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对三工的安全管理[安全征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建设项目数量的迅速增大,工程用工量大、民工多,安全隐患随之增大。对这种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大秘书网与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即对“三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迅速摆在了管理者面前。
1.基建单位的班组与“三工”
尽管现在大多数基建单位已转向管理型企业,特别是建筑业的基层班组,已演变为大小承包队的结构形式,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与“以人为本”的方针与原则不能改变。只要管理者给“三工”即合同工、劳务工与民工一份爱,他们就能以十份的回报来关注安全生产,消除隐患,降低事故风险。他们当中不乏技艺双全,品格高尚者。可为什么以自己的紧急应变,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却又自甘默默无闻?河南民工李学生为抢救温州孩童献出了生命,决不会是一时冲动,是崇高而又朴实无华精神境界的必然结果,所以震撼了河南与温州两地。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代表了这个群体积极向上的一面,是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但平均素质低,流动性大也是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施工现场大量的非关键性岗位已逐步转让给“三工”。一旦对他们管理不到位,以至他们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认识不到位,出现盲动与劳动纪律松弛,真后患无穷。
1.1“三工”人性化管理基点
这群人虽然有无知无畏的憨直,但对法的神圣感是绝对的。所以,对他们实行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保证他们的劳动所得,并引导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培训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的他们也有的八项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拒绝权、避险权、求偿权、防护权、教培权,必然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目标的认同与追求。
但他们的行动也来至对政策、法令、规范、措施、细则的认识程度,如果知识程度不到,仅按规程、规范要求做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剩余未做的工作必存在安全隐患。“三工”作为弱势群体听从违章指挥的可能性大,所以加强对“三工”的安全检察力度,包括对业主社会道德标准的规范,实际就是对他们的支持和利益的保护,是一种人性化管理。
1.2“三工”的安全管理对策
如何体现“三个代表”的精神,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他们从事安全生产,是一个现实问题,决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所能回答。对他们“以包代管”反倒害了他们,如果把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通过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有效地约束他们,从而促使他们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等于找到了安全生产的源头,抓住了根本。否则一方面是追求高额利润的业主,另一方面是为生活所迫的“三工”,安全设施和经费的欠帐必然引发事故。所以,对管理者的责任到位问题必须追究和查处,这就要以“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堵“三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才能树立全生产的权威,使“三工”的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防患于未然
因为安全工作的价值在于避免和减少损失,但工作成绩的模糊性、效益的间接性和内容的伸缩性,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和节能心理,难以形成优化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发展态势。所以,对于“三工”来讲,由于生活需求比较迫切,这种事态周期就会显得更短。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和具体政策,可制定如下条例:
⑴.把“三工”的管理要摆在突出地位,严把其进厂关,并加强跟踪管理。即对所有“三工”都要及时做好入厂教育,安规考试和体格检查,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予以辞退。特别要督促大、小承包队及劳务工负责人做好份内事,提高安全素质与技能,制止并严惩脱岗、离岗,真正把安全工作管起来;
⑵.组织上要配备技工、班长,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固定的安全网络、专职安全员,统一劳保待遇、统一执行的制度、传递信息和学习检查、考核,帮助他们树立新型的团队形象,这就改变了目前由社会零散组织的自发无序状态;
⑶.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务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⑷.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的从业人员,“三工”同样也有的八项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拒绝权、避险权、求偿权、防护权、教培权;
⑸.民工进厂前必须和正式职工一样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考试内容包括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
⑹.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行“三工制”,即: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的跟踪教育,积极开展安全活动与学习,提高民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⑺.特别要加强承包队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其不加强安全学习,安全素质、操作技能不高、经常性的脱岗、离位应加重处罚甚至解除合同;只包不管、以包代管,事故责任在总包单位;
⑻.提供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和管理制度,保证宿舍干净清爽、整齐有序,防止瘟疫的流行;监督/检查食堂卫生、饭菜质量保证其身体标准;
⑼.强化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爱岗敬业,不擅自拆除、挪用、毁坏安全设施与装置的职业安全道德水平;
⑽.民工的劳保防护用品必须得到保证。
2.“三工”的柔性化管理
对“三工”的人性化管理,与安全生产系统需要明显的组织压力,即不管它的规模与发展阶段如何,都必须始终保持规章制度与纪律的严明、重点突出、有效的控制与协调不矛盾。因为只有制度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并得到良好发展。所以,需要柔性管理对这两种对立的效果加以平衡。这种柔性是指根据安全生产组织状态的变化,调整思路、指定对策、适时整改、适应变化的能力。这有利于在不断磨合中加强“三工”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在安全生产中步调一致,协调、处理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关系。
