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广农业新技术建设节约型新农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广农业新技术建设节约型新农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广农业新技术建设节约型新农村

缓控释肥料,通俗地说,就是采用先进的包膜材料与包膜技术,把肥料“包”起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的不同,实现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吸收规律相吻合的一种新型化学肥料。

由于缓控释肥料具有提高肥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施肥用工等等优点,在解决资源过度消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人类化肥工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被誉为2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成为世界化肥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缓控释肥料发展的意义

化肥工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而诞生的。作为一项工业化产品,化肥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加剧了人类发展与社会能源之间的矛盾。

由于传统化肥利用率低与施肥方法不科学等原因,这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也因化肥中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释放到空中或残留于土壤或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与此同时,化肥的施用也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损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化肥工业的生产使原料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

目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压力,同时,化肥生产所需的煤、气、磷矿石等大量资源的消耗,对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挑战。缓控释肥料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利用控制养分的释放时间与速度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这样就可使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也就节约了大量的化肥生产原料,尤其是节约了那些不可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源;同时,可减少氮素的淋失与挥发对保护大气和水资源,减少污染,尤其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缓控释肥料产业化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1995年到1996年全球缓控释肥料消费量约为73万吨,并以每年4.5%-5.0%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世界缓控释肥料占到整个化肥消费量的0.5%,主要用于园艺、苗圃、高尔夫球场等高价值作物及非农业领域。

缓控释肥料在化肥中所占比重还很小,而绝大多数还用在非农作物上,这是由于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成本太高的原因所致,这也正是世界上缓控释肥料研究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中国缓控释肥料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国外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中国的缓控释肥料行业的技术研究领域已取得30多项专利,其技术途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无机类矿物材料包膜技术;二、有机高分子控释材料包膜技术;三、转化抑制剂的稳定氮肥;四、添加各种稳定剂型的长效碳铵;五、尿素涂层技术等。目前已经拥有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30多家科研机构从事缓控释肥料的技术研发,以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集团、上海汉枫集团等为代表的70多家企业从事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建立起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然而还必须认识到,目前某些研究成果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不高、创新点不突出、原创性不够、一些生产企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差、空炒概念等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缓控释肥料的关注度提高,各种技术工艺路线都有人从事研发,因此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在缓控释肥料国家标准尚未颁布之前,多种研究与探索对于中国的缓控释肥料工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课题组特别对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缓控释肥料技术成果进行了重点研究。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缓控释肥料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试制和开发出适合我国土壤、作物、气候等具体条件的控释肥新品种,并与其它先进的配套技术相结合,经组装、集成,以提升专用控释肥产品的科技含量。该研究着力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从技术方面着手,进行控释肥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研制与开发的肥料产品必须具备自控功能才能使肥料释放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二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尽可能降低制作成本,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的实际;三是创新了控释肥养分释放机理与肥效评价的技术与手段;四是制定了控释肥产品的企业标准;五是改进了作物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与造粒技术,开发出控释时间分别为60天、90天、100天、120天、150天、180天、270天、360天以上等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控释肥系列品种,而且可利用废旧塑料,成本低,价格上具有低于国外产品的绝对优势,为控释肥料的中试与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从1997年研制的小试产品开始到中试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该项研发项目始终坚持在多种作物上进行试验与示范,根据试验的数据与结果进行产品质量的反馈,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各种配方,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建立了上百个试验与示范基地,进行定点和定位试验与示范,同时在美国6所大学和美国农业部3个试验站设立了12个定位试验,使控释肥产品能适用于各种作物、各种土壤和各种生态条件。目前,已建成投产的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包膜的自动化工业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已建成投产的硫和硫加树脂包膜控释肥工业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同时建成了年产150万吨专用控释掺混(BB)肥工业化生产线,实现了包膜控释肥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工业化生产的目标,研发出既能走向世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作物控释肥新品种,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膜控释肥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与产业化模式,构建了我国新型控释肥料创制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检测、产品标准、田间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获得创新性成果。

