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认清形势 突出重点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利支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某委统一部署,本人自9月初以来,参加了全某领导干部读书月活动,在听取了某委党校几位专家教授的理论辅导报告和结合自己的学习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尤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部门应做的工作进行了一翻思考。现结合今冬明春水利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要认清农村水利建设的新任务
“三农”工作一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农村水利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是要认清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要求。在农村工业化、城某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农村水利不仅要满足农业的灌排要求,而且要为整个农村工业化、城某化发展提供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解决好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的问题,始终是我们水务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要认清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作为投入主体,为农村水利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政策后,农村水利投入锐减,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但远远弥补不了“两工”取消所造成的投入缺口,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已经成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关键任务。三是要认清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新转变。实践表明,农村水利的传统观念、规划思路、投入体制、管理模式都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和机制,必须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要突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
前几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某地的一个地方河道疏浚、圩堤加修、闸站配套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着力在对外打通道,对内搞配套上下功夫,以某地的一个地方河道疏浚为重点,恢复提高引排能力,改善水环境;以圩堤加固为重点,提高圩堤标准,增强御涝能力;以闸站配套为重点,加快新建闸站和大修改造的进度,提高排涝能力。2006年以来,我们在坚持突出以上三个重点的同时,又增加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上四个方面的重点充分体现了水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让农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更多受益的指导思想,也十分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
三、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重建轻管,导致许多河道被淤浅和严重污染,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无法发挥效益。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抓水利建设,更要抓管理,对公益性的闸站工程属于社会普遍受益的,应由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筹集管理资金,属于部分群众受益的,应按照“谁受益、谁维护”的要求,落实工程管护责任,要坚持把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以更好地发挥农村水利工程整体和长期的功能效益。
四、要创新农村水利的投入的机制
针对税费改革取消“两工”政策后水利投入不足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央、某和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抓住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大好机遇,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同时,要加大本级政府的投入力度,争取本级财政的支撑。要继续规范农村“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和认真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同时,要积极利用某场机制,开发水土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工程布局,推广“一土多用、以土换资”等有效做法,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某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农村水利融资的新机制。
五、要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水平
农村水利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水平。一是要科学规划,按照农村工业化、城某化发展的要求,调整规划思路,优化工程布局,着力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等突出问题。二是要加强建设管理。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按照“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要求,完善项目审批制度、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通过严格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要加强组织协调。农村水利建设跨村、跨的一个地方甚至跨某地的工程较多,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行政协调,对一些起长期不能解决的矛盾,要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加强协调,必要时请政府出面,积极化解矛盾,促进团结治水。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水务部门要认真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协调,提供支撑外,还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