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政食品安全检举奖助办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食安办〔〕25号)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发生在本区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负责举报奖励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政府食品安全办)负责举报奖励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奖金审定和信息披露等工作。
区财政部门负责举报奖励专项资金保障、拨付,并与区审计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资金审查等工作。
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受理、核实、查处、反馈和举报奖励资金发放等工作。区有关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明确受理范围,指定专人负责举报受理事项。
第四条下列违法行为属于举报受理范围:
(一)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贮存、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非法添加物;
(二)未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私屠滥宰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者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应当依法取得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或餐饮服务许可等证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六)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
(七)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
(八)生产经营过期、变质或掺假掺杂食物及其他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九)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食品、伪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者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十)其他涉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条举报人获得食品安全奖励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举报的违法行为发生在本区行政区域内;
(二)举报线索事先未被相关部门掌握;
(三)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方;
(四)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
(五)举报的违法行为有处理结果。
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在公开披露违法行为前主动提供线索,按照本实施办法予以奖励。
第六条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负责举报受理。
(一)农业行政、畜牧兽医部门受理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违法行为举报;
(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行为举报;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食品流通环节违法行为举报;
(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行为举报;
(五)商务部门受理生猪屠宰环节违法行为举报;
(六)公安机关受理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举报。
其他监管部门依据职责做好举报违法行为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第七条举报违法行为受理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举报违法行为原则上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所在区政府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辖区相关监管部门查处。
违法行为涉及2个县(市)区以上的,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办按规定上报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协调处理。
(二)监管权属原则。按照现行食品安全环节监管体制,坚持谁监管谁负责,举报的违法行为由相应法定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
涉及多个环节的违法行为,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办负责协调查处。
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后果较为严重,或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较大损害的重大违法行为,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办按规定上报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协调处理。
(三)首问负责原则。举报违法行为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应及时移交有监管职权的部门调查处理。不能确定受理部门的,转交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处理。
(四)指定受理原则。举报内容涉及多个监管领域,或者对监管职责有争议的,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办根据有利于案件调查的原则,确定主要受理部门及配合部门。
第八条举报的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相应的一次性奖励。
(一)举报的违法行为有涉案货物并且可计算货值的,经查证属实,由有关部门按照违法案件涉案货值金额的一定比例奖励举报人。举报奖励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完全相符,能够积极协助现场调查,详细提供违法事实关键证据和票据,按涉案货值金额的8—10%奖励举报人。
二级: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能够为现场调查提供一定的协助,举报现场物证、书证及其他有效证据齐全,按涉案货值金额的5—7%奖励举报人。
三级: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仅提供违法线索,协助查处工作,按涉案货值金额的2—4%奖励举报人。
四级: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仅提供案件线索,不直接协助查处工作,按涉案货值金额的1%奖励举报人。
(二)无涉案货物或货值无法计算,举报的违法行为涉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有较大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经查证属实,根据其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分四个等级给予相应奖励。
一级:举报的违法行为避免了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经查证属实,奖励6000—10000元/件。
二级:举报的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影响较大,经查证属实,奖励3000—6000元/件。
三级:举报的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经查证属实,奖励2000—3000元/件。
四级:举报的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危害,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经查证属实,奖励1000—2000元/件。
(三)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的;举报人属于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或者食品行业内部人员的,应在相应奖励等级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四)奖励最高金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区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可不受此限制。
第九条下列情况的举报不予奖励: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配偶及直系亲属的举报或者授意他人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特定义务的部门工作人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的举报或者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有偿开展打假活动的打假机构及委托打假者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五)新闻媒体已经曝光违法行为的举报;
(六)从事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主动交代、自首或主动归案的;案件查办部门在调查取证、侦查、审理过程中新发现或者从事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新交代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不适用情形。
第十条举报人奖励确认原则:
(一)举报人以书面、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实名举报违法行为的,直接奖励举报人;
(二)匿名举报人在提供违法行为线索时,应与受理举报部门提前约定举报密码,经有关部门核对举报密码信息无误后,可以申领举报奖金;
(三)2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同一案件的,奖励最先举报人;
(四)举报同一案件只奖励一次。2人以上共同举报同一案件的,按一案奖励,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
第十一条举报违法行为受理途径及程序。
(一)社会公众可通过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登录区政府网(区长信箱)发送邮件举报违法行为。区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设立公开渠道接受举报。
(二)受理人员在接到举报电话后,须询问并记录举报时间、举报人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或验证密码)及联系方式,并详细记录被举报方名称、涉案产品、涉案地点、违法行为和有关证据信息。记录结果应经过举报人确认,通话过程要录音留存。
举报人原则上应实名举报。重要违法行为可以匿名举报,举报时应提供6位数的身份验证密码和有效联系方式。
(三)接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的违法行为举报后,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应立即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区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转办的违法行为举报后,应当立即向举报人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同时,应当在24小时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举报人,决定受理的,登记举报人有效身份证件号(或验证密码)。有关情况按程序报市政府热线办和区政府食品安全办。
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行受理的违法行为举报,应当于24小时内报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备案。
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受理的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应当于24小时内报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备案。
(四)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确定受理违法行为的举报后,应立即到现场开展调查工作,涉嫌违法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案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并报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属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的,同时按程序报市政府热线办和区政府食品安全办。情况复杂的案件可以适当延长办结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60个工作日。经调查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举报奖励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相关调查处理机关应在举报案件结案或案件判决后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等级、标准和金额予以初步认定,提出奖励申请,填写《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审批表》报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审核。同时,报送案件转办单、举报受理记录、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移送书等认定材料。
(二)认定。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应当自接到案件调查处理机关报送的奖励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认定。
(三)告知。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应当自做出认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案件调查处理机关。案件调查处理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举报人提供的联系方式告知举报人案件处理结果、拟定奖励等级及金额等事项。因故无法通知举报人员的,应将通知情况记录在案。自作出举报奖励认定之日起一年之内仍无法通知举报人的,奖励取消。
(四)领取。举报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案件调查处理机关办理领取手续,按照指定地点和方式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举报人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需提交法人登记证书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身份凭证。
匿名举报人凭验证密码和有效身份证明领取奖金。
委托他人代领的,受委托人需持有举报人的授权委托书、有效身份证明及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涉及2个以上举报人的,须提供各举报人签字同意的奖金分配协议,由举报人代表持全体举报人授权委托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明领取奖金,或根据分配协议确定的奖励金额由各举报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分别领取。
第十三条举报人对奖励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做出奖励认定的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复核。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做出最终奖励决定。
第十四条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由负责举报案件调查处理或牵头调查处理的机构先行垫付,财政部门按照区政府食品安全办审核意见和有关机构奖励资金支付凭据及时核拨。举报奖励资金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实施奖励应当严格为举报人保密。未经举报人同意,参与举报受理、调查、处理和奖励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举报人姓名、居住地、电话等信息公开或泄露给被举报方及其他无关人员。
第十六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事项未核实查办的;
(三)不遵守保密制度,有泄密行为的;
(四)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五)将自己掌握的违法线索授意他人举报获取奖励的。
第十七条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伪造举报材料骗取或冒领奖金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区政府食品安全办要会同区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举报违法行为的受理、移交、核查、奖励审核、资金发放等配套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监督,引导广大群众踊跃举报、据实举报。
第二十条本实施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有效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