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素养教育范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逐渐上升,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护人员失德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医学院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基地,对传承医学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并且从多方面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措施,总结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疗机构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治病救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医学生是医疗机构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医患纠纷的发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提高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医学生教育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医疗行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规律,遵循医学发展模式,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
目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从社会、国家、公民角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价值的目标、准则及取向。同时,从时代层面上,提高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1]。为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X医学院为例展开分析。X医学院确定了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教育重点转移至医德修炼和医技培养等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医学团队。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出高医德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确定教学目标并完善课程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结合教育教学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并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2]。医学院在教学期间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观导向,确定人文素养的目标,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具有跨学科性的人文教育课程内容。X医学院在确定教学目标前,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出发,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改革,确定国家及行业的教学标准。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全新的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3]。这个培养方案关注医学生的日常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细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完善课程体系。X医学院结合我国本科的医学教育标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优化升级课程体系内容。具体来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第一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理解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或协会,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第二课堂,以此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二)构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
医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求,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4]。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健全的评估体系与方式是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X医学院在构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时,需要结合学院实际发展情况,从教材、教师及教学等方面展开评估。在教材方面,主要评价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在教师方面,主要评价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力及人文教学能力;在教学方面,主要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与此同时,X医学院需要创新人文教育评估方式。在创新教育评估方式过程中,应涵盖评教、评学和综合评估等内容。在评教和评学方面,主要围绕医学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监控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学大纲的结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在社会综合评估方面,是长期医疗实践中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实践的评价。相较于评教和评学来看,综合评估具有长期性特征。
(三)加强对新媒体阵地建设的重视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期间,需要加强对新媒体阵地建设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目前,各国文化思想发生碰撞,思想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学院需要抢占意识形态领域前沿。X医学院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期间,可从建设新媒体阵地角度推进学院德育工程,创新和完善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文素养培育新构架,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并且及时抢占互联网环境下引领学生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医学生教育服务服务工作时效性的作用。同时,X医学院利用新媒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开展的新路径及载体,推动医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网络化转型,构建和完善网络梯队,形成以X医学院官方网站为中心、各班级网络系统为辅助的多媒体矩阵。无论是在医学生服务方面还是在人文素养引领方面,多媒体矩阵都可发挥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X医学院要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依据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形成相对科学的平台管理制度,确保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有序开展,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四)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需要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教育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首先,加强对学院物质文化的重视。借助有形环境的影响,将学院有历史价值的场地或形象作为教育材料,达到激励医学生的目的。X医学院可将弘德驿站中的医药人才作为人文素养培育的榜样,用其事迹激励医学生。同时,医学院可在教室中展示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物挂像,使医学生能够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发扬中华文化。通过此种方式为医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医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提高其文化素养。其次,凸显精神文化的作用。X医学院可重视“三风一训”,要求医学生牢记“三风一训”,根据学院的发展历史及精神编写成校歌。每年定期举办校歌合唱赛,聘请毕业于X医学院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以嘉宾的形式参与歌唱活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时,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可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以视频和微电影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的认同感。
