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预算计划草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政预算计划草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财政预算计划草案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人文*、活力*、和谐*这个目标,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大财政收入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解决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中央和省上要求,*年财政预算编制较往年有所变化:一是为了体现预算的完整性,从*年起,各级政府要将上级的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全部编入本级预算,同时在本级预算中反映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及补助。二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年要以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年度预算。因此,*年财政预算编制内容和口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GDP增长13%的目标,*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0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6.2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可比增长(下同)14.5%,比*年预算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基金收入安排10.46亿元。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796936万元,增长15%。其中工商税收727023万元,增长15.5%;契税收入55723万元,增长18%,耕地占用税收入14190万元,下降5.9%。

——非税收入165474万元,增长11.2%。

*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50.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41.82亿元,增长15.1%;基金预算收入建议安排8.98亿元。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316782万元,增长14.3%。其中:工商税收296187万元,增长14.6%;契税收入20595万元,增长10.5%。

——非税收入101401万元,增长17.5%。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400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38348万元;罚没收入22303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7400万元;排污费收入4400万元;其他收入4950万元。

总体看,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做上述安排是积极稳妥的。

从增收因素看,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将促使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以地铁2号线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动工,将推动我市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四区两基地”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将继续增强;“六方案一规划”和工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和落实,将进一步促进我市五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消费市场将日趋活跃。这都将为财政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财税政策的日益完善,征管措施的不断加强,也将为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从减收因素看,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再次收紧土地、资金闸门,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将受到严重制约;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以及银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大唐电信、庆安制冷等一批重点税源企业增速放缓、效益下滑,加之国家可能出台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税制改革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将受到影响;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增收潜力有限。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

按照上述收入计划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6.7亿元,加中省补助收入和上年基金结余收入50亿元,减上解中省支出18.72亿元,全市总财力为137.98亿元,其中市级总财力为81.13亿元。

今年财力虽有所增加,但增支因素增多,收支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国家从*年7月1日调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要在今年全额兑现,适当调增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和车辆燃修费标准以确保市级机关的正常运转,支持“六方案一规划”、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以及“都市农业”的投入力度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市所有农村全部纳入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投入,落实扶助困难群体“八项政策”以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等都将增加大量支出。

根据财力情况,今年全市和市级财政支出安排的原则是: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方针,在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按时发放、调资的足额兑现和国家机关正常运转支出的基础上,新增支出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财政支出领域倾斜。

按照上述原则,*年全市财政支出安排137.98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可比(下同)增长23.2%,其中:市级安排81.13亿元,增长19.4%;区县安排56.85亿元(代编数),增长29.1%。

全市财政支出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7519万元,增长16.3%。

——公共安全和国防支出126222万元,增长14.1%。

——教育支出210080万元,增长37.4%。

——科学技术支出18911万元,增长30.8%。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439万元,增长2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468万元,增长18.3%。

——医疗卫生支出64043万元,增长43.5%。

——环境保护支出13068万元,增长25.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6302万元,增长19.9%。

——农林水事务支出59636万元,增长31.2%。

——交通运输支出13237万元,增长15.2%。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75314万元,增长15%。

——其他支出118604万元,增长32.5%。

市级财政支出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644万元,增长11.2%。

——公共安全和国防支出74813万元,增长12.9%。

——教育支出52747万元,增长37.5%。

——科学技术支出14395万元,增长35.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220万元,增长29.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029万元,增长22.9%。

——医疗卫生支出34295万元,增长43.4%。

——环境保护支出12844万元,增长26.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1007万元,增长18.6%。

——农林水事务支出37108万元,增长25.3%。

——交通运输支出9802万元,增长7.3%。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71518万元,增长13.8%。

——其他支出49885万元,增长21%。其中:总预备费14991万元,占市级总财力的1.92%,符合《预算法》的规定。

三、*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促进经济发展,支持活力*建设

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进一步整合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和积聚效应,支持“六方案一规划”的实施,支持“四区两基地”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机制和担保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体制改革,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大力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要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特点,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税基。

(二)强化收支监管,确保预算全面完成

进一步加强经济财政和税收分析,挖掘增收潜力,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办法,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税种的监管。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清缴欠税,堵塞征管漏洞。加强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契税直征办法,落实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措施。进一步加强财政、土地、国资等部门的配合,强化国土出让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管理。与此同时,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安排各项支出,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铺张浪费,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年预算圆满完成。

(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党的农村工作方针,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有效整合农业农村各项建设资金,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区县加大支农投入,构建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重点支持农业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办法。增加农村低保投入,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农村卫生院(所)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力度,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困难群众子女“上学贵、负担重”问题。继续实施“农村广厦”工程,缓解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困难。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乡镇文化站(室)工程等农村文化建设项目,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镇债务,努力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

(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和谐*建设

坚持“有保有压”,调整支出结构,适当集中财力,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支出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增加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落实低保政策,制定临时性社会救助政策,完善困难群众子女入学制度,解决特困人群的生活困难。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落实廉租房政策,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和贫困家庭住房问题。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突出抓好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工程等建设项目。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支持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医药质量监督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公共卫生防控经费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条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加大对基层政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办公设施和办公条件,促进基层政权建设。大力支持“平安*”创建活动,重点解决好基层政法单位在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好市属国企和中省下划企业的改革改制及资产重组,加快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移交各项工作落实,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和解决遗留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五)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市与区县财政体制。规范市对困难区县转移支付制度,协助做好财政“省管县”试点工作,巩固省、市、县联动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长效机制。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建立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完善项目预算编报办法,在区县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在市本级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选择部分区县进行试点。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拓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程序,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收入分配。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资产家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预算管理以及推进财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确保各项资金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收入征管质量和重点专项资金检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手续,堵塞管理漏洞。扩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范围,完善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各项专项资金的追踪问效制度。继续抓好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提高采购效率,节约使用财政资金。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重点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评审,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强化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年财政改革与发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文*、活力*、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