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动物免疫抗体不合格原因与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物免疫抗体不合格原因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动物免疫抗体不合格原因与对策

摘要:免疫效果不仅受疫苗本身质量、免疫操作技术、样品采集运输、保存等外部原因影响,也被动物机体免疫应答等内部因素制约。该文总结了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简要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提高动物免疫成功率。

关键词:免疫;检测;管理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诸多手段中使用最广泛、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但免疫存在一定的失败概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归纳总结免疫失败的几方面原因。

1疫苗因素

1.1生产厂家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品种繁杂,一定要首选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合格疫苗产品。部分养殖户为压低生产成本,选购一些价格低廉品质无法保证的疫苗,造成免疫失败。

1.2运输条件生物制品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特殊性,从疫苗出厂到防疫员或畜主手中的一系列环节中,运输条件如果不符合要求会直接影响疫苗效力。

1.3保存条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疫苗一般需要低温避光保存,常用的灭活苗保存温度2~8℃,弱毒活疫苗保存温度-20~-15℃,保存温度要求稳定,严禁反复融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疫苗质量,导致免疫效果大打折扣;部分饲养户疫苗摆放混乱,取用随意,先入后出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部分疫苗过期[1]。1.4使用前检查免疫开始前,个别防疫人员没有检查疫苗外表包装和标签是否破损、漏气、过期等情况,未查看疫苗物理性状是否有颜色异常、沉淀等情况,使用上述疫苗,免疫效果必然无法保证。

2免疫操作因素

2.1免疫前准备免疫前一定要做好临床观察,了解动物身体状况、既往免疫史及病史,如坚持对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正处于疾病潜伏期以及妊娠期的动物进行免疫,免疫效果会受到影响。免疫开始前,疫苗要充分摇匀,没有充分摇匀或摇晃震荡过于激烈,都可能导致有效抗原不足。疫苗使用前要用温水回温,没有回温会使动物体产生较大应激,影响疫苗吸收,若回温的水温过高,可能直接影响免疫效果。稀释疫苗时要按照说明书要求配比进行稀释,用水稀释时要选用生理盐水,不能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一些离子可能会对疫苗造成影响。

2.2免疫过程中按照疫苗说明书免疫剂量注射,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免疫耐受,甚至引起动物死亡,用量过少不能刺激应有的免疫应答。实际工作中,部分防疫员凭经验更改注射剂量,最终影响免疫效果。防疫人员经验或准备不足,注射时选用的注射器针头型号不符或下针角度、部位不准,导致针头没有完全深入到肌肉层中,甚至个别动物脂肪层太厚,都会导致疫苗实际免疫剂量不足造成免疫不确实[2]。防疫人员保定工作没做好,或是注射器拔出速度过快带出部分疫苗液,导致实际免疫剂量不足。防疫人员同时或短时间内免疫两种疫苗,可能相互拮抗,导致免疫抗体不达标。例如免疫猪瘟、猪口蹄疫两种疫苗,建议间隔7d以上,必须同时免疫的情况下,分开在不同部位注射。

2.3免疫细节

2.3.1免疫方式以新城疫免疫为例,滴鼻、点眼免疫,免疫剂量稳定,效果较好,但工作量大,人力成本较高,更适用于中小养殖户;饮水免疫,散养户不能确保全部被饮用完毕,即使倍量免疫也难以保证个体实际获得疫苗剂量足够,但对于规模饲养场来说操作方便,可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和免疫频次,保障免疫效果。布鲁氏菌病使用的是S2疫苗,口服法免疫时,对保定要求较低,同时孕畜也不受影响,但更注重个人安全防护,免疫剂量羊每头1头份,牛每头5头份;注射法免疫限制较多,不能用于孕畜、牛和小尾寒羊,但是免疫效果更稳定,对于普通山羊和绵羊的免疫剂量也相对更少,分别为0.25头份,0.5头份。

2.3.2免疫次数实际免疫过程中,很多动物在首次免疫时抗体水平往往都不是很理想,甚至刚刚更换新疫苗毒株后的第一次免疫的效果也不好,通常都要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才容易达到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

2.3.3母源抗体实际养殖中,散养户进行补栏时随意性较强,幼龄畜禽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免疫接种过早,母体抗原水平过高,干扰后天免疫,难以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接种过迟,会产生一段免疫空白期,降低免疫整体的保护作用。所以应重视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免疫接种[3]。

3采样原因

按照文件要求,遵守操作规程采集样品,采血部位要严格消毒,防止污染,避免产生气泡或溶血。采集的样品数量不够或全血量不足(一般情况下,禽、牛、羊血液样品不少于2mL,猪血液样品不少于3mL),会直接导致结果不合格。血样采集时,要把注射器继续往后退一段距离,内部剩余空间太小会影响血清的析出,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采样速度过快,没有静置至血液凝固就移动和保存或运输过程中颠簸震荡较剧烈等都有可能造成溶血,直接影响抗体检测结果。夏季血液采集后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待血液凝固后4℃冷藏保存。动物在免疫接种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产生免疫抗体,并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回落。一般来说,猪口蹄疫免疫28d后,猪瘟、牛羊口蹄疫及禽流感、新城疫免疫21d后,抗体会达到峰值,采样时间太早,动物体内免疫抗体还没有产生,太晚,免疫抗体又回落到到很低水平,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提升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至关重要[4]。动物中不同种类对同一种免疫原的应答有很大差别,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系,甚至不同个体同一种免疫原的应答也不一样,同一个体对疫苗的不同毒株的反应强弱也有所差别。有的动物个体还带有先天免疫缺陷,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猪口蹄疫O-A二价疫苗、O型和A型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不同,采样个体原因对疫苗毒株敏感性的不同也会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免疫抗体合格率都是以村为单位衡量,我区部分村养殖量极少,总体样本量太小,一旦出现个别动物免疫抗体不合格,对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造成较大影响。

