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其重点、难点、关键都在农村。以笔者所在的**省**市为例,*年全市共有党员257876名,党支部11213个,而分布在农村的党员就有121955名,占47.3%,农村党支部3473个,占基层党支部总数31%。对于农村如此庞大的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可以说,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党的先进性,只有加强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首要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党和国家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多范畴,是我们党对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有利契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推进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反之,党先进性的建设又必须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省**市从*年9月开始就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紧紧围绕“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大力开展“三清三改”、新村规划建设和社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初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功能齐全、人口聚居、设施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小不一,小的几十户农户,数百农民,大的有几百户,上千农民。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划分,有自然村落社区、中心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镇郊社区等。目前,该市共形成1578个成型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的蓬勃兴起,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发展产物,顺应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开辟了新的平台。

一、农村社区拓展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组织空间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空间,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不能游离于之外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农村这个大的环境空间里,既有有形之物,如农民、党员、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又有无形之物,如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组织形态、治理模式、农村文化等,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随之改变而不断的适应和发展。农村社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组织空间。

一方面,农村社区创新了农民的组织形态。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农户的生产生活往往各自为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独立分散的农户缺乏一个共同利益的联结,生产生活以户为单位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农村社区的形成,不仅仅是农户简单的在地域上居住在一起,而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聚居,形成了较为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取向。在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为农服务中心趋于健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生产生活的一般需求在社区内都基本能得到满足,大家同走一条路、共饮一管水,具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农民个体之间的联系较以往更趋于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社区形成一个半开放、半独立的居住共同体,社区内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要高于社区外的农户。在这种状态下,农户更容易组织起来“抱成团”,所谓“一呼百应”,涉及社区切身利益的问题,社区农民都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种现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如果在社区内没有一个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去引导好、利用好,容易成为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改变了农村的传统治理模式。当前农村的治理模式主要依托于村和村民小组,实质上是对大集体生产时期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沿袭。农村社区作为介于村、组之间的一种新型自治单元,突破了村、组的区域划分形式,许多居住在不同村民小组的农户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重新聚居在一起,整合成新的社区,“一区多组”、甚至“一区多村”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以村-组为主的传统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社区管理的需要,在实际中,村民小组长很难有所作为,作用在不断的弱化。**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催生出一种新型村民自治群众组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群众公认、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工人)、优秀青年等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农村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倡导移风易俗等方面起着骨干积极作用。为了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有产业基础的社区内还形成了以产业为共同利益,由产业致富带头人倡导,社区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产业协会、产业合作社等,积极引领社区农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群众组织是社区内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集中了社区内的主要精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区农民的共同利益和一致意愿,群众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高,在社区内享有较高的威信。农村社区通过他们的运转,基本实现村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建设和自我教育。但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也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挑战,有取而代之的倾向,在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

二、当前农村社区党的建设难以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实现。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龙头,党的建设工作一直滞后于社区的发展,原有的农村党建工作,主要依托于村、组的构架来进行,难以适应农村社区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形势。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适应。现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普遍都是在村级设立村党支部,下面根据党员居住的地域关系来划分设立党小组。由于农村社区打破了村小组的设置,对村民进行了重新“洗牌”,社区内可能居住了不同党小组、甚至不同党支部的党员,由于不同的组织隶属关系,这些党员不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在社区形成有效的党组织领导核心,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缺乏有效的领导,形成党组织的“真空”地带,出现理事会、产业协会甚至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掌控社区的现象。

二是社区党员的先进性不明显。党员应当是农村社区农民中的先进代表,理应在农村社区的各项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有: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七个党员八颗牙”现象普遍存在。2、党员“双带”致富能力不强。部分党员缺乏致富的本领和技能,自己家里穷的叮当响,在社区中的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没有威信和影响力,根本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缺乏彰显先进性的有效载体。特别是社区中的无职党员,没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有些党员也甘愿当“隐形”党员,不愿意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

三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落后。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农村社区往往缺少必要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场所和电教设备,不能有效地组织起社区党员进行学习教育。而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教育管理,由于党员居住的分散性,无法经常性把党员召集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有些地方连“”有时都不能正常开展。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还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党员参与的热情不高,常以读报学文件为主,效果难以保证。

三、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

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其根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农村社区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社区各项事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在农村社区中得到充分的彰显。

1、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大胆改革传统的乡村组条状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由过去的区域型党组织的设置向功能型党组织设置转变,按照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建设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市对村党员总数达到50名以上,社区党员10人以上的,将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在农村社区设立了社区党总支,隶属村党总支,并根据社区党员兴趣、能力等特点相近和社区建设的需要,下设老年党小组、产业党小组、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功能型党支部;对党员50名以下的村,在农村社区中设立了社区党小组。通过“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社区群众推荐、党内民主差额选举)的方式,民主推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

2、加强党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要规范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农业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章程、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明确具体职责范围,要采取“双向培养”的方法,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和龙头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一是把靠得住的人培养成为有本事的人。要充分发挥党员在理事会、专合组织中的骨干作用,支持鼓励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并通过民主推选成为负责人;二是把有本事的人培养成为靠得住的人,对其中的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骨干分子,社区党组织要主动靠前培养,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社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结构。

3、创建社区党员活动新载体。激发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活力,成为农村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领路人,是农村社区党员践行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深化“三个培养”和“双富十带头”活动,创新社区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广阔平台。一是要积极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有责有位,有位有为”。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无职党员特点和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搭建“一岗一区”的社区党员活动平台,在社区事务中设置政策宣传岗、财务监督岗、科技示范岗、治安联防岗、文明卫生创建岗等岗位;按照“居住区域相邻、整合党员力量”的原则,合理划分社区内楼栋,设立党员服务区,并把党员在“一岗一区”中的表现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拓展“三个培养”范围,把“三个培养”的触角向农村社区延伸,及时把社区中热心新农村建设、群众公认、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和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作为村、社区干部后备人才储备起来,加强培养和锻炼。

4、加强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社区活动阵地承载着社区管理、民主议事决策、党员教育管理、农民培训等功能,是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因地制宜、逐步加大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要尽量达到了“八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电教设备、有报刊书籍、有桌椅、有制度、有学习长廊、有培训活动记录、有培训负责人员。对暂时无条件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中闲置的民房、校舍、祠堂等,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