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这支队伍能否保持先进性,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状况,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准备,*年5-7月份,我们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县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基本情况统计和问卷调查。在对农村党员和村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从全县18个乡镇随机抽取1750名农村党员和1740名群众代表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分别达到98.4%和95.9%;二是按照“五好”和非“五好”镇村党组织(含中间状态和相对后进党组织)相结合、山区镇(村)与平原镇(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深入6个镇、18个村进行调研,按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农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几个层次,召开了31个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达230多人。
一、我县农村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18个乡镇党委,334个行政村党组织,农村党员13687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42.7%),其中女党员2337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7.1%。
从年龄结构上看,56岁及以上的6207人,占45.4%;35岁及以下的1599人,占11.7%。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0412人,占76.1%,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275人,占23.9%。从从业结构上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7689人,占56.5%;从事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经商的2968人,占21.7%;私营企业主192人,占1.4%;从事其他行业的党员有2793人(其中含失地失业党员448人),占20.4%。
二、对全县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的基本估价
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是高的,他们能够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在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前列,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党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走在了前列。在近两年县委开展的“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中,一些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从群众想富、盼富的愿望出发,积极认领实用技术指导、致富信息咨询等岗位,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今年,又有23名农村党员在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的帮助下,依托本村主导产业带头建立了“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辐射养殖、种植、林果、旅游、蔬菜产销等多个行业,有党员423人,从业人员达到5056人,他们为群众致富做示范,提供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党员中有致富带头户3016名,科技示范户1451名;去年全县农村无职党员为群众提供实用技术指导达到4000多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近3000次。党员帮带的3500户低收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有478户发展成为致富户。溪翁庄镇女党员王秀英,1999年成立了正溪养殖协会,在她的带领下,目前肉鸡养殖户从协会成立时的几十户发展到现在的660户,覆盖11个乡镇118个村;年出栏肉鸡610万只,年收入达12200万元,利润1220万元;使下岗职工108人、特困户80户、残疾人20人脱贫并走向富裕。
二是农村党员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全县主动参加“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的农村无职党员达到9602名,占有行为能力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90%以上,建立了近600个党员服务区,各村围绕主导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建立了近200支党员服务队。这些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服务群众,尤其是前年的非典、去年的禽流感和今年的口蹄疫等疫情发生期间,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参加义务设卡执勤,走街串户做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据统计,去年全县农村无职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563件,调解邻里纠纷、做上访人思想工作2907人次,为村党支部提供民情民意2200多件。调研中,选择对周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群众代表有1384人,占总数的83%。石城镇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从全镇15个行政村的489名党员中优选出有能力、有特长的37名党员,组成了三支党员服务队。自*年5月成立以来,党员服务队围绕林果、畜牧、民俗旅游等三大主业已为群众提供科技示范、信息咨询、致富指导等集中服务30余次,服务群众2800多人次。服务队员张凤兰看准民俗旅游市场,搞起了民俗接待,现在已发展到一次性接待食宿30人的规模,年收入达到3万元。许多村民看到她的生意不错,也想搞民俗旅游,可心里没底,又怕赔钱,都持观望态度。张玉兰进村入户,给群众以指导,坚定了民俗户发展民俗旅游的信心。王庄村村民侯玉玲在她的带动下,用多年的积蓄将房屋进行粉刷装修,购置了床被等生活用品开办了口口香农家院,也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增加了收入。
三是农村党员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党员能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学习并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中央和市委出台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的落实。调研中,有90%以上的党员、群众对中央和市委近两年出台的“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表示了解或比较了解,有926%的党员、群众认为中央和市委“三农”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一些党员还自发组织起来,采取各种形式弘扬农村先进文化,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北庄镇北庄村王学林、雷德祥、陈德库和钱瑞霞等4名老党员,义务组织起一支由214人组成的合顺轩民间花会,春节期间在村老年活动中心、主要街道、企业、部队、机关甚至到外区县进行演出,吸引了大量的农村观众,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年全县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达到12987户。
调研中,77.3%的群众代表表示“周围的党员在平常时期和在急难险重的情况下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72%的群众代表和92%的党员认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的先进分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在充分肯定农村党员队伍主流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农村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党员政治素质下降,党性观念淡薄。有些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现理想信念动摇、责任感和使命感衰退的现象,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组织照顾,不愿履行党员义务;部分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在心理上存在失落感,行动上缺乏责任感,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极个别党员甚至对支部分配的工作挑三拣四,向支部要条件。尽管十六大以来我县有39名农村党员受到了处理,但调研中党员和群众对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呼声仍然很高。党员队伍思想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着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部分党员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乏力。一些农村党员思想封闭,观念陈旧,商品经济的意识淡薄,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满足于小富即安;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属于“扶贫"对象。据统计,有1345名党员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调研问卷显示,有696名党员和612名群众代表认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带头致富能力弱”,排在该问题选项的第一位。在回答“您认为村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有1017名党员和1134名群众代表选择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方法不多”,分别占总数60%和70%,也排在第一位。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3、部分党员参政能力不强,政策法制观念不强。有的党员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情况下,对自己如何参政议政不清楚,不会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态度;有的党员虽然参与村政管理的热情很高,但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立场不坚定,大局意识差,盲从跟风,缺乏正义感,对日常组织决策、村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从积极的角度去帮助解决,而是冷嘲热讽、拉帮结派,给村级组织施加压力。有的不认真学习和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缺乏政策法制观念,当触及自身利益时,讲条件、讲得失、拖后腿,有的甚至与村里对着干,散布一些有悖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论,带头上访,在农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导致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前进中的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对党员思想造成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规则、求利观念以及一些腐朽思想和不良文化难免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模糊了一些党员的认识;与此同时,党内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不但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党内也挫伤了不少党员对党的信心和投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党员过低的收入和消费使一些党员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有的甚至把消极处世哲学作为座右铭,经常表现出对错误的不反对,对正确的不坚持的无原则性。以上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的主要思想根源。
