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摘要:连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敏捷型组织变革对连锁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连锁行业人才供给短板以及教育领域的专业设置盲点,得出在专业目录内设置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连锁经营与管理;职教本科;人才培养

一、连锁行业人才新需求

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不断推广和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连锁门店的数量已达2000余万家,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商务部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连锁零售行业人才培养急需加强;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连锁行业人才极度稀缺;很多连锁企业现有员工年龄偏大,对新经营理念接受较慢,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一)连锁行业新技术发展催生五大新技能

1.数据分析随着全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连锁企业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的数据分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很多连锁企业已经增设或者正计划增设数据类职能岗位。调研发现:36.78%的公司已经设立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类)相关岗位,34.48%的公司计划设立数据类岗位。常见的连锁企业相关数据分析岗位主要从事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消费者洞察、经营数据监测、辅助决策等工作。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分析技能尤其是基于连锁企业具体运营业务的数据分析技能,已成为连锁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2.运营管理这里的运营管理主要围绕供应链运营展开,包括商品采购、品类管理和物流配送等相关职能。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大部分连锁企业开始重新设置供应链相关岗位。全面数字化趋势要求采购人员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供应商数据、管理成本,进行更合理的统筹规划。品类管理岗位职责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不再局限于员工个人对产品的把控、对市场的了解,而是要求员工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更好地将数据与商品规划相结合。物流职能的变化在商超百货类连锁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数字化消费体验渠道融合之前,大部分商超百货以线下门店为主,物流主要面向企业、供应商及门店。随着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开始考虑与顾客的物流对接,通过配备门店配送员满足顾客的送货上门需求。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智慧物流的发展,自动分拣、仓储机器人等业务被广泛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仓库分拣、物流计划等岗位的消失。

3.全渠道销售对于连锁企业来说,门店运营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渠道融合后,线下门店的店长可能兼任线上门店的店长。因此,店长需具备数字化思维能力,并能运用数据分析,统筹管理好线上线下门店。具体来说,店长需要根据天气情况、一周内商品销售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安排两个渠道的销售,并随时做出调整。比如:及时下架备货不足的产品;及时更新门店订单等候时间;根据当值的员工数、员工工作效率等分配具体工作;当线上门店订单量超负荷时,及时调整员工工作安排。

4.数字化营销从宏观角度看,营销企划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从微观角度看,营销企划能力决定了企业客流量。为了迎合数字化消费体验的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逐渐走向营销社交网络化,社交网络营销岗位应运而生。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社群营销不限于网络社区,还面向线下社区。它通过社区互动增强消费者黏性,提升品牌专业度,有效实现精准营销。近年来,连锁企业越来越重视门店直播岗位。虽然门店导购员的指导可以加速到店消费者的下单决策,但这种变现方式过于单一,且存在局限性,只适用于一对一指导。通过直播,实体店可以同时对多位用户进行转化,加速用户的下单决策,一次性成交大量订单。所以一线员工的直播能力至关重要。

5.客户关系管理全面数字化也体现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普通店员的职能整体呈现出“服务化”趋势,同时店员需要承担客户信息的数据采集工作,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实现精准销售,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前端店员等需要与人交流的岗位才是企业真正向顾客传递温度的岗位。店员为消费者介绍新产品,并根据会员系统提供的消费者画像,适时地提出消费建议,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和选择产品。以服务为导向的门店店员的岗位职责主要是经营客户关系,突破了传统以“卖东西”为导向的销售型岗位职责。

(二)连锁企业组织变革和内生动力提升,急需大批经营管理中坚人才随着连锁企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连锁企业总部与门店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总部集权的组织形式将导致决策时间拉长,职能部门分化,灵活适应跨领域创新业务的能力降低,这也是传统连锁企业金字塔式组织架构的弊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快速迭代的技术迫使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构建动态的组织结构,以使组织成员间的沟通协调更加高效、顺畅。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大多遵循“大平台、小团队”的设计原则,将IT、人力资源和财务等职能部门进行重组。更为关键的是,连锁企业在组织上充分赋权,以门店(或者采购商行)为单位组建一个个小团队,各团队拥有明确的任务、专业的带头人、高度的授权、强大的沟通能力以及快速的信息流,可以优化流程节点,快速响应企业内外部发展需求。此外,为了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合伙人制”开始在连锁行业内流行,这对各团队的负责人或企业的中坚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提升销售业绩、控制成本、提升利润、带好团队、维系好外围关系,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执行力及综合素养。

二、连锁经营人才供给情况及短板

(一)院校对行业人才需求的贡献度有待提高目前,连锁企业人才补充的渠道主要有社会招聘、内部培养、应届生招聘、校企合作培养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数据显示,针对高管类岗位,大多数连锁企业都采用社会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吸纳人才,基层岗位、专业类岗位的引才渠道主要也是社会招聘、内部培养,应届生招聘和校企合作在连锁专业人才供给方面的贡献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连锁企业对中层、基层优秀人才的需求。

