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业发展规划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工业发展回顾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工业发展总体思路,坚持扩总量、调结构、强基础、增后劲,促改革、谋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主要表现在:
1、工业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期间,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末,新增规模企业290户,规模企业总数达到63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34.5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22.2亿元,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9:52:29,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接近80%。先后建成了大唐彬长电厂、彩虹玻璃基板、天宏多晶硅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了西瑞集团、延长石油集团、新加坡嘉里集团、华鲁钢铁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落户,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2、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新兴产业较快发展
支柱产业竞相发展,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强。已形成了能源、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八大支柱产业。年底,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4.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4%。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经过培育和发展,以西航制动为代表的航空产业集群和以天宏多晶硅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3、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期间,我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和载体建设。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51个。其中:西北医疗集团公司西诺牌牙科综合治疗机获中国名牌产品,步长脑心通、华电牌覆铜板系列产品,宝塔山牌油漆,雅迪丝牌服装面料、红星软香酥、珍珠牌化肥、高索牌钢丝钢绳等荣获省级名牌产品。
4、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期间,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玻璃厂、西北国棉一厂等16户等企业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对市进出口总公司、市印染厂、焦化厂等企业进行了改制,核销金融债务41.13亿元,安置职工5万多人。改制后的蓝星玻璃、西北一棉股份有限公司、如意广电科技有限公司、华星工业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轻装上阵,焕发了生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5、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聚集效应明显增强
期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在重点打造高新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彬长旬能化基地、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基础上,加大县域园区建设力度,形成了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乾县纺织工业园、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26个县域工业园区,入驻园区的规模企业300多户,完成工业产值超过600亿元。
6、工业增长措施得力,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全市上下落实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工作思路,基本形成了重视工业、狠抓工业、工业兴市的发展氛围。制定了多个地方性宏观指导办法、意见、纲要、规划。涉企部门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工业热情不断提高。市县两级领导及主管部门深入企业排忧解难,深度研究区域经济实情,认真谋划发展途径,跟踪服务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发展优惠政策等参与经济指导经济建设,工业大发展的热潮正在掀起。
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结构仍不尽合理。重工业比重偏大,终端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三是多数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四是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不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企业规模不大,大企业、大集团少且带动作用不足。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一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咸经济一体化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确立了我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核心城市的重要地位,西咸产业同布、产业协作、错位发展,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二是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的产业转移日趋增强,为我市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外部动力。三是全会提出的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将促进我市航空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市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四是我市拥有的资源、区位、产业和人才优势,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发挥,实现跨越式发展。
2、面临挑战
在抢抓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结束,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二是我市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化工产业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压力增大;三是我市纺织电子等传统产业受人才、资金、技术影响,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四是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还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三、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提升工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发展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改造提升、深化改革、投资带动、循环发展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末累计下降16%,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1、扩张经济总量。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8%左右,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达到900亿元以上。其中产值过100亿企业达到8户、过50亿企业达到10户、过10亿企业达到50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2、提高创新能力。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户数达到2~3个、省市企业技术中心户数达到40个、国家级名牌产品3~5个、省级名牌产品6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5户。
3、加大工业投入。到2015年,工业投入年递增16%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
4、加快结构调整。做强石化、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建材、电子信息、医药、纺织等“八大”传统产业,着力培育航空、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格局,构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
5、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末累计下降16%,SO2排放强度、COD持续下降。
6、推动“两化”融合。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0%实现管理信息化,7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50%的骨干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打造23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企业“两化融化”示范项目50个。
7、大力推动国企改革。“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资产重组工作力度,完成市纺织集团公司、市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和水务集团等集团公司的组建工作;通过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公司制改造等改制形式,积极稳妥推进西北二棉集团公司、兴平造纸厂、粮油机械厂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鼓励优势企业面向国内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具备条件的股份制企业上市,促进股份多元化。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规范运行、有效制衡的企业新机制。
8、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全面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5户。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石化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橡胶化工、肥料化工等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煤制醇醚、煤制烯烃、汽车轮胎、清洁燃油以及煤制精细化工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神华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煤化公司100万吨煤基二甲醚、彬长60万吨烯烃一体化DMTO项目、长庆石化500万吨扩能改造、延长集团年产2000万条子午轮胎、兴化综合技改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长庆石化、兴化集团、凯迪橡胶、西北橡塑研究院、化工等优势企业集团、大公司,实现石化产业大发展。石化工业年增速18%,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
