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充分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思想问题、组织问题、切入点问题
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把农民“组织起来”放在首要位置,并把合作社运动列为十四件大事之一。你们认为“组织群众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的原因何在?
在一定意义上说,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办好合作社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从我省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呈现可喜的态势,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症结所在,就是广大农民还没有真正组织起来。
中央连续五年出台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我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出于对过去的经验,对现行的新农村运动心怀疑虑,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茫然和观望状态;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除少数能够组织发动群众处于新农村建设前沿外,相当基层干部难以有效地组织发动群众,处于等、靠、要状态;农村缺少经济增长点和相应的载体,反哺的社会力量担心农村能否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得到预期收益缺乏信心,一些公益性部门和个人对捐款和投资能否专项用于农民持怀疑态度。
据省工商部门2008年初统计,全省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有419家6617人,说明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弱小。
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问题之一。组织问题还体现在其它两方面:一是如何协调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问题,避免政府包办,农民观望现象发生和蔓延;二是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市场中介组织、自律性行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发育滞缓,现代企业组织介入少,农村建设对行政组织过度依赖。
韩国新农村建设经验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把新农村建设真正当作农民自己的事情。
我省也要把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作为切入点,从路、水、电等不同侧面不断让农民群众受益。但是,农民调动不起来,新农村建设这盘棋就“活”不起来。所以,还是要从组织农民入手。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已得到共识,因此,相信和依靠农民群众,引导和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信和依靠农民群众,关键在于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具有极强的首创精神,他们首创的精耕细作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包产到户以来,农民首创了很多农村建设模式,如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农户+公司模式,农民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等模式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有效形式。同志多次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绥化市农民首创的“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了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和建设新农村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为推动农村社会建设探索了新途径。
你们提倡让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合作致富,这个合作社还是原来意义上的合作社吗?
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摆脱了过去合作社代替基层政府政企不分的混乱局面,真正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农民公司”,真正代表农民自己的利益。通过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让单个农民通过农民合作社团结协作,共同脱贫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得以解决。
让农民成为驾驭科技、产业和市场的生力军
要让农民发挥生力军的作用,首先应该让农民自身成熟起来。
新农村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是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三方面抓起:一是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长抓不懈,努力培养和造就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选派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上山下乡”。当前,应运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多种形式招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农民对接,促进资金、科技、信息和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三是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目前,我省科技、工商、民政和农业等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人队伍的发展。但是,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规模,缺少统一的扶持政策,农民和市场对接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民和市场的有效对接,是解决当前农民走向市场难题的有效办法。
把农民组织起来需要一个桥梁和纽带,谁来起这个作用?
发动农民、组织农民需要符合农村实际的组织形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一要统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民政和工商部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完善;二要结合各地农村实际情况,从“一村一品”做起,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力度,从政策、资金和科技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合作社扶持力度。因此,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资金、技术等从农民最能受益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农民才能真心实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据了解,两位都是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课题组的成员,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课题组在帮建拜泉县富业村两年多的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五个新”模式,即“新农民、新组织、新科技、新产业、新面貌”,其核心是在政府主导下,让农民通过合作社与科技、产业和市场嫁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是培养“新农民”。通过国内外考察和参加中韩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提高村级带头人的领导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组织专家培训种田能手、养猪能手和耕作能手,每年派出骨干人员外出学习培训,选派一名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常驻村里,深入每家每户动员组织农民,研究生产经营问题;二是建立“新组织”。组建“312”农村合作联合体:包括大豆,生猪和毛葱三个协会,农机合作社一个,劳务指导和苗木管理二个站。目前,全村有51%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三是推广“新科技”。通过测土施肥,全面推广科学施肥引入标准化大豆种植技术,建立大豆种子繁育基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种猪繁育技术。利用沼气处理畜禽粪便提供新能源,利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四是培植“新产业”,主要是通过培育大豆种植、生猪产业、农机服务、农村能源等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条;五是开创“新面貌”。通过组织群众,发动农民,强化农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出红红火火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富业村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