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食品安全治理策略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食品安全治理策略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食品安全治理策略3篇

食品安全治理策略1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并非安枕无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慧丽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助于找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推动我国食品安全发展。

全书共五章内容。第一章是界定概念及阐述相关基础理论,主要界定人本、食品安全和责任主体这三个概念,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本思想。第二章是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分析框架,界定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有政府、供给者和媒体,分析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与消费主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使命,阐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义务与课责。第三章是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五章是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路径,特别是对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应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进行生产经营食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实施食品安全策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和消费主体的作用,协同共建良好的食品安全发展环境,秉持“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灵活高效”的治理理念,从行政、经济、法治和道德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其中,全社会培育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本食品安全观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主义食品安全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为统筹,以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和食品消费主体联合共治,所形成的食品生产安全、加工安全、销售安全以及吃得放心,最终达到人民健康、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人本的食品安全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思想先行,为食品责任主体履行责任义务、食品消费主体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观念支撑和精神导引。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食品安全观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人本食品安全观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健康。党和政府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鱼和水”的亲密关系,坚持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敬畏人民群众。党和政府应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紧密依靠群众,要把人民群众真正作为衣食父母,敬畏人民;要深入群众之中,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在食品安全上的问题、意见以及建议;要在工作中坚决摒弃官僚主义,杜绝形式主义,防止作秀思想。食品安全责任主体、食品消费主体应发动群众,树立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共治的格局。其次,加强食品安全道德教育。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本的食品安全观,就要道德先行。一个人只有明白德行的重要性,遵守社会公德,严格自律,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凸显其人生价值。全社会成员应有较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政府做道德表率,要立德并修德,以德服人,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引导其他责任主体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食品供给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身道德形象,遵纪守法,摒弃拜金主义、物化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媒体要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正义形象,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最后,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当前,我国利益多元化,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我国食品安全难题呈多维度的趋势,食品供给者见利忘义、忽视社会责任,置他人生命健康于不顾,相关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够,或与食品供给者利益关联,部分媒体沦落为不良企业的代言人,加之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与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无法充分行使监督权利。总之,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行为缺乏法律有效监督,消费者的行为缺乏法律有效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吃饭的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话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走向法治化路径。因此,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法制教育,提升责任主体与消费主体的法治思维,可以防止政府监督部门滥用权力、食品供给者钻法律空子、媒体不受法律范围内监督、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而不知也不会维权的现象。

由是观之,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话语,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履行义务是否合格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任何一个责任主体没有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均有负面影响。各个责任主体间应协同合作,共治食品安全。依靠一个主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应相互间沟通,协同合作,共商治理大计,才能提升治理效能。作为全局性的食品安全事业,需要每一个责任主体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立足本职,履行自身职能,协调配合,与消费主体发挥合力的作用,共同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治理策略2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极大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社会中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从不同角度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近年来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如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速冻食品及方便面等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此时,对于食品检测机构来说,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怎样高质量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食品检测机构就应在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控上提高注重程度,为食品检验中各项指标均与国家、行业标准相符提供保障,如此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确保人们能够吃得放心、安心。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受飞速发展的食品工业这一因素影响,大幅度提升了因食品加工而带来的效益。虽然说大部分加工厂都具备相应证件及资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大物博且地域性差异十分突出,所以很难全面把控到各地区的加工厂,导致小部分作坊并未受到有效的约束与管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大幅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通过严格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约束、规范,切实提升了食品品质。从近些年实际情况了解到,食品安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所以现阶段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着重检查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

2食品检验概述

食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只有与对应的标准要求相符,才能保障人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食品检验方面进行分析,其具体是指以有关产品生产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展详细检测工作。而在完成检测工作的情况下,要出具检测报告,进而判定检测的食品安全情况,了解其是否与相应标准相符。在检测机构所测食品与相关标准相符的情况下,意味着该产品合格;而在产品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也应提供对应的检测数据,此时食品生产企业能够以检测所得结论为依据,针对性优化、改进食品。食品检验的专业性较为突出,所以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其科学开展对应的检验工作,基于有效检验方式的应用,合理判定食品安全情况及其质量,切实规避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而造成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3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1缺乏健全管理制度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相关检测法规也得到了不断更新与完善,随之相对深化的检测方面质量管理体系也逐步构建而成。但从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情况来看,健全管理制度缺失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导致食品检测质量、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食品检验工作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加之管理制度方面的待完善、不合理之处较多,所以食品检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有效化的开展受到了制约,也影响了食品检验质量。

3.2软硬件设施有不足因个体发展中的差异化特征十分显著,所以一些检测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可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需求,加之一些检测机构并无科学合理的制度,如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未建立;并未有效监控检测工作中的仪器设备;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意识相对薄弱,无法为仪器准确性、灵敏度提供保障等,都会影响食品检验工作质量。在检测机构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引进科学技术、更新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自然无法保证检测能力和当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和发展要求的匹配性。

