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方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关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洛阳白马医院检验科收集的98例患者的98份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研究,对所有血液样本开展临床医学检验,后依据血液检验样本是否合格分成合格组、不合格组。比较两组的各项资料差异,将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提出有关干预措施。结果98份血液检验样本内,有10份血液检验样本不合格划分到不合格组,占比为10.20%;余下88份血液检验样本合格划分到合格组,占比为89.80%。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及分离胶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有无规范准备、医务人员有无操作不当、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量、采血部位、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均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因素,OR值均>1。结论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因素较多,主要包含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等。因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本规范操作,以最大程度降低不合格率,提升临床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实验室给临床医学提供出的各种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结果能为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开展有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随着近些年来有关基础科学的迅速进步,新型分析检测方法及仪器逐渐增多,一定程度推动了检验医学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发挥出越来越高的作用[2]。但在开展临床医学检验期间,医院对操作过程有着较高要求,一方面,检验期间的试剂、检验环境、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责任心等均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真实性;另一方面,标本于制作、储存、运输和检验过程,均有一定机率产生临床检验质量问题,进而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出患者机体实际情况[3-4]。当前,有较多因素能对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产生影响,为提升医学检验质量,积极建立起有关临床医学检验标准十分必要[5]。本文现对洛阳白马医院检验科收集的98例患者的98份血液检验样本开展研究,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提出有关干预措施,旨在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检验科收集的98例患者的98份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研究,其中60例血液检验标本来源于男性患者,38例血液检验标本来源于女性患者;受检患者年龄为25~78岁,平均(46.28±5.36)岁。本研究得到本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同时取得患者知情及同意。纳入标准:均为本院检验科收集的血液标本;患者年龄均≥18岁,不限性别;患者认知能力正常,同时能配合开展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语言功能或者意识障碍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病或者重度神经系统病者;拒绝接受样本采集者。

1.2方法

1.2.1检验方法所有患者均依据常规检验方法开展血液样本检验,例如从标本采集、存储、运送到检验科,后检验科收取样本、开展检验并出具报告单等。收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共5mL,在室温下静置直到完全凝固,后采取高速低温离心机开展离心处理,离心速率是3000r/min,离心时间是15min,分离获得血清开展生化检验,主要的检测项目包含肝功能、血脂、血糖、各种离子、心肌酶、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等。

1.2.2样本质量评估检测期间对样本质量开展评估,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开展统计,分析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包含:采集标本前患者有无规范准备、医务人员有无操作不当、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管、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等,将上述因素导致的样本无法满足临床医学检验要求,或者出现检测结果偏差,均评定成不合格标本。1.3观察指标比较合格组、不合格组的各项资料差异,将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提出有关干预措施。1.4统计学方法经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筛选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指标,检验标准为α=0.05,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98份血液检验样本的质量评估结果98份血液检验样本内,有10份血液检验样本不合格划分到不合格组,占比是10.20%(10/98);余下88份血液检验样本合格划分到合格组,占比是89.80%(88/98)。

2.2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单因素分析合格组和不合格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分离胶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有无规范准备、医务人员有无操作不当、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合格组在患者规范准备、医务人员无操作不当、输液异侧采血、单次离心、标本放置时间<3h、抗凝剂用量符合要求、pH值符合要求及温度符合要求占比方面低于合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未规范准备、医务人员操作不当、输液同侧采血、多次离心、标本放置时间≥3h、抗凝剂用量不符合要求、pH值不符合要求及温度不符合要求占比方面高于合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自变量有关赋值情况将不合格血液检验样本当作自变量X,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量、采血部位、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分别当作自变量X1、X2、X3、X4、X5、X6、X7、X8、X9,其中患者未规范准备赋值1,患者规范准备赋值0;医务人员有操作不当赋值1,医务人员无操作不当赋值0;采血量不足赋值1,采血量充足赋值0;采血部位在输液同侧赋值1,采血部位在输液异侧赋值0;多次离心赋值1,单次离心赋值0;标本放置时间≥3h赋值1,标本放置时间<3h赋值0;抗凝剂用量不符合要求赋值1,抗凝剂用量符合要求赋值0;pH值不符合要求赋值1,pH值符合要求赋值0;温度不符合要求赋值1,温度符合要求赋值0。

