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蔬菜行业发展年度规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蔬菜行业发展年度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蔬菜行业发展年度规划

在“十一五”期间,我区蔬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促进我区蔬菜产业进一步升级,做大、做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把蔬菜经济培育成为谯城奋力崛起的支柱性经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明确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根据《全国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谯城区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一、“十一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一)蔬菜发展基本情况

1、蔬菜产业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支柱格局基本定位。谯城区具有悠久的种菜历史,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是谯城蔬菜产业快速膨胀阶段,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到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讨论,给谯城的蔬菜产业的发展定了位,从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解放,目前,我区已取得了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蔬菜生产十强县、安徽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区)、全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安徽省蔬菜信息预警站、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荣誉称号,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5万亩,其中,大、中棚24万亩,日光温室1万亩,年总产量约120多万吨,总产值约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超过30%,农民种菜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品种规模不断增多。全区蔬菜种植品种不断优化,特色蔬菜生产规模化、区域化已经显现,逐步形成了十大特色蔬菜基地,即以观堂、张店为主产地的大蒜(包括薹蒜)基地;以颜集为主的辣椒基地;以沙土、城父为主的苔干基地;以大杨为主的朝天椒基地;以张店为主的韭菜基地;以谯东为主的桔梗、花菜基地;以华佗为主的食用菌基地;以十河、双沟为主的温室黄瓜、苦瓜基地;以牛集为主的山药基地;以五马为主的蒜苗、西葫芦基地。目前我区特色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区蔬菜面积的50%以上。其中观堂大蒜、颜集辣椒、沙土苔干、张店韭菜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每年上市季节车水马龙,产品畅销外地。

3、设施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普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全区有设施栽培蔬菜面积25万亩,占我区蔬菜总种植面积的35.7%,设施蔬菜种植效益不断提高,据调查,大、中棚种植春提前的黄瓜、辣椒、番茄和秋延后的辣椒、番茄,一般亩收入在15000左右元,高的达2万元。十河、双沟、牛集等温室种植效益,平均每亩可达2.5万元左右,最高黄瓜和苦瓜效益每亩达4万元。

4、蔬菜销售网络正在形成,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部定点的蔬菜批发市场坐落我区,目前,年交易额14.8亿元,年交易量达97万吨,其中80%为我区地产蔬菜,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另外,我区的产地蔬菜市场也初步形成,目前初具规模的有观堂的蒜薹市场、颜集的辣椒市场、大杨的朝天椒市场、泥店的韭菜市场等,我区成立了魏都蔬菜配送中心,蔬菜销往上海、无锡等各大城市国际连锁超市70多家等,这些对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起了很大地带动作用。蔬菜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近年发展也较快,具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经纪人39人,蔬菜专业合作社50多家他们疏通了蔬菜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关系,为我区的蔬菜生产、销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5、我区的蔬菜加工、包装、储藏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区有1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亳州市华荣食品有限公司、亳州市菊花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颜集万家红蔬菜加工厂、张店冬瓜加工厂等。主要加工辣椒、冬瓜等产品,年加工量8000吨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我区虽然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蔬菜生产十强县,但对外对内宣传力度不够,主要交通路口无宣传牌,在全国全省报刊上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外界对谯城区蔬菜发展了解较少,不利于我区蔬菜的外销。

2、机械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我区蔬菜生产的质量与效益。目前,我区温室普遍存在整地粗糙,土、肥混合不均,耕作层浅等问题,每年都发生有机肥混合不均,产生气害、烧根,耕作层浅,冬天产生冻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蔬菜产量与质量。如果大批引进、推广、应用小型专用机械,不仅可以提高耕作质量,还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3、蔬菜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市场销售高毒农药还比较普遍,农药标签很不规范,套证现象比较严重,在蔬菜生产上误用高毒农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给我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4、规划不到位。各乡镇缺乏蔬菜发展规划,没有规划出蔬菜发展区域,菜农种植松散,不利于蔬菜园区的创建,使我区的蔬菜亮点散而不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蔬菜生产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基地为依托、加工为重点、增收为核心、调整为主线,继续推进我区蔬菜产业进一步升级,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区蔬菜产业成为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以地方为主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菜篮子”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保证蔬菜生产,又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既要稳定发展城郊蔬菜生产,又要加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既要防止市场供应短缺,又要防止生产过剩;既要使菜价总体保持合理水平,维护消费者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利益,又要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坚持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

