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施研究型课程办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课程理念
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
3.优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5.加强课程整合,发挥课程整体效益
二、课程目标
1.关注社会生活和祖国前途,关注人类和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
2.形成追求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和技术造福人类的价值观,养成尊重知识产权,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3.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评价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4.会选择和确定课题,会设计较具体的研究方案:初步学会收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会设计调查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初步学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
5.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等),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学会分享与合作。
6.初步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实施计划
(一)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实施研究性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过收集资料、专家讲座、观摩活动和讨论交流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深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施研究性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教师中进行教科研基本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基本能力。
向学生宣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开设“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二)构建和完善研究性课程管理网络
1、领导小组:
成员:校长、分管校长、分管主任
职责:策划并实施本校的研究型课程,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
2、工作小组:
成员:年级组长、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
职责:负责对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落实、督查和教师的考核;结集出版《优秀课题研究成果选萃》,组织研究型课程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在奉贤中学网站建立“研究性学习”专题网页。
3、指导小组:
成员: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有各班任课教师组成。
职责:负责对各班级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反馈和评价等。
(三)完善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1、规范“课题研究”申报制度——学生自由组合并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组长,根据学校颁布的课题指南或自行选择,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聘请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课题,并对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活动计划作进一步的修改、调整,最后正式填写“研究型课程课题申报表”和“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2、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制定并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进行课程活动后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要求指导老师在进行指导活动后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指导记录”,由教导处随时进行抽查。课题研究中途,要求指导老师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集中活动时期,至少参与一个课题小组的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访问、实验等具体研究实践。
3、加强研究型课程的评价研究
制定“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及评价说明”,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和指导老师在学习活动中作一些必要的资料积累。
(四)进行学科渗透式研究型课程探索实践
1.以“自主·合作·体验·发展”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要求各个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如何使研究性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内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的科研实践。
2.加强学科整合,提高课程质量。
与基础型课程整合,为课题研究提供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
与拓展型课程整合,为课题研究的深化提供问题背景和课外知识。
与信息科技学科整合,提高开展研究活动的效率:让学生学会用Internet查阅资料,用Word撰写研究体会和研究报告,用Excel来处理分析数据,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来展示研究成果。
2006学年高一年级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时间:
规定时间:周三下午第九节课16:15——16:55
自主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二)课程形式:
专题讲座、开题论证、小组指导、自主活动、论文答辩、成果展示等
(三)活动地点:
专题讲座、开题论证、论文(报告)答辩:各班教室
论文答辩、成果展示:电视直播、学校报告厅,指导教师下班组织和指导。
小组指导:学校。具体活动场所由指导老师上报教导处后进行协调。
自主活动:由学生根据研究计划确定活动地点。学校开放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房、备用教室等场所。
(四)具体实施安排
第一学期:
具体要求: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初步选定课题,完成开题论证
(1)各班指导小组成员为学生开设研究性学习系列讲座
(2)学生自由组合并成立研究小组(6~8人左右),确定组长,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填写“研究型课程课题研究申报表”(草表)和“研究型课程课题研究活动计划”(草表),聘请小组指导教师。
(3)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名称、确立课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活动计划等作修改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论证。
(4)按小组活动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日程安排:
第三周:组建研究性课程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
第四~五周: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的第一、第二次研究性讲座。
第六周:学生自由组合并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组长,初步确定研究课题。
第七周:聘请课题小组指导教师,制定研究计划。
第九周:以班级为单位各小组完成课题开题论证。
第十二~十四周: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的第三、四、五次研究性讲座。
第十五~十六周:集中半天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研究活动
第二学期:
具体要求:体验研究性学习
(1)教师指导下研究性小组实施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研究活动。
(2)整理活动、研究资料,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一份,小组成员每人一篇研究体会。
(3)各研究小组向教师评价小组(有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组成)展示、汇报研究成果,回答评价小组提出的问题,在完成答辩后,有评价小组给予评价。
日程安排:
第三周: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研究活动。
第四~五周: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的第六、七次研究性讲座。
第六~八周:整理活动、研究资料,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一份,小组成员每人一篇研究体会。
第十三~十四周:集中半天,各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完成论文答辩、成果展示。
第十五周:各小组上交结题作业(包括记录本、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一份,小组成员每人研究体会一篇),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上交指导材料。
第十六~十七周:工作小组完成学生研究成果的考核、挑选和评奖工作。
2006学年高二年级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时间:
规定时间:周三下午第九节课16:15——16:55
自主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二)课程形式:
开题论证、小组指导、自主活动、论文答辩、成果展示等
(三)活动地点:
开题论证、论文(报告)答辩:各班教室
成果展示:电视直播、学校报告厅,指导教师下班组织和指导。
小组指导:学校。具体活动场所由指导老师上报教导处后进行协调。
自主活动:由学生根据研究计划确定活动地点。学校开放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房、备用教室等场所。
(四)具体实施安排
第一学期:
具体要求: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选定课题,完成开题论证,实施研究。
(1)学生自由组合并成立研究小组(4~6人左右),确定组长,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填写课题“研究型课程课题研究申报表”(草表)和“研究型课程课题研究活动计划”(草表),聘请小组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名称、确立课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活动计划等作修改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论证。
(3)依据活动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日程安排:
第四周:组建研究性课程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
第五周: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组长,初步确定研究课题。
第七周:聘请课题小组指导教师,制定研究计划。
第八周:修改和调整研究计划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完成课题论证。
第十二~十四周:课题指导教师实施指导、学生实施研究。
第十五~十六周:集中半天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研究活动
第二学期:
具体要求:学会研究性学习,总结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1)教师指导下研究性小组实施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研究活动。
(2)整理活动、研究资料,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一份,小组成员每人一篇研究体会。
(3)各研究小组向教师评价小组(有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组成)展示、汇报研究成果,回答评价小组提出的问题,在完成答辩后,有评价小组给予评价。
日程安排:
第三周:集中半天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实地考证、信息处理等自主
研究活动
第六~八周:整理活动、研究资料,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一份,小组成员每人一篇研究体会。
第十三~十四周:集中半天,各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完成论文答辩、成果展示。
第十五周:各小组上交结题作业,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上交指导材料。
第十六~十七周:工作小组完成学生研究成果的考核、挑选和评奖工作
附一:学生应交的结题作业
1、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每个课题研究小组一册,有完整记录。
2、课题小组的课题研究报告——每个课题研究小组一份(2000字以上)。
3、课题研究体会——每位学生一篇(500字以上)。
4、附件——根据不同的课题研究类型,上交相应的材料。
调查分析类——调查问卷及数据汇总表
实验研究类——实验装置照片或图片,完整的实验记录
设计研究类——设计图纸或效果图、实物模型
资料研究类——相关的文献资料
如有研究日记、照片、录音、录象等资料,请一并上交。其他原始资料请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要求:(1)书面材料必须用钢笔撰写,字迹端正,用文稿纸或信纸。
(2)电子文档中Word、Excel的页面请设置为16K。
附二:课题研究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提出课题的理由——包括课题产生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
2.研究目的——要想取得的预期成果。
3.研究过程——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要有具体事例和详细分析。
4.研究结果——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5.对策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设想,有一定的可行性。
6.研究体会——研究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要有事例。
7.后续研究设想——对课题研究的进一步设想。
8.参考资料——研究报告中引用材料的出处。
9.附件目录——注明附件的类别、名称、件数等。
评奖与展示
1.学校将组成“研究性成果评价小组”评选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对相应的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2.优秀课题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在校园网开辟专栏,并向区、市教研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