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3篇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1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由教育部颁布执行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规定》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1]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是指班主任所指导完成的工作以及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中所达到的效果和程度,是学校德育教育、组织管理和家校沟通的主要抓手。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势必增强小学班主任的行动力,有助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落实,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风气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加强德育工作,拓展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管理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要想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水平,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应承担起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护航的重任。主题班会可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可以设定与德育相关的主题,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班主任点评等方式对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后,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形式展示古往今来人们对劳动的认识,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家里和学校的劳动情况及劳动频率。可以把劳动的主题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等主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题班会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具体的德育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想。除了主题班会之外,班主任也可以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家国情怀,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班级管理可以大大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委会,形成班级管理的基础。选拔班干部时要避免“省心省事”,选拔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时要关注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学生,让需要锻炼的学生获得机会[3]。班委会确定后,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根据年级和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优化班委会,让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形成班级凝聚力,以对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助力。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设置诸如值日班长的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集体主义观念和服务班级的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主导、学生配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断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在解决班级管理问题时,班主任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隐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到更多的关爱;少批评,多引导,通过科学引导,让学生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有效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三、实践活动是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是许多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和评判者,因此提升班主任的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能力,就成了提升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将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转化和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根据所在班级的特点,通过设计制作手抄报、参加运动会、开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策划上,班主任应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通过精心设计,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在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班主任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在实践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向学生讲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挖掘实践活动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实践活动的意义。比如在组织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时,班主任前期要联系场馆,组织参观时,还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强调学生出行纪律,确保参观的顺利进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给学生说明参观博物馆的意义,联系课堂所学内容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形象具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把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总之,在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特点、特长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动员学生,通过科学组织、积极参与、合理评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家校沟通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延展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需要家庭、社会广泛参与。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模仿力强,辨别力低,极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使得家校沟通在小学生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校合作,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才能为小学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主要角色。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增强家校沟通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推进。小学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工作内容庞杂,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家校沟通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一项具体的人际交往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家访和单独沟通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家长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声音,既要反映问题,也要善于鼓励,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让班主任和家长在沟通中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艺术地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形成家校合育、家校合力的教育环境。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助力,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促进,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

五、结语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是实践活动的策划者,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芳莉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三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2

茶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礼仪以及道德品质,而茶文化的思想与底蕴十分浓厚,所表现的重德思想与当下素质教育理念相同。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就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认知。在二者结合过程中,老师也要创新当下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需求,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创新发展。
1茶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茶文化所表现出的德育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而茶文化展现出的内容与礼仪道德之间息息相关。懂茶、爱茶的人能够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约束自身行为,并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及礼仪标准。茶文化蕴含着我国千年来的思想品质及历史文化,而现代人在饮茶过程中能够联想到各项优秀品质,并在了解茶过程中加以模仿,进而升华自身思想观念,坚定行为准则。如若将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掌握,也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及生活中能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2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当下小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德育教育为主,这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在小学阶段,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启蒙学生的思想认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小学教学任务本就是以育人为主,在新时代下学校就应当积极响应党政策的号召,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作为主要内容。但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还不够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且学校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班级以管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认知。而德育教育理念也只是通过灌输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认知,缺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另外由于当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独特性,如若德育教育不随之改变,那么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与新时代需求脱节。另外学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主要是以集中管理为主,而德育管理方式也十分简单,未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制定教育策略,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也难以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2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应用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内容,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但当前传统文化的应用还缺乏创新性,小学生并未真正投入到传统文化中进行深入探索,甚至网络的不良文化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使得德育教育效果有限,而且与传统文化脱节,使得德育教育内容不够细节,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要素

3.1茶文化表达内容茶文化是我国优质文化的代表之一,经历了千年的洗礼,结合了儒家、道家等多个思想。同时也涵盖了各个思想的精神内涵,凸显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比如茶文化中和谐友爱的思想就与儒家之间息息相关,儒家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以礼待人,互敬互爱,这与茶文化中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紧密相连。又如,茶文化中的致和思想,则是吸取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与儒家不同的是,道家更注重饮茶的和谐氛围。再如,宁静致远思想。这与禅宗所表达的普度众生思想大致相同,在融合了此项思想观念后,茶文化更注重自身的超凡脱俗,更追求身心合一的观念。

3.2德育教育要点在新课改教学目标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当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育。这也就要求老师要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转换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行为,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并培养尊师重道等优质礼仪,明确事理,积极向上。