(五)增强社会实践中医学生的价值认同
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时,需要增强社会实践中医学生的价值认同。医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育人的融合。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变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因此,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提高医学生的参与度。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从活动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做到知行统一。X医学院要引导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锻炼医学生的意志,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X医学院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组织医学生参与医院、学校和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要组织医学生参与农村及家庭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医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体会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品格。
(六)创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时,需要创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是直接接触教育行为的人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选拔。X医学院在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要关注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编制教师招聘方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能力,坚持择优录取原则。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培训。X医学院需要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文素养教育知识、人文素养教育要点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力。综合考核教师,待其考核结果合格后才能进入教育岗位。
(七)开展丰富且多样的医学人文活动
在医学高校内部,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其融入医学人文活动,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贯彻落实救急扶伤、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品质。第一,X医学院要拓展视野,加强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如社区医院、敬老院等,为医学生提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X医学院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如“学生义诊”“党员活动先锋行”“公益医学服务惠大众”等,加深医学生对医学行业内涵的理解,增强医学生的敬业爱岗意识。第二,X医学院要在为医学生讲解已有专业课程知识、提供医学实践机会的同时,定期开展关于职业道德、岗位素养的专题讲座活动,从专业知识和岗位情操两方面入手,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依托活动基地组织开展相应的人文活动,引导医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医学院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基地、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革命遗址等场所进行参观和学习,强化医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四,X医学院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护士节”“世界艾滋病日”等,进一步强化医学生的岗位成就感和职业责任感。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成效
(一)形成新媒体矩阵及人文医师培训基地
X医学院将新媒体融合到人文素养教学中,初步建成了新媒体矩阵。利用新媒体阵地中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该医学院定期组织了医学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等活动,从理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传播现代文明,巩固了X医学院的宣传舆论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引领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医学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形成有指导作用。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学习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除此之外,X医学院也形成了人文医师培训基地。从医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至今,已经举办30余期人文医师培训班,目的是提高院内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执业能力。培训基地每期的培训班采用符合国家医学标准的教材,包括医德与职业教育、人文医学概括等。通过此种方式,医学生既掌握了医学执业技能知识,又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文素养。
(二)丰富志愿服务体系及第二课堂载体
X医学院丰富了志愿服务体系及第二课堂载体。一方面,丰富了志愿服务体系。学院在深化医学文明工作时,将志愿服务作为载体,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专业优势下,X医学院拓展了志愿服务的范围,围绕家庭、农村、社区、学校和医院,延伸志愿服务。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要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确保志愿服务能够深入开展,强调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在此过程中,医学院强调丰富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整合志愿服务活动资源,组建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形成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奉献知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品质。引导志愿者提供优质服务,做具有奉献精神的践行者,切实保证志愿服务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丰富了第二课堂载体。X医学院形成社团联盟,开设多种协会团体,包括武术协会、书法绘画协会、艺术团和医患关系研究社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社团活动,在第二课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从医学生的发展前景分析,医院是其主要就业场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满意度。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的时代变迁,提高了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也是未来医疗领域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学院校的时代责任。
作者:谭文英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2
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问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固然因一些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不理解、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值过高而引起,但一些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刻反思。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1]。从儒家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成分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发挥儒家伦理思想“学生受教育,社会见效益”的作用,实现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医学人才目标。
