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路工程建设方法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建设单位是公路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公路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为持续推动公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何对建设单位开展全方位、定量的考核评价,目前全国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建设单位建设管理水平,研究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方法,以供今后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中考虑使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单位;考核评价
公路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提升建设单位建设管理水平为抓手,全面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对规范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行为、提升建设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如何对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定量的考核评价,如何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工作积极性,仍是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本文按照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切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研究建立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定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持续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等起到积极作用[1-2]。
1工作组织及考核范围
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厅直单位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配合开展,每年度评价一次。列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年度建设计划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均纳入考核评价范围。考核评价工作自建设单位成立开始,至交工验收完成截止。
2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力求评价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各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水平。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指标共包括一级评价指标3项,二级评价指标17项,具体指标及分值见表1。
2.1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主要指手续办理、机构设置等。
2.1.1前置性手续办理主要包括:是否及时办理正式用地手续、设计审批、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备案等前置性手续;是否及时办理环评、水保、文物、防洪、地震、地质灾害、压覆矿产等前置性手续。
2.1.2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是否满足相关规定以及项目建设要求;人员资格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其中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是否满足要求,技术、质量、安全、合同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被省厅或相关部门勒令更换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等;主要管理人员考勤是否满足省厅要求。
2.1.3设计批复执行主要包括: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组织建设,有无增加或减少规模;是否违反或擅自变更批准的技术标准;是否存在不满足强制性标准、规范情况。2.1.4交工验收主要包括:是否对未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未备案的工程开放交通进行试运营;是否对不具备交工验收条件的公路工程组织交工验收。
2.2建设管理
2.2.1招投标管理应招标的工程内容是否均依法招标。是否存在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收取或退还投标、履约保证金;是否存在无正当理由不发出中标通知书、改变中标结果等;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有理投诉或对查出问题拒不整改。
2.2.2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包括:是否督促设计单位及时完成勘察设计任务,是否影响总体工作安排;是否授意或主导设计单位刻意造成两阶段设计差异,以不正当手段压缩实际投资;是否未按规定审查、批准一般变更或报批较大、重大设计变更,或将较大、重大变更肢解规避审批的;是否存在虚列变更项目或虚报工程量,多结算工程款,或用设计变更掩盖施工质量问题的;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先实施变更;是否对符合要求的勘察设计、咨询审查成果,未及时支付相关费用。
2.2.3新理念贯彻主要包括:绿色公路、智慧建造等是否按要求进行专项策划、编制专项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按要求组织绿色公路建设,有无造成沿线生态环境污染;是否落实智慧建造相关要求。
2.2.4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到位率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是否存在挪用、截留、侵占工程建设资金行为;是否及时支付工程计量费用、办理工程结算;是否及时支付征地拆迁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是否违规收取或不按规定退还保证金;是否按要求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及时处理审计问题;车购税补助项目,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车购税未能及时足额申领、使用。
2.2.5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按要求开展工程质量隐患排查或者排查、整改是否到位;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要求落实是否到位,质量合格率是否达到省厅年度目标任务要求;是否存在工程结构、受力构件等的不合格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是否存在质量红线问题或者对各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的质量问题未及时有效整改。
2.2.6进度管理主要包括: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未按时开工、完工、组织项目交工验收;是否存在未按年度计划进度完成建设任务。2.2.7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或者排查、整改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平安工地考核;平安工地考核是否合格;是否按要求组织开展桥梁隧道等高风险施工作业的安全评估或专家论证等;是否存在安全红线问题或者对各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的安全问题未及时有效整改的;是否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2.2.8投资控制主要包括:年度投资是否按省厅要求实现“首季开门红”“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目标要求;决算费用是否超出批准概算。
2.2.9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订立合同;建设单位是否对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履行变更批复手续,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履约率;是否存在任意压缩或拖延工期;是否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是否对分包申请进行审核、备案。2.2.10信用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正确运用评价规则(如与部、省厅评分规则不一致,违规设置加分项,对不同从业单位评价标准不一致);是否按规定时间完成信用评价工作。2.2.11维稳工作主要包括: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参建企业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材料款等,建设单位未能及时处理,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出现信访事件;是否按政策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及相关地方矛盾,影响工程建设。2.2.12廉政建设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是否发生腐败问题或案件,被处以行政处分。
2.2.13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3评分办法
评分采用百分制。a)国高网高速公路项目,由省厅和厅直相关单位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年度评价得分采用加权平均,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6,厅直相关单位评分权重为0.4。b)省高网高速公路项目,由省厅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厅直相关单位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5,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评分权重为0.2,厅直相关单位评分权重为0.3。c)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由省厅、省公路局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5,省公路局评分权重均为0.3,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评分权重为0.2。
4结果等级