3.3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通过对茶文化以及德育教育的分析,可以得知二者之间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德育教育要求学生文明有礼,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松弛有度,这与茶文化表现出的思想大致相同。而茶文化思想则主要体现在茶德之上,饮茶的人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质及个人修养,约束自身行为,崇德重礼。同时也要在茶文化的学习下,不断升华自身的思想品质,成为社会栋梁。因此二者在结合时,就应当互相学习,推陈出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出与当代德育教育工作相吻合的策略,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展现出自身的德育作用。在烹茶时需要使其火候松弛有度,切记不可过于急躁,影响茶的口感,而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老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切忌不可心急,而管理方式要松弛有度,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及效果。

4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茶文化的教学策略

4.1合理选择教育教学切入点为了进一步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展现出茶文化的教育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特点,老师首先就应当认真分析当下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要素融入茶文化的思想观念,使得茶文化能够真正作用到德育管理的关键点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从而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比如在教育思想上,老师就可以根据茶文化思想做好宣传工作,并渗透德育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及弘扬者。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民族自信,让学生能够自觉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在实践开展德育教育时,也要结合茶文化仁和、友爱的思想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对茶文化的研习,探究二者的结合点。

4.2选择创新型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下,德育教育工作要创新型教学模式,而在与茶文化结合过程中也要深入掌握茶文化思想,使得茶文化能够得到充分应用。首先老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情景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等多项教学模式的应用来开展高水平的德育管理工作。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而老师就要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切入点,选择与学生性格契合的教学方式。而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茶文化思想能够丰富当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能够自觉在生活中坚守良好的道德品质,约束自身行为;也能够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减轻教育教学压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出茶文化思想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来开展茶文化德育教学。首先在课前老师要寻找有关于茶的图片,以及各种茶的分类,并制作成精美课件。同时也要将烹茶、煮茶、喝茶的流程及礼仪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去了解家中长辈是否有喝茶的习惯,家中的茶是什么种类,并在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讨论。而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现出来,给予学生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茶文化的看法。随后老师可以在学生专注力较强的教学氛围内引出茶文化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品茶,又或者与朋友和同学共同参加茶文社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茶文化的小故事写出一篇德育感想,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茶文化,并以此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

4.3结合学生校园生活开展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知还不够完整,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全面成熟,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要突出其针对性。而在小学中要积极宣传茶文化,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实时了解茶文化思想,正确引导学生行为。而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比如茶社、茶文化节,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带领下,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又或者可以开展有关于茶文化的辩论赛,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能够了解茶文化的思想品质,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真正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理解,使得茶文化能够与德育教育更深一步融合。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在每周五下午开展班级茶韵学习活动,让每一小组学生准备好茶文化的相关演讲稿,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看法。而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去观看制茶流程,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等环节,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而在完成课外活动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茶韵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在学生了解有关茶的知识时,老师也要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学习茶文化中的丰富内容,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4.4组织学习茶文化精神茶文化本就是我国文学瑰宝,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宣传茶文化的精神,学生也难以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形象,使得学生在学习茶文化时出现抵抗心理,并不利于茶文化精神的学习。在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其感悟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也能够巩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所以班主任在开展茶文化教学时,首先要合理选择茶文化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而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完善自我,通过长久积累,引起实质改变,突出茶文化精神,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学校就可以选择某一日期作为茶文化精神宣传日,在这一天,所有的学生与老师都要积极去学习茶文化,探究茶文化精神。班主任将要起到带头作用,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学习茶文化,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茶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以此来展现出茶文化精神。学生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需要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再次加深对茶文化的记忆,学习茶文化含有的精神品质,提高教育效果。在茶文化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每一小组学生上台展现自己的手抄报,表达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精神的感悟,增强教学效果。

4.5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师在传授茶文化知识内容时,也要积极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使得茶文化教学更加大众化,也能够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茶文化教学的效果。通过现代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关注茶文化的来源,最终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也愿意担负起宣传茶文化的任务。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台组建班级群,在班级群内,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顺序每天分享一篇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章或者视频及动画,为班级营造学习茶文化的良好氛围。又或者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关注学校官方公众号,而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浏览,加强对茶文化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老师可以寻找有关于茶文化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及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产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愿意继承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茶文化。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融入茶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而学生在学习茶文化过程中,能够约束自身行为;在学习茶礼仪时,能够坚守讲文明守礼貌的品质。但班主任也应当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漫长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思想认知,终身学习,争做四有老师,从而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身份。

