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自2001年起各地政府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广泛展开。据统计,2004年共计减少中小学4万多所。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通过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同时,在大量撤并农村中小学时,有的地方还片面追求办学的集中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提出如“每个乡镇建一所初中,每所初中服务人口为3万—5万人”,“初中要达到18个班,校均900人的规模”等目标,不切实际地要求各村的初中、小学完全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而缺乏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地理交通、农民经济负担等实际情况,也忽略了许多中心学校在财政、师资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大规模集中办学需求的事实。

一些问题

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失当所带来的问题已有所凸现。

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一天往返要步行十里甚至二三十里崎岖的山路到乡镇中心学校上学。2004年苏北3县15个乡镇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当地1200名小学生中,每天往返路程超过5公里的约为40%,超过10公里的有近10%;我们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调研也表明,有近1/3的学生每天单程超过3公里,近1/8的学生单程在5—10公里。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只好每天少睡两个小时,天没亮就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

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有的家长只能让孩子搭车上学并在外解决午餐,或让孩子寄宿,这样就增加了交通费、午餐费和住宿费的开支,尽管许多学校都尽量降低学生的食宿费用,但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说仍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为难。

农村寄宿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凸现许多困难,有的学校45平方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不少学校两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学生挤在一张窄小的床上,并且过道狭窄还堆满了杂物。

中心学校班额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几点建议

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应当把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放在第一位,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首先,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中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决不等同于简单的“撤并”或“收缩”,而是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或“并”,或“调”或“增”农村中小学。

其次,政府对一些已经合并或计划合并的寄宿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落实学生吃、住等生活的配套设施,从最基本的改水、建厕、建食堂和澡堂等工作做起,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布局调整后凸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一些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偏僻又无法解决校车接送问题的农村地区,应适当保留一些村办中小学和分散办学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乡、镇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各地政府应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