能源工业依托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以煤炭开采、火力发电为主,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重点发展精洗煤、煤转电、瓦斯和煤矸石综合利用。抓好胡家河600万吨等煤矿开发、彬煤2×200MW煤矸石电厂、大唐彬长电厂(二期)、国电永寿电厂、彬长新民塬电厂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支持彬煤公司、大唐彬长电厂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化势,把彬长旬能源化工业基地建设省级示范基地,以彬长旬煤电一体化项目等为基础,培育煤电化产业集群,延长煤炭工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能源工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能源化工年均增速19%,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装备制造工业依托我市装备制造科研力量和大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以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船舶机械、建筑机械、石油机械、煤矿机械、纺织机械、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宝石钢管钢绳、莱茵电梯、四达汽车、风润新能源、法士特专用车、德国电器公司高压开关生产、乾县广西安高科集团铝型材及管型材生产线、秦风汽车制动系统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以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基地为核心,渭城、秦都、泾阳、三原四足支撑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群,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打造西部地区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工业年均增速17%,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430亿元。
食品工业立足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企业群体较多的优势,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抓好果汁及软饮料、烘焙食品、乳制品、粮油、肉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西粮实业、雨润集团、金龙鱼、通达果汁、女皇果蔬、华龙集团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丰益、正大、红星软香酥、金醇古酒业、关中食品等企业的技改项目,加快兴平、武功、三原、泾阳、礼泉等食品工业园区建设。食品工业年均增速15%,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建材工业依托我市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卫生陶瓷、管材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抓好礼泉海螺水泥、乾县众喜水泥、兴平台玻、华特玻璃纤维、旬邑中达、彬县粉煤灰二期工程、北新集团等项目建设。形成以水泥工业、玻璃工业为主体,以煤建材、冶金建材和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工业体系。重点建设泾阳县至乾县的水泥工业走廊,形成渭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兰星公司、台玻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优质浮法玻璃生产及玻璃后加工;北部县区重点培育以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加工企业群。建材工业年增长率21%,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210亿元。
电子信息工业依托我市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的优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抓好液晶玻璃基板、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子材料、广播发射机、卫星接收机、彩色电视机等产业。重点抓好彩虹集团玻璃基板、广东生益科技公司覆铜板、偏转集团液晶显示器、如意广电及陕康佳电子整机等项目建设。努力培训软件产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巩固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速16%,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工业产值达到170亿元。
医药工业依托我市中医药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以现代新型中药、保健产品以及医疗器械等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研发生物制药、国家级一、二类新药。抓好白鹿制药、西北医疗器械牙科综合治疗机等企业扩能改造,重点培育康惠集团组建及筹划上市,抓好33户GMP认证医药企业的升级进档。重点扶持步长制药、海天制药、同康药业公司、金裕公司等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力争年均增长1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纺织服装工业依托我市纺织工业现有基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以超薄宽幅面料、天然织物、染色印花、成衣制品为重点发展方向。延长产业链条,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做好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配套,积极培育设计、加工、销售、展销等要素市场,推进纺织业向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演进,使服装等终端产品在行业中占比达到25%以上。重点抓好乾县纺织工业园区银华、晨兴、永丰和泾阳金盾、润浙等扩能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西北二棉、华润纺织、际华新三零印染公司、西北一棉、八方纺织、杜克普服饰、同润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规模,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纺织服装工业年均增速7%,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
航空产业依托中航集团在咸企业,加快建设空港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临空产业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泾渭新区大型飞机客改货基地、支线飞机维修基地、西航公司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西安航空制动、航空电气、宏远航空锻造和四达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航空复合材料、机载电子、零部件制造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航空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渭城区空港产业园,积极筹建“武功航空科技产业园”。力争年均增速16%,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
光伏产业依托天宏和彩虹集团公司,以多晶硅材料、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半导体照明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天宏硅材料公司多晶硅二期生产、彩虹集团太阳能光伏玻璃和半导体照明生产线项目。光伏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再生的新能源,积极完善光伏产业链。围绕光伏产业,发展电路设计、测试、封装业,逐步把光伏产业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以天宏硅业所在的硅电子产业园为基础,建设集教育、研发、商务办公、孵化基地、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高标准光伏产业工业园区,争取建设成国家专业化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力争2015年规模以上光伏产业的产值达到150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树立工业主导思想,发挥行政推动作用
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推动和服务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是坚持市委、市政府制定“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落实措施,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二是突出“一主导三突破六带动”的发展思路,各县市区由常委或常务副县长主管工业,从组织上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三是全市涉企部门树立发展工业的大局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形成支持工业发展的行政合力。四是全力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土地、供气、供水、供热等生产要素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强化督促、严格考核,各县市区要不断完善目标考核奖励体系,把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分解细化,把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二)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建设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工业增长。一是抓住国家投资向西部倾斜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与西咸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认真做好工业项目的征集、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争取实施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二是坚持科学的招商理念,重点引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对我市工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重大工业项目。三是鼓励各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市县各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的责任制,推行项目“保姆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五是实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迎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提高非公经济比重
