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建筑高层仓库的结构设计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建筑高层仓库的结构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物流建筑高层仓库的结构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而英语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英语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弥足重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的导入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力量等方面探索了如何将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教学内涵,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整体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英语教学;茶文化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能够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标”,在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文化逐渐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点。十八大后,党中央和政府基于教育现实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提出了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发展战略。而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将其融入高校教育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

1工程概况

物流园区项目位于广州市,总建筑面积约17万m2。园区内布置3栋物流建筑高层仓库,通过2层高架平台连接,并设置2层螺旋形坡道供上下行车。本园区1#仓库地上3层,无地下室;标准层层高10.65m,檐口结构标高31.30m,屋脊结构标高32.875m,屋面坡度2.6°,室内外高差1.3m,房屋物流建筑高层仓库的结构设计张克普(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107)高度32.6m;平面长向192.9m,短向70m,平面未设结构缝;仓库主体结构为竖向框排架结构形式[1],即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顶层为排架的结构形式。1#仓库整楼三维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2类,特征周期0.35s。本地区50a一遇基本风压0.5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本地区基本雪压为0kN/m2。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2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本仓库框架抗震等级3级,屋面钢结构抗震等级为非抗震。

2结构分析

2.1结构布置仓库主要柱跨12m×12m,顶层柱隔一抽一,屋面为不上人钢屋面;仓库楼面次梁主要间距为3m,主要板厚为150mm。楼面活荷载根据货架规格、承重及布置方式进行等效均布计算,相应于楼面主梁、次梁及楼板计算时的均布活荷载取值分别为20kN/m2、25kN/m2及43kN/m2。仓库楼面活载大,各部位构件根据其特点选用合适的形式,柱子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楼面主受力框梁为预应力梁,次受力框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次梁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仓库屋面采用压型钢板有檩体系钢屋面,围护结构屋面板及墙面板采用镀锌压型钢板,屋面檩条及墙梁采用冷弯薄壁型钢。

2.2组合梁仓库楼面次梁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2],以栓钉作为抗剪连接件。钢梁采用不对称截面H型钢,主要规格为H800×200(280)×10×12(14),括号内分别为下翼缘的宽度和厚度,材质为Q355B。上窄下宽截面形式的H型钢,使得塑性中和轴明显下移,增大内力臂,减小截面从而节约钢材。钢次梁相较混凝土梁自重小,可减轻主体结构重量。钢次梁与主框梁之间采用钢梁企口与混凝土主梁豁口搭设的方式进行连接,钢次梁通过端头对拉锚栓方式进行施工阶段的固定。钢梁安装完成后,主梁豁口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封堵。钢梁企口与混凝土主梁豁口连接节点如图3所示。相较梁侧预埋件高强螺栓连接板连接,此节点无需预埋件、连接板及高强螺栓,因而可节省材料,同时也避免了简支梁仅腹板与相邻构件相连而存在的受扭强度弱的问题。但此节点的主梁豁口处应进行施工阶段受剪承载力复核,钢梁企口处也应进行使用阶段的受剪承载力复核。施工时钢梁下不设支撑,施工阶段的挠度将与使用阶段的相叠加,因此钢梁加工需预起拱,以抵消施工阶段的挠度。为保证施工阶段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经计算,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钢梁腹板两侧面应设置临时支撑,支撑间距不大于4m,支撑中心距上钢梁翼缘200mm。

2.3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是指楼板中钢筋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钢底模连接成整体的组合承重板[3]。钢筋桁架楼承板构造示意图如图4所示。钢筋形成桁架以承受施工期间荷载,底模用于托住湿混凝土,因此该技术可以免去模板工程的工序及费用,同时本仓库标准层层高大于8m,模板工程属高支模,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技术更为适宜。钢筋桁架用钢量大,施工阶段可承担的无支撑跨度大,使用阶段可承担的使用荷载大。本仓库选用的TD7-120(12-5.5-12)型576mm宽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阶段可承担的最大简支跨度为4m、最大连续跨度为4.8m,且使用阶段楼板荷载特别大,故工程适宜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在支座处断开,其负弯矩需通过搭接筋连接传递,此搭接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6La。