3.3科学技术不够先进目前,我国总体GDP正处在不断提高的状态中,且科技水平也始终处在稳步迈向前端的发展阶段。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要想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发展,也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如此才能促进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中的科技仍然不够先进,亟待提高科技水平,确保现代食品高质量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3.4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检验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往往会直接且严重影响食品检验工作质量,而只有具备丰富经验及过硬专业理论、能够了解且熟悉食品检测流程等的食品检验人员,才能为食品检验的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但从现阶段检测机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对食品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却并未进一步培训检验人员,且专业人员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亟待进一步提高从事食品检验行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而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4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策略

4.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障食品检验工作的各个工序能够规范、有序开展,必须要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以此从根本上促进食品检验质量、效率的提升。健全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内容应包含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报告、记录等,如此才能达到规范目的。其中质量手册要以实验室评审标准、规定的质量方针与目标为参照,针对质量管理的职责及要素、途径等进行清晰描述;而对于程序文件来说,应注意质量管理中各类活动的规范描述;质量作业指导书应将设备及检验过程的各类要求明确且清晰阐明;对于检测记录而言,应针对原始检验数据进行规范记录,为检测质量及检测溯源提供保证。

4.2提高技术水平、完善检测设备检测机构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时,不仅仅是以技术为依赖,同时仪器设备的应用也十分必要且不可或缺。因此必须要提高食品检验技术水平,完善检测设备,通过技术的优化、理念的转变、新设备的引进等,使食品检验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步缩短,为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提供一定保证。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优化,使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得到良好应对,同时也要在食品检验理念创新、基础设施设备研发上加强力度,通过研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进而借助创新为食品检验工作的发展提供驱动力。

4.3提高人员专业水平执行食品检验工作的主体就是食品检验从业人员,其与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检验准确性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重点关注食品检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该方面问题,要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同时开展专项培养工作,也可借助师带徒等方式,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促进队伍整体素养快速提升的同时,指导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使队伍专业水平低及人员匮乏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与此同时,也要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上加强力度,该环节可聘请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来培训本部门人员,而培训不应仅以技术层面为主,更要大力宣传食品检验工作重要性,深化检验人员认知程度,促进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4.4提升质量监督力度检测机构进行食品检验工作时,必须要强化监督食品检验工作,促进该项工作质量的提升,完善食品检验质量监督体系,使健全的食品检验工作战线逐步形成。第一,检测机构内部的质量监管机制应积极建立起来,跟随该体系的指导,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为各运营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共同提升提供保障。第二,要对食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高重视程度,深入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为食品检验质量提供保障。第三,检测机构应注意每一阶段或每一过程检测数据的详细记录,统计并分析检测数据,进而通过检测分析和研究客观反映食品安全需求,辅助后续综合评估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最终依托可靠数据信息,维护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第四,检测机构要充分了解、切实掌握内部设置情况,优化配置检测数量及检测人员,确保食品检验效率切实提升,为食品检验有效性提供保障。第五,对于人民群众存在疑惑和投诉率较高、不合格频次偏高的产品来说,应从风险进行分析、把控,以可靠数据信息依据辅助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以此为前提来优化食品检验流程。

4.5规范样品采样工作食品检验工作开展时,样本的收集十分必要,但采集食品样品时存在较多影响因素,会给样品采集质量带来影响。为规避样品采集造成的食品检验工作质量问题,必须要规范样品采集工作。具体来说,检测机构要在样品的采集上提高注重程度,针对采集步骤进行规范、优化,为样品成功采集提供保障。对于采集人员来说,应注意储存条件及样品质量、样品来源等多方面要素综合考量,并借助差异化方法来储存、管理采集不同食品样品,为食品检验结果科学性、准确性提供根本保证。除此之外,也要多次检测食品样品,为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度、可靠性、具有代表性等奠定基础。

4.6加强检验环境监管一般来说,检测机构的食品检验工作均是在实验室进行,而实验室各方面环境及条件都会给检验工作质量带来影响,可以说与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相关的一个影响因素就包含实验室环境,所以为进一步把控食品检验工作质量,也要在环境的监管上加强力度,如从检测方法及设备、技术监督、样品制备与保护等多角度出发,严格把控检测工作环境中的各方面内容,原因在于一旦某一部分有错误现象出现,都会给整体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在检验工作环境的管控上进行全面强化,同时也要注重检验人员责任感、工作意识的培养,以此促进检验工作质量、效果的提升。

4.7科学选择食品检验方法各种食品均存在不同的结构,因此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时,所用检测方法也存在差异化现象。具体要以检测样品为依据,科学、有效、可行的选择食品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正确与否,与食品检验精确度密切相关,所以要以检验实际经验总结为依据,确保所选检验方法更加合理。从检验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要对国际先进检验方法进行学习借鉴,紧跟世界先进检验技术发展步伐,同时检测机构也要定期评审现有检验方法,确保检验方法能够满足客户检验需求。在客户未指定检验方法时,可遵循国家及地区标准,并向客户告知选择的检验方法。具体检验之前,需要实验室来验证检验方法的标准化程度,同时检查设备环境设施及性能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精密度及定量限、检出限、线性范围等特征指标,为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奠定基础。

