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审计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方式不合理,将会影响其应用价值的发挥,让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角度出发,分析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管理现状,通过对不同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策略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用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不可随意使用或者挪作他用。通过加强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管理,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舞弊、腐败等不良问题的发生,保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安全,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给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
一、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基本概述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三个特点:资金源于财政部门或者各级政府部门,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使用范围广和涉及部门多;用于特定的项目中,不可随意使用或者占用;要求独立核算。本文探究的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是指源于国家财政部门对满足相关要求企业提供的补助资金。
二、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现状
(一)企业项目管理不规范在目前的资金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提高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申报成功率,会通过夸大申报材料中的预期经济利益、预计产出成果等方式,提高项目命中率;或是相同的项目多头申报或变更项目名申报。[1]但在申报成功后,部分企业疏于管理,对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未及时有效跟进。待项目验收时,往往会发现因重预算、轻管理,人员配备不齐,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等原因,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具体情况了解不清,仅承担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的职责,但财务控制意识不强,把关不严,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办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二)项目评审存在漏洞当前项目评审采用的专家评审工作体系可以提高项目审批工作水平和效率,让审批结果更加公正与合理,发挥专项资金实际价值。但是在实际中,一些项目没有得到全面评审,部分项目专家评审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筛选、择优等价值。个别情况中,一些项目审批可能存在人为干预的状况,再加上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人情”现象,使得部分专家评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按照客观、公正的要求对项目科学评审。[2]
(三)资金使用监管不严部分主管部门存在重视资金获取而轻视资金管理的情况,其在资金获取方面比较主动,审批以后没有认真做好动态、持续的监管工作。部分主管部门对项目验收采用的审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资料审核和随机检查为主,缺少对资金运行情况的深入了解。在项目实施中,因为主管部门没有对项目运行过程进行追踪检查,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项目管理水平效率较低。在企业方面,因缺乏有效的监管督促机制,可能存在财务核算滞后、资金使用随意甚至未按项目申报用途合理使用资金的情况。
(四)专项资金审计成果不明显因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投入方向的专业性强、领域广,其涉及的项目在立项背景、资金使用、验收程序等方面各具自身的行业特点,不少项目还会有涉密方面的考虑,而审计人员能获取的审计证据仍停留在财务账面资料上,因此审计能发现的问题较为单一或片面,也未能根据审计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不利于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合理评估。[3]
三、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资金管理认识不足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与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相关的政策与规定,但各级单位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执行仍有待完善。一方面,部分主管部门比较重视项目计划下达和资金使用,忽略资金管理;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单位在立项通过后,资金管理和核算不规范,未严格按照申报用途使用资金,使得补助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二)资金审批和项目管理的分离现阶段,市级以上企业补助资金通常安排市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与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区县对项目实际情况了解比较透彻,主要承担项目审批职责,部分资金申请则是由区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通报以后,由市级主管部门审核与拨款。在此过程中,区县主管部门享有管理职责,但是在资金审批方面不具有决定权,市级主管部门享有财权,可能会导致财权事权不统一,严重打击区县部门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际中,区县主管部门为了带动当地经济更好发展,希望可以给企业争取更多财政资金,但是由于职责和义务缺少明确性,在主观与客观方面无法保证审批标准的合理性与统一性。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其一,缺少完善的内部审查机制。部分主管审批部门在会审中,会邀请相关部门或者处室对项目进行联合审核,但因缺少一套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可能会出现监管不严的状况。其二,缺少统一的监管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各个主管部门对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不统一,并且因为信息没有做到共享与传递,可能存在企业变更名目多方申请补助的情况。其三,跟踪审计检查机制不完善。大部分专项资金在下发以后,相关部门受人力、专业限制等没有及时对项目发展进程进行追踪与监管、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大部分以事后审查方式进行监管,不利于随时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激励制度不健全对于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管部门都能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项目进行验收与审核,但是在验收通过以后,对企业的后续约束性不强。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专项补助资金项目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或者整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充分挖掘资金使用价值,资金拨付可能演变成一种不合理的补助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四、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审计策略
(一)及时公开信息,建立统一监管平台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采用文件、会议等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对企业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批、使用、管理等过程,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让项目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运行;另一方面,在监察及财政部门的作用下,优化补助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消除企业多头申报的管理漏洞。
(二)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各阶段审计工作
1.项目前期阶段在项目实施之前,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立项资料进行全面审查,找到可能影响财政补助资金审计管理的相关因素,制订详细的审计计划方案,认真审核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来源,加强项目设计审查。如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财政资金审计,查看项目建设规划、施工许可、用地许可、环境许可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若是项目设计审查,审查重点在于建设规划、施工许可、用地许可、环保许可等,检查这些文件内容是否全面,查看其中是否存在表述不清晰、条款不合理的状况,检查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情况,确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如为征地拆迁补偿等费用支出审核,取得拆迁补偿协议、拆迁许可证及其拆迁计划、拆迁方案、立项批复、土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签收花名册等资料,以确定费用是否实际发生,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或者能证明该项费用发生的书面凭据,尤其是支付给个人的拆迁补偿款、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或签收凭证是否一一对应等。
