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研究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蓬勃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发展的主阵地,要承担起传播文化、推动文化志愿活动发展的社会责任。现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为例,简要剖析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应对问题的策略,旨在提升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人文关怀、社会效益和读者满意度。公元14世纪,“志愿者”这一概念诞生,其通常是指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现代志愿服务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后来逐渐传播到全世界。我国最早的志愿服务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壮大的速度十分快[1]。志愿服务,广义上指造福亲属以外的他人或环境的所有活动;狭义上指无偿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根据联合国给出的定义,志愿服务有三个特点:不追求经济回报;服务出于个人意愿;造福他人或社会[2]。志愿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并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读者的公共文化机构与文化志愿服务精神具有相似性,即二者都强调公益性和服务性。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机制,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开放与平等的服务内涵[3]。

一、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

1.举办“书香”系列志愿活动,开启多彩阅读模式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相继推出“畅享云服务架构新格局”等文化志愿主题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分队“书海听涛”志愿服务通过线上讲座、诵读会、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读者活动。在西城区,图书馆分队开展了“不负时代,奏响青春”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包括主题图书网上读、主题展览网上观等。在朝阳区,图书馆分队开启了朝阳“悦”读周直播,开展了“书香飘京城,悦读颂小康——阅读行走”系列活动。在密云区,图书馆分队通过“诵读密云”活动,让近百名文化志愿者化身为主播,开展了诵读原创诗歌作品会,倾情歌颂奋战在一线的图书馆人。在通州区,图书馆分队通过“云课堂”沙龙直播课的形式,坚持开展“书香运河”系列讲座活动,打破了时空壁垒,开展形式和内容较往年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富了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2.举办文化助残活动

“心阅书香”是一项集各方优势力量。为盲人朋友开展有声阅读的系列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丰富残障人士的文化生活,满足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残障朋友亲近图书,热爱阅读。西城区图书馆分队建立了“西图盲友一家30亲”微信群,志愿者将自己在社区的工作经历与视障读者进行了分享。熟悉的声音、真实的经历激发了读者的聆听热情,视障读者也在微信群里分享了自己的朗诵作品。“心阅书香”活动整合了多方优势力量,盲人朋友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走进公共图书馆,以讲故事、朗诵诗歌、扮演人物角色、排练情景剧、举办访谈沙龙等形式,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图书馆的阅读感受。这一举动可以让视障朋友亲近图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心阅书香”互动实现了活动的常态化和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为视障朋友提供了更加周到、贴心的文化服务,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阅读之窗。“心阅书香”志愿服务项目在公共图书馆的落地生根,不仅促进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市民的文化修养,还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因此,要积极号召北京市热爱阅读、乐于助盲的读者朋友积极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大众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中。

3.举办“童沐书香”活动,助力儿童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书香生活是我们的使命之一。诵读国学让阅读成为习惯,尽情阅读让书香溢满生活。朝图分队在中秋节与国庆节期间举办“国庆中秋·共庆繁荣”诵读会,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志愿者将“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作为阅读分享的重要节点,精心筛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朗诵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朋友,让青少年、儿童的家庭亲子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西图分队号召分队小志愿者积极阅读,坚持阅读,分享好书,传播阅读正能量。房山区图书馆分队推出“阅读启智,梦想起航”线上少儿亲子故事会和“大手拉小手,阅读伴成长”线上手工DIY课堂。首图分队在暑期开展童沐书香悦享暑期——鲁冰花开书香自来线上故事会,志愿者与小朋友及家长共同分享绘本故事,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4.开展“品阅书香”荐书活动,尽展志愿者风采

“品阅书香”领读志愿者导读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以阅读推广活动为主要内容,依托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传播知识能量,尽显阅读之美。该项目以服务大众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媒介,由专家名师、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三级梯队领读志愿者,整合多种渠道,让图书馆的导读文化志愿服务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进边疆地区,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志愿者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服务:线上由领读志愿者录制经典书籍的导读视频;线下由领读志愿者提供与青少年志愿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走进各地的图书馆和学校,并为其提供专业导读志愿服务。近年来,共有465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品阅书香”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根据不同阅读主题向广大志愿者征集馆藏图书的阅读推广文案并邀请其参加导读活动宣传。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用激扬的文字直抒心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扩大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学会了思考,对推动全民阅读起到了积极作用。