安全文化(安全价值观、安全素质、安全教育与培训)理论所追求的整体优势,对他们同样适用。普遍的卓越和良好,能创造出一种群体规范,也能导致个体的从众行为,对“三工”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渴望与需求,然而,大多数企业都不与重视。其实这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却能使“三工”在相互影响与约束下彼此能接近与趋同。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所形成的无形的压力,常比权威命令的效应大的多。
2.1柔性与刚性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互为补充,才能形成动态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在什么条件下采取明确具体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刚性管理?在什么条件下,采取激励和感情交换的柔性即人性化的管理,以充分发挥“三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三工”队伍的凝聚力?实际上,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互为补充才能形成情理并蓄、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其不同的质、量组合,适应不同的安全状态,所以对于“三工”要注意以下几种形式和问题:
2.1.1企业精神与柔性管理
对“三工”的柔性管理,也是同企业精神一样的软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不仅在于企业安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强化,也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现安全长周期的能力。它需要是“三工”之间以及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服务和应急、应变能力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积极开发“三工”的潜力,使其有机组成一个团队,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才能万无一失,这相当于对第一级资源和第二资源的配置方式起保证作用的“软部分”。由于它的作用是不直接、不具体,但具有随机性、模糊性、直觉性、适度性的特点,所以创造性也应贯穿于“三工”管理的方方面面。因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一流”所代表的内涵,也是“三工”所需要的一种企业精神和价值趋向。
2.3企业规模与人性化管理
企业规模越大,其内部的潜在关系、人—机系统的安全隐患就越多,并随人数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2。所以,对12人以上的“三工”承包班组,应强调管理的刚性、严明性,因为这里的“三工”,趋向于正规化的员工,能够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范围、工作完成状况的衡量标准、奖罚程度等,安全生产的确定性有相应的保证。对12人以下的承包班组,由于成员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接触、交往以及面对面的沟通比较频繁,彼此熟习、了解,容易产生感情互动、较强的凝聚力和统一行动,又能添补制度空间的缝隙。此时过于强调某些非人性化的规范和制度就显得多余和冷酷无情,不利于“三工”对安全生产与文化的追求和认同。
2.4.交换目标
交换目标(工资、奖金以及个人获得心理满足的各种因素)是企业与“三工”之间的一种利益互动关系。严厉的奖惩是保证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但“三工”群体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交换目标及排列顺序。企业的交换目标,表现为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和实现安全效益的最大化,难免和“三工”比较复杂的交换目标及排序不一致。所以,造成的对立和偏差,特别会导致“三工”在安全生产中盲目的自我调节,以至习惯性违章和误操作、恶性事故的反弹,影响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此采取强化、细化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维持正常的组织互动原则,可以协调和规范“三工”行为,避免企业损失。
相反,“三工”从企业的安全价值体系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能产生相应的责任感。说明组织与“三工”的交换目标与排序越一致,“三工”的自主约束行为与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就越一致,此时的刚性制度管理很容易挫伤“三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刚性与柔性管理的内在关系
3.1.刚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一个多维理念,针对“三工”群体的特殊性,要求:
⑴.规章制度要坚决体现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总方针的持续性,要求“三工”强化“要我安全”同时,规范、标准也要统一、明了、可操作性强;
⑵.规章制度要体现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要求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到位,并落实到“三工”的班组和个人。管理者的重心一定下移、前移,变粗放模式为“严、细、实、快”管理、变管事为主、为管人为主、促使“三工”形成“我要安全”的群体效应,
⑶.要求不断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补充工作。
这样,对“三工”的刚性管理就适应了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显示出一定的柔性关系。否则,作为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出来的施工企业,就存在诸多不适应“三工”管理的问题,如:机构设置不灵活、不紧凑、活力不足、效率不高、各项规章制度滞后、陈旧,肯定会影响对“三工”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必然增多。
3.2.柔性管理
柔性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柔性需要灵活性与多样性,要求与变化、革新、新颖相联系,这必然激活“三工”保证安全生产的创造力,但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离散性,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聚合力与凝聚力,要与稳定性与持续性相联系、从而和刚性管理相联系。对“三工”的柔性管理一定要体现,让“软”环境“硬”起来的原则,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也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造。
4.结束语
安全生产中的刚性与柔性管理怎样互补,形成效益历来是企业的重要课题,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指导,灵活运用于“三工”的安全管理,应该是解决安全生产长周期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