4、坚持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近10年的努力,2020年使我区的蔬菜面积增加到8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提高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蔬菜生产总产值达到32亿元,总产量达240万吨,使农民种菜的收入人均达2000元以上。

三、空间布局

加大十大特色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品种规模的扩大,使特色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7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70%以上,提高特色基地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一)在沙土、城父等沿涡沙质土壤,建立10万亩苔干基地。

(二)以十八里、谯东等中药材种植较多的乡镇为中心,建立10万亩桔梗等菜用中药材基地。

(三)以张店为中心,建立5万亩韭菜(薹韭)基地。

(四)以五马、汤陵为中心建立5万亩蒜苗、蒜黄、西葫芦基地。

(五)以大杨为中心发展10万亩朝天椒基地。

(六)以十河、双沟、牛集为中心发展5万亩日光温室黄瓜、苦瓜基地。

(七)以华佗为中心发展平菇、双孢菇、香菇等食用菌和灵芝、猴头“冬虫草”等药用真菌,建立1万亩食用菌基地。

(八)以牛集为中心发展1万亩养生山药基地。

(九)以观堂为中心建立5万亩大蒜基地。

(十)以颜集为中心发展5万亩辣椒基地。

四、蔬菜发展重点

发展蔬菜生产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在特色蔬菜基地和城市郊区,重点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新品种引进、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蔬菜生产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新成果的转化率

加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增加工作经费,提高人员素质,切实提升新成果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培育村级农技推广站,民间科技服务站,农民技术员,技术示范户,多途径开展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完善农残检测体系、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整体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和规范农民生产行为,实现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大面积采用防虫网、粘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膜下滴灌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展高效低毒农药使用补贴,加快高毒农药替代步伐。尽快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制度,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三)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提高种苗质量

在完善双沟新阳光蔬菜育苗中心、张店年丰蔬菜育苗中心等现有育苗基地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在城父、五马、十河、古井等蔬菜发展重点乡镇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主要建设育苗日光温室、钢架连栋大棚,配套遮阳降温、防寒保温、通风换气、水肥一体、育苗床架、基质装盘、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重点推广茄果类、瓜类等蔬菜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确保蔬菜种苗的质量。

(四)整合资源,打造“皖谯养生菜”知名品牌

整合谯城的品牌资源,精心地选出一批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特色鲜明的主导产品,进行认证,加大我区“皖谯养生”菜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我区蔬菜产业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产、供、销体系,推进产、供、销一体化进程

大力扶持基础好、区位优势强、交通便利、有发展前途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形成区域性蔬菜交易中心、集散中心。鼓励发展蔬菜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加快蔬菜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形式的蔬菜产品的产销洽谈、展销、展示活动,为蔬菜的销售拓宽渠道,开批新路子,不断增强蔬菜产业的经济实力和凝聚力,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六)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全区蔬菜发展重点乡镇,规范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扶持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集约化育苗、统防统治、商品化处理等设施,开展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难的问题,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七)培育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蔬菜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积极发展蔬菜的储藏、保鲜、净菜配送等初加工企业,建设蔬菜脱水、冷冻、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等深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超市+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我区蔬菜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八)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扩大新鲜蔬菜的运输半径

鼓励蔬菜配送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经纪人等单位和个人加强蔬菜销售的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蔬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完善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蔬菜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蔬菜配送中心,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蔬菜的损耗率,扩大新鲜蔬菜的运输半径。

五、实施蔬菜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精心实施

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壮大龙头,做强产业”总体目标,各乡镇根据《谯城区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各地的发展规划,按照分步的形式,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由一把手亲自抓,精心组织落实,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增大对蔬菜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投入。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区财政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我区的蔬菜产业的开发,整合各方面的涉农资金,发展蔬菜产业。

(三)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综合服务

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解决我区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做好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示范、试验和推广工作。加快品种、技术的更新步伐。同时,围绕提高菜农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合理组合蔬菜产业科技队伍,适应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进一步强化谯城区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蔬菜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功能,充分发挥区蔬菜产业发展局的服务功能,协调解决我区蔬菜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工商、卫生、环保、金融、质监等部门强化协调意识,增强服务功能,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确保我区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地向“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