一、儒家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伦理基础,亦是人民生活幸福稳定的保障。“仁爱”思想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个人价值、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乃仁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医学亦是“人学”,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学科,医学生未来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有灵魂和有血有肉的人,医生的职责即是救死扶伤、为人解除病痛。儒家的“仁爱”伦理思想为医学生创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能有效地促进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孝悌”伦理思想,为家人亲友之间的和睦共处提供了思想基石。把“孝悌”伦理思想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将会激发医学生对患者的感恩之情。因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满足医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对医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更多地体现为医疗诊疗中的人文关怀,具体就是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谐的医患关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儒家伦理思想一直倡导“慎独”,要求人们做到“执事敬”“谨而信”,即要求人们以恭敬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儒家倡导“慈善”伦理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友爱和互助,这对医学生具有奉献爱心和援助行为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儒家思想倡导“信直”之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它涉及人立身处世,是“立人之道”的大事。借鉴和吸取儒家“诚信”的思想,培养“诚信”意识,可以更好地强化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效果。儒家思想中的“廉正”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医德要求医生清正廉洁,不可贪图非分之利。现代医德要求医生不断提高廉正意识,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主动自觉行为,提高遵守道德规范和抵制医疗腐败的意识,在医疗实践工作中体现出个体应有的道德水平。儒家优秀的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与思想源泉。
二、儒家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精髓内容
(一)以““仁爱”之道,培养对病人的同情和尊重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精髓,“仁”的含义是爱人,即仁者爱人,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彰显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爱人”和“与人为美”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学而》),意思是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目标,固守高尚的品德操行,心存仁怀宽恕。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曾经说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物理论》)医务工作者要有“仁爱”的情怀,爱护关心病人及家属,而病人及家属也要有爱心,彼此相互包容、友爱,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在对医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强化“仁爱”理念和医德情感教育。就医生而言,“仁爱”主要体现为同情病人。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情感,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对患者都要有同情感,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提供服务要满腔热情、体贴入微,要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3]。医务工作者如果具有深厚的医德情感,就会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并能自觉地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以““孝悌”之道,培养对家庭的感恩情怀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孝顺父母、尊敬亲长是儒家感恩伦理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自然的情感表现。《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子女,我们要懂得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从内心去尊敬父母。不尊敬父母,所谓的孝顺和养猫养狗有什么区别?儒家孝敬父母的伦理思想,是指不仅在生活上要给予父母物质满足,还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关心体贴,让父母内心和灵魂都得到慰藉。重孝道者有爱心,家中亲情浓郁,其家庭关系也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人都要心怀感恩。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除了给予我们生命之外,对我们还有养育之恩。因此,要教育学生为人子女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和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4]。动物界尚有“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我们更应该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情怀。孝道感恩教育可让大学生了解父母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压力,体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为人子女要趁父母有生之年多关心多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以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遗憾。
(三)以““慎独”之道,培养医学职业责任感
儒家“慎独”伦理思想是指为人处事与对待工作的自律态度,是对于内心自律的坚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指出提高“慎独”的自觉性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儒家“慎独”思想强调个体的思想理性认识和行为上的自觉践行,形成道德自律,最终达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慎独”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不管有无别人监督,都不会做有悖医德信念和违纪违法的事情。将儒家“慎独”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到医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他们的医学职业责任感,让他们以负责的态度谨言慎行,努力做到自我管理约束,达到“慎独”的医学职业道德境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是道德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医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医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务人员的医德信念和医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医德品质[5]。医学生要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吸取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力量,提高自我修养。
(四)以““慈善”之道,培养社会责任感
