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学布局规划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了促进全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即“双高双普”)的目标,根据省市有关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布局现状,特制定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20年)。
一、基本情况
年底,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38所,其中高中3所,职中2所,九年制学校5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初中19所,完全小学104所,幼儿园4所。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县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农村教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定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惠及最广大人民的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以规模促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全县中小学达到合理的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先建后撤的原则。列入撤销范围的学校,在并入学校改建、扩建任务完成,能够满足教学、生活需要时再予以撤并。
(三)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已被列入撤销范围的学校,从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四)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统筹的原则。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周期、育龄人口变化周期以及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人口变化目标,在撤点并校时适度考虑人口低谷期与高峰期的教育需求变化和学校建筑使用年限之间的关系,基本做到学龄人口低谷期校舍不浪费,学龄人口高峰期校舍不过度紧张,同时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小班化教学发展趋势的需要。
(五)学校功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学校布点时既考虑学校的教育功能,又考虑文化辐射功能和非常时期安置灾民的特殊功能,使学校建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城镇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积极促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顺利实施。
(六)确保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严格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进行登记管理》通知规定,凡列入撤销学校的校产属国家集体投资的,原则上由教育系统调剂使用,确需改变用途的,由教育、财政部门及闲置校所属镇联合审定,并经县政府审批后改作他用。
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规划
(一)中期规划(—2015年)。
—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全县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均衡发展等趋势,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调整。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和服务半径的基本原则是:1万人以下的镇设1所中心小学或设1所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义务段生源在500—700人之间);2万人左右的镇设1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暂保留2—3所非寄宿制完全小学;3万人以上的镇设1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暂保留3—5所非寄宿制完全小学。寄宿制初中、寄宿制中心小学服务半径7.5公里。非寄宿制小学服务半径2.5公里。高中学校服务半径15公里。普通小学按240人规划,中心小学按600人规划;县城和蔡家坡镇初中按1500人规划,其他镇初中按900人规划。
到2015年,各学段布局调整的规划目标如下:
1、普通高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蔡家坡高级中学、益店高级中学。
2、职业高中1所:县职业教育中心。
3、特殊教育学校1所。
4、义务段初中16所、小学54所。
5、十二年制学校1所:陕九学校。
6、九年制学校3所:陕汽学校、西机学校、七0二学校。
7、公办幼儿园28所。
中期达到的效果:
1、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完成。在保留的16所初中中,已改建和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的初中6所:县一中、蔡一中、蒲村初中、安乐初中、故郡初中、孝子陵初中。到年计划建成新的寄宿制初中7所:青化初中、益店西街初中、麦禾营初中、祝家庄初中、枣林初中、县三中、五丈原初中。到2015年将县二中、马江初中、蔡二中3所初中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全县初中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另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刘家塬中学旧址改建,寄宿制,容纳300名学生)。
在保留的54所小学中,已建成和新建的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小学有5所:蒲村镇鲁家庄小学(旧校舍改建)、明德小学、曹家三原小学、联合小学、安乐落星堡小学(旧校舍改建)。到年,将青化镇中心小学、蒲村镇中心小学、益店镇中心小学、雍川镇麦禾营中心小学、祝家庄镇驸马庄中心小学、故郡镇常马中心小学、枣林镇中心小学、故郡镇禹王庙小学8所小学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到2015年,将安乐中心小学、雍川镇马江中心小学、益店镇宋村小学3所小学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改扩建落星堡中心小学、鲁家庄小学师生宿舍。全县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其中建成寄宿制完全小学14所,每个镇达到1所。
2、各校点能满足各类学生上学需要。
(1)高职中学校5所:高级中学(4000—5000名学生)、蔡家坡高级中学(3000名学生)、益店高级中学(2000名学生)、县职业教育中心(2000名学生)、陕九学校高中部(1000名学生)。5所学校可容纳12000—13000名学生。2015年16—18岁人数约为14306人。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到来时,4所高职中最大校容达到15000人左右,完全可以满足高职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期的教育需求。
(2)初中16所,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初中部,每校平均规模按900人计算,可容纳学生18000人,2015年13—15岁初中段学龄人口约为12071人,平均每所初中规模为710名学生。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初中段学龄人口总数为15000—18000人之间,全县初中校舍可满足初中学龄人口就学需要。