(二)院校连锁人才培养短板明显,专业设置不合理,专科培养层次受限制目前,连锁行业中连锁零售业每年的人才需求量为534万人,尤其对基层门店管理岗位的需求量很大,而连锁经营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商科专业的全国在校生约为500万人(仅含高职和本科院校),其中毕业生占25%~33%,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约为66%,一年内的离职率约为40%,连锁行业人才供给数量每年约为57万人,人才缺口至少477万人。人才供给不足与目前的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培养层次较低密切相关。1.现有本科专业设置不足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定位于连锁经营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原来在各大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的商业经济专业曾经为商贸流通领域培养针对性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专业设置的细分化,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研究方向逐渐从商业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设置的专业,1998年索性取消了商业经济本科专业。而我国连锁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恰恰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举措为我国连锁行业人才供给不足埋下了隐患。尽管后来在国内一批财经类院校的努力下,原来的商业经济专业转型升级,成为现在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内的贸易经济专业,但是该专业一直定位于相对宏观的经济学范畴,更关注全行业视角的研究。而从原商业经济专业中分出去的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虽然从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但并未聚焦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普通本科专业有很强的学科壁垒和专业界限,正常情况下,普通本科院校很难打破壁垒,因此截至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普通本科专业能够为连锁行业量身打造行业人才。2.高职培养层次受限从职业教育的性质与服务对象来说,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新专业的开设源自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截至目前,国内有近200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填补连锁行业人才缺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连锁行业不断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运营管理人才,高职专科层次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越发明显。受限于三年学制和总教学时长,专科层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无法培养出完全满足连锁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其局限性越发凸显。此外,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连锁专业没有本科层次的教育,部分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迫不得已改读其他专业,导致连锁行业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内部培养成本高,难度大,迁移性不足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关注员工的长期发展,希望通过优化培训体系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从而搭建企业人才梯队。目前,连锁经营企业大多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比如针对一线门店员工的服务培训和角色扮演实战培训、针对门店店长的领导力培训、针对营运干部的数据分析培训等,此类针对单一能力的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此外,由于应届毕业生培训期较长,培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企业需要承担的内部培养成本过高,一旦人员流失,沉没成本更加无法回收。除了专业培训之外,许多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业务相对复杂的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尝试建立企业大学,以便统筹规划企业员工的学习路径,自行设计培训课程,贴近员工实际需求优化培训内容。然而建立企业大学的成本过高,占行业比重较大的中小型连锁企业根本不具备相关条件,只能依赖于外部招聘,由此造成行业稀缺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此外,企业内部讲师一般是企业的管理干部,并非专职教师,他们开发的课程容易出现实用性有余而系统性不足、理论深度有限、知识迁移性较差等问题。基于企业内部培训的上述短板,一些连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目前校企联合培养的比例不高,有些仅停留于签约层面。调研发现,36.78%的连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招聘基层员工,仅有10.34%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招聘专业人才,如品类管理人才、数字化人才、供应链管理人才等。深度访谈结果显示,校企合作培养局限于基层岗位,其原因在于院校自身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层次不足。

三、本科层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定位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定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隶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下设的工商管理类。该专业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及连锁行业融合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2020年)发布了连锁经营管理师等16个新职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新零售商业模式下从事连锁行业营运督导、商品运营、数字化营销、数据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与工商管理类下设其他专业的区别1.就业面向不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聚焦数字化时代的零售、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连锁行业,培养复合型整体营运、商品采购、营销企划人才,主要关注2C商业模式。工商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面非常宽泛,不仅面向连锁行业,还面向农业、制造业等领域,既关注2C商业模式,也关注2B商业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主要聚焦于销售领域,关注消费需求和销售的达成。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不仅关注销售领域,还基于管理视角,关注效率、效益以及整个连锁企业的营运、采购、企划等全方位运营。上述几个专业的就业面向虽然有关联,但是差别非常大。2.教学内容不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品类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零售数据分析、视觉营销、门店营运管理、直播运营、顾客服务管理、特许经营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现代公司制概论、经营管理、公司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渠道管理、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定价管理、现代推销技术、营销创新、广告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等。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差异率超过70%。

(三)专业名称分析目前,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尚无“连锁经营与管理”这一专业名称,但是,该专业名称已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存在近20年,被高职领域及用工企业普遍接受。此外,“连锁经营”是经济、商业领域的高频词汇,被政府、企业、媒体界广泛接受,主要指对线上线下若干经营网点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与管理”命名专业,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界定该专业涵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契合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的直观认知,同时能够与连锁行业的招聘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职办本科何以真正落地[J].教育家,2022(24):34-35.

[2]陆素菊.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19(7):35-41.

[3]李卫华.中国零售业新旧动能转换根源及发展建议分析———基于“人、货、场”分析框架的视角[J].商业经济,2020(7):79-84.

[4]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3):1-6,24.

作者:李卫华 郭玉金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