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对儒家的“仁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救济、援助、捐赠等形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福利,大大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种“仁爱”慈善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需要更新和发展,关爱的对象不应该只停留在“亲戚熟人”的范围中,需要更多地面向大众“陌生人”,使儒家慈善伦理具有现代文明的价值意义。2020年春,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践行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更是一次社会责任感的洗礼,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精神赞歌。人们在抗疫斗争中得到了慈善伦理精神的洗礼,社会呼唤传承慈善伦理思想的价值和文化血脉。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慈善伦理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德育的重要内容,用慈善伦理思想呼唤内心的道德良知,能有效激发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大学生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6]。医学生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勇担责任。医学生可通过参加志愿者和社会慈善活动献爱心,体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快,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人性的满足,从而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以““信直”之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孔子以此告诫人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为人处世、立足社会的根基。荀子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两位大家都认为正直无私的人心胸宽广坦然,为人俯仰无愧、光明磊落。从儒家的观点看,诚信是“立人之道”的大事,是个人修身的基本准则,亦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和伦理要求。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7]。医学院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诚信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寻根溯源、感悟先贤哲人的诚信品质,从而培养自身的诚信品德。将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医学生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约束自己,使诚实守信成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对减少医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以““廉正”之道,锻炼个人品质修养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些都强调了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识,要求自己行为端庄,做出表率,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由“正己”达到“正人”的人格感召力。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说过“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物理论》),意思是说作为医者,自己必须先有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然后才能救治他人。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明代名医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说“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匾礼”。这些是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医务工作者清正廉洁,不能以欺诈的手段牟利,应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不可贪图非分的利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医学伦理规范,就是要求医务人员洁身自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清白行医。医学生开展“敬廉崇正”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医学生具备廉洁节俭、正直守法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让他们自觉抵御不正之风,懂得“清正廉洁”的人生价值,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医疗行业的腐败,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结语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其在自律和他律过程中内化为自身的品格修养和理想情操的过程[8]。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久弥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思想精华。医学院校应当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引导医学生主动地传承和弘扬儒家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使之符合当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激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这对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廖赞勇 黄曲云 王俊利 肖刚陶 肖云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3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侧重实用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实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容易忽视人文素养养成,以至于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1]。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视角,切实改变以往“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重要性
相较于普高院校,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文化特性不太突出,文化气息不浓厚,尤其是许多高职学生可能会在思想上存在迷茫的问题,精神上的空虚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侧重“有用性”,却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文化内容的学习。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在平时生活及学习中热衷“考证”,并且青睐于通过兼职来赚一些外快。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只注重追求金钱,没有静下心来做学问,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和信仰很容易出现问题,无法正确看待个人的价值,对职业观、就业观或者发展观等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和人文素养养成的相关性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路径。远古时期,舞蹈这种表演艺术已经出现,如狩猎舞、图腾舞以及农作物采摘等都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关,并且其中融入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内在信仰等,之后,舞蹈逐渐形成了“制礼作乐”这一美育路径,如“武舞”和“文舞”等,借助舞蹈的育人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舞蹈教育的育人功效更加突出,尤其是在人文素养养成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舞蹈不仅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对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进行传达,同样可以基于舞蹈表演,使人们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的人们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如拉丁舞、蒙古舞等,它们都包含着本地区或本民族内在的独特精神信仰[2]。比如现代舞本身的编排及表演也充分地融合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古典舞则融入了宫廷乐舞、武术以及戏曲等众多传统艺术形式及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都有利于文化传承,可以使更多人在编排、创作或者鉴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舞蹈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因为舞蹈教育除了涉及基础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训练外,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基于舞蹈教育促使高职学生养成人文素养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三、基于舞蹈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育理念,夯实人文素养养成基础