全民创业的主题和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非公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我市工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一是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发挥创业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壮大创业者队伍,以创业推动我市工业发展。二是加强创业融资支持,建立政府、银行、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创业者和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业者和守信用、具有成长性的非公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三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产业发展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领域。四是营造宽松的非公经济投资兴业发展环境,在注册登记、土地使用、项目建设、行业准入、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工业经济
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各县区根据当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对县域工业园区充分论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和产业聚集作用。二是支持县域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跨区域产业配套和技术合作;加强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促进企业横向联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三是各县市区要把工业发展放在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科学论证,择优引导彰显本地综合优势的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格局,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跃升。
(五)狠抓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是各工业企业要坚持“自主、从严、科学、高效”的原则,针对企业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广泛开展“练内功、挖潜力、降能耗、增效益”竞赛活动,推广成本核算倒逼机制,推广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人才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向质量、管理要效益。二要抓好经营机制转换,抓好市场营销、质量管理、企业决策、聚财理财、安全生产和调适内部分配,以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三要抓好“两化融合”,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管理流程,准确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
产业链延伸能在内涵上和外延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集群,也是产品深度加工、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为基础,在产业链延伸上取得突破,通过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是依托陕重汽、比亚迪和陕柴重工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配套协作,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精密铸造、表面处理、电子仪器仪表等,形成机械配套产业集群。二是依托西北橡塑研究院等,重点发展密封件、管件等,形成橡胶制品产业集群,依托生益、彩虹荧光材料等企业发展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三是依托我市农副产品资源,推进绿色无公害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粮食加工、蔬菜加工、果品加工和肉类加工等,形成绿色食品产业加工集群。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我市新的产业腾飞。
(七)加大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技术中心,改善研发条件,增强技术研发实力,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变“制造”为“创造”。二是瞄准各产业发展前沿技术,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做好CRT电视产品的更新换代;纺织产业重点做好产业链条延伸;医药产业重点做好升级进档;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向大型整机方向发展;石化产业重点做好提升产业规模;食品产业重点向安全、绿色等方向发展;能源产业重点做好煤炭的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建材产业重点做好清洁生产工作。三是强化名牌战略意识,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根据产品特点、消费心理、文化现象等,精心研究,选好牌子,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名牌效应,以名牌来拓展市场。
(八)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把好工业节能降耗的源头关。二是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领域节能水平。三是实施废水、废气、废渣、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工程,加强污染排放治理,实现清洁生产。四是鼓励推行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能源、石化、建材等领域产业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九)扩宽筹融资渠道,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急需进一步扩宽筹融资渠道,为我市工业持续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以加快担保机构的建设和鼓励企业上市、发行债券为契机,搭建融资平台。一是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向有市场、效益好、守信用的企业进行贷款;市内金融机构对市属企业的贷款规模比上年每增加1亿元,给予5万元奖励。二是按照政府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模式,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形成个体私营企业互保、联保机制。创新贷款方式,大力推行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土地储备质押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三是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规范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业绩,实现上市融资。四是鼓励产品有市场、银行信誉好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
(十)加大国企改革,推进资产重组
深化国企改革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必由之路。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盘活资产,妥善安置职工,建立法人治理机制,推进资产重组,最大限度发挥国企管理、技术队伍等优势,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继续加大对现有国企的改革步伐,以国有资产为纽带,吸收社会资本,通过资产重组,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嫁接,增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性,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通过租赁、拍卖、股权收购、参股、净资产收购、经营权收购和协商控股等方式加大国企改制力度,盘活、用活存量国有资产,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和利税收入,扩大就业。四是严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资产处置等关,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全面兑付企业拖欠职工的各项费用。
(十一)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壮大工业发展后劲
积极财政政策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省产业扶持政策,对工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新建厂房(包括研发、仓储、物流用房),减半征收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二是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力度。市级财政继续列支国企改革资金,在土地出让金返还,职工安置、相关税收减免等方面继续享受优惠政策。三是加大财政对工业支持。不断壮大担保资金实力,增加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发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作用,市级工业发展资金在现有8000万元的基础上,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各县市区也要比照执行。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扶持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十二)实施人才战略,促进率先发展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是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保障。我市工业的持续发展,依托于人才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一是制定出台我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千人计划”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采取调动、签约聘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投资创业、合作设立技术中心、研究所、实验室等方式,引进1000名我市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是要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决策能力建立正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表彰奖励,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实现“率先发展”。三是要依托大项目、大企业积极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特别要抓住国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机遇引进领军人才,带动管理团队和创新团队来咸发展。四是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调整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全方位提高各类人才技能的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