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瓶颈,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推进,以农机企业、农村合作社及粮食生产大户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示范推广新型农业机械装备,构建区域化农业机械示范推广技术体系,完善相关农业机械田间使用考核制度,积极引领地区特色优势作物的机械化进程与发展[2]。2.3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好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及用油储备等工作,为保证农业机械顺利开展田间作业提供技术条件。做好精细管理工作,对农机调度、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农业机械预约服务等做好登记,保证农业机械生产活动稳定、高效的开展[3]。
3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发展策略
3.1农业机械化推广新方式,提升农机服务能力为了更好优化农业机械化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应该提高农机机构机械化服务工作,如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农机新技术的推广等,选择地区优势农机机构作为发展重点,开展农业机械化与综合农业服务管理工作[5]。以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农机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规模50余人,农机服务专车20余量,拥有各类新进的农业机械120余台,农机资产总值高达1200万元,并在周边农村建立20个服务站点,并开展农田托管服务工作,每年累计服务农田种植面积高达4万hm2,为当地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农机装备及技术服务。
3.2积极开展跨区农机作业跟踪服务开展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跟踪服务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信息共享、技术指导及纠纷调解等工作。积极组织农机企业及相关维修部门可以及时为跨区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保证跨区作业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并设立相关农机服务审计点,方便为农户进行农机检修工作与安全检查,利用相关通信软件建立地区跨区作业信息交流群,方便农业机械生产部门及操作机手了解各地天气情况及行驶路况,为保证农业高效生产提供服务。
4结论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实现农业全面可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首要任务,是辅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保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我国目前着力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及新型农业机械工具进行阐述与分析,对技术特点、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说明,提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及管理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对于推动我国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梁迎辉 单位:榆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农业机械化推广思考3
0引言众所周知,要想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且持续的增长,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农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为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强调乡村振兴的当下,农机所具有作用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有学者指出,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抓手,推动农业朝着智慧化、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前进,既能够使农村经济得到平稳发展,又能够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1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作为农业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一环,农业机械化强调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农业生产,通过调整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事实证明,合理使用农机技术,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所存在的效率低、技术落后等问题,并在提高农业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前提下,确保农业得到稳定且持续的发展。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保证农业得以稳步前进的关键,新时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验表明,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当下,只有引入农业机械化、变革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使当地生产力得到提高,乡村振兴目标自然能够实现。由此可见,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农业机械化所具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以往,农村地区普遍将家庭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不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新时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引入农机技术,农业机械化作用也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展示。一方面,农业机械化能够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种植和加工等环节朝着产业化方向快速前进;另一方面,机械化可以提高农民就业率,并增加该群体收入。近几年,随着农机技术的推广,辽宁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过去大幅提升,产值占比随之加大,这对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新时期,各行各业纷纷意识到信息化、机械化的重要性,其中,自然包括农业,只有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行,才能使产量、产品质量达到理想水平,最终达到提升生产力的目的。事实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日常生产中,农民可以酌情使用不同技术装备,在减少劳动投入的同时,使劳动强度及时间得到降低。
1.3打造更加理想的生产环境农机既能够使农业资源得到集约利用,又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有效抑制环境污染。从农村治理视角看,实施农业机械化所能起到的作用,还包括增强农村、农业所具有吸引力,增加新型农民数量。以秸秆还田为例,引入农业机械,可实现流水化作业,在增强土壤肥力的同时,控制化肥施加量,将农业种植给环境所产生影响降至最低,为实现碳中和助力。综上,实施农业机械化,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优化农业生产动力、整体质量以及最终效益,确保乡村振兴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保障。
1.4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增加近几年,农业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稀缺。以辽宁地区为例,当地农村青壮年更倾向于前往沿海地区或是中部地区谋生,引入农业机械化,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促使农业生产尽快从手工劳动过渡至机械化生产,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为农民、农村乃至农业的发展助力。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农业机械化快速普及,越来越多农民选择返乡创业,为农业生产贡献力量,由此而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创新创业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二是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5为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助力农业机械化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这一问题,在为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等工作奠定基础的前提下,使规模化经营、转移劳动力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从而创造出了极为可观的效益。在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前往经济更为发达的沿海城市谋生,使得农村可用劳动力大幅减少,现有劳动力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引入农业机械化,则能够使劳动力稀缺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使农业生产所具有集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2.1大力推广农机技术一方面,优化农业结构,升级农业技术及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所具有机械化水平。应对引导、宣传工作引起重视,通过现场演示、科技下乡等方式,对农机技术进行大力推广,激发农民购买相关设备的热情。另一方面,加大市场监督力度,杜绝以次充好等情况出现。有关部门应对其抽查各销售网点,并引入相关回访制度,及时解决农民所反馈问题,使农机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2.2定期组织人员培训要想使农业机械化得到贯彻落实,关键是要组建优质人才队伍。有关部门应立足实际,颁布相应的政策,通过将人员技能和薪资水平挂钩等方式,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日常工作。在人员培训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完善培训形式。重视实践培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为培训成效提供保证。培训人员应以当地情况为依据,对培训规模及内容加以调整,酌情加入与农机故障相关的内容,帮助农民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
2.2.2丰富培训内容。培训的关键是以农机操作为抓手,酌情融入相关知识,避免相对枯燥且单一的训练内容,激发人员学习热情。鉴于此,在确定培训内容时,培训人员应将重心放在农业知识、农机装备上,确保经过培训后,相关人员既能够拥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为突出的操作能力。
2.2.3做到统筹规划。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做到统筹安排,才能使培训工作发挥出应有作用,由此可见,在前期准备阶段,培训人员应严格遵循由浅入深这一原则,对培训课程及内容进行细化,保证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3贯彻落实农机管理策略要想贯彻落实农机管理策略,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引入安全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及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其二,以管理服务为导向,对服务方式加以调整,为农民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定期检查农业机械,将年检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其三,重视应急演练,锻炼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四,全面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定期维护并升级设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取得理想成果。其五,准确把握关键农时,对农机进行保养与检修,保证农忙阶段农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结语
新时期,乡村振兴已顺利过渡到纵深实施的阶段,在此期间,应准确把握各层面因素所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同时加大技术应用力度,确保经济体系、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全方位升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引入农业机械化,一方面可加快农业改革速度,使农业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另一方面能够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未来,相关人员应加大对农机进行研究的力度,并对各要素进行科学耦合,以此来保证其所具有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秀丽.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山东农机化,2019(3):3.
[2]何孝萍.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53,56.
[3]赵杰.推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J].新农民,2020(13):3.
[4]华国伟.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探究[J].现代农机,2020(5):10-11.
[5]高银桥.试论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方农机,2021,52(20):62-63,66.
作者:赵妍 单位: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