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外农业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起的借鉴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外农业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起的借鉴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外农业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起的借鉴作用

●补贴按照各户土地面积发放,政府对发放的补贴去向没有硬性要求

●要真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型的农村经济,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墨西哥的农业有过辉煌的发展史,但是随着世界经贸环境的变化和墨西哥农业自身的衰退,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墨西哥已经要进口一部分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墨西哥政府看到了这一问题,农业部顾问诺埃·里维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墨政府正努力将依赖性强的旧农业转变为产业化程度高的现代新农业。

在墨西哥不断加快自己进入全球化体系的脚步时,农业却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虽说墨西哥北部地区大多是机械化的大农场作业,但这只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少数,而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却基本上是小规模种植,平均每户拥有耕地面积不超过5公顷。这些小农户根本无法抵挡美国、加拿大低价农产品的汹涌进入,导致大量农业人口流失。诺埃说,墨西哥政府近年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扶持措施,农村扶持计划就是其一。

诺埃介绍,农村扶持计划1994年开始实施,是一项政府根据每户土地直接向农户发放补贴的措施,农民只要在当地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并提出申请,有关部门经过审核后,就会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政府对发放的补贴去向没有硬性要求,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置肥料、设备或者增加灌溉能力。由于补贴按照各户耕种土地面积发放,这项政策提高了农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农村扶持计划实施10多年来,投入额不断增加,到2004年,总投入达到了5亿多比索(约合4600万美元)。农村扶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提高了对外来农产品的抵御能力。

诺埃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型的农村经济,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墨西哥政府支持农民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墨西哥最大的奶业集团阿尔普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阿尔普拉最早是由89家奶牛场场主联合成立的公司,场主按照各自的牛奶产量直接参与公司股份,公司从奶牛场收购牛奶加工后直接销售到市场,不用经过中间商,从而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墨西哥政府还帮助农民走市场化道路,争取出口更多的农产品。墨西哥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协调局局长布兰卡·维耶罗告诉记者,农产品贸易促进协调局的工作就是带领墨西哥的农产品生产者走向世界。去年,协调局用统一的品牌“最棒的墨西哥”,出资组织墨有特色的农产品参加了10个大型的国际或国内农产品行业展销会,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协调局设定了一个“墨西哥最佳质量”的检测标准,凡是出口的产品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在严格的出口质量监督下,墨西哥农产品出口近年保持在世界第十的位置,其中南瓜、芦笋、木瓜等果蔬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理论上讲,欧盟和法国没有农业补贴,只有统一的社会贫困、经营者困难或者自然灾害补贴。但法国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农民得到的资助是在一系列完备的基础制度、基础法律上进行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农民都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意外伤害险,与国家公务员或者市民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区别;每个农民与市民一样享有贫困家庭补贴及其它一切补贴。

2.完备的税务征管体系:每个农民与市民或者其它公民一样缴纳所得税;从欧盟范围来说,农民与市民享有的福利与缴税的义务从根本上也没有特别的区别,都按同样的税法条款缴所得税。

3.完备的为农业服务的金融体系:每个农民都有银行账号,享有现代金融服务。

4.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社会补贴。这是法国农业行业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

5.申请享受农业政策方面的优惠及补助,标准在全欧盟是统一的,均按实际收入水平或者包干分等来匡算。农民在申请农业补贴时的程序是个人直接填写全欧盟统一的或者全法国统一的表格,按表格规定的不同条件对号入座,你该享受什么补贴自动入档;表格由地方政府逐级上报到中央政府直到欧盟。一个农民一年要填的行政管理表格可能要以数以百计来计算。

农业补贴的发放有舞弊现象,但不多。这是因为法国有透明的发放监管体系,补贴标准都要张榜公布,还有统一的金融体系(银行账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退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号)、统一的税收体系和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可进行独立、相互或联合监察)以及详细的个人信用数据库。补贴发放逐级审批程序透明,全过程有监督,特别是发放后的抽查就更加严格。

农业行业管理是欧洲国家行政管理中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在法国也不例外。这方面相关的法律与规章有厚厚的一摞。从其法律文本的数量就可看出其组织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复杂、严谨与庞大。

