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个人读后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个人读后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个人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它带给我的震撼,却是难以言表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工作深有体会,这本书有别于其他书籍对“成功”的一味炫耀,放下书后,却什么也不会,仅仅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做法感到差距和自卑。它提出了一些全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和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起来,让父母不仅能够完成教育意识上的转变,更能够很快以之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有极强的实用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校教育,尤其是学习初期对孩子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绝不低于学校教育,教育孩子,应当是学校和父母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传统的“棍棒出孝子”等思想却让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法认知上有很大的偏差。现今社会上一些学生的做法,不得不让大家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孩子教育已经逐渐为大家所关注,不过却没有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改变。究其根源,仍然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方法问题,下面谈一些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家长的模范作用

家长的模范作用,为孩子做好表率,这是我从书中读出来的第一个东西,也是为大家所熟知,却并没有得到大家应有重视的一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妈妈,应当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各方面做得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作者一位老同学的一感慨,同样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缺陷所在,有的家长,仅仅是对孩子抱着“养大”的心思,没有树立教育的观念,孩子教育,自然就无从谈起。有的家长,明确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却同样没有做的很好,并以此责怪孩子的不努力,不用功。诚然,孩子自身的行为有偏差,也有自己的过错,然而试想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能有什么价值观和思想方向,他的一切,包括价值观,不正是受父母亲戚的影响和教育下确立的吗?所以,与其说一个孩子差是他自身的问题,不如说是由于他所接受的教育有问题。在孩子教育中,家长的模范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往往可以看见一个现象,父母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父母性情温和的,孩子往往也性情较为温和,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模仿父母的行为做法所导致的。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必须严律自身,坚决不用坏的习惯和性格去影响孩子,与其对孩子说教苛求,不如以身作则让孩子自发的学习自己好的方面,在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处事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显然是优于一味说教的。其实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这种模范作用都有着相当积极的教育意义,试想家长和教师自己都未能做好,又如何要求孩子呢?我们应当提高对模范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从生活细节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存在很多误区,这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对孩子形成有效的教育,更会因此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书中开篇的一段话则有了很好的阐述:“年轻的妇女都会得到一块玉石——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看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教育方法的不同,正确的教育方法即是一把精美的刻刀,精雕细琢将其刻画成一块美玉。而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是一把锄头,完全可以想象当锄头挥舞在玉石上,不仅不会得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对玉石造成极大的伤害,让其美感和本质破坏无遗。想到这里,我不由的汗流浃背,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回想过去,我也同样有不少教育不当之处。却从未想过这种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想到这里,我们还有心思去责备孩子的过错吗?一块玉石的质地决定后,其好坏取决于雕刻者,而妈妈和教师都同样在充当着这个角色。下面将我从书中读到的一些误区,分享给大家。

(一)暴力教育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尹建莉用这样一段话对家庭中打骂孩子的现象做了阐述。“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不少家长仍然秉承着传统家庭教育的野蛮思想对孩子肆意打骂,不对就打对,不听话就打得听话,这样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一些微笑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极大的隐患,这些创痕也将伴随他一生,暂时的顺从,却换来孩子一生的伤害,这就是家长爱的表现吗?“在爱的名义下施暴,不过就是个穿西装的野人。”尹建莉用犀利而贴切的语言对暴力教育的方式做出了明确定义。书中用圆圆三、四岁时在超市中的一次发脾气做了示例,其实每一次的问题,每一个小的冲突,也是一种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时,抑制怒气,用合理恰当的方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情绪教育

这一点,以前固然不乏存在,而现今社会中的“年轻妈妈”也尤为严重。过往的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肆意的打骂,其实也就是一种情绪教育的体现,为了释放自身的情绪和不快,顶着爱的借口,肆意打骂。而在如今的年轻妈妈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情绪上的失控,不能良好控制自身情绪而波及孩子。自身高兴的时候,则对孩子溺爱欢笑;自身烦闷的时候,则对孩子乱发脾气,甚至用尖锐的语言中伤无辜的孩子,孩子成为了家长的最佳出气筒,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试想一个连自身情绪都还不能很好控制,自身尚未定性的年轻人,连自己都还没教会的人,又如何教孩子?这类妈妈,他们用这种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不断伤害孩子,教育孩子成为了一种随心情而改变的“喜好”。沉淀情绪,用爱去关心、呵护孩子,教育孩子,而非随心情波动,这是一个成为一个合格妈妈的必备和最起码的素质。

三、让孩子成人

除了书的前部分对孩子的学习方面做了一些阐述,其实书中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如何让孩子成人,而非一个只会读书的孩子。曾经无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学高手,末流者比拳脚招式,次流者比内功深浅,第一流的高手比的却是心胸气派。”武学如此,其实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生活中其他各方面,也都同样如此。“先做人,再做事”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不简单的道理,这也是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应用到学问当中,则是应先培养孩子的为人思想,再考虑求知发展,从长远来看,一时知识的牢记,显然是不如培养孩子的思维扩散对孩子更为有利。生活中我也有亲眼所见过这样的例子,两个孩子的父母,一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不仅逐渐多才多艺,成绩也总在年级名列前茅;而另外一个孩子的父母,却更多的是培养孩子思想和做人,教孩子如何学习,孩子虽然成绩不算太好,却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多年之后,第一个孩子仍然是成绩优秀,但却逐渐疏于生活,只知读书,而第二个孩子却不仅聪明伶俐,不读死书,学习成绩也同样在自我努力下到了顶尖,更从不需要别人逼迫。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第二种教育,是受用一生的。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从思维着手,从为人着手,而非仅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知识,为孩子带来一生的受益而不仅仅是眼前。

四、结语

“永远不要与老人和小孩计较,生命的开始是无知的,生命的结束应当是快乐的”。试问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能有什么价值观,他的一切思想都源于各种教育和家庭影响,我们不应将自己的情绪随意释放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无辜的,教育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我谨写下一些自己得到较为深刻的东西,希望给自己和大家以启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当中不断改善教育方式,用一把精美的刻刀而非锄头来雕琢玉石。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