2.4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多因素分析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量、采血部位、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均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因素,OR值均>1。见表2。

3讨论

医学检验于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已成为临床医学当中不可缺少一部分[6]。检验科以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脱落物等为标本,经目视观察、化学、物理、仪器或者分子生物学有关方法开展检测,同时注重对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保障检验质量,给临床和患者带来价值较高的参考资料,使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同时为评估疗效和预后、疾病预防提供有效信息[7]。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机体状态的客观依据,于众多疾病诊治中意义重大。为确保医疗质量,尽可能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出现,医护人员需要提升检验质量,对所有标本开展全面质控,以免标本在采集和化验期间产生污染,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出患者病情[8-9]。本次研究发现:98份血液检验样本内,不合格占比是10.20%,合格占比是89.80%,进一步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发现,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均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因素,OR值均>1。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患者准备:患者检查前未规范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未按规定禁食等,而摄入高脂、高蛋白食物会使部分生化检验结果提高;(2)医务人员操作:医务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者责任心,检验期间未按规范开展操作,均能影响到检验结果;(3)采血量:采血量不足,则无法满足临床开展医学检验的要求,导致检验质量降低;(4)采血部位:在输液同侧开展采血,因短期内药物未有效吸收和代谢,受残留的药物作用影响,可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偏差[10];(5)离心次数:多次离心会过度挤压到红细胞,使得红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并能使部分物质出现性变进而引起含量改变,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11];(6)标本放置时间: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过长,会使其中部分成分出现变化,例如溶剂挥发及酶活性下降等,进而引起测量结果偏差[12];(7)抗凝剂用量:抗凝剂不符合要求,会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会出现变化,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8)pH值及温度:检验期间pH值或者温度不符合要求也能影响检测结果,需控制pH值在7.2~7.4,同时采取的标本管必须代盖,以免产生pH值因外界因素出现变化的情况;检测时温度应处于36.5~37.5℃,开展具体测试前,确保试剂温度达到需测定的温度值,通常预温时间在30min之内较为适宜[13-14]。结合上述结果,提出下列干预措施:(1)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要求其具备较高责任感,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及经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仪器和设备,严格依据规范开展操作,对各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15];检验科人员还需和临床科室加强沟通,掌握临床病情,证实或者推翻临床诊断,并结合症状开展正确检验诊断[16];(2)减轻干扰因素给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如严格要求患者做好检查前的自身准备工作,使其知晓自身检查项目和需做好的准备工作,例如检查前应空腹,禁止剧烈运动和摄入刺激饮品等[17];监督和检查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性,对不规范操作者合理开展惩罚;确保每次采血量充足,并在输液异侧开展采血;采血后避免标本放置过长时间,同时做好分类放置及管理,尽早开展检测,且检验期间尽量离心次数尽量为单次;确保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符合有关要求,检测过的试剂,需专业人士加以看管,妥善保存,严格依据规定定期开展检查[18];(3)严格控制质量: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有关室内质评工作,每日坚持开展质量检测,同时绘制有关质量控制图,开展必要、及时校准工作。通过这类方式不仅能提升检验系统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评估结果准确度,进而提升检验报告数据质量[19]。此外,对不合格的一类标本,需要检验科及时和送检部门取得联系,后要求有关送检部门重新留取标本,整个处理规程均应详细记录。对特殊标本或者再次取样难度较高者,能和临床协商开展部分内容检验,需在检验报告内注明不合格原因和检验结果仅作参考等内容[20]。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因素较多,主要包含患者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因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本规范操作,降低不合格率,提升临床检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付忠会.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与应对[J].婚育与健康,2020,9(14):137.

[2]王峰.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改进对策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1):75-77.[3]张春华.卫生理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2):2204-2205.

作者:陈瑞丽 单位:洛阳白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