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财务转型的手段包括业财融合、财务流程再造、财务队伍转型、绩效管理转型等方面。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成果转化。“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工作面临重要挑战与机遇,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目前,关于财务转型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特别强调成本的控制或成本与价值的平衡,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研究较少。本文从高校管理的微观层面研究财务管理改革路径,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希望能够为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几点思考。
一、高校“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校“双一流”建设聚焦于优势学科,汇集了强大的科研团队和良好的学科建设团队,地方政府配套投入力度巨大,“双一流”建设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同时,“双一流”高校面临着激烈竞争与严格考核的压力。“双一流”建设中高校财务管理存在财务监管与“放管服”之间的矛盾、财务工作需求与财务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财务数据需求与数据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及学科发展规律特殊性与财务管理一致性之间的矛盾[1]。面对上述矛盾,高校财务管理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处理好“双一流”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辅助决策力度,加强绩效考核和激励,重塑流程,赋能科研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繁杂管理职能与业务问题;另一方面,要担负起“双一流”建设监督与管理责任,主要体现在加强监管、优化风控、严格执行预算及加强考核管理等方面。以上矛盾与挑战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必须为“双一流”建设决策服务,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满足人才激励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平衡绩效考核与长远发展。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思路
(一)角色定位向咨询与决策转型实施“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财务工作角色定位从单纯的财务核算向咨询、决策等管理会计转变。高校财务工作应与“双一流”建设工作相适应,主要任务是分离日常报销、拨付等工作,将部分财务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能力提升的管理会计工作中[2]。财务角色定位的转变意味着财务工作内容也要随之变化,应从单纯的核算和监督工作扩展到为“双一流”发展提供财务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等财务专业支持,为“双一流”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定制财务服务,为“双一流”建设发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等。
(二)人才培养向管理会计转型“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财务人员从核算型会计、报销型会计向复合型管理会计转变。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应由审核、记账转为整理、加工海量财务数据,并以此为教学科研工作和高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撑。财务人员的工作理念应由核算型向服务“双一流”建设转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应向综合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对高校经济事项进行咨询、决策转变[3]。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快速提升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使用能力。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将业财融合的思维模式和发展理念引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日常工作中。
(三)发展目标转变为管控和服务并举“双一流”建设项目逐渐增多、经费逐年增加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双一流”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立项、审批和资金分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专项经费国库指标的发放时间普遍滞后,同时,专项经费的使用周期较短,极易产生突击花钱或资金运用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控制既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又要尊重学科团队的自主权与审批事权,在坚持预算刚性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科发展客观规律,灵活配置资源,在项目绩效评价时,也应充分体现价值导向并关注不同主体的特性[4]。
(四)价值实现向业财融合转型“报账难”是高校财务管理中广受质疑的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有各自的建设规律与特点,完全按照公用经费进行报账,在尊重客观建设规律方面有所欠缺。一些不适宜的管理制度和程序不仅耗费报账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容易导致财务人员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身工作价值存在质疑。因此,高校财务价值可向业财融合转型。价值创造可通过加大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投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来实现,获取被服务人员的满意和认可,从而达成相关方利益最大化,实现价值创造。同时,高校财务价值可向“领导决策需求、货物与服务采购分析、合同审核管理、专项经费数据分析”方向转变,实现高校日常业务与财务流程相融合[5]。将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事后管理,拓展到事前立项审批、事中监督与控制、事后绩效考核与评价,把财务管理流程与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日常活动的全过程相联系,真正做到“财权”与“事权”的结合。
(五)实施手段向全面信息化转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财务工作信息化,将高校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同时,打通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的连通壁垒,实现全校系统之间的全面对接,高校内部系统的深度对接应做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为师生提供便利。系统对接和网上审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纸质审批方式,可简化业务流程,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信息交换速度,消除信息传递壁垒。
(六)管理对象向责任中心转型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标志,一流学科具备的高水平学科平台、科研环境,能够形成优势集聚效应,与一流大学建设互为促进。同时,一流学科的引领作用能够辐射到其他学科,从而促进高校整体发展。因此,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双一流”建设财务保障、资源配置应当紧紧围绕学科开展,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责任中心[6]。责任中心为经费收支对象,责任中心既要对收入、成本负责,也要对绩效负责。责任中心的收入来源不能仅依赖学校补助,更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包括各类科研经费、捐赠收入等。同时,高校制定收入目标进行考核,采取减免管理费的方式调动责任中心的创收积极性。责任中心的支出内容应符合“双一流”建设的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创新平台方向,做到收支平衡、厉行节约、控制成本。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建议