2015年县城内有4所初中(含已按1200人标准建设的孝陵初中),可容纳学生7500人。蔡家坡镇有4所初中,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初中部,可容纳学生8000人。县城和蔡家坡初中校舍完全能满足进城落户学生和插转学生就学需要。
(3)小学54所,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小学部,每校按500人计算,可容纳29000人。2015年6—12岁小学段学龄人口约为21027人,平均每校规模为412名学生。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小学段学龄人口总数为24000—30000人之间,校均规模可达到400—600人之间,小学校舍可满足小学学龄人口就学需要。
2015年县城和有11所小学,蔡家坡镇有18所小学,每所小学按平均400人规模计算,29所小学共容纳11600名学生,完全能满足进城落户学生和插转学生就学需要。
(4)公办幼儿园28所(含县城、蔡家坡地区规划幼儿园8所)。每园规模按360名幼儿规划,可容纳10080名幼儿。2015年我县3—5周岁幼儿人数约为10050人。据预测,下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每年出生人口在5000—6000人之间,28所公办幼儿园加上民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期幼儿园数完全可以满足18000名左右的幼儿入园需求。到2015年新建的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和城关幼儿园完全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蔡家坡城区新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再加上企业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同样也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
(二)长期规划(2016—2020年)。
随着城镇一体化和镇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2016—202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围绕县城、蔡家坡地区和撤并的中小学实施,各学段布局调整的规划目标如下:
1、普通高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蔡家坡高级中学、益店高级中学、陕九高中(蔡中能征地新建或扩建,则撤销该校高中部,不能则变为蔡中分校)。
2、职业高中1所:县职业教育中心。
3、特殊教育学校1所。
4、义务段初中14所、小学52所。
5、九年制学校1所(枣林九年制学校)。
6、幼儿园28所。
长期规划达到的效果:
1、满足人口变化周期需要。学龄人口变化周期约为30—35年(即一个人从出生到他的孩子开始上学)。至2020年左右,我县学龄人口总数有较小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我县3—5岁幼儿人数约为11560人,6—12岁学龄人数约为23465人,13—15岁学龄人数约为8665人,16—18岁学龄人数约为10131人。到2020年,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8所,平均每所幼儿园规模约360人;小学52所,平均每所小学规模约450人;初中14所,平均每所初中规模约600人;高、职中5所,平均每所容纳约1700人。各学段学校(园)数均可满足学龄人口就学入园需要。县城、蔡家坡地区学校也能再接收40%的农民进城落户子女上学,各镇寄宿制学校都能满足学生全部住宿,全县中小学布局基本上调整到位。
2、满足校舍建筑周期需要。建筑物使用年限约为50—80年。灾后重建项目校和改建、新建校舍均按寄宿制学校标准建设,70年左右产生危房的几率较小。规划建筑的校舍既能满足学龄人口高峰期入学需要,也能满足特殊时期灾民避难需要。
3、适应教育改革需要。一是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优化,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二是能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部分空余校舍转办幼儿园,分流部分中小学教师到幼教岗位和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岗位,师资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五、保障措施
在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与受教育权利放在第一位,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工作原则,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一)大力宣传,提高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思想认识。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促进当地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它将有利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最大程度地优化和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到学生自愿、家长理解、干部配合,逐步使调整方案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具体落实调整规划、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生源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群众的可接受程度,减少和避免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协调,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县教育体育局和各镇、村、组要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下,合理处置空余校舍资源,空余的校园校舍首先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或用于农村的文化事业。撤并学校的所有可动资产,一律并入新校,任何集体和单位不能挪用。
(四)多措并举,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保障和完善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管理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好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安全问题。
(五)加大投入,确保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充分利用中小学灾后重建资金,搞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二是争取国家“十二五”教育投资项目,抓好非灾后重建计划保留校各类项目建设;三是争取中央、省、市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资金,加大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力度;四是县财政从年起,每年列支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学校扩建征地、学校设施添置、操场建设等支出;五是学校合理使用公用经费,按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使用规定,科学编制资金使用方案,确保用于图书仪器、实验器材等教学设施添置费用的支出比例。
(六)科学分流,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在优先保障文化课教师的前提下,富余教师先应聘同级学校生活教师岗位,同级生活教师岗位聘用满后,依次降级聘用到下一级学校教学岗位或生活教师岗位。教师分流聘用时尽量照顾专业特长,具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的优先聘用到学前教育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