2.4钢屋面仓库房屋高度超过24m,为高层仓库;顶层柱隔一抽一后形成大跨,跨度24m,屋面梁采用钢梁。仓库钢屋面参考单层钢结构房屋门式刚架的二维计算方式,但应采用包络设计方法,即同时按单榀二维及整体三维模型进行分别计算,并取两者计算结果的大值;顶层混凝土框架柱设计也需取两者结果的大值。高层仓库结构的二维设计与门式刚架的二维设计相较,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3点不同:(1)顶层混凝土柱与屋面钢梁采用柱顶铰接连接,形成框排架结构。(2)屋面钢梁宽厚比限值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第7.4.1条[4]的规定,大致相当于S2级的要求。(3)屋面钢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按圆管支撑间距考虑,钢梁面外不再设置隅撑。仓库轻钢屋面按不同计算方式进行包络设计,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

2.5屋面檩条与墙梁仓库房屋高度超过24m,为高层仓库,其围护结构的屋面檩条与墙梁承受风荷载,可参考门式刚架的计算方式,但应采用包络设计方法,即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以下简称“门刚规范”)第4.2节[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第8章[6]分别计算风荷载,两者取大值进行围护结构构件设计。仓库屋面坡度α=2.6°<5°,封闭式房屋,以距室外地面25m高度处中间区墙面构件为例进行计算,墙梁间距1m,跨度12m,受荷面积12m2。按门刚规范计算时,风压调整系数β=1.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31,基本风压w0=0.50kN/m2。考虑混凝土徐变的有利影响乘以0.3的折减系数,经计算可得,温度应力较大处主要集中于楼面长方向中间及楼面洞口处,其温度作用下混凝土楼板在楼面长方向中间位置的拉应力约为1.22MPa,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1.71MPa,其它位置仅楼梯间开洞处最大值1.74MPa,略大于限值。影响温度应力的原因很多,温度应力不能仅仅通过计算分析进行控制,尤其是后浇带合拢时间更是难以准确估计,因此结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格外重要。结构构造措施方面,仓库楼面板厚不小于150mm,长方向板筋不小于C8@150双层拉通,双层配筋率0.46%。楼面混凝土梁的顶筋通长设置,且配筋率不小于0.25%,腰筋按间距不大于150mm,且单侧不小于0.15%设置,并要求在支座处按受拉锚固。根据温度应力计算结果,对结构洞口等温度应力集中的位置进行针对性加强配筋。全楼每隔30m~40m设置温度后浇带。施工措施方面,要求材料选用低热水泥品种,拌合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并添加减水剂等;要求混凝土浇筑低温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要求混凝土浇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期不得小于14d。

3结语

本物流园区项目,其1#仓库为物流建筑高层仓库,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竖向框排架结构形式合理,仓库楼面荷载大,各部位构件根据其特点选用合适的形式。(2)楼面次梁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并采用不对称截面H型钢以节约钢材,钢梁企口连接相较预埋件连接更节省材料。(3)楼面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特别适用于仓库的大荷载情况,且节省高支模费用,施工方便快捷。(4)屋面钢结构同时按二维及三维模型计算,进行抗震设计时的包络设计,结构可靠性满足要求。(5)围护结构的屋面檩条及墙梁同时按门刚规范与荷载规范进行风荷载下的包络设计,结构可靠性满足要求。(6)仓库为超长结构,采用弹性膜方式计算温度应力,采取结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方面的多种方式进行温度应力控制,使结构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物流建筑高层仓库选取了合理的结构体系,各部位构件选用了合适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计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结构设计做到了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201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钢筋桁架楼承板:JG/T368—2012[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4]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7

作者:张克普 单位: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