科技进步使“贵族肥”正在走向大田

缓控释肥料产业几十年间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膜材料价格昂贵,使产品售价过高,无法实现大田作物大面积施用。山东金正大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在此难题上取得技术突破,使产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50%-60%,使贵族肥料进入广袤农田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发展国家,为中国的民族肥料产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从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的轨迹看,存在着行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诸多壁垒。前期大多是在研究机构从事技术研究,少有企业参与,这是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整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原因。而缓控释肥料行业现阶段企业重点搞生产的做法同样会带来诸多问题。目前,一些化肥生产厂家通过引进、转让等形式获得技术进行产业转化生产,由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不足,无法保持技术的持久性研发,而就技术本身而言无法保证研发的延续性,这极不利于保持缓控释肥料技术的领先性,此种问题需要创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体制来破解。对此,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成功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破解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难题。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科技研发体制的做法是:不是一次性买断技术的使用权,而是采取与研发机构和研究人员长期战略合作,让研发人员与企业发展仅仅捆在一起,这就使技术的研发时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为企业提供了不竭的科技动力。

发展缓控释肥产业需要政策扶持

就技术市场来看,众多从事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的机构和个人纷纷使研究成果进入市场,这利于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但目前中国的缓控释肥技术市场存在着“都说自家瓜甜,别人皆非正果”的现象。如此,不仅造成技术市场的混乱,更重要的是造成技术重复研发,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制定产品国家标准,规范产品市场,维护行业正常发展。

针对缓控释肥料产品市场的混乱局面,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产品国家标准与行业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规范正常的产品市场秩序,促使那些产品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力度,对于按照国家标准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企业坚决取消缓控释肥料生产资格,如此既维护了缓控释肥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也净化了产品市场,维护了消费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2、把缓控释肥料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目前,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纲要(2005――2020年)等国家文件和规划中,都把缓控释肥料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应在研发与市场产品使用上给予政策扶持和补贴,如给予研发科技配套资金或者信贷方面的支持和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运输、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等等。

对于产品使用可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由于缓控释肥料可以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缓控释肥料成本的增加应由全社会来承担,对于使用者给予政府政策性补贴,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为提高肥料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实行使用缓控释肥料可获取每英亩20-30美元的政府补贴。同时,将缓控释肥料纳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通过农业部门的各级农技网络促进产品推广与社会认知。

3、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工程技术中心或者科技研究中心,保证行业技术的研发。

目前,缓控释肥料的技术研发都是研究机构或者生产企业的自发行为,可通过国家发改委或者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建立国家级权威的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组织系统性、高层次、延续化的技术研发,如此可有效解决目前行业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研发、恶性竞争、科技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

4、创新研发体制,促进缓控释肥料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

在现有研发体制短期无法打破的情况下,可通过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机制、搭建研究机构与企业平台等方法,加快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尤其是可借助企业的资金与品牌等优势推动产业化发展,培植行业的龙头企业与知名产品品牌。

同时,为更好地加速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可组建由研究机构、生产企业、销售单位组成的中国缓控释肥料产学研战略联盟或者中国缓控释肥料协会,形成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学科群与产业化生产的产业群,并把二者紧密结合或者联合在一起,更好地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5、加大缓控释肥料的社会与市场宣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应利用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节能减排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社会资源消耗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中树立缓控释肥料的良好形象,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6、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真正使产品施入广袤农田。

从世界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看,价格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在产品生产成本上比国外同类产业大幅降低,但还需要在包膜材料和制造工艺选择上进一步创新,还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企业享受政策补贴扶持等手段,使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让缓控释肥这一诞生后就被国外称作“贵族肥料”的产品真正进入平常百姓的广袤农田。

7、重点扶持建设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或者产业集群,创造中国的缓控释肥料世界品牌。

针对目前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规划滞后,生产厂家分散,业内恶性竞争严重的现实情况,建议国家采用政策与资金扶持的形式建设国家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或者产业集群,并着力培植中国自己的缓控释肥世界名牌。

通过上述研究,课题组认为,虽然中国的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技术研发取得较快发展,众多工艺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低。产业化发展虽仅仅数年,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料产品生产国家,不仅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在国内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总之,中国缓控释肥料工业将很快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