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厅主要任务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政厅主要任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财政厅主要任务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的紧迫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在复杂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能力,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必须加大财政调控力度,把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既要加强我省经济发展的长久支撑能力,又要力求对经济回升起到立竿见影的实效。支持京沪高速铁路*段、沪宁、宁杭城际铁路和苏北铁路、南京禄口机场二期、通榆河北延航道、连云港港口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省美术馆扩建、*大剧院启动、南京博物院二期、省肿瘤医院扩建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支持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等一批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支持绵竹灾后重建。利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优势,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中央转贷地方国债资金。积极支持发行地方企业债券,为我省经济发展争取更多资金。

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当前,扩大消费带动力强的产业是房地产,潜力大的区域是农村。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财税措施。房地产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既关连其它产业发展,又关系改善民生。要落实房地产交易的营业税、契税等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落实中央和省政策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办法,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积极组织开展家电下乡工程,结合实施为农服务工程,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发展农村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流通业态。

重视优化消费环境。扩大内需,还必须重视改善消费环境,创造消费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愿望和信心。支持构建城乡居民消费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强商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卫生监管,支持市场整治、流通质检、移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监测,支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帮助企业克服和应对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前经济环境趋紧,企业发展困难加大的背景下,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给突遇寒流的企业增温供暖。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积极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认真落实企业研发支出抵扣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支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推进科技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研发动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沟通渠道。鼓励发展各类科技创新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支持苏北实施示范性强、效益高的科技富民项目。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对引进人才初始创业投资提供资助和贷款贴息。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进实施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财税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县域经济的重点企业、税源大户、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多元化,在继续对担保费和风险准备金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鼓励有条件的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对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组建股份制性质的财务公司、结算中心或互保中心的给予财政补助。加大对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新品开发、产业集聚与公共服务平台及风险补偿等的支持力度。用好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鼓励拥有成果的科技人员进行创业投资,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项目和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抓住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求减弱的时机,鼓励引进海外的领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鼓励收购国外的资源、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鼓励省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动力。及时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用好专项发展资金,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支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帮助企业降低国际市场风险,对参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企业给予保费补助;奖励境内民营企业到国外建立经济开发区和设点办厂;鼓励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对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前期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历史证明,经济危机也会催生大规模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坚持调优调高调轻的方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更大成效。

积极提升先进制造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装备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高新技术“双倍增”计划,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对获得“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的企业奖励。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文化精品生产等文化产业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和商务服务、城乡科技与市场服务、国际会展业、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连云港开放、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实施沿江开发奖励、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园中园奖补、经济薄弱地区新增收入省集中全返奖励、全面小康推进奖励、财政收入增收奖励等促进区域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努力推进节能减排。支持节能新技术推广、技改与淘汰落后设备奖励、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节能奖励及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重点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

(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健全支农惠农政策体系。要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健全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强化各项支持农业发展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高效设施农(渔)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项目扶持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培育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加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运及精深加工、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农业工程与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丘陵山区、黄河故道、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煤矿塌陷地治理和滩涂开发。继续完善各项涉农补贴制度。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把油菜纳入良种补贴。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的奖补资金,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进一步加强“一折通”发放管理,确保粮食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的各项改革。推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建立多元化“三农”投入机制。建立“三农”贷款奖励制度,对新增“三农”贷款给予一定风险补偿,对在乡镇新设具有信贷功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奖励,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给予50%奖励。支持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继续巩固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增强农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支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力度,加快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对流转土地农民给予补贴,确保农民的土地收益。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促进建立村级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兴办农村人才工程、农民健康工程、为农服务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村环境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等农村六大工程。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淮河、太湖、里下河、沿海、滁河等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支持通榆河北延送水和航道工程、海堤达标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桥改造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增强农村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实施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适当放宽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条件,采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率,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免费培训力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财政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力度,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把城镇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关注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完善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的财税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巩固完善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补助办法,引导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积极探索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持做好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跨行政区域转移接续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推动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推进征地、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三同步”,确保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逐步解决困难和破产关闭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制定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城乡低保制度,继续落实与价格上涨联动的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低保对象物价补贴。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加大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的生活救助力度,进一步支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上得起学。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支持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房租赁补贴范围,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支持解决4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六)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政策。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引导高校加快内涵发展,支持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继续支持高校“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推进省属高校化解基本建设债务工作。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支持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年底前实现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人才培训。

