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务实求理》个人读后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务实求理》中的很多具体问题是关于领导层是如何讨论、如何看待、如何处理的,也能从中看出高层的决策过程。其中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城市规划、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我特别喜欢《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这一章。我想,只有关心实际问题,努力解决它,才是真正为民着想,才能实现富国强民。事实上,李瑞环同志也是如此,以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攻坚克难、苦中作乐,可谓:知行合一。李瑞环同志的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成长经历本身就充满了传奇。他曾经谈到自己的家境、读书、工作和学习云云。这里,我想归纳了四点我自己感受最深刻的:
1、在贫寒的家境中历练。
书中这点令我很感动:“我没读过几天书。大家看我的简历,没有专门上学的经历,不像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哪年中学,哪年大学,哪个国家留学。说我是上了6年小学,实际上由于家境贫寒、要干很多农活,那6年学也是断断续续。”李瑞环同志还回忆到:“我们老家过去吃粮分五等:一等是白面,二等是亚麦,三等是玉米,四等是高粱(高粱又以白高粱为好、红高粱次之),五等是粮食(主要是玉米和高粱)加麸皮或糠。我们家经常吃的是第五等。我有个二大娘,老两口没有孩子,日子过得比我们家强一点,她时不时给我些玉米饼子或高粱饼子,放在火盆上烤烤吃。我对她非常感激,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给她一些钱,直到老太太去世。”
2、渴望读书是很好的习惯。
书中说:“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能想方设法借来看。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十几岁,母亲叫我担两捆楂子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头儿在卖一套书,书的名字叫《巧合奇缘》。我一问价钱不贵,就用卖楂子的钱买了这套书,很高兴地回家了。到家之后,母亲问我油条在哪里,我说钱买书了,母亲非常生气,说过年没有油条,怎么包饺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着脚往外跑。腊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个当家大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给我暖脚。夜里,母亲还是把我找回去了,她拉着我的手,掉着眼泪说,妈妈知道你喜欢书,喜欢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3、艰巨的工作促进成长。
我一生为学习所付出的艰辛,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我很早就当了劳模。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多干、吃亏几乎成了劳模的缩影。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作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我是一个劳模,还是一个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那时的工棚是通铺,你要在工棚里点灯看书,别人就没法睡觉。夏天比较好办,冬天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底下去学习。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我一生的习惯。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间。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我这一生为学习吃的苦实在太多,我确实很累,需要休息,需要轻轻松松地读一点自己想读的书。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4、终身学习受益一生。
50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没有赶上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粉碎‘’后不久,我在中央党校呆过半年。那时中央党校刚刚恢复,校舍破烂不堪。时任副校长的同志与我比较熟,就经常让冯文彬同志找我去党校干这弄那。我当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顾不过来。耀邦同志就通过中央组织部下令,让我上党校学习。我对耀邦同志说,你在中科院挨批时有一个‘五子登科’,其中两个‘子’(房子和炉子)与我有关。这次我什么都给你管,如果你再挨批,又得给你捎上。我当时是局级干部,由中央下令上党校学习算是个特例,因而在北京市引起了很多猜测,我那时的领导赵鹏飞同志还以为我要高升了,其实他不知道这又是一次半工半读。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我的文化知识、建筑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由于学习底子太差,我几十年来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
5、教会我对待事情的态度:详细琢磨
实事是实实在在的,有些还是错综复杂的,要真正干好它,必须勤于思考,善于琢磨。有些事所以没有干好,有的是因为一些同志看得过于简单,事前琢磨得不细,准备得不足,仓促上阵,处置失当;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同志思想不对头,他们只捉摸人,不琢磨事,影响了干事。事是人干的。干成事当然要琢磨选人、用人,做到“知人善任”,但这种琢磨的出发点是为了把事情办得更好。有些人专找干事人的毛病,甚至给人家安个小辫子,揪住不放。凡干实事的人,就要说话,就要办事,就要待人。老说话难免有失,老办事难免有错,老待人难免有怨,哪怕是万分之一。其结果,干事的人变成了毛病最多的人,不干事而整人的人反倒变成专给人“治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坏的风气,如不改变,就没有人敢干事,也没有人愿干事,国家就无法兴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即使先进人物也不例外,这些短处和缺点也要弥补和克服。但作为领导者,看人,首先要看长处和优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用长处的过程中补其所短;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在发挥优点的过程中去克服缺点。而不是专抠人家的毛病,把人制住,结果,把人们干事的劲头给治没了。
琢磨事是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琢磨事,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心血,熬夜、吃苦。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同时还要善于琢磨,学会分析综合,认真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把措施具体了、落实了。
经常不断地琢磨事,经常不断地使用思考器官,就会使我们思维敏捷;经常不断地琢磨事,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懂得很多事,提高干事的水平,为国家为人民干成很多的实事。
6、教会我对待事情的结局:善于总结
总结经验,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搞好工作和增长才干的重要环节。要想把实事越干越多、越干越好、越干水平越高,必须抓住这个环节。
这几年,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干了许多实事,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凡成功的一定有正确的东西,要通过总结找出它的规律,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凡失败和受挫折的,也一定有不合理的地方,要通过总结,找到它的原因,才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亏,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大的进步。
实事办得如何,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只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去逐步取得。有些同志不重视或不善于总结经验,满足于说干就干,干完就算,结果,工作上辛辛苦苦,道理上稀里糊涂,水平提高不快,工作起色不大。实践可以产生理论,但并不等于理论,如同木头可以做成桌子,并不等于桌子一样。要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而这个过程就是总结。
总结经验必须有一般原理作指导,因此必须提倡认真学习理论,掌握武器。总结经验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因此必须经常总结,通过总结学会总结。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会总结的本领,通过总结使学习步步深入,认识不断提高,经验日益增多,行动更加自觉。这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也就是四化大业不断地向前推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