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广电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广电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广电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计划

2009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围绕全市“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的战略总目标和“增长为先、转型为本、创新为魂、民生为重、稳定为基”的工作主线,以“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为己任,坚持海洋文化主题,全面对接大桥时代,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位。

一、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

(一)加快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以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为亮点,以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或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四级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市本级要加快以新城海洋文化艺术中心、海山文化大厦为重点的场馆设施建设;同时,探索建立有利于提高公益性文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办法,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整体效应。县(区)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影剧院、文化广场,博物馆或展览馆等设施和功能。乡镇(街道)要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行政村和相对独立的自然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全市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继续开展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和市海岛文化百花乡镇创评工作,组织开展“两项工程”复查,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文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平台,加强基层服务点建设;完成本局及下属各级文化机构网络软硬件资源规范、调整与整合任务,完成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并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文化产业资讯服务网和网上办公中心。

(二)提高公共文化生产和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机构、艺术院团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送文化”“种文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大桥贯通沿线的乡镇、村(社区)为重点,全市全年送戏300场以上(其中市本级80场以上),送电影5000场以上(其中市本级288场以上);加大基层文化培训辅导力度,市本级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培训班35期,培训900人次以上;指导和规范城乡社区(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充分考虑大桥效应,进一步提升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进一步发挥市级公共文化阵地的公益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市群艺馆要增加公益性培训和展览的频率,提高服务能力;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实行全免费开放制度,增加藏书、藏品的数量,提高质量,市图书馆馆藏图书量增加10万册以上;要开展服务市民的各种文化讲座和专题展示活动。开展公益性文化品牌活动,以“文艺大篷车”下基层演出、“新年演出季”、市民大讲堂、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文艺进社区”和“文化三下乡”活动,引进并举办各类精品演出,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各项群文活动,办好群众参与广泛的公益性民间民俗活动,以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群文活动,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群众生活。同时,积极实施困难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工程,推行“文化阳光卡”制度,保障困难群体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演出等基本文化权益。

(三)推进海洋文化精品创作。加强文化交流,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文化机构、团队和文化艺术名家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鼓励与支持本土及外来文化名人、艺术名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争取建立国家级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创作采风基地,同时在每个县(区)各建立1个采风点。开展具有一定水准的文化艺术创作排演工作,创作排演越歌音舞剧《东海明珠》,争取在10月底之前试演,并开展交流演出;在《东海水·渔家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东海谣》(暂名)大型海洋风情歌舞的创编,并尝试佛教类题材的剧本编写工作。组织举办“*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艺术展”,以艺术展为平台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创作和展示活动,全方位展现近年来我市文化艺术成就。加强对各个艺术门类的指导,组织群文业务干部采风活动,完成主要作品的创作生产,创作生产出一批具有海洋文化特征,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佳作,参加省和国家“群星奖”评选,冲刺国家级奖项。积极创造条件,举办、承办*群岛海洋类歌曲征集、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进*、全省音乐新作群星奖大赛、全省全民阅读活动开幕式等省级以上群文活动或赛事。同时,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和优势,积极参与大桥贯通、纪念建国60周年晚会的策划工作。

(四)强化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体系,提升广播电视的技术防范能力。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建设任务和广播“村村响”工程,使全市低保户免费安装并收看电视节目;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对农(渔)服务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要求将“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延伸到渔船;加快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研究和加强对新媒体、新业务的监督管理,逐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监管,提高广播影视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综合评估工作;继续深入查处非法安装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和引进播出境外节目的行为,开展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乡镇(街道)创建活动。

(五)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加强出版物管理。整合系统内《*文化》、《*文博》等资源,编辑出版综合性期刊《文化昌国》;继续做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审核、审批工作,规范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开展电脑软件、音响制品、图书资料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续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建立健全出版物审读监管制度,以技术层面为重点开展全市出版物审读工作,定期编写审读报告,开展优秀报刊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促进印刷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印刷行业管理,组织印刷(复印)企业厂长经理法规培训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召开全市印刷(复印)企业统计工作会议,掌握全市印刷(复印)企业发展状况,监督出版物委托承印情况,扶持印刷(复印)行业的技术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营能力,推进印刷行业健康发展。

二、以服务和监管为手段,促进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经营与管理体制改革,培育一批优质文化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文化经营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各类专项执法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调整市场结构布局,提升文化市场的发展潜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特别是产业集聚区的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力度,研究制定全市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意见和措施,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量,促进全市文化市场均衡发展。在不断深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各个领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基础上,继续重点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问题,查缴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监管,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加强典型引领。在加强有效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文化市场的典型引导工作。调查掌握各门类市场经营管理基本状况,完善网吧、娱乐场所等规划管理,促进行业发展。推进文化市场行业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示范经营单位评选活动,树立一批文明诚信、遵纪守法、善于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引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成立一批行业协会,以协会带动行业发展,推进行业自律,倡导文化市场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文化市场行业良好形象。

(三)巩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改进行政管理,强化科技监管,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运营的高效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文化市场协作机制、评估机制、信息机制、培训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等“六大机制”,理顺市与县(区)执法工作的管理机制,发挥市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的指导监督作用,推进文化市场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

(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突出主题,创新载体,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市民自觉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法制环境。

(五)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执法人员力量,按省有关标准积极争取落实市、县(区)文化市场执法队员编制数。加强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效能。

三、以政策扶持和行业指导为保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行业指导。积极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功能,完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文化产业近期、远期发展战略目标。编制*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和项目库,向全社会推介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和海岛地域特征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新型文化产业落户*。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合作1~2个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在现有网吧协会、娱乐业协会、印刷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适时争取组建文化产业协会(总会)。