2.项目实施阶段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实施审计工作,使之与项目充分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一,对经济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核,如参与建设的合同双方是否按照职责要求履行相应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检查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状况;招标代理、监理设计和造价咨询等部门是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承担对应职责。其二,对项目概算细节认真审查,是否存在随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情况;结合概算检查支出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专项补助资金随意被占用或者使用的情况。其三,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相关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为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检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施情况,对部分细节内容详细审查,特别是项目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核算和支付。其四,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查看是否出现资金管理不到位或者资金随意使用的状况,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资金使用渠道认真标记,以避免资金被占用、挪用等情况。在开展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计工作时,应根据相关经费管理要求对资金开支范畴、资金使用效率等认真审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专业性。[5]此外,专项审计过程可结合财务审计情况,跟踪经费使用过程,将对应的审查工作落实到位,对于一些不合理开支,及时发现并制止。
3.项目交付阶段在项目交付过程中,审计工作重点在于对相关流程及手续是否合理进行审查,一般来说,此环节的审计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审查财政资金和项目结余情况,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双方决算表核对工作,确保结算流程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二,审核待摊投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中包含了贷款利息、支出项目配套设施经费等,检查每笔资金来源、使用等过程是否有章可循,有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对于部分非正常的损失费用,检查其合理性和规范性。其三,审核项目投资合理性与真实性,可通过采取查看实物、对资料全面审查等方式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检查工程单价是否合理性,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控制工程款结算 误差,将结算误差控制在标准范畴内。其四,审核项目交付使用资金,核查交付使用资金明细表报表和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并关注验收手续完整性和真实性。其五,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等相关指标要求,审核项目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关注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三)创新政府审计方法1.上级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补助资金审计方法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种类多,其中部分补助是以数字化计算结果作为依据,如领导干部安置费;而一些补助则不容易计算,无法实现量化审核,如各种价格补贴、救灾补助等。部分补助缺少准确的数据,一些补助在拨款过程中有依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依据。基于此,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核查预算支出数据,检查财政部门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方案中补助下级支出数额,是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总账内容相符;取得审核预算批复,检查有关申请、批复文件及相关账目,判断是否满足国家政策要求,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约定时间要求足额、及时批复预算;检查资金拨付,通过查阅总账、明细账目等,检查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做到及时拨付,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转移资产的状况。[6]2.下级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补助资金审计方法下级财政部门管理使用上级财政部门下发的专项补助资金时,需要从上级财政预算审计角度入手进行深化改革与补充。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审计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通过审核财政部门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方案,重点核查上级财政专项补助数量、本级财政支出数额和余额结转数,判断是否和上级财政部门审批数额高度统一,核查下级财政是否严格按照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情况,并将其纳入预算和决算方案中,是否存在隐匿、转移资产的状况。其二,通过审查相关账目、明细账,核查下级财政是否按照上级财政相关要求和途径使用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变更专项补助资金属性,将其应用在其他地方。其三,通过核查相关文件、总账等,审核上级财政部门要求资金分配的专项补助资金,下级财政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实现资金分配和应用。其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审查对需要编排到项目或者单位及需要继续转拨下级的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做到及时拨付,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结转不用的状况,导致专项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从而影响单位或者下级部门资金使用。
(四)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其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从资金申报、资金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对现有工作方式和相关规定进行优化改善,在制度方面确保不会受到人为干预或者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其二,尽可能做到责任到人,在发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从根源上提高相关人员职责意识,明白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态度方面认真负责,不可松懈,强化审计检查的严肃性。其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从各个法规、政策等方面出发,严厉打击各种违规申报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提高政策威慑力,增加违法成本,以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五)加强跟踪审计,保证资金安全其一,注重过程监管,区县主管部门应做好管理工作,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投资计划中确定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严禁随意更改。其二,主管部门应定期安排抽样检查,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审计部门对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进行审计监管,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自身优势,找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资金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三,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按照约定期限顺利完工。
(六)建立激励机制结合行业特点,优化绩效评估机制,把项目实施预期效果、项目是否会出现连带效应、项目前期是否合理等当作工作评价指标,由主管部门根据项目整体情况进行验收,对项目运行和资金使用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情况好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对没有按照要求顺利完成该项目的企业进行处罚,如适当扣减部分财政补助资金,旨在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b项目组织和交付的整个过程,采用审计方式对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不规范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将资金应用价值充分发挥,为企业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红梅.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财经界,2022(12):128-130.
[2]王伟,李建鲁.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4):104-107.
[3]赵琳琳.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147-149.
[4]董国洪.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关注点与审计方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91-92.
[5]季文.基于审计视角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J].广东经济,2021(8):78-83.
[6]陈希晖.新时代背景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及其发展策略[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4):7-10.
作者:邵雪芬 单位:宁波世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