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

当前,全国范围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任务显得更为艰巨和紧迫,各级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五忌”。

一忌急于求成。同志强调,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这就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性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走出新农村可以进行突击,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认识误区。

贫困地区农村目前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不同村屯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必然会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并非朝夕之功。必须立足实际,着眼实效,量力而行。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抓起。依据自身能力,逐步推进,避免盲目蛮干,拔苗助长。尤其不能不顾客观实际,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以搞突击运动的方式,一哄而上。

二忌等待观望。新农村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贫困地区广大干部更要增强紧迫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切不可借口经济基础差,无力建设新农村而一味依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扶持。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就能不断解决困难和问题,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忌简单肤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避免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中央提出的“20字”目标,既体现了“三个文明”的建设内容,又体现了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渗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是紧密相联的一个系统的整体,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避免肤浅和片面化: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标志;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现代文明和健康的要求;管理民主是尊重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表现。

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涵,就要突出生产发展的中心地位。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新农村建设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吹糠见米”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这是新农村能否真正建立起来的根本,如果抓不住这个根本,就很容易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为建设新村、美化村容村貌。

四忌越俎代庖。农民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推行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不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同时,还要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只要农民愿意办的事,就真心实意地支持农民干,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入手,不脱离实际,不违背农民意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就能使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不竭动力。要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套。建设什么,不建设什么,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来决定。政府在其中只能够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关“如何建设好”的问题,不能搞强迫命令、强制摊派。当然,以农民为主体,并不是要政府无所作为,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指导和投入。政府财政的投入,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主要靠农民自己投入。即使在公共产品领域,在现有条件下,也得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使政府扶持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相互结合,而不是包办代替,否定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以政府为主导,几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

五忌千篇一律。各地农村的情况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人文传统、风土人情差异很大,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自然各有不同。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只能因地制宜,不能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千篇一律的做法,只能毁掉农村的个性特色,变得毫无生气,实际操作起来也极不现实。只有综合考虑自然、经济、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因素,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地域、不同人口、不同民族的村屯,突出和放大各自的特点,权衡各自能力,尊重各自的习俗,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才能建设特色鲜明、富裕和谐、百花齐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