基于上述对舞蹈教育与人文素养养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舞蹈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有效手段。而舞蹈教育理念是决定人文素养养成理念有效融入舞蹈教育实践的关键,所以,要从舞蹈教育理念更新视角出发,强化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在整个舞蹈教育中的创新融入。在舞蹈教育实践中,不能仅仅注重搬运舞蹈教育领域的相关技术,更应该注重扮演舞蹈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授者,即师生在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同对舞蹈中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及了解,并善于运用舞蹈来实现“育人”的功效[3]。例如,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及指导作用,在整个高职院校校园中构建突出人文素养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不能够仅仅注重舞蹈技术方面的知识讲授,同样要在整个舞蹈教育实践中创新融入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知识,保证可以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思想与观念基础,让他们可以时刻接受良好人文素养方面文化知识的熏陶及影响,最终为他们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夯实基础。比如,可以结合本校舞蹈教育需求,创新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理念,针对人文素养养成教育的相关目标及需求等,充分挖掘及利用本校舞蹈教育方面的素材及内容等,保证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本校舞蹈教育的校本课程,力求最大程度提高舞蹈教育理念更新的实效性,避免因为舞蹈教育理念不合理而直接影响人文素养养成理念顺利融入整个教学实践。
(二)挖掘舞蹈教材文化,满足人文素养养成需求
在舞蹈教育实践中,不能仅仅注重加强舞蹈技能方面的训练,舞蹈教育方面的课程设计也要注意对整个舞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力求借此来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样化的人文素养养成需求。除了注重技能课开设外,还要注意相应地开设一些舞蹈理论课、民间舞蹈课、地方舞蹈文化课等。通过深入挖掘及利用舞蹈教材中关于人文素养养成的文化知识,可以使舞蹈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舞蹈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平时舞蹈教育实践中,有计划地锻炼及发展全校师生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意识及能力等,并灵活地运用身体语言来对更深层次的人文素养进行表达,如可以创新运用舞蹈动作来对历史文化、信仰、宗教习俗以及精神内涵等多方面的特色文化进行有效传达。可以在课堂实践教学领域中有效地融入一些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知识,比如,可以将“拍胸舞”这一独特民族舞蹈融入相应课程知识体系之中,这些舞蹈教育方面文化内容的有效融合可以对这些独特民族舞蹈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同时,使学生学习多样化的舞蹈表演技法,最终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及思想等,助力他们舞蹈表演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4]。比如,“蛇”这一图腾文化或者闽南地区民众对“七”这一数字伴有的崇拜心理等都可以成为舞蹈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如果可以针对性挖掘及利用这些人文素养养成教育方面的舞蹈教育素材,最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促使学生感悟人文素养
舞蹈文化是一种深受高职学生青睐的具有强烈娱乐性与艺术性的文化形式,这点从高职院校学生经常参与或者欣赏舞蹈表演活动,或者观看舞蹈活动视频等日常生活行为中看出来。除了借助舞蹈表演使高职学生理解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外,可以在平时为学生设计一些恰当的舞蹈表演主题活动任务,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想、所感等来进行舞蹈作品的大胆创作,充分融入自己有关人文素养主题的感想,最终可以基于舞蹈表演活动来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顺利养成。例如,《酥油飘香》是一个展现军民鱼水之情的舞蹈作品,其中的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充分展现了我国藏族人民勤劳的品质,憨厚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了鼓励高职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挖掘这一作品包含的人文情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自主排练舞蹈动作,自主创作表演方案,其间可以对不同人的角色、着装等进行讨论。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彼此之间会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搜集有关《酥油飘香》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自主创作舞蹈表演方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及感悟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人文素养方面思想的熏陶,助力他们良好人文素养养成。但是,在整个舞蹈表演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教师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证可以借助有效的监督活动来规范与约束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参与舞蹈创作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创作中的困难,确保表演活动顺利开展。
(四)丰富舞蹈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效果
高职院校开展舞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包括发现自身之美,他人之美以及生活之美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品质,尤其是要借助舞蹈肢体动作训练来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舞蹈教育实际上可以划分成舞蹈编排和演出两个方面。在编排舞蹈动作期间要注意对舞蹈作品独特的品质及人文素养进行有效突出,立意与主题要侧重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不能出现哗众取宠或者低俗的问题,不脱离人文主题,尤其是要注重借助舞台表演活动,将那些舞蹈作品内在的良好情感有效地传达给高职院校学生,这种舞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舞蹈表演技能,同样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对相关舞蹈作品内在的舞蹈文化进行有效感知,最终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提高舞蹈教育在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方面的实效性。例如,可以抓住高职院校的“迎新会”“运动会”“元旦联欢会”“毕业典礼”等相关校园活动的开展时机,灵活地组织全体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挑选一些包含人文素养知识的舞蹈主题作品,充分融合这些传统文化和舞蹈表演实践活动,最终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对其中包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知识、美学精神等形成深刻认知,这样显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在舞蹈教育实践中的渗透效果。比如,《进城》这一现代舞作品融入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这一类群体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借此促使高职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除了校内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借助舞蹈促进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鼓励全体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欣赏与创作舞蹈活动,在同多样化舞蹈活动互动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接受人文素养培养理念的熏陶。四、结语总之,人文素养养成和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之间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养成理念,可以从更新舞蹈教育理念,满足人文素养养成需求出发,注重深入挖掘舞蹈教材文化,开展丰富的舞蹈实践活动,切实利用舞蹈教育持续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虓.舞蹈艺术中人文精神提升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33):114-115.
[2]李秀梅.基于人文思想背景下的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20,(13):175.
[3]万千.舞蹈艺术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与教学提升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143-145.
[4]孟凡翠.舞蹈教育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5):27-28+33.
作者:闫婷 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