结果等级的划分具体见表2。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将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较差”等级:a)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建设任务。b)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死亡生产安全事故。c)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d)发生环保事故。e)瞒报、谎报有关工程安全、质量、环保事故。f)当年项目建设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被确认有违法行为,受到司法机关处理。g)发生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等,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越级上访至省级以上政府。h)被省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书面通报批评。5结语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方法的建立,将对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单位管理、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市场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也有助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精准实施奖罚措施,持续完善监管体制建设,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艳强 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
公路工程建设方法2
目前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信息标准,施工过程数据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各部门之间数字化程度不高,数据关联程度较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业务数据关联性不强,存在监管漏洞,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流,导致工程质量溯源链困难,且数据采集周期长[1]。
1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概述
1.1智慧工地的概念和内涵
智慧工地是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终端,全面感知工程建造过程“人、机、料、法、环”的要素信息,并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质量强国战略、新基建要求,开发的人工智能分析、预警、决策等综合分析平台,实现各子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以下目标[2-3]。(1)施工质量可知、可控。以公路工程现场的施工环节为根本,将信息化技术与施工过程深入融合,做到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溯源。(2)施工过程可视、智能。施工监管远程可视、质量安全问题实时预警反馈,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3)工程管理协同、高效。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工程参建各方的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实现工程管理的互联协同,提高管理效率。(4)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实时、共享。通过施工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工程施工决策的科学性。
1.2智慧工地管理要素分析
(1)人。人在“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设计人员地勘不全面,基础设施检测点代表性差,设计、复核不仔细,导致设计深度不够,最终影响工程质量。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人员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劳务工人的文化水平、年龄组成、工程经验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工程质量。(2)工法。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期,参建单位会依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具体的工程功能要求及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与方法,保障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工法的选择与专家论证,是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4]。(3)机械。公路工程按照施工方法、施工部位、施工工艺的不同,涉及的机械设备类型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机械,不同厂家、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型号也不完全一致,管理困难;当施工现场缺乏机械管理保养制度时,还会导致机械设备带伤工作与超负荷运行,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一旦出现损害,还会增加运维的成本。另外,由于施工现场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对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维修和管理。(4)材料。公路工程材料费用一般约占项目总造价70%左右,因此,会存在以牺牲原材质量为代价,节约工程成本的极端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关闭了大量的采石场,导致高品质石料采购困难,从源头上影响了原材料品质。(5)环境。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地点地质、水文、气候等。在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提出了明确需求,刺激了工程建设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2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
2.1智慧工地的架构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涉及多系统应用功能整合,数据整合,统一身份的认证。根据平台功能模块设置及现有子系统的情况,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初步设计由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及用户层组成,平台系统构架图如图1所示。
2.2智慧工地的功能体系
智慧工地功能体系是以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的思路,以“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系统为核心,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1)综合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变更管理、办公管理、文档管理及计量支付等功能,能够满足项目日常管理业务的网上办理、在线审批、计量支付及归档管理需求,可提高项目行政办公效率。(2)人员管理主要包括人员档案管理、门禁考勤管理、劳资管理、人员定位管理及相关培训教育;主要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安全帽门禁、北斗等技术,完成人员的考勤与特种人员的定位监管,并与人员工资相关联,提高人员管理的高效性。(3)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一般设备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一般设备管理,主要通过设备二维码,登记设备的编号、规格、型号、出厂日期、验收状态等信息,对设备的进出场审批、使用状态、使用地点、维护保养记录等进行统一线上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实时采集特种设备的起升重量、运行行程、操作指令、环境指标等参数,实现异常状态蜂鸣预警,同步推送信息至相关管理人员。(4)物料管理主要包括物料的进出库管理及统计管理。物料的进出库与地磅称重系统关联,同时登记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领料及发料登记人、进出库数量和时间等,并记录每种材料的使用部位,便于进行物料的统一及溯源管理。(5)质量管理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无线传感等技术构建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预警、评价,将传统的“事先检验、事后检测”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事中控制”的管理模式。(6)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一般安全管理、危险源管理、视频管理及通航安全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抓拍、智能感应、巡查App等技术,建立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7)环境管理(生态环保管理)主要包括扬尘监测、噪声监测等,通过无线传感、自动化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时采集环境监测区域的PM2.5、PM10、PM100、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声等参数,当环境指标超出预警阈值,智能联动喷淋降尘设备,实现环境自动治理,是保障施工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3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推广建设及评价
3.1智慧工地推广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标准引路。贯彻“把数字世界带入交通建设,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交通”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选择典型项目开展智慧工地的示范建设,通过总结建设经验,形成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指引与引导行业智慧工地建设。(2)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单位、部门的障碍,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提高智慧工地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信息资源利用水平。(3)行业主导,全员参与。智慧工地的建设,除了要有全面、整体的规划,还要有良好的运作模式。智慧工地的建设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智慧工地建设单位,仅凭产业环节中的某一方,是难以系统而平稳地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建设单位作为智慧工地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打造制度有序、建设各方广泛参与的建设环境。
