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机械制造技术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3篇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1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结合车辆工程毕业要求的实践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为例,根据OBE教育理念,重新设计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成绩评价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研究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认证基于先进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OBE)”三大基本理念,促进工程教育体制改革和建设,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2]。为了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好服务襄阳地方经济发展,湖北文理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正在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为例,将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等各环节,实行学生分组协作进行课程设计,强化课程设计过程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目标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工艺规程及辅助工艺装备设计能力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课程定位,明确了本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从而确定了三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制定典型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课程目标2:能够从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环境安全等对机械加工过程和工艺路线进行分析与评估。课程目标3:正确绘制毛坯图和工序图,并能够通过图纸和同行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的支撑关系见表1。

二、教学内容优化

我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学生面临紧张的考试周,难以在1周时间内集中精力开展课程设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课程设计质量自然堪忧。为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分散,引入OBE工程教育理念,采取“五段递进式”(组队选题→毛坯—零件合图→工艺过程卡→工序卡→答辩)的层次化实践教学训练模式,与“机械制造技术”理论课程学习同步,做到两线并行、互为促进。例如,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学习后,学生须以工艺过程卡为导向,完成课程设计中对应的第三阶段工艺过程设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工艺方案的非技术因素进行设计结果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准则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表2所示为教学内容与要求及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总评成绩构成

课程设计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过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工程化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任。目前,传统的一份终结性报告或一个成绩难以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是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个别学生实际投入精力不足,但可能凭借最终纸质材料侥幸获得高分,这对认真进行设计和计算的学生不公平。因此,本门课程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基于OBE理念侧重过程性考核和产出,采用目标分解和多维评价方式,如表3所示。本课程总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过程性评价(工艺过程卡,组内互评)、提交的设计资料评价(设计说明书,教师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设计图,组间互评)和答辩成绩评价,每项均采用百分制打分。其中,工艺过程卡根据课程目标1的内容考核,占总成绩10%;计算说明书根据课程目标1和2的内容考核,占总成绩50%;设计图根据课程目标3的内容考核,占总成绩20%;设计总结根据课程目

(二)课程考核评价内容、要求及评定标准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的理念,课程考核评价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尺规法对整个过程和相关环节进行逐项分析,并作为后续教学改革和持续改进的关注项。表4为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内容、要求及评价标准。结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机械工艺规程及辅助工艺装备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的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工程教育背景下,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反向进行教学大纲设计,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作者:张健 辛红敏 聂金泉 李智 单位: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2

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对各类工业设备和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整个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性技术。随着机械的发展,现代的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电脑的出现,让机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正由传统转向智能,智能机械主要体现在诸如集成电路之类的自动化控制领域。电脑的应用也使机械更精密,更一体化,这是现代高科技机械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重点对当前机械设计和自动化领域中遇到的瓶颈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1]。机械制造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技术基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产生至今,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与技术基础,已是国内最大的行业。特别是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上,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在发展、引进和应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及自动化的特征

机械地设计与制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与科技相结合的,具有智能、先进的特点。利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质量、缩短生产周期,确保信息技术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是以自动化为中心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自动化的设计,提高产品的品质,以确保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结合目前的情形,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确保技术内容的高效处理,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出错的频率。每一种信息技术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可以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为机械设计和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帮助[2]。机械地设计和制造可以简化生产过程,避免了传统的机械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少了生产的困难,并使工人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在运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设定作业命令,确保后续的生产工作。

2分析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信息技术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自行调节和修补。机械地设计和自动化生产采用了电脑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测试,方便地进行产品的生产。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自动修正,不需要拆卸机械进行检查,保证机械可以正常工作。每一台机械都具有自动储存功能,所以在机械设计和生产中,采用云存储技术,可以确保机械出现故障后,可以按照储存的内容进行维修,也可以让机械自动恢复储存的内容。为了确保更好地保存资料,加快设备的运行速度,可以预先设定作业模式,降低机械制造流程,节省人力、物力,确保未来能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其次是对加工信息的自动调节,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生产相比,可以实现对加工信息的自动化控制[3],提高产品的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机械设计与手工的生产相比,定位精度更高,零件的误差也更小,使用起来也更方便。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误差,确保产品的品质达到要求。

3机械设计自动化、智能化具有的优势

3.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能使设备的养护维修更加方便

由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其具体的操作都是通过某些程序来实现的。所以,在进行安装和调试时,也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达到顾客的满意。一旦出现故障,立刻进行维修,一般不需要更换零件,只需要修改一下程序就可以了,这就体现出了机械的设计和自动化的自动检测能力。

