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在全面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变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作为公共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面临着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决策执行、限制审计资源等挑战。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重新划分审计范畴和审计对象,以促改革、保安全、促发展为重点目标,重视国企改革优惠政策的落实,重视国有企业权益分置问题,认清重大矛盾和风险,认真甄别和研究企业违法违规等重点问题,以促进管理架构的健全。采取合并审计项目、实施部门分类审计、强化后续审计、完善计算机审计等举措,革新企业审计方式与手段,进一步补充资金与培养人员,完善企业的审计团队建设,同时积极运用社会资源,提出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审计

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国有企业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前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国有企业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迫切需要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战略。因此,要强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的审计制度,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督,从而促进我国的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审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地方政府组织在国企机构改制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在推动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把权力约束做到极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的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国有企业直接成为大股东。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审计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当前的形势与挑战,做出合理的调整。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的审计工作因其自身的审计能力而受到限制,但为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应当逐渐淡化以往的政府审计对国企的直接监管,采取更加理性的对策,即采用间接监管的方式。同时,在这一转变的进程中,国资委、产权交易市场等其他监管机构将会持续强化监督职能。社会审计是一项具有现代服务性质的行业。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充分、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社会审计、社会鉴证、社会评估等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监督的顺利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策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使之成为我国上市企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必须重视对国有资产的交易、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审计。

二、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审计人才计队伍建设

在目前的情况下,专业的审计员对企业的内部和社会的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大型国企的内部市场规划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但在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所以,在没有得到社会监督机构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核实。要对审计队伍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就必须对各层次的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通过对审计资料的科学化处理,发现问题和疑点,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对审计工作进行改进,使审计工作从原来的“查错纠错”向“为本单位服务”“建议制”转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实施权力制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仅仅依靠制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和用人机制,只有如此,审计人员在任职的过程中,才能尽心尽力地做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国企要从新形势、新角度出发,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完成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审计人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去,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1]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其内部审计的质量与风险就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我们要把审计“八不准”的铁律和各种廉政制度作为重点,从工作作风的转变入手,不断深化文化审计,逐步形成一支具备现代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内部审计队伍,为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奋斗。

三、改变国有企业审计方式,强化审计工作的针对性

改变国有企业审计方式,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揭示、预防和解决。对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对其职责履行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审计报告等进行监督,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改善。将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机制嵌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中,既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透明度,又有利于公众了解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从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有序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目标导向、掌握目标特征、确定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查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为依据,探讨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治理结构、强化党组织的领导、规范管理制度、理顺领导关系等。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与管理,明确其职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其管理制度与决策机制的科学化。通过体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规律相适应,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性。要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在制度和经营上进行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的目标、重点和路径

(一)明确企业审计的目标和重点

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国企改革为导向,以审计监督政策和经济责任审计为核心,从而促进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运用财政收支、专项审计等手段,保障国有财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以绩效考核的方式,揭示体制机制,促进国企的科学发展。鉴于国企审计的目的,新形势下的国企审计应当积极推进国企治理,促进国有企业的经营,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严格控制国有企业股份多元化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善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发展混合产权,必须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产权转让和企业重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重要环节。其中,国有企业改制通过隐瞒资产或夸大债务而损失国有资产。国有和非国有实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将低估国有资产或非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在股权转让和企业重组过程中,审计应提前向人民群众报告,加强监督,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在多元化并购过程中,当决策以市场为导向,存在“静态”情况时,股票多元化的实现违反了市场规则。二是规范操作在国有企业多元化并购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要突出股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审查、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尊重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资产评估机构的选择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注意选择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三是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股权活动的结果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治理中的多元化平衡和科学决策,现有的国有资本运营机制是否仍然僵化。[2]四是个体分化。关注国有资本的控制和影响,检查股权分置改革是否由于国有企业的个体不同,导致国有企业在涉及经济和民生的重要部门和领域的控制减弱。