3.2智慧工地综合评价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功能参数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的众多参数,这些参数可按照“人、机、料、法、环、安”多层次分类,智慧工地综合评价可采用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首先按照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七个功能,将评价指标分为七个大类,然后针对每一大类进行初级层次的单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在单级评价基础上,针对每个大类的分项功能模块进行高级层次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最终形成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比较判断矩阵。根据AHP的原理,利用1~9标度法,采用专家方法确定各评价功能模块所属层级的重要性值。第二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首先构建各评价功能模块的判断矩阵,然后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解算出各功能模块评价的权重。第三步:一致性检验。由于各评价功能模块的判断矩阵是根据专家经验确定的,为了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综上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与权重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文章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现状问题,以及公路施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发展目标,结合现有智慧工地的建设经验,解释了公路工程建设智慧工地的内涵,确定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基本概念,从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建立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架构,形成了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为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晓威 王彤 单位: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建设方法3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和总长一直保持在稳定增长的范围之内,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加速成网的关键时期,需不断促进公路建设的稳步发展。而一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相关财政部门拨款,拨款方式体现出拨款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路段采取带有以工代赈性质的战勤义务工的施工方式。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建设完成的公路数量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真正地满足现阶段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之一[1]。加上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拨款方式单一,导致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给公路建设造成一定困难。想要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公路建设中建设补助资金难的问题,仅仅依靠国家单一且有限的投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建设需求,应当将建设补助资金来源作为首要目标,多渠道进行融资,使得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融合,在提升公路建设速度的同时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筹集及管理问题分析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筹集方式单一
从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整体来源情况可以看出,资金来源以及建设补助资金筹集方式单一化问题较为严重。公路建设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成本投入大的特点,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提供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还有部分建设是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仅有很少的施工单位能够直接进行融资,导致资金筹集方式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较为严重[2]。此外,公路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之前过多地依赖银行贷款,不仅给后续的工程施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后续的还款也成了较大的难题,无形之中加大了公路建设的信用风险。最后,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来源的同时,过分依赖某种融资渠道的情况较为严重。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是由国家的监管部门控制,虽然近几年公路建设的投资体系已经得到了较好的管控,开始逐渐以利润发展为投资导向,但受到融资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后续的再次融资和还款仍旧受到较大的制约。
(二)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公路建设负债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公路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建设企业开始受到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后续还款难,公路建设负债严重已经成为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由地方财政拨款的建设方式体现出来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其次,公路建设负债问题严重不仅加大了财政支付的风险,同时后续金融融资风险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就当前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整体情况来看,有的建设企业为了减少资金的负债率,经常用新债还旧债,这种偿还方式容易导致还款处于一个高峰期阶段时,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筹集到还款资金,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财政支付风险以及金融风险[3]。加上很多公路建设企业在针对债务资金方面的管理并未形成统一化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导致部分资金应用不到位,形象工程情况较为严重的同时给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三)项目资金挪用严重,公路建设管理困难
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补助资金的使用通常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增加自身的现金流量,会将集资得来的资金直接汇入施工单位的总账户中,当建设资金周转不开时就会产生项目之间的拆借行为,原本直接用作项目建设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会给后续的管理及施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很多项目在投标结束之后,会将项目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分包给不同的承包人,但由于很多承包人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经常出现项目资金挪用严重以及管理难的问题,甚至出现转款走人的现象,后续的施工便成了最大的难点,同时也影响了公路建设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很多公路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管理费用严重超预算的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及管理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针对资金的使用不合规,造成开支过大的现象[4]。其次,还有的施工管理人员私自挪用建设资金用于招待,项目建设及项目变更过程中都会增加招待费用的支出,最终导致公路建设资金严重超额,给财务管理及后续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财务人员资金风险意识淡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直接性的管理,而财务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情况。就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公路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受到财务人员资金风险意识淡薄的影响,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无法体现出其有效性。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不重视单位的管理制度,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实施管理,忽视经济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加上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对于施工单位的各种外部风险的综合评估工作较少,给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难题。此外,很多施工单位还存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够,使用的相关会计信息管理方式不规范,影响了后续建设补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不够重视
