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欠发达地区实际出发建设新农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主要观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建设新农村和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入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领导、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抓好阶段性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结合实际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抓住机遇稳步推进
充分认识自身实际。甘肃是一个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近70%、“三农”问题突出的省份。建设新农村,既是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甘肃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奋斗,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平衡,扶贫攻坚也取得明显成效,绝对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74.8%下降到7.2%。这对长期不能解决吃饭问题、贫困面很大的甘肃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短、农民收入水平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等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甘肃面临着建设新农村和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
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建设新农村,应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既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又不能等待观望、无所作为。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机遇,凝聚各方力量,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农村发展步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办法措施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自身实际出发,甘肃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
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只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才会有竞争力。气候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甘肃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应在确保粮食省内基本供求平衡的前提下,继续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能够带动和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扩大马铃薯、果蔬、中药材、制种业等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基地的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将草食畜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草产业基地建设,把草食畜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维护农民利益。
努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既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又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动劳务输出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另一方面,应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和协调,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任务是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道路、人饮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六小”工程和以沼气利用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以节水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推进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村庄环境建设,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状况。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农村能源和改水、改厕、改厨工作,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城镇绿化和农村生态治理,搞好农村环境建设和保护。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根据他们的承受能力逐步推进,决不能搞脱离实际的大拆大建或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
积极构建农业科技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和创新体系,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技术人员投身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积极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种,从良种推广、节水技术、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推动实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对有利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抗御自然灾害的先进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突出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甘肃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全面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减轻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体救助体系,逐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困难群众因病因灾返贫。
精心组织全力推动
建设新农村,应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领导、工作方式、体制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力求取得实效。
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有序实施。针对全省各地地域特点、发展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体实现小康的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应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列,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基本解决温饱的陇中、陇东地区,应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上下功夫,力争有所突破。陇南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则应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继续加强以整村推进为主的开发式扶贫,加快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尽可能地减少贫困人口。在工作方法上,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律,不强行下指标,不搞达标升级活动,更不能靠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债务来搞建设。在工作方式上,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采取他们容易接受的办法,真正把好事办好,使农民得到实惠。在工作步骤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点到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
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在活力。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为建设新农村献计献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善于总结推广群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重科学布局,节约利用资源。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甘肃山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建设农村公共设施成本高、难度大。应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等工程的实施,在整合村庄的基础上推进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以牧民定居点为重点,统一进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和农宅建设应注意节约和集约用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县城和建制镇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加快农村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体制保障。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都有责任,各系统、各部门都有义务。应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细化措施,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成事、公道正派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