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要力戒形式主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要力戒形式主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要力戒形式主义

建设新农村势在必行,民心所向。而如何建设新农村,在当前各地实践中经常存在误差,走弯路,这不但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反而制约了生产。笔者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搞形象工程,“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种靠政府主管意愿而推动的所谓“新农村”,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二)“”式搞新农村。一些地方的“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靠的是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搞不成新农村。

(三)无视农村实际情况,搞样板工程。苏北某地村民被政府动员搬进住宅新区后,对每月一次的水电气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缴纳等很不适应。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分类指导。

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按照这一目标,新农村建设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就必须不断解决制约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作好农民增收和培养新农民等工作。

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二是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生产发展中融资较为困难,国有银行出于风险和效益考虑对农民投放贷款积极性不高,一些扶贫基金会带来的基金只是杯水车薪,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要逐步解决好这个难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软硬件环境。软硬件环境对支持农村发展至关重要,不断加强农村软硬件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关键环节。第一,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地方,尤其要重视现代农业需要的农业技术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化的新型农民;第二,“硬”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是当务之急,信息化建设很紧迫,物流设施不可或缺,政府应负起责任;第三,“软”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地方更加重要,如,担保组织、仲裁组织、科技服务系统、市场秩序等,问题是很多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城市积压商品的倾销市场,应该大力整顿。

四是加强新农村教育,培养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必不可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农村发展的“稳定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原因,社会保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就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