2、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制约。在全县的农村党员队伍中,56岁及以上的占45.4%,其中,56岁以上党员占60%以上的村有46个,占总数的13.8%,达到70%以上的有8个村,占总数的2.3%;35岁以下党员占20%以上的村仅有44个,有18个村无35岁以下党员,个别山区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76.1%,超过了3/4。农村党员中,还有1549人没有活动能力,占11.3%。因此,从整体看,一些党员虽有发挥作用的良好愿望,但行动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在回答调研问卷中“您认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有430名党员和378名群众代表选择了“队伍老化、缺乏活力”,分别占总数的25%和27%,均位列选项的第二位。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部分村特别是山区贫困村党支部,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服务功能差,党组织自身缺乏吸引力和战斗力,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员也因看不到希望而情绪低落,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陷入了“党员不发挥作用导致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影响党员发挥作用"的怪圈。同时还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为党员服务的意识,习惯于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忽视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强调党员责任多,赋予党员权利少,对党员工作要求多,为党员提供服务少,有的甚至忽视党员的承受能力,过高要求,使党员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影响了党员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变化、从业结构、生活方式研究思考不够,依然采取过去的教育管理手段,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党员定期地召集起来开开会、读读报,就等于做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忽视了党员群体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教育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党组织的活动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也使组织生活制度难以落实。调研中,有28%的党员对支部开展的组织活动表示不完全满意,一部分党员还表示支部活动没有吸引力不愿意参加。同时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员的从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给党组织管理党员带来了很大难度,有的仍习惯于粗放式管理,缺乏目的性、预见性和规范性;有的党组织找不准切入点,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推出的载体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加之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员的思想不能很好地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不能与支部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断降低。
5、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对农村党员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尽管各级党组织实行了党员目标责任管理,推行了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但是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缺乏科学规范的、完整系统的监督管理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流于形式,使一些不合格的党员蒙混过关,影响了表现优秀的党员的积极性。同时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经常性的激励机制,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优秀的普通农村党员由于一些条件限制无缘受到表彰奖励,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持久性逐渐降低,等等。
四、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现状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影响,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迫切性;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变化给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带来的难度,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开拓创新。
1、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使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结合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知识接受能力和生产生活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新时期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党的纪律的教育,以及履行党员义务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引导党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责任感;要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开拓视野,学习经验,使党员通过对比,找出差距;要树立优秀党员典型,用普通党员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广大农村党员,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积极进取,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采取讨论交流、巡回辅导、结对帮扶和通过现代化媒体施教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突出提高村级班子领导能力、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这些重点,精心设计开展好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成为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同时要从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等五个具体机制入手,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2、要围绕推进“两个创新",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
推进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需要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依托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成人学校等阵地,通过请专家、收看科教片、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适用技术培训,使党员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要丰富扶持党员创业的手段,通过对党员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整合农业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农委、科委等部门的信息优势,定期与务工经商相关的信息等方式,为农村党员进入市场创造条件;要积极鼓励党员领办服务实体,创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在资金、政策和技术上予以支持,落实“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引导党员带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带头闯市场、找市场,带领农民走向市场,搞好农村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的建设,及时建立党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使农村党员在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激励机制,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帮带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先进性,密切党群关系。
3、要以“改善结构,增强活力"为目标,继续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要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完善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发展党员票决制,探索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发展党员程序,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要继续加大在农村有文化的青年、种植养殖大户、农村新经济组织带头人、农村妇女、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从而逐步缓解党员队伍老化和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
4、要以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
要结合争创“五好”党员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件事"、党员服务区、党员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等活动,不断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搭建舞台;要全面推行党员履行职责写实制度、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健全对党员发挥作用的考核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要认真研究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标准,疏通“出口",纯洁党的队伍。要进一步落实党组织定期向党员通报情况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前征求党员意见制度,扩大党员的知情权,畅通党员参与村政事务管理的渠道。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改进党员表决方式、加大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农村优秀党员的奖励力度、积极做好农村贫困党员的帮扶工作等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权利,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每年,县镇村三级党组织都要对农村优秀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党员要及时充实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中,条件特别优秀的要给予提拔重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调整充实党组织活动内容,改进党组织活动形式,增强党组织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对党员村干部、退休回村党员、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已经富裕起来的党员、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妇女党员等等,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增强管理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措施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
5、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的工作机制
要继续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列入到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层层分解,严格考核奖惩;要着力抓好县乡两级党组织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各种文件和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各种工作制度;要继续抓好农村后进党支部的整顿工作,每年采取倒排的方法,按每乡镇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相对后进村支部,综合治理、分类指导,集中整顿。对家族派性严重、班子软弱涣散等类型的支部,要加大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力度,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对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较差的支部,要在政策、资金和工作力量上实行倾斜,选派县乡包村工作队,帮助这些村引进项目、确定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对党小组工作的领导,规范党小组的活动和生活,充分发挥党小组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只有始终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不断研究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