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资本论个人读后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资本论个人读后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段时间来,我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盲目的、无计划的,受最大利润率的支配,不管社会的实际需要,什么赚钱就搞什么,甚至投机冒险。《资本论》深刻分析了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基本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3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实现了繁荣昌盛,人民初步过上小康生活。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结合自己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体会,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一、我国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经济波动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总趋势。但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周期波动。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3%,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低,1998年低于8%,这说明马克思《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危机周期也在我国出现。但不同的是,马克思《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解决的。而我国出现的经济波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波动,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是可以克服或减少其影响。

(二)我国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

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主要有六方面原因。一是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投资增长较快,会导致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长缓慢,会带来经济增长的下降。当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取决于投资的效率。二是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产出下降,失业增加,从而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三是技术进步的状况。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一个新的产业,有时会带来整个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四是预期的变化。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和判断往往会因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当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就愿意增加消费或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人们的预期不好时,就会减少投资或消费,总需求的增长就会下降,从而限制经济的增长。五是经济体制的变动。当经济体制过热时,投资需求增长过快,经济就高速增长;反之,政府对经济体制过热进行调整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六是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当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很可能会波及相关国家,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波动。我国2008年以来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三)解决经济波动的对策措施

解决我国经济波动,要从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服务业和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投入,特别是装备行业的投入,努力使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按比例地发展。一是增加资本品生产部门,特别是装备行业的投入。我国装备行业技术含量低,效率差,体制僵化,发展缓慢,很难同国际同类企业进行竞争,无法满足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通过对装备企业的扶持和改造,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在GFP中的比重仅为3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富裕劳动力,使得通货紧缩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可以基本上得到缓解。三是政府税收政策应该鼓励技术开发部门的投入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增长,过分的资本积累将导致宏观经济的动态无效,因此必须加大技术开发部门的投入。四是改善农村的落后状态。要积极推进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推进农村税费改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消费能力。五是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投入,使得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要通过加大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来拉动需求,使得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二、我国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分配不公的现象

我国分配不公的现象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三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垄断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四是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五是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不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

(二)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一是社会历史的原因,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形成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二是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与规则仍然存在,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异。三是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基本社会保障欠缺等。三是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一次分配中,没有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没有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中,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比例,难以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对分配的调节功能有限。

(三)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措施

在解决分配不公时,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大精神”,从总体上统筹解决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建立公正、公平的和谐社会。一是逐年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和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补贴标准,解决地区、部门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补贴,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国家贡献较大的能源资源省区,对能源开采区域的居民参照国外做法应给与一定的生活环境改变补贴,以便逐步解决东、西部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三是逐年增加城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实施建设投资,改善和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以此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调整政府和居民在财富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相应降低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民生倾斜。五是国有企业要退出竞争性行业,垄断行业要加强政府管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要限制垄断企业高管和职工薪酬,遏制特权阶层利益和腐败收入。

以上是我读了马克思《资本论》后,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波动及分配不公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总的说,经济波动及分配不公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还难以完全避免和全面解决。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波动及分配不公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坚强领导下,经济波动及分配不公问题是会得到缓解,朝着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