4其他因素

畜主给动物投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等免疫抑制剂,或动物免疫组织器官损伤,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免疫应答功能障碍,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或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引起机体对疾病的敏感性提高,抗病能力下降,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饲养场户更改饲养环境,更换饲养员,调整饲料、疫苗、消毒药物等情况也都可能会对动物造成一定应激反应,影响免疫效果。圈舍整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好、卫生状况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免疫时动物已被感染,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消毒不彻底或使用劣质消毒药品,都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造成动物群体应激反应。饲料中营养配比不合理,应该随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比,一定要满足动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一些维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维生素E缺乏将会引起免疫抑制,影响免疫效果。为降低采样对动物产蛋、产奶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采样时畜主大多刻意回避体质好、生产性能高的个体,更倾向于挑选瘦弱、生产性能偏低的畜禽,也为了方便保定,减少人力,实际中也更愿意挑选幼年和老年动物,一般来说都要比青壮年动物免疫应答能力差,怀孕动物免疫应答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这也是平时把“病、弱、孕、仔”动物归为不应免疫一类的原因。实际养殖中,畜主为压缩生产成本,减少建设圈舍及维护方面的开销,经常选择混群饲养,很难区分免疫过与未免疫过的动物,再加上新生、补栏、出栏等群体变更情况,后续开展补免及采样工作时将更加困难,存在漏免动物,会对整体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产生影响。

5整改举措

5.1强化疫苗监管增强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和使用疫苗,统一放在专门的冷链设备内,不得与其它物品公用。定时检查并记录保存温度,详细填写领取发放记录,保证疫苗先入先出,有破损、漏气、颜色异常、沉淀等情况的疫苗,不再继续使用。

5.2落实防疫细节继续加大对防疫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高度重视防疫前准备工作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充分理解掌握应免动物范畴,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等,配备好相应的防疫器具及药品。增加动物防疫现场技术指导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指出并纠正,逐步完善防疫队伍整体免疫操作技术。增强整体责任感、荣誉感,减少个人主观随意性,坚持履行好按规定执行,按要求防疫的职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用适当的免疫方法,规避母源抗体的干扰,通过加强免疫等手段达到更高免疫抗体水平,提升免疫效果。

5.3加强实验室管理各种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等物品设专人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要及时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建立和完善使用登记制度,及时准确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时间和试剂的购入批次、使用销毁等各项记录。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阳性样品,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对于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弃物,要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检验人员整体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由于检验人员个体间操作技术的差异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5.4强化采样技术必须严格按文件及操作规程要求,采集足够数量和全血量的样品,针头帽盖紧,并在注射器内留出一段空间便于血清析出,静置后再运输,过程中努力避免颠簸震荡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只有采样时间处在免疫抗体效价最高的时间段内,才更容易达到合格标准。采样时尽量挑选健康的成年动物,经过多次免疫,免疫抗体水平较高,均匀一致的样本来源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个体差别导致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对于养殖量较小的村可以多个村合并采样检测,同时加强各部门沟通合作,检测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防疫人员及时进行补免,保障免疫质量。5.5加强饲养管理采样前,建议饲养户保持饲养环境、人员、饲料的稳定;提升饲料营养和微量元素水平,改善卫生状况,做好消毒,不要随意添加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减少对动物健康造成的影响。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对规范化养殖、程序化防疫的认识,自觉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免错和漏免的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免疫质量。建议适当提高基层防疫员的补贴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防疫人员力量储备,广泛吸取年轻、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入防疫队伍,解决防疫队伍老龄化问题,为防疫工作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寻求突破,尝试由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制定具体管理细则,并对承担的业务进行全面考核验收,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

6小结

有效的免疫不仅能提高动物机体抵御疫病能力,更是节省成本、保证畜牧业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饲养场户应提高思想认识,把免疫与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完美结合,多措并举,规范操作,在畜牧业生产中让成功免疫的效益真正体现出来,从而使畜牧业生产管理体系更加建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基层动物强制免疫和抗体检测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湖南畜牧兽医,2020(2):28-29.

[2]杨红美,邹友强,秦万强.2020年务川县动物强制免疫抗体检测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4):26-27.

[3]李家秀,陈秀娟,何三香.基层动物强制免疫和抗体检测工作的实践[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4):68-69.

[4]沈艳萍.基层免疫抗体合格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云南农业,2014(3):39-41.疫病防治

作者:张磊 单位:辽宁省旅顺口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