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看新农村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看新农村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看新农村建设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只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简单修几条路!也不只是提出一个努力的方向,给农民展现一个美好的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既要农民增产,更要农民增收。从大桥乡杨梅山村来看,以前的杨梅山村是全乡的老大难村,是名符其实的烂摊子: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全村上访人数居高不下。在全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新的村班子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强村工程”,积极推进“能人治村”、“人才带村”、“创业富村”。现在全村已逐步形成了以脱毒马铃薯种薯为主,商品薯种植基地,名符其实地成为了会泽县合作88号生产原种、一、二级种薯基地。在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近250余元。

强化一个新班子

村支两委班子,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带头人,是村民群众搞好经济、促进发展的领头雁,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处于农村一线的村班子干部思想观念如何、工作水平如何、作风转变如何,直接关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基层村班子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政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导向。可以说,农村班子的强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杨梅山村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根据群众的意愿,把党员群众拥护、工作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和有发展干劲的村委会主任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年轻有为的村民小组长提为村委会副主任,进一步强化和充实了村班子力量。从新班子建立以来,由村支两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新修社道5条,近10公里,维修村道4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打井90余口,充分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行路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也结束了村民种马铃薯、卖马铃薯时肩挑背磨、人背马托的历史。

培育一批新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达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然而,富裕的生活不是他人赐予的,要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己来创造。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杨梅山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作用,在全村培养了致富带头人21人,培养乡土人才54人。一是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由村上主办,聘请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讲,采取集中培训、院坝培训和茶馆培训等多种方便群众的方式将马铃薯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送到村,送到组,送到户。二是开办村图书室,集中存放农业科技图书和报刊杂志,使村民在农闲时或茶余饭后可以走进图书室了解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设立两个农技报务热线。白天拨打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电话,晚上拨打驻村干部电话,方便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不懂、不会的技术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

发展一项新产业

在农村,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农民连年增产而不增收,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死守传统农业而不勇于变革。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种植业内部以种粮为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农村产业外部结构的调整,还同时要做好农村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促进农民增收,就要从农村传统产业结构抓起,敢探索,敢创新,敢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杨梅山村土质为红沙大土,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在村班子强化后,根据本村自身的蔬菜种植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用自身优势抢先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地位。在今年上半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含复种指数)已达10000余亩,其中一级原种500亩,一级良种2500余亩,总产量5000吨,产值达300万元,家庭马铃薯产量上10万斤的就有近20余户,产量最高的家庭仅这一项种植收入就超过5万余元,全村仅马铃薯种植就使人均每年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着实让杨梅山的村民尝到了马铃薯种植的甜头。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村班子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新产业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把这件惠及千万农民的大事办好、办实、办得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