鼓励发展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加惠民演出场次,支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省级文化集团做强做大,加强省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备战第11届全运会和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支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平安*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基层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条件,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支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信访救助等工作,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支持增强我省防灾减灾、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体系和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安排好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和装备建设经费,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还要做好经费保障,确保“两费”停征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继续落实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收入分配、转移支付和奖励激励三大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研究制定省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强对县乡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划分的指导,合理确定乡镇必需的财力保障水平,保证乡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需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要求,推进生态保护、产粮大县等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

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协调省、市县、乡三级财政之间管理关系。全面理顺省对市县、市对县预算外收入分配事项,取消不符合财权与事权匹配要求的集中收入项目,规范预算外资金分配和管理关系。鼓励市级财政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指导和帮助,对省管县后,市对县专项拨款补助增长进行奖励。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苏北苏中经济欠发达地区总结推广灌南等县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管理体制,改进县级对乡镇的财政管理办法,创新专项等大额经费管理方式。继续推进苏南、苏中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研究制定《省级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省级预算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结合。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继续推进公务卡制度,研究建立省级财政性资金动态监控系统。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推进收费基金制度改革,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建设,指导和推进市县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工作。

完善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健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去年发展类专项资金整合的基础上,要继续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对其他存量资金也要加大整合力度。并要结合增量资金安排,加大力度推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探索“竞争立项”、“招标立项”新办法新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分配的透明度、公开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健全财政跟踪监督问效机制。积极推进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融财政监督于财政管理全过程。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试点,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全面推开绩效评价工作做好准备。把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完整有效的财政监管体系。要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重点检查,加强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且管理基础较好的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监督试点。逐步将财政监督结果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编制和专项资金使用分配的重要依据,促进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专项分配机制。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在全省实施新版预算管理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努力建成各级财政内部、财政与本级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省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决算即时生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规范财政管理,促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落实中央财税改革措施。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态,及时研究和反映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实施好燃油税改革,积极配合做好交通部门人员安置和我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撤消工作,确保交通部门正常运转,确保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关注中央对下体制调整。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转移现象,妥善处理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支持引进总部经济。

(八)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社会问题错综交织。财政部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履行好财政职责,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把握大局的能力。财政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站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上,审时度势,找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财政政策和资金的着力点,用全球视野和全局观念来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与政策支持。二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收支矛盾越突出,越能考验我们的理财能力和水平。面对大量复杂的资金需求,应努力把握好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分配资金,坚决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落实;应努力把握好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百姓之间关系,自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决控制和压缩不合理的支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解决突出问题,又要考虑财力承受能力,坚决控制和压缩各种不切实际、超财力可能的支出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创新创优的能力。要自觉对照科学发展观,敢于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积极学习新知识指导财政工作、主动运用新技能推动财政工作。在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的基础上,要抓住当前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研究深层次、前瞻性的规律问题,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财政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把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争取早到位、早见效,关键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强化服务意识,淡化权力观念,真正做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改进服务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部门破解发展难题;到基层去总结经验,寻找办法,支持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服务效能,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要养成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水平。机关各处室之间必须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特别是对涉及职能交叉的事项,要多协商、勤沟通、快落实,通过配合补位提高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制定的《实施办法》。一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要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一级抓一级,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二要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政策法规的制定、财政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安全目标实现的全过程之中,依托严格的制度约束和严密的监督制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钱。三要继续强化财政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全省财政干部要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严格要求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提高拒腐防变意识。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树立财政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