5.构建“京和书香、共读共享”文化援建新模式

以“志愿援建”方式构建文化援建新模式。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继续巩固援建成果,根据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开展了以“京和书香,共读共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老师组成志愿讲师团队,开展经典导读、国学讲座、书法练习、音乐赏析等内容丰富的线上文化志愿沙龙活动,边疆地区图书馆则积极组织读者参加这些活动。以“互阅书香”图书交换与捐赠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向社会广泛募集图书,继续充实当地的馆藏资源。为深化与边疆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京和书香共读共享”文化援建活动。走进北京的图书馆、学校、少年宫等地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就进一步深化支援合作,助力发展“京和书香”工作进行深入探讨。系列志愿服务援建活动充分利用了图书馆自身的优势资源,与边疆地区图书馆互补、共享,以便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合作,携手实现共同发展。

6.开展特色文化志愿服务

“法韵书香”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法律主题文献资源,并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将文献资源与文化志愿服务有效结合起来,招募律师读者加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与法律主题有关的系列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让读者在享受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的同时,用志愿服务回馈社会。“法韵书香”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以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为平台,通过文化志愿的力量,为市民创造更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更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弘扬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供助力。“法韵书香”将有专业法律背景的读者,如律师、检察官、法官、法学院学生等招募为志愿者,使他们以己所长,服务大众。本项目现已成功复制到北京市区、街道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开展法律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开展特色法律服务,为市民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托知名律所的百余名专家志愿者,开展主题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活动,为普通市民和社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交流服务,以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针对青少年群体,以法律学习小组的形式向其普及法律知识。针对青年人,通过网络宣传、文献推荐帮助其解决法律问题。针对残障人士,开展专场法律咨询、法律沙龙活动,帮助其解决问题,提高其法律意识。同时,利用文献、多媒体资源,以及法律主题馆的阵地作用,将服务推广至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分队,形成三级服务网络,让读者随时可以享受到法律志愿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

1.文化志愿者的获得感需要提高,志愿服务内容有待深化

当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要依托内容丰富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涵盖“品阅书香”“心阅书香”“互阅书香”“法韵书香”等文化志愿服务内容;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导读领读、助盲助残、手语沙龙等,也包括秩序维护、图书录入、导引辅助等一些基础性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志愿服务岗位对文化志愿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此,其个人才能和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发挥,获得感也得不到有效满足。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应进一步策划、组织一些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这有利于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侧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特色项目服务带动文化志愿服务发展。

2.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还有待完善

随着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亟待完善。现有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主要包括志愿者招募报名条件和渠道、服务内容、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等,较少提及志愿者退出机制。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3.志愿工作评价体系需要健全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评价体系多以量化指标体现,现阶段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部分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量化指标,如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的志愿者人次、志愿者的项目服务时长、开展的文化志愿活动次数、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人数等数据评估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现实情况是,志愿工作的评价体系还缺乏定性评估,缺乏对量化评价的补充和深化,这不利于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评价体系对公共图书馆志愿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有意义的公益事业。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分支,在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应充分发挥联络、协调、督促、服务的作用,推动分队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制度化、特色化。

1.开发科学的文化志愿课程体系,拓展文化志愿服务内涵

针对现有志愿者培训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主要以简单讲座为主,少有课程培训等问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分课程、分层次地对志愿者进行基础培训外的心理培训和服务意识专项培训。志愿者培训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培训课程的设计问题,不论是以讲解为主的馆情介绍,还是各个志愿服务岗位专业技能的岗前培训,都需要科学、规范的课程设计。“书香”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还应在提高服务精准度上作出有效尝试,重视服务对象的年龄、兴趣爱好、服务等级,以及与志愿者之间的匹配度等,从而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2.建立健全文化志愿工作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工作质量

为保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规范长效运行,需要建立健全文化志愿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志愿者准入机制、系统培训、岗位服务、时长录入、绩效评价、宣传表彰等工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进行宣传和项目推广,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建立健全宣传推广工作机制,加大报道力度,深入挖掘宣传志愿服务的典型经验。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媒体平台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号召更多群体参与公益活动,促使志愿服务文化在公共图书馆生根发芽。

3.构建志愿服务科学评价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三化”评价机制。全面的科学评价系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效能的有力推手。在现有的定量评价基础上辅以相应的定性评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评价对象的行为、态度和观点,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志愿项目的开展情况、志愿工作的建设情况等。

作者:郝源汇 杨芳怀 单位:首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