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培养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文中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三方面,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具备国际视野、复合型、创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交叉学科;国际视野
1引言
数字化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数字经济成为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引领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数字经济是在这一世界潮流下主动求变,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速换挡,为整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2012-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万亿元,其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由21.6%跃升至39.8%。从2019年的“壮大数字经济”到2022年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作为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就是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融合的过程。为了实现三流的高效融合,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物流发展的方向必然是数字化物流[1]。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物流服务要求的逐步提升,物流服务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可视化升级发展。高智能、全覆盖、高柔性的智慧物流时代已经来临[2]。数字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了任何活动的有效性,极大地改变了它们。例如,在物流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确保最有效地交付货物和服务。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培养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改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成为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2021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在新增就业规模和优化就业结构等方面形成新的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达1100万,而且这一缺口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需求增加将持续扩大。除此以外,数字经济还突破了空间和时间差异,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配置和效率提升,不仅创造出新的岗位,还提供了有效的公共服务,形成协同、开放、多元的经济态势。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支撑,需要大量数字人才参与经济恢复重建,这些机遇和挑战都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再是传统物流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工人,技术可操作性较弱。熟悉智慧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操作和应用,熟悉物流信息技术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懂管理并具备国际视野成为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2.1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具有强大的融合特征。数字经济具有多种特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数字经济的发展具备交叉和前沿属性,交叉学科是复合人才培养的新平台。科学发展的规律表明,各学科交叉和边缘地带往往是迸发创新发明、理论观点和工程技术的聚集地。因此,重视学科交叉,发掘新的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既可以使学科自身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发展,又可以适应当代数字经济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点。要保障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我们需要更多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影响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最新趋势包括区块链交易处理、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自动机器和无人机以及预测分析。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明,劳动力市场尚未适应新的挑战,员工和管理者仍缺乏必要的能力和技能。数字物流是货运的数字化,包括智能管理系统和所有运输阶段的货物跟踪、无人技术、文件流(电子货物和运输文件)的全自动化、跨境交通中的快速清关。在物流业和供应链中,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有机会带来许多变化,并引领行业的创新。人工智能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规划和预测分析、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汽车、计算机视觉等创新。可见,数字化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持续走高,同时对物流专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既有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工作岗位要求,需从更高层面进行较为完善和系统的交叉学科知识及实践体系培养设计。
2.2综合型国际视野人才坚持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全球供应链发展,使得中西部地区也逐渐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些变化要求更高素质水平的人才以满足新的需求。对于中西部内陆高校物流专业来说,当前以国内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内陆地区从对外开放的纵深区域转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深刻变化的需求[3],不能满足供应链全球化发展变化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物流人才是当今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改革的重中之重[4]。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系统等组成,物流产业是跨行业的复合产业,涉及到物流经济和物流技术专业知识的综合学习。需要同时具备实践和专业技能,要掌握和能够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法律、外语沟通、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电子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系统。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高水平的综合人才是教育的担当。同时,物流又是一门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和社会性均很强,且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点。随着企业走向全球化经营,物流管理国际化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国际港口、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管理、国际仓储管理、海关作业、国际货物的包装和检验检疫及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等,与此相适应的原有的物流知识也必须做相应的更新和提升,从面向区域本地的客户和大宗货物运输的技能和知识,逐步向国际性的跨国公司甚至是国外的本地化物流、精细物流和特种物流转变[5]。因此,从整体综合素养上来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进取心,善于沟通协作,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大数据思维并拥有国际视野。
2.3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随着数据要素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及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也快速提升。总体来说,物流相关领域缺乏中高端人才,但对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数据治理等相关联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中将持续大幅增加。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加导致对这种人才需求的结构性调整,这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产业,在于它所拥有全领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它与物流行业融合,颠覆传统物流产业,形成智慧物流体系,甚至出现新的物流组织模式。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和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适应未来商业模式和经济社会数字转型发展的需381要,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国际商务规则等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6]。
3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限制,传统的线下教学或传统的线上课程难以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拓展了产教融合的视域范围和生态环境,通过访问线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多样化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线上教育领域中,移动化学习、语音识别、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被应用于学习平台,这些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也同时在教育场景、资源配置、学习方式等方面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意义。要想推动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应对现有课程进行个性化改造,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向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方向转变,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通过线上资源、线上课堂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学生学习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答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确定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方案。同时,还可通过实时发布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案例,组织线上线下讨论、演示,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等多元化教学资源集成,探索产学研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时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可以更充分地将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起来,作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建设的支撑。通过针对性和融合性的课堂设计,完善物流场景教学、物流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2交叉学科知识融合,优化课程设计物流专业知识和训练应该覆盖两个或更多的门类,比如信息科技+物流工程、大数据+物流管理、人工智能+物流、区块链+医药卫生、网络工程+物流。此外,复合人才包括上述的学科专业的复合,还应该包括科研与产业的复合、工程与管理的复合、政务与科教的复合、研究与应用的复合[7]。因此,需要在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上打破学科界限,在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引领下,调整、更新物流管理专业学科课程内容,紧跟时代脉搏,适度提高体现新技术、新理念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人机工程等交叉性学科课程的设置比例。物流人才培养应该更加重视学院间的合作,激励学科间的合作,在招生、培养模式上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叉学科和双学位培养平台,开拓他们的视野,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吸引学生进入跨学科知识领域,培养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交叉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双学位培养要努力摈弃主从的禁锢,真正实现从交叉到融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完善双学位的培养方案。构建以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学科、综合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培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具有智慧物流技术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多种数字化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数字化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在学校课程设计上,要目光长远,推进多元化专业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优势和兴趣,开设小班培养特色专长。同时可以针对某些具体的商业需求,开展深度培养,开设专业课程以满足相关细分领域的需求。结合数字经济下智慧物流技术发展变化,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动态更新与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科学性,从而保障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行业发展一致。
3.3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研究型物流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从实践回归理论知识体系的方式实现理论升华和创新。高等院校复合型、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不脱离岗位的物流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职业人才培养,需要培育校企合作基地等产教融合的生态环境。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和开发产业技术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打破藩篱分割,开展合作育人[8]。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互动与整合的过程,也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合作深度交融,校企双方都是合作主导者,形成发展的共同体。数字技术迭代更新很快,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在数字技术应用下的迭代更新更快。物流最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有着众多的分支,因此需要积极与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前沿、已形成一定数字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探索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主动对接学校和物流企业,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邀请物流企业中有交叉学科背景或是了解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跨专业的人才加入教育队伍,共同进行物流相关的课程开发、案例研讨、科学研究,打造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良好的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学校聘请数字化、智慧化物流领域的成功企业家进入课堂,通过校外导师、兼职教授以及实践讲授等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与组合,紧跟理论与产业发展前沿,共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高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多方共赢。
4结语
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科技的发展为基础。数字科技本身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门类,科学原理、技术突破和应用普及比其他学科门类发展更加迅猛。站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的高度,我国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国家建设,加快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未来的需求还会持续不断增长。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需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并对物流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构建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对加快现代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对中国物流机器人的几点认识[J].中国储运,2017(6):30.
[2]欧阳小迅.智慧物流的发展特点及技术体系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1-3.
[3]刘名武,谭雅心.内陆高校国际视野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147-149.
[4]刘名武,刘亚琼.内陆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调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9):174-177.
作者:欧阳小迅 戴育琴 单位: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