3.2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虽然是一门综合学科,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会影响到机械设计生产。从机械自动化的角度来看,这与传统的机械制造、陈旧的生产观念是完全不同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它能从根本上对复杂的工艺进行优化,降低了机械地操作上手的困难,使机械地设计和生产流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4]。例如,数十年来,汽车业一直在追求自动化。汽车厂商都开始采用协同式的机械人,这种机械人通常更小,更灵活,而且能随操作人员在工厂中部署。此外,该行业界也想拓展3D打印机的应用领域。像福特和宝马这样的企业行业厂商都在与3D打印机生产商进行技术上的直接合作。在将来,公司也会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以解决生产问题。和其他很多厂商一样,汽车业也想从工业4.0中得到最大的好处,因为在这个领域里,“联网”的机械和操作人员可以互相交流。

3.3更高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首先要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生产,通过数控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技术,最终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的运行更趋智能化,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生产活动。因此,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中,必须明确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3.4确保生产安全,精简生产流程

在传统的企业中,企业只关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没有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无法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后期生产和加工工作,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益,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水平。所以,要不断地加大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的投入,才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生产安全,并不断地简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推动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得以正常、有序地进行。(1)在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由电子元器件来控制,一旦发生了质量和安全问题,这些电子元器件就会自动地保护和检测出问题的部件,从而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2)在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中,只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其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不但会加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无法促进后期的机械加工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造成各种机械加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因此,要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使企业的机械生产、加工制造工作更高效、更科学,从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比如,在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建设中,不能只关注人员的增长,而要在科技上持续加大投资,加大对机械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等方面的投入,以促使企业的后期生产工作能正常有序进行,防止在后期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1实现发展智能化

实现发展的智能化是当今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机械自动化地要求日益提高[5]。推动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的发展,既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又能节省资金,改善产品的品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智能化的经营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强我国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生产操作更加简便、快速,缩短了生产的时间,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误差,增加了安全。

4.2坚持走科技化道路

科技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在加强机械设计和自动化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化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停止对科技的研究与发展,我们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将会停滞不前,无法与时俱进,甚至会被时代淘汰。通过科技手段的持续改进,可以推动我国的工业生产,实现工业大国的目标。因此,要利用科技手段,发展我国的机械化,使我们的生产力和质量得到持续的提升,从而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4.3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

数字技术能够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整合起来,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从而为生产提供相关的数据。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能有效地改善产品的质量。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业产品的仿真试验,并能生产出更多的样品。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工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各种信息的相互转换,从而使生产流程更加简单,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6]。

4.4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潮流,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制造领域,并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技术的运用,让机械和人之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互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和自动化的水平。在现代的机械制造过程中,智能具有反应和判断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只要发出特定的命令,仪器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高精度的产品,并保证产品的质量。智能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生产将会越来越多。智能机床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会根据数据的发布,及时准确地进行纠正,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在传统的智能机械化生产中,进行加工制造,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的过程中,利用机械的智能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总之,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对机械制造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会继续影响到生产。

4.5虚拟数字化在当今信息时代,机械设计生产的虚拟数字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机械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进行理论图纸的设计,以往的手工绘图大多采用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的问题比较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误差太大。然后运用电脑技术,使绘图的虚拟数字化得以全面地提升工作的效能与品质[6]。

4.6技术先进性更加明显

首先,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来看,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机械自动化技术方面,应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采用适当的技术,保证自动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和成本效益[7]。其次,为了实现低成本的自动化,在确保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发展周期的前提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将会降低。机械自动化技术不是单纯地制造一台机械,它是以机械为主体的,因此,将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型技术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种辅助技术,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应加强对现有技术的改造,并将其他先进技术与整体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优化。

4.7精细化发展方向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制造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已由“量”转为“质”,产品的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已脱离了既定的批量生产范畴,在经济实力和科研力量的支撑下,机械制造业逐步走上了一个垂直发展的道路,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提高机械零件的精度,制定科学、有序的操作方式,为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以CNC工具为例,就其实际应用而言,其技术研究趋向于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功能。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

5.1柔性自动化技术应用柔性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是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机械制造生产线连接起来,通过微机控制系统,把机械制造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输入到流水线中,通过自动控制,从而达到相当高的自动化水平。在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实践中,要使柔性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编程,并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输入,避免因数据的输入而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

5.2集成自动化技术应用集成自动化技术是指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不断地优化机械生产的规范和结构,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化技术[8]。与单一的自动化技术相比,集成自动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即将大量的信息进行高共享,并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最终选出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与其他技术相比较,集成自动化技术已在国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较强的技术优越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设计和生产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6结语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在当今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的发展需要,逐步实现生产控制的网络化,使机械设计的虚拟化,使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等过程达到绿色,从而达到持续的生产效益。