●农协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支柱

●“新村运动”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互助和协作蔚然成风,尊长爱幼,遵守乡规的传统美德随处可见

在韩国农村采访几乎看不到城乡有什么大的差别,农村不仅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水利化,而且农民的收入也达到城市人口平均收入的85%。韩国农民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之路,靠的是“两大动力”:一是“农协”,二是“新村运动”。它们犹如韩国农业发展的两大翅膀,带领农民跨进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前,记者走访了京畿道议政府农协。谈起“农协”,李淳镕理事如数家珍地说,全国性的农民组织“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成立于1961年。农协有三大职能:一是教育普及农业技术;二是建立购销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从事信贷、保险业务,向农民提供资金(主要由农协银行承担)。农协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以农协银行为例,目前,农协自己经营的银行已达1088家,遍布韩国所有农村。农协存款总额已超过韩国最大商业银行国民银行,成为韩国最大和最信赖的“民族银行”。

韩国农民贷款统一归口在农协银行。李淳镕介绍说,韩国农民从不为贷款发愁。农协银行贷款的利息十分低廉,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利息仅为3%,还贷的年限分别为2年、3年、5年不等。农民贷款以土地和家庭财产为担保。农民提出贷款申请后,韩国验证院立即派出资产评定员到申请的农户进行调查,并根据各地区的土地、财产公示价格进行准确评估。一般贷款的额度为担保额度的80%。农民从申请到拿到贷款,一般只需5天。还贷时,如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借贷人只要还清了贷款数额的10%至15%,农协银行则可延长其还贷期限。农民破产还不起贷款时,可将担保的土地或财产,通过法院进行拍卖。购买者须向农协银行缴纳欠债者的所有贷款和利息。

“新村运动”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政府主导的在全国农村开展的致富运动。韩国江原道高城郡巨津镇农协会长李永权深有感触地说,想起当年开展的“新村运动”,村民们至今念念不忘。“新村运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协的贷款和政府的资助,农民的干劲越来越高。在全国“新村运动本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开展了“和谐与爱护邻里运动”、“农村公园化运动”以及“讲道德守纪律运动”等。“新村运动”的开展,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互助和协作蔚然成风,尊长爱幼,遵守乡规的传统美德随处可见。

李永权兴奋地说,“新村运动”激发了全国农民创造美好家园的热情,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农村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周坚强博士是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加中农业科技合作首席执行官。多年来,他在加拿大农业部担任加中农业科学合作的主管,对加拿大和中国农业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的注意力一直围绕着5个方面: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生态和环境;农牧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最后是扶贫。

周坚强告诉记者,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这个成绩相当了不起!但是,中国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系,农民教育水准不高,也是今后须正视和提高的问题。但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制定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时要协调好与农业相关的,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力量,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加拿大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对农业生产的严格科学管理,是保证加农业生产力处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主要原因。周坚强说,农业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包含选种育种技术、养殖技术、栽培技术、生态环境控制、肥料和农药合理应用、系统管理等等,这些方面都协调好了才能生产出高质、安全的农产品。加对农业扶持力度很大,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每年举办免费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推荐、转让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加拿大除了土地肥沃、面积广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加农民受教育程度高,基本上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这也是加拿大农业科技含量高、农产品竞争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拿大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严格的体系化和标准化管理,农业科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是世界养猪业大国,其55%肉猪出口。加拿大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依赖先进的种猪选育体系、集约饲养体系、对抗生素和疫苗的使用严格控制,以及肉产品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拿大的畜牧业、养殖业讲究“动物权利”,也就是牲畜必要的生存和卫生条件,使牲畜少得病,肉类质量自然提高。

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由周坚强具体组织了加拿大农业部和我国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合作项目。在白城市的干旱、盐碱地和退化草原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此项合作的加农业部专家获得2003年度中国国家“友谊奖”。现在,周坚强正促进加拿大农业部和中国多方面的科技合作,为建立中加示范农场和组织中国高级农业科技人才来加留学进修而忙碌着。

●出身农民家庭的豪斯曼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有着强烈的开放和创新意识,这正是他的成功之道

