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

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进而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建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作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课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并邀请湖北、湖南两省组织部门的同志和辽宁大连、浙江金华、福建泉州、广东珠海、四川德阳、宁夏彭阳等6个党建联系点的同志参与调研。通过会议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解剖典型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了意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近年来的有益探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对策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本报今起分三期刊登这篇调研成果。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顺应农村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确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出现的新变化,中央有关部门于1990年在山东莱西召开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作出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重大决策。这些年来,各地坚持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整个村级组织建设实行配套抓、抓配套,从总体上保证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促进了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村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现在,就普遍而言,村党组织对村里的重大事务实施领导的职能明确、认识统一、责任落实,党在农村的领导权不断巩固;村党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有序,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村委会机构健全,职权责任清晰,议事决策比较规范,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的成效显著;村级群团组织人员配备到位,在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村级经济组织普遍建立,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村级财务中较好地履行了职责;村级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和便捷。很多地方制定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度和民主理事、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等具体制度,规范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和村级其他组织的关系,形成了村级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村级各个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一些地方还就新形势下村党组织如何转变领导观念、调整领导方式开展深入研讨,提出明确要求,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整体合力。

2明确了以“五个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按照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要求来建设,这一基本目标内涵至今没有变,也不能变。这些年来,各地在坚持和把握这一基本目标内涵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要求的认识,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考核标准更加清晰。1992年,中央总结山东章丘等地的实践创造,提出村级组织建设要做到“三有”,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丰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内涵。199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提出村党组织建设要实现“五个好”、乡镇党委建设要实现"六个好"的目标要求。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中央于2003年将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统一为“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这“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包含了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标准。很多地方围绕落实“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贯彻落实。有的地方建立了严格的“五个好”考评和督查制度,采取百分制考核、星级制评估等办法对“五个好”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有的地方针对“五个好”目标落实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后进乡镇党委和后进村党组织的转化整顿工作,注意从整体上推动“五个好”目标的实现。近几年,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影响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

3形成了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创建有效的载体,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衔接和统御起来,使之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市)委是关键,县(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地方各级党委的职责。根据这一精神,各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创建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其中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等,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中央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作出在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部署,以后又根据实践的发展,几次下发文件对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等加以强调和完善。“三级联创”,就是县、乡、村三级分别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其基本精神是整体规划县、乡、村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中央进一步明确规定,在“三级联创”中,村级党组织是基础,乡镇党委是重点,县(市、区)委是关键,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地在实施中,不断增强联创意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上下功夫,在“联”上抓落实,对创建活动的各项内容和责任目标制定具体的量化标准,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新建或改扩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为“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一些地方围绕“三级联创”,组织开展“富民党建”、“创业富民”等活动,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协会、党群共富信用联合体等组织,使活动内容和成效得到进一步拓展。实践证明,“三级联创”活动着眼于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增强了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委的责任意识,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

4调整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近年来,各地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党员分布等情况的变化,在坚持按地域、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创新。比较普遍的是,针对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的实际,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或分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建立党组织,或按产业跨区域把就近几个行政村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或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党组织。有的地方为了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实行“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组建联合党支部、党总支或党委。有的地方实行“村企联建”,将乡村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有的地方把行政村党组织与农村专业协会结合起来,实行“支部+协会”。很多地方在农民党员进城务工相对集中的单位,成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还有的地方根据农村党员的个人特点和设岗定责的情况,在村党支部下跨区域建立党小组,便于志趣和岗位责任相同或相近的党员更好地交流和发挥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改革和调整,总体上优化了农村党建资源配置,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巩固和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5创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把建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来抓,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创造了不少经验。在选拔环节,按照选准人、选好人、选能人的标准,不断拓展思路、扩大民主,逐步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乡镇公务员队伍普遍实行凡进必考,年龄、文化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村党组织选举普遍推行“两推一选”,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精心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选举的规范性和选举质量不断提高,村委会主任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明显进步。各地普遍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通过选举让村党组织班子部分成员进入村委会,同时让村委会中符合条件的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对综合素质好,不是党员的村委会成员,加强培养,符合条件后及时发展入党,并根据需要充实进村党组织班子。部分地方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据辽宁、山东两省调查统计,目前,村"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的占69%,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达到74.3%。有的地方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县(市、区)机关和乡镇机关下派、安排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从强村选人到弱村任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配备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培养环节,各地普遍重视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很多地方开展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工程。一些地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和对本村高中毕业生实行委托培养等方式,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管理环节,对乡村干部普遍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等制度,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普遍采取了保障和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基本待遇和误工补贴的措施。有的地方对特别优秀、贡献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提拔到乡镇任职。有的地方给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退下来的村干部发放补贴。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的创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活力。

6基本形成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农村党员教育方式

近些年来,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本领、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全国性的集中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农村党员结合实际学习理论、开展分析评议、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促进了农村党员宗旨意识的增强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各地注意把集中教育的经验运用于农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中,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农村党员学习培训、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加强经常性教育巩固和扩大了集中教育的成果。在经常性教育中,各地注意发现典型、培植典型、宣传典型,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注意采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拓展和深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不少地方对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搭建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很多地方寓教育管理于关心激励之中,注意发现和帮助解决农村党员的思想困惑和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对农村贫困老党员通过党费和其他渠道给予适当救济。农村党员教育方式的改进,激发了农村党员不断增强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