作者:朱加杰 单位:常州市裕成富通电机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3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设计为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设计性和综合性。该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但学生实践机会少,对机器、机构及零部件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课程教学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在缺少实习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如何将工程图学、材料学、力学、精度设计、加工工艺等多学科知识与该课程相融合,增强学生的多学科思维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三是如何梳理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如何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将新知识贯穿于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结构;五是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工科素养、社会责任感及大国工匠精神[1]。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2]。一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线下教学主要设计具有高阶性和一定挑战度的内容,并延伸线上教学内容。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智慧教学工具。线上教学以低阶性内容为主,采用以国家精品慕课为主、在线微课和网上视频为辅的方式;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及拓展知识。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加大过程考核。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知识、思维、能力、素质及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1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知识梳理和层层剖析,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通过分组讨论、翻转课堂、问题启发、逆向推理、提问抢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挑战度;灵活运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工具的随堂测试功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度;课堂教学中穿插拓宽学生视野及课程思政的微课、小视频等,形成“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的学习课堂。

1.1.1注重课程基础知识精讲多练和多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中的概念、原理是构成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只有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对基础知识精讲多练是非常必要的。该课程的综合性很强,从机械传动图或结构图入手,将工程图学、材料学、力学、机械精度及工艺等多学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并建立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结构强度设计→图纸绘制→精度设计→机械加工→使用和维修的全生命周期机械设计思路。对于零件设计,应用力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力、应力和强度,进一步确定其结构和尺寸,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1.1.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梳理各个知识点,适当增减课程内容,以减少同一体系或类似内容的讲解,增加新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演化和类比思维,根据内容的相关性串联起前后的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联系。例如,在讲解齿轮传动时,强化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内容,减少其他类型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内容。对于不同零件的设计问题,如齿轮传动、带传动、轴等,抓住“失效形式分析→设计准则→力学分析→计算公式修正→强度和结构设计”这条主线进行讲解。同时强调在实际设计中,简化后的力学模型相关计算公式需要引入修正系数,以保证设计的零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零件的主要参数如齿轮齿数、斜齿轮螺旋角的选取,以及普通V带传动中心距、带速、带根数等相关参数的选取,采用类比方法确定其最佳的取值范围。在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设计中强调反转法的设计思想,在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联系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1.3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由于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的机会少,理论课学习很难与实际机械装备联系起来。因此,课堂中采用工程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3],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进行讲解,同时将某一典型案例中的机械装备放在机构分析、机构设计、零部件结构及强度设计的对应章节中讲解。例如,将内燃机这一典型机械引入各章节的对应教学内容中,贯通其包含的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系统性设计思想。将前沿科技如“飞轮电池”的应用案例及某些创新设计案例引入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创新意识。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模块教学,明确学习目标和设计思想。减速器设计项目分为传动方案设计、齿轮设计、轴设计、箱体设计等各个设计小模块,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章节的同时进行课程设计。

1.1.4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机构的应用创新能力,布置“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大作业,学生分组设计,然后上讲台汇报、评比。对于课程设计,除了减速器设计题目外,增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设计内容和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创新性题目,丰富了设计选题,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和设计能力[4]。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同步,通过腾讯课堂、答疑等方式引导各小组学生边设计边学习。二是指导学生参加“机创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大赛,训练学生系统设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三是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及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1.2线上教学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慕课资源,对每章的概述、应用等简单易懂的低阶内容采用线上教学。对于部分新知识和前沿科技内容,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讲授,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完成。线上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前发布慕课学习章节公告以及学习资源、微课、前沿技术讲座或视频链接等,督促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同时教师发布慕课相关学习内容测试题检查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并组织学生线上答疑及讨论等。线上教学,在教师做好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品学兼优人才,将课程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从中国古代的机械设计到现代的发明创新、从新闻热点到典型人物事迹、从经典机械案例到前沿技术案例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工匠精神。

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在考核评价上加大过程考核和实验实践在总评成绩所占的比重,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锻炼、应用创新能力与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如表1所示,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21%)、实验实践(19%)、期末考试(60%)。

3结语

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多种教学方式和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等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及挑战度。实践证明,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课程通过率由82%提高到92%;参加机械类大赛的学生人数和获奖率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主动性增强。大部分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采用的先进教学工具感到满意。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工科素养和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瑞芳,平学成,吕洪玉,等.“以生为本”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20(6):68.

[2]葛文杰.牢记使命创建新时代“一流课程”:基于机械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3.

[3]刘送永,刘后广.矿业类机械设计基础建设与改革[J].机械设计,2020,37(S2):256.

[4]任晓莉,刘吉轩,韩海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48(11):124.

作者:任晓莉 陈晓南 门静 王国平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