从事温室种植的斯蒂夫·豪斯曼先生现在是荷兰的名人,原因是他的玻璃温室变“耗能”为“产能”。这在油气价格高企的今天,自然备受人们瞩目。

玻璃温室种植在荷兰非常普遍。荷兰的气候条件并不优越,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中温室种植更是功不可没。普通温室在冬天时需要烧气取暖,夏天时还要耗能制冷,是个十足的能耗大户,年均每平方米要烧掉40立方米天然气。5年前,豪斯曼就萌生想法要扭转温室大量耗能的局面,开始准备投巨资建立节能型的温室系统。但那时天然气价钱很便宜,温室费“气”不费钱,镇上的许多农民因而并不在乎。他们甚至觉得豪斯曼的想法简直是“发了疯”。时过境迁,居高不下的天然气价格如今已成为玻璃温室种植户们“不堪承受之重”,许多农民不得不考虑关闭温室。相比之下,豪斯曼先生却是潇洒自在,因为他家的温室每平方米年均只需耗气5立方米,而且还能储藏多余的太阳能。

2月27日上午,记者在荷兰阿纳姆市近郊小镇霍斯见到了豪斯曼,并参观了他的新型温室。豪斯曼介绍说,他的温室共有2.6万平方米,主要种植各种花草,这些花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为写字楼提供观赏之用。其中新型温室约有6000平方米,屋顶是双层多角度玻璃,可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春夏秋季,多余的热能被输往地下30米至70米处,用于加热9摄氏度的地下水。冬天,经过加热的地下水循环回到地面,给温室加热。在玻璃顶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可平移的铝制房顶。白天阳光强烈时打开,晚上关闭,尽可能地将余热留在温室里。如此一来,热能损失量可减少45%。这一切均由电脑自动控制。冬天,经过加热的地下水除给6000平方米的新型温室加热外,还可部分地为其余2万平方米的普通温室“供暖”,从而节省大量能源。这便是温室“生产能源”的基本原理。

除了自己投资兴建节能型温室外,豪斯曼还想着帮助其余温室种植户节能。他与镇上的其他农民一起,以合作参股的方式办起了能源供应站,一方面从市场上购买天然气,另一方面则与荷兰专门收集垃圾的公司签约,由他们提供可供焚烧的垃圾。能源供应站除供应温室外,还给附近的村民们提供生活用电。能源站开张以来,入股农户的能源开支比直接从电热公司购电购气节省了20%至25%。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入股合作,能源站的供热覆盖面达到了210公顷,相当于豪斯曼家温室面积的80倍。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能源供应站除供热供电外,燃烧天然气及生物垃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经过净化后被送到温室,供作物吸收。“无论是能源供应站还是暖房,几乎不产生什么废料”。

出身农民家庭的豪斯曼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始终有着强烈的开放和创新意识,这正是他的一条成功之道。30多年前,当大多数荷兰人忙着种植农作物时,他从比利时、丹麦等地学来了室内植物种植技术,比荷兰同行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27年前,他从瑞士、德国等地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使温室里生长的植物落户写字楼后不致水土不服,产品自然也卖出了好价钱;5年前,他又比同行更早地嗅到了能源“瓶颈”的来临,率先进行温室的“节能革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在,斯蒂夫·豪斯曼与他的弟弟一起合作经营,他管种植,弟弟管销售,共有20多名雇员。他们生产的产品70%供出口,年营销额约600万欧元,利润率约在5%左右。虽然为建新型温室,豪斯曼投入了数百万欧元,但他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对记者说:“人说荷兰人都有‘绿色手指’(意为点钞赚钱能力),其实,开放意识才是‘绿色手指’的真正意义所在。”

●政府每年要为农村每个家庭提供100天的就业机会

●申请的工作一次必须不低于连续14天

●村民从申请之日起15天内就应该得到工作

●工资必须在工作结束两周之内结清

2月2日,印度《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正式实施。法案规定,政府每年要为农村每个家庭提供100天的就业机会,工作是非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如修路、架桥、平整土地、开凿运河、兴修水利等。工资每天不低于60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印度农村发展部长拉古万什·辛格对记者说,该法案首次赋予农民就业的权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法律保障。