4.8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受该技术带动因素影响,使得食品检验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从传统食品检验工作情况来看,多以独立工作为主,食品检验信息也存在封闭性特征,人们很少有渠道来获取信息。而基于现代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的充分利用,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并在官方平台发布、共享食品检验检测信息,此时人们借助手机及电脑等终端即可达到食品检验结果信息的获取目的。这个过程也能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监督食品检验检测,为该项工作更科学、更规范地开展提供推动作用,进一步保障食品检验结果。

5结束语

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开展时,会严重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食品检验质量管控。而要想为检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提供保障,必须要在检验工作的质量管控上加强力度,通过健全管理机制的构建,之后配备相应技术和仪器设备,加之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质量监管力度的强化、样品采样工作的规范、检验环境监管力度的强化、食品检验方法的科学选择等,保障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切实提升,进而顺利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同时详细记录各检验步骤,为各检验步骤与检验标准相符提供保证,并及时纠正偏离,促进食品检验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董森单位:内蒙古华测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治理策略3

随着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之多媒体网络的发达和便捷,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环节存在诸多不足,对食品供给者监督不严、消费者引导不足、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不健全,严重威胁着民众生命安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力量,基于该思想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治理问题,为人民群众创设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由于慧丽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一书,基于食品安全热点,从理论、责任、问题、原因、路径等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论述食品安全,极具参考价值。《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全书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介绍研究主题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内容。第二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界定、人本使命、义务和责任依据,论述其与消费主体的对立统一性。第三章考量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相关问题,阐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人本意识缺失的负面影响。第四章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包括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供给者以人为本观念薄弱、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不健全、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等。第五章从政府、供给者、媒体、消费群体等方面论述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食品安全治理路径。纵览全书,作者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审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和责任主体,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治理路径。笔者结合书中观点,总结与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策略。

第一,树立人本思想食品安全观。鉴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政府应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营造食品安全氛围,培育践行食品安全观。首先,加强食品安全道德教育。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民众生命安全,诸多安全问题都是由于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道德素质不高,过度重视经济利益所致。对此,政府应在全社会开展食品安全道德教育,提升社会整体安全道德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创设食品安全道德环境,借道德力量约束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频次。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受高额利润诱惑,部分食品生产者与管理者抛弃道德观念,仅靠道德力量难以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为此,我国要在全社会加强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宣传,树立法律权威,营造法律至上的社会环境,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提升政府监管食品履责力。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理应提升监管食品安全的履责能力。首先,政府应提升监管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我国非常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在食品安全方面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为创设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奠定法律基础。我国政府在依法履责过程中,要根据法律规范制定相应履责措施,确保法律规范能够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切实发挥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力量。其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与追责机制。食品安全部门要积极履责,加强食品企业监管工作,加大对工作人员履责的考核力度,保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真监管,确保食品生产各环节安全。同时,政府要完善追责机制,严厉处罚不履行监管义务的工作人员和不执行食品安全生产的企业管理者。只有政府进一步提升监管食品履责力,食品市场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提高供给者道德素养水平。食品供给者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为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部门要重视提高食品供给者的道德素养和供给水平。首先,加强食品供给者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会议、宣传等手段强化食品供给者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食品供给者要重视道德素质自我教育,合法生产经营,提供安全食品。其次,食品安全部门要求食品供给者提供食品生产各环节的对称信息,保障生产各环节安全可靠。再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供给者的监管力度,借助视频监控系统、不定期抽检、强化抽检技术等手段提升监管效果,保障食品供给者安全生产。最后,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惩罚力度。相关部门要严厉处罚违背法律的食品供给者,通过增加违法成本约束其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经营。

第四,规范媒体食品安全监督行为。在自媒体发达的当今社会,媒体监督权力被放大,为保障媒体监督效果最大化,相关部门要重视规范媒体的监管行为。首先,强化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媒体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以真实的态度呈现事件真相,不能弄虚作假,误导公众。其次,提高媒体工作者业务素质。各媒体单位要严格审核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保障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真实情况。再次,媒体要承担科普食品安全的职责,借助媒体影响力使社会公众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编造、散布不实食品安全信息的惩罚力度,以此规范新闻媒体监督行为,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第五,发挥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护力。消费者要积极履行自身监督职责,凭借广大公众力量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率。首先,食品安全部门可以通过热线、网络信箱等手段了解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充分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其次,积极发挥消费者力量,完善食品安全治理手段,健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的制度,实现治理目的。再次,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激发消费者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消费者辨别安全食品的能力。最后,消费者应具备维权意识,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敢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作者:何章银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