(二)发展特色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对于尚未形成品牌项目但已经被发掘、开发的文化资源,如*锣鼓、*渔民画、*渔歌等独具海洋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研究文化产品向文化旅游商品的转化途径,通过文艺表演、文化旅游纪念品制作、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等方法推动海洋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形成。着力开发具有潜在经济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尤其是演艺业的发展,如印象普陀、海岛渔家戏等,结合文化保护打造1~2个渔家文化村落和文化主题岛屿。同时积极探索海洋、海岛影视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改善影视拍摄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著名影视制片人到*拍摄影视剧,带动桃花、朱家尖等影视旅游基地的发展。对于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文化节庆活动,着力加强品牌资源的提升和整合。

(三)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保障政策。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投资融资政策、产业人才政策等各项经济、人才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文化产业的贴息、补助和奖励,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引导全社会多元投资体系的形成。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四)发挥局属文化产业单位职能作用。*艺术剧院要根据群众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引进各类适合不同群体观看的不同档次不同门类的演出,培养市民文化欣赏和消费的习惯,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城市品位;同时,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参与本市大型节庆活动的策划和承办,发挥演出公司的中介作用,做大做强节庆产业。电影公司要找准定位、创造品牌,进一步拓展电影市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快影院连锁建设步伐,巩固本地电影行业阵地;面向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影院的上座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佳化、规模化和持续化;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提高文化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活力

(一)进一步理顺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范机构设置。加强全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统筹与协调,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市、县(区)、乡镇(街道)等各级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符合*实情,并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分类推进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剧团、剧院等准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艺术生产机制、营销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上下功夫,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电影公司、演出公司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服务活力。重点抓好院团制改革,*市艺术剧院挂牌成立,并实行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逐步打造一个以剧场为依托、演出团体为骨干,融演出、策划、艺术生产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品牌化艺术团队,逐渐提高市场化、商业化运营能力。

(三)深化文化行政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党委政府指导下,推进“*市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年底之前成立*市文化联谊会。通过政府部门牵头、合作经营、股份投入的方式发展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

五、以加强文化规划和理论研究为指导,科学、有序推进全市文化建设

(一)加强文化规划研究与制定。制定全市文化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尽快完成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战略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同时,按照全市文化中心的定位,抓紧研究制订新城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策略,合理布局新城文化服务网络。

(二)深化海洋文化研究。积极发挥文化部门的人才优势和职能作用,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对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内涵、途径、载体及海岛城市美学、群岛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指标体系;借助地方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开展在水下考古、渔家民俗、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课题研究。

六、以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切入口,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并完成野外普查工作,启动*文博系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争取公布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以同归域修复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文物修缮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维修工作,按照*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要求,争取启动系列历史名人纪念馆建设工作;促进文物行政许可的规范化;完善水下考古工作站工作职能,结合陆上文物普查,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工作,并在适当季节与*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开展水下探摸;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文物违法动态预警系统;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市博物馆的展览功能,在加强固定陈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精品陈列,进一步打造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围绕大桥主题,举办“大桥连岛工程”专题展;鼓励民间保护和收藏,建立健全能展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方便市民和旅游者参观的博物馆网络。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争取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备相应的专业专职人员。进一步深化非遗普查成果,加大收集整理的力度,完善非遗保护名录。重点抓好渔农村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开发具有海岛特色的民间艺术及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文化村落和原生态文化传承人,扶植一批具有渔农村民俗特色的民间展览馆、陈列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

七、以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推动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县(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公共文化服务实际需要,根据市有关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落实文化专业干部,建立条块结合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干部管理机制,文化干部专职专用。同时,实行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保持基层文化队伍稳定。推行社区专职文化员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县(区)建立社区专职文化员队伍,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组织,有人落实。

(二)实施海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相关继续教育,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文化人才聚集,优化队伍结构。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艺术创作、文化管理、产业经营人才到有关院校进修,并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加强机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按照“局领导提升决策能力、中层提升执行力、一般干部提高责任心”的要求,分类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离退休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教师和其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企业及基层渔农村提供志愿文化服务。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开展以文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参与基层渔农村的文化建设。

八、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载体,树立文化系统良好社会形象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省委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根据市委“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围绕全市文化工作中心,结合“五型”文明机关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年”建设活动,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观。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加强党群工作。按照“围绕文化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开展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着力抓好局属单位党组织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着力从教育、制度、监督、查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惩防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廉洁自律教育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发挥文化部门资源优势,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努力营造崇廉倡廉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及系统内各类团体、协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继续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关心老同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三)开展“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年”建设活动。加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制定实施《局工作规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各类机关工作和办事制度,编制工作流程图,探索机关工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等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档案建设,拓展档案建设的外延,在抓好传统档案建设的同时,重视建设艺术档案、非遗档案、文物档案等特色档案。丰富档案建设的途径,重视档案的电子化建设。组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创建活动和档案建设达标活动,实现以档案促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工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工作督查,健全机关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深入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廉政型“五型”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引导全体机关干部积极参与“五在前,五争当”活动,不断提高文明机关的创建水平。落实创卫、精神文明创建、公共卫生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重点抓好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国六十周年和迎接大桥时代系列宣传等主题宣教活动,主动发挥文化系统资源优势,实现“以文育社会、以文兴产业”,为全市实施“两创一促”总要求和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交流活动,支持各类文化机构创立文化特色品牌,打造文化精品,切实做好本土文化的对外宣传和整体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