作者:张春霞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北街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研究3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德育工作不受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持久性、小学德育教学方式陈旧、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在我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学科知识时,除了要注重对学生优异学习成绩的培养,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能够对我国“立德树人”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实现现阶段提倡的“五育并举”口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气质,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内在涵养。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更加被人们重视,我国教育部特别重视小学德育工作,以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需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规范设定。如:教师需要正确使用《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守社会的生存准则。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重视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德育工作,导致出现形式主义问题。这部分学校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压缩德育工作的时间。然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长时间坚持,如果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较少,就无法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目的,无法实现现阶段提倡的“五育并举”,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持久性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在日常德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德育工作具有比较长的教育周期,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教学效果,无法进行及时性评价,不利于小学德育工作的优化。而且学校的德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需要长时间坚持,但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

(三)小学德育工作教育方式陈旧不少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比较陈旧。多年来,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品质课程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理论知识讲解,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相关教学工作者也没有针对性地对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德育工作时断时续,没有坚持开展,这会导致小学德育工作出现比较严重的品质问题。

(四)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差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能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纠正。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身行为并没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开展德育工作。这种时效性差的德育工作,还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当学生看到另一学生的错误行为并未被教师纠正时,可能会产生这种行为无伤大雅的心理,进而导致更多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三、小学德育实效性工作存在的困境

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关键内容,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德育工作,甚至将德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革新,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问题,探讨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德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德育素养,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若是无法以身作则,便无法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也无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并没有将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融合,德育内容较为分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较少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因此,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更加需要朝这几个方向努力。

四、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开展对策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学校需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进行严格要求,教师需要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并时刻谨记在德育工作中要以身作则,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责任。在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教材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1.注重师德教育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学习典范,只有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因此,学校更加需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培养,让教师接受专业的师德师风培训,学习职业道德典范,培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使其可以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学校内部,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将其评为教师榜样,对其进行嘉奖,并且在全校表扬,向所有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促进全校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师德故事在学校内进行宣传,鼓励其他教师进行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2.加强师德培训对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来说,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满足德育工作的要求,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学校需要打造具有高度文明精神的教师队伍。这进一步要求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保证每月至少有一位在校教师可以进行师德述职,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开展师德方面的评价,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我国教育部特别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求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优势,更新教师的教学发展理念。学校更加需要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在设计德育活动时,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需要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甚至产生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以满足社会的行为法则。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五育并举”工作质量的提高。德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学科所具有的教材特点进行设计和实施,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语文学科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体育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养成规则意识。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满足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教学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理解文化课知识,还应该在课堂中适当渗透德育元素,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等,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提升。教师还需要利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三)教材育人策略在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发挥主要教材的作用,并将其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主要教材虽然是针对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编写的,但其中仍具有非常多的德育元素,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将日常教学工作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从教材中学习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并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歌词的朗读,在朗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相关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促进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让学生形成爱国精神。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使其不忘国耻,努力学习和奋斗,不断强大我们的国家。又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我国传统武术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武术史,以及武术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讲述一些与武术有关的奇闻轶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通过武术史的渗透和武术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德育和体育同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再如,语文课文中具有不少德育元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补充相关德育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德育知识,实现德育培养。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五壮士所具有的红色精神,如坚韧不拔、不畏生死、爱国等优秀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四)加强生活化德育融入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应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德育内容,通过德育活动实现自身思想品质的提升,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此外,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的德育活动得到延伸,让德育活动更为丰富。小学德育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上,还需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下,实现自身品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并在比赛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实时德育评价。如:当有学生破坏了游戏规则时,教师可以针对该学生的行为及时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自己及其他学生思考该行为有何不妥,然后教师再针对性进行讲解,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德育工作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举动,及时开展相应德育工作。例如,某节课上,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不仅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还在课堂中吃零食、与其他学生聊天。课后,教师可以与该学生谈话,先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如:“老师知道你可能太饿了,所以才会吃东西”,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其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劳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也需要在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后,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案例,丰富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进行精神洗礼。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不仅符合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未来国家的建设。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利用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为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还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通过教材育人、生活育人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权.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与应对[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85.

[2]吕继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156.

[3]金乡妮.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9.

[4]卢虹.谈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汉字文化,2019(24):150-151.

[5]胡雅婧.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J].才智,2020(07):136.

作者:孙欣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