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各项补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是影响公路施工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准。但从上述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很多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对于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重视不够造成的资金浪费以及管理问题仍旧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项目正常运行,能在预定的时间之内交付,产生的建设补助资金浪费与否也不再重要,并未将这些国家资产作为自己的责任来对待。公路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渠道,其行业的特殊性给很多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感,从而导致其对于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依靠自己的主观意识实施管理,随意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5]。
(二)公路建设补助管理专业不足
公路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是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的主要因素。但现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管理问题直接说明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很多管理人员无法得到下属的支持,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差,无法带领团队取得较好的成果。同时针对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随意使用、挪用情况较为严重,将这些国家拨款的财政资金随意挪用的情况仍旧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仍旧是企业财务监管漏洞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不利于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相关部门配合度较低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前期的资金筹集还是后续的施工以及竣工等阶段,都需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才能完成。在施工的生命全周期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乡镇政府部门以及个人群众等支持。但是现阶段凸显出来的问题显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无法得到部门之间的支持而导致的监管难、施工难问题常有发生,而这一现象仅凭借单位的一己之力是很难解决的,同时也不利于施工单位后续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问题的建议
(一)合理科学规划,完善融资结构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融资和集资方式还是以国家财政部门拨款以及银行贷款的方式为主,在建设资金的筹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国家拨款的方式为主的资金来源本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银行贷款的同时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在贷款以及后续偿还的同时会受到国家信贷规模以及基建压缩的影响,后续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会受到较大的约束。因此,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公路施工单位对自身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从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方向出发,采取多种渠道融资的形式,帮助不断扩大建设补助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效率。多渠道融资方式的添加不仅能够较好地改善原有融资存在的难题,同时还能增加以私人投资方式为主的应用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独资、利用BOT等融资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使得资金的来源更加的多元化。此外,还可以直接通过鼓励与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将中介机构应用在自身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当中,还能直接解决以往融资管理难的问题,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帮助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公路施工单位应当正视自身在内部控制结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内部组织治理结构进行不断优化,使其能够发挥出相应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规划,相应的管理制约组织体系的形式,可以明确其职能和权责划分,展现不同阶层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为促进公路施工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在内部控制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建设过程需要改变以往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操作混乱、建设资金随意挪用的现象,使得各项建设资金的使用“事出有因”抑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得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能够真正地体现出其价值所在,以制度的形式对其实施管理,以此来对施工单位后续的会计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推进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完成,为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
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各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已经成为施工单位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减少公路建设资金利用存在的问题,应当以将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的方式有效利用资金。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总投资额度、建设工期以及施工进度等进行有效的衔接,灵活采取阶段性报告,并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管理制度,为相关的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强化会计核算
公路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与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各种财务计划的实施者和监督者,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发展趋势。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应当重视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作为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来参与和执行相关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同时,公路建设单位还应当重视自身的会计核算的建设,不断强化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减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浪费情况,提升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结语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施工单位的整体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混乱,导致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凸显了不同的难题。因此,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单位需要重视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完善融资结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强化会计核算等形式可以减少建设补助资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公路施工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通运输局等关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J].厦门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14):22-28.
[2]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06):40-46.
[3]李秀宏,许越洪.破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瓶颈之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28(12):44-45.
[4]谭俊波,孙逸文,王露平.乡镇公路拆迁项目成本控制研究—以湖南省S206公路建设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4):51-56.
[5]李其斌.县级、乡镇农村公路建设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5):81-83.
作者:扈秦楠 单位: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