就业工程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施。首先要在全国200个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展开,5年内,覆盖全国。分析人士称,印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该工程是印度向福利社会迈进的第一步,将有力缓解农村人口大量向人口拥挤的城市过度迁移的紧张趋势。

安南塔普尔村位于安得拉邦,是印度数一数二的贫困村。近年来,随着农田干裂,许多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更有一些人因为贫困潦倒而选择了自杀。该村目前成为首批实施《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的地区之一。印度总理辛格在该村启动就业工程仪式上表示,“我们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确保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切实得到利益。”

安南塔普尔村村委会负责人钦塔帕利日前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法案在该村实施的情况。他说,每个家庭的每一名成人都有权获得政府提供的工作。每个家庭可以向村委会提交申请表,表上写明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村委会根据登记情况,向申请工作的家庭发放一张工作证,工作证上贴着该家庭所有成人的照片,并且印有一个登记号。在5年内,该家庭任何一名成人都可以持这张工作证申请工作,但一个家庭一年只有100天的工作机会。

村民有了工作证以后,申请的工作一次必须不低于连续干14天。村委会在接到申请后发给申请人一张写着申请日期的收据。按照法案规定,村民从申请之日起15天内就应该得到工作。如果村委会没有按时提供就业机会,则要向申请人支付相当于原工资一半的失业补贴。如果村民得到工作机会却没有上岗,村委会不向其支付任何费用。工资必须在工作结束两周之内结清。

印度农村发展部新闻办公室主任罗伊介绍,为防止村委会在工作安排上操作不当,该法案还给出一些具体的操作规范。如优先照顾妇女就业,在安排工作时妇女要占到1/3的比例。工作地点距离申请人住所不超过5公里,一旦超过,申请人有权获得10%的交通和生活补贴。工作地点还应该有干净的饮水、供孩子乘凉的地方和急救药箱等。如果被带到工地的小孩达到5个以上,村委会必须指定一人专门看护这些孩子,其工资和其他农民工一样。如果农民在工地上因工作受伤,有权接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据《印度时报》报道,安得拉邦已有270万人申请登记,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各有60万人登记,泰米尔纳德邦有50万人登记,北方邦也有50万人登记。

也有人对该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首先是资金落实问题,其次是资金管理问题。法案规定,该计划所需大约1.4万亿卢比,其中90%由中央财政支付,10%由地方财政负担。有人担心政府很难在本来就很拮据的财政支出中拨出这笔巨款。即使资金没有问题,但由于管理不力,最后所谓“农民的工资”也会掉进各级政府官员的腰包。对此,印度财政部一名官员说,农村发展是我们制定预算优先考虑的方面。至于资金管理问题,法案规定成立监督委员会进行督察。国大党(英)主席索尼娅·甘地明确要求,在实施该计划的同时要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

人民日报《国际周刊》连续对国外农村的报道,使我们能管窥国外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解决农民问题的新进展,有利于我们用宽阔的视野思考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印度、南非把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作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均国民收入3700美元的阿根廷扶持小农户;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农业功能已从提供健康绿色食品扩展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但近年仍在出台对农民经营的优惠政策。这表明,不管在哪个发展阶段,各国普遍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中外国情不同,但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很多经验相通。最基本的就是要围绕农民就业增收这个核心,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农民收入低、增长慢的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印度先前在农村启动“自我雇佣式就业项目”,今年开始实施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增加农民就业和工资收入结合起来,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这种帮助农民就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增收的做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我国农民就业已经多元化,但就业任务依然艰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中年以上富余劳动力又难以外出就业,其就业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仍是难题;进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需要解决,而且多数未能融入城镇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发达地区也有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国内外经验显示,以就业增收为先,把政府投入与农民的劳动和创业结合起来,方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农民得到最现实的利益。

国外的经验还表明,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关键在于形成与农业生产、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民转移就业结合的科研开发、咨询、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促进农民知识化。瑞典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助农致富,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不但向农民解答了生态农业的成本问题,还让农民从市场上真正得到收益。这都说明,科技培训不是一句空话,帮助农民致富是衡量科研、培训的标尺。在我国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过程中,科技、教育、培训系统重任在肩,同样也要以是否能帮助农民致富作为检验标准,来创新体制,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