(一)领导统筹,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联动高校财务转型看似是财务工作突破改变,实际是高校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的进步有助于推动高校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发展。因此,财务转型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更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首先,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特别是分管业务管理者之间需统一思路,共同督促分管部门协作推进。对于转型业务涉及的部门,其管理者之间应充分沟通、调研、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规定方案完成时间节点,真正使转型方案落地。其次,财务部门应提高财务管理主动性,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主动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确认、思考转型背后深层次逻辑需求,梳理转型涉及的业务流程,提高财务转型的效率与效果。再次,还应强化“放管服”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应发挥监督、控制职能,促使转型涉及的业务与流程合理、合法。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发挥激励、协调的职能,积极主动化解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调动涉及转型工作的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
(二)防范风险,保障转型过程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就是信息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输入、加工、导出、共享、传递等流程趋于复杂化,给信息安全带来了较大挑战。例如,财务数据的“云存储”、信息系统的线上操作、财务业务的处理等,均有遇到网络“罢工”、感染病毒、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高校需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在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方面,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的交互可通过专属的数据共享中心进行,财务数据可存储在专用云端,以保障数据安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所有财务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做到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相结合;对于信息管理者、使用者,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授权验证,以加强身份认证鉴别。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方面,应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开启白名单访问机制,着力构筑网络安全防护网,对网络中每个信息终端做好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基础工作,指导终端使用者防范病毒入侵。同时,可在固定时间开展网络安全测试演练,及时发现并修补信息系统的漏洞。还可培养财务信息化人才,鼓励拥有财务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参与财务转型流程设计和后期信息系统的维护。
(三)大力宣传,提高财务转型的接受度财务部门应牵头做好财务管理转型的宣传工作,向师生普及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和意义。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是顺应高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途径,也是数字化社会转型的必然路径。转型过程中业务流程的变化、理解的偏差等都可能造成师生暂时的不便或者不理解。对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质疑和抱怨,财务部门应加强转型过程中新业务流程的宣传,可以通过财务处网站、微信公众号、财务办事手册、财务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扩大宣传范围,为师生适应转型中的新流程提供培训与帮助,使更多师生转变思路,提高对财务管理转型的接受程度,促进财务转型的顺利实施。
(四)主动作为,提高财务工作满意度财务部门应主动作为,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倾听各学院转型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指导各学院财务工作,并提供解决对策。同时,还应充分尊重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积极调研不同学科建设诉求,顺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律,提供财务定制服务。针对师生普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财务部门应积极回应并及时改进,主动从方便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师生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转型的落地离不开基层财务人员的努力,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财务顺利转型的重要环节。在财务管理岗位上,每个部门应至少培养一名财务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高校财务人员不同,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在信息化转型中进行,邀请第三方软件公司进行专项培训,提高财务人才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可以从财务人员培养、财务实施手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价值实现、财务管理对象等维度,将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建设业务活动充分联系起来。同时,高校财务管理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应与“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建设等充分融合,既尊重其建设的客观规律,促进“双一流”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又能够将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从业务与财务互相配合、提升管理效率的角度着力,为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和落实“放管服”政策实现业财融合提供新视角。同时丰富了高校财务管理理论,提供了高校治理体系转型的新思路,希望能够推动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云婷.我国高校财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3):14-17.
[2]段芊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挑战[J].中国外资,2021(18):126-127.
[3]段芊颀,易再超.高校报账难探究:以CS学院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93-94.
[4]刘岚.论“双一流”高校财务转型的方向与措施[J].财会月刊,2019(23):49-54.
[5]宋亚芸.扁平化理论下高校财务转型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32.
[6]孙宝宁,郭菲.“大智移云”时代高校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21(23):134-140.
作者:段芊颀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