2.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示和查处力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决策违法、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严重犯罪和经济犯罪等问题。这些严重的违法问题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不断更新,已成为一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查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深入调查分析新形势下腐败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严重违规、损失和浪费;重点是查处违反重要的国家产业政策,利用重要资源和环境保护打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整合人民和企业治理结构,遵守企业的科学权力分配,建立有效的权力平衡,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得不到制约的现状。

3.坚决落实政策,对企业提出新要求改革进入后期阶段,往往存在“难以通过讨论解决、难以决定和难以中断”的政治障碍。对此,若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势必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影响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载有加强审计决策和执行政策、促进政策和措施执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深化改革的建议。政策保障的实施一直是企业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化,其重要性将增加。从实践中找出漏洞、填补漏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二)创新企业审计的方式方法

1.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合力一是强化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管理的指导,建设第一道防线;二是强化对国家主权资产审计监管机构的再监管;三是要注重国有资产和监督管理机关的决策、监察与管理,以达到政府会计监管的有效性;四是健全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强化媒体和公民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以促进会计改革。[3]要从企业发展的根源出发,剖析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瓶颈,找出企业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根源,寻找深层次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服务。要坚持问题的具体分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多角度、多联系地看待典型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从宏观角度综合分析、归纳、提炼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规范化和完善。通过审计查处问题,在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有资本竞争力等方面有所建树。

2.整合审计项目,扩大审计成果在混合所有制研究与创新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评估有助于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在业务责任审计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将传统业务审计和其他行业审计相结合的通用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经营责任审计和政府融资审计、地方财政审计、资源环保审计的融合,项目双方共同负责,合作开展,成果交流。

3.开展行业审计,注重分类审计在全面掌握行业资源的前提下,对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分类管理的重点并不仅仅是对国有企业各个或不同级别的中心企业实施审计,以减少审计工作量和风险,还在于为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建立具有不同审计目标和标准的审计组织模式,以提高审计的相关性和功能性。[4]

4.积极开展追踪审计,提高工作时效国有企业改革会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中,要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和审计调查,确保国有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本投资回报。对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要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制度完善,从根本上防范风险,解决问题。在审计方式上,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加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结合,以提高审计质量。要更有效地运用非现场大数据审计方式,加强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资源配置与协调,以减少和缩短现场审计时间。[5]结合工作要求找出“细节”,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审计对象的特点,确定审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按照《审计法》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审计机构的指导下,对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对国有企业及其相关利益主体进行指导、监督,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审计效果的良好环境;指导审计计划、标准等,缩小审计范围,避免重复。审计机构应从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重大投资效益、重大重组事项、基础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治理、加强执行力、防止舞弊。

5.利用大数据优势,强化信息化审计设立国企内部审计数据网络平台,并要求在审计机构监管框架内的全部国有企业,定期同步更新财务数据。构建公共企业监测与管理部门的信息监控制度,与公共财富和管理部门建立信息网络。跟踪政府领导层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年度评估结果,保持政府资产增值,构建政府资产,规划更大的投融资、发展战略和规划,审查和完善信息。要深入地研究国企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数据审计方式;加快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依托国资委“财务监管信息平台”,将有关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有效使用年度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等信息实行联网跟踪审计,加大业务条块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的力度,以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实效。

6.建立审计专家库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开展企业审计,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财富管理部门、社会审计组织等协作,建立企业的会计档案系统及专家信息库。聘用具备大量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升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补充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并采取专项训练、加强理论研讨等手段提升企业审计活动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国改革走向系统化、全局性和协调性的体制创新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我国经济国际实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影响,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富强梦的中坚力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国家基础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主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历史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必须努力克服当前实际面临的困难,在具体实施上,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改进企业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乔军青.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7(33):298-298.

[2]朱晓莉.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审计研究[J].理财(经论版),2017(5):7.

[3]周朋.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2020(4):145-147.

[4]李迎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7(6):78,80.

[5]张金辉,彭金云.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审计与理财,2022(4):53-55.

作者:赵海静 王双成 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