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心理辅导中与来访者建立信任的技术和方法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自然请谈
(三)了解背景
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术
专门技术是指在心理辅导过程的某一阶段所要用到的技术,主要包括会谈倾听的技术、记录的技术、提问的技术及其他技术。
(一)会谈的技术
会谈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之一。
教师在会谈中主要应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第一,接收、理解来访学生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第二,对来访学生作出适当的反应。与会谈有关的技术主要有:
1.区别真假互动。互动即相互作用,指两个个体相互发生影响的过程。其实,对另一方发出刺激(影响信息),另一方对这种刺激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后者的行为又成为刺激(反馈信息)作用于前者。心理辅导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所谓的“假互动”:形式上双方是在交谈,但实质上却没有对对方的刺激信息(影响信息)的实质性内容作出任何反应。
针对心理辅导中的假互动现象,心理辅导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自己不能有假互动:第二,要了解对象是否有假互动,如有,则应迅速判断是什么原因:是—般的分神还是当时所谈及的话题触及到了其早期的创伤,如果是后者辅导教师就应设法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追查,了解来访学生的早期创伤。
2.进行深层互动。互动有个层次深浅问题,越是深层的互动越能涉及问题本质,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了解来访学生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核心原因。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使互动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列文格尔曾经指出,一般人际关系的三种水平:察觉水平、表面接触水平和关涉水平。按照列文格尔的这—观点,如果我们把互动按两个维度来划分,即按“内容一情感”和和“非个人化——个人化”来划分,那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设法使互动沿着“内容一情感”和“非个人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越来越深的“关涉水平”。
3.防止信息失误。会谈过程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往的过程,要想使会谈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保证信息在交往过程中不出“故障”,即避免信息的失真、丢失和增加。这种信息失误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既有外部的、物理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主观方面的原因,因为人总是带着个体主观的愿望、态度、兴趣、价值观和自身的经验去接受、理解和评价个体所获得的信息的,这些个体自身的因素将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信息的加工,从而导致信息的失误。为了防止这种信息失误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心理辅导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信息在传递、加工过程中出现失误
针对信息失误的种种主观原因,防止的方法是:
第—,无论你有多少心理辅导的经验,在每一次与新的来访学生会谈时,“忘掉”自己以前的辅导经验,不定框框,一切从零开始:第二,在整个会谈过程中均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来访学生。
(二)倾听的技术
倾听不是一般的听,它有参与、专心和注意的意思。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倾听具有特殊的含义。事实上,倾听不是简单地了解情况,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具有助人的效果。为了使倾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辅导教师不仅要用耳朵去听,更应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来访学生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应听出其在交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在倾听时,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要急于下结论。心理辅导教师不要急于在来访学生把事情真相真正完全叙述出来以前就匆忙下结论,就提供辅导建议。
2.不要轻视来访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对来访学生来讲则是一个困扰其情绪的难题。这种现象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此应该有心理准备,不要认为来访学生所提问题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流露出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3.不要轻易打断来访学生的话题。轻易打断来访学生的话题,不但会影响来访学生倾诉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影响对问题本质的把握,甚至搞得来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讲什么好。
(三)记录的技术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作好辅导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适当的记录,就可能会对来访学生问题、原因的分析及后续的辅导产生不良影响。及时地记录一份比较完整、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利于辅导教师进一步推敲,从中发现新的线索。一个有经验的心理辅导教师是十分重视辅导的原始材料的。
记录有两种形式,即录音和笔录。无论作什么形式的记录辅导教师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征得来访学生的同意。一般讲,在证求来访学生的意见时,只要辅导者问得当,态度诚恳,并做出保密的保证,绝大多数来访学生都是会同意的,但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就不能勉强。碰到后一种情况,我们可在辅导进行了一段时间、来访学生情绪有所稳定后再征求来访学生的意见。实在不同意,也只能作罢。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必须绝对避免瞒着来访学生偷偷地摄像、录音。
2.做笔录时辅导教师必须处理好倾听、反应和记录的关系。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于辅导教师来讲,第一位的任务是倾听和反应,不能因为做笔录而影响倾听和反应。
3.当笔录速度跟不上叙述速度时,辅导教师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刚才来访学生叙述内容的回忆上,而应该用问话的形式来核实或请求重复、解释。
(四)提问的技术
提问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在提问过程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提:
1.尽量多用开放式的提问。
2.注意语气语调。辅导教师应以信任、温和、亲切的态度向来访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不能显得咄咄逼人,要避免连珠炮式的发问,以免引起对方的顾虑和反感。
3.问法要多样化。
4.提问不能给人以强制的感觉。
(五)其他的技术
1.处理沉默。辅导时,时常会出现沉默,而这往往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它可能会引起起紧张、压抑和尴尬。在遇到沉默时,辅导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冷静。心理辅导教师在此时的急躁和不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沉默,并降低辅导教师在来访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沉默是因为来访学生在思考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并用微笑、目光、微微点头予以鼓励;如果沉默是由于来访学生的犹豫不决定而引起的,那辅导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如果沉默是由于来访学生为了表达愤怒和对抗,那辅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寻找原因,或表示和好,或表示谦意,或予以解释。
2.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包括把握和运用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心理辅导过程中的非语言交流不但能向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是言语想要回避、隐藏和作假的内容,而且还能强化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的语言影响效果。因此,把握和正确运用非语言交流是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功。
三、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促进个体成长、学习和发展是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三个重要目标。成长目标,是指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出现某种困难与障碍,这些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成长危机,每一次危机的处理,就意味着对青年学生的一次挑战,一次走向成熟和自我磨练的机遇。因此,心理辅导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体的成长的过程。通过心理辅导这一过程促进青年学生积极面对成长危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学习、交往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通过对危机的妥善处理提高个人的自主意识、自助能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学习目标,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学习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身体发育中的各种变化,使之表现出与学习、生活、交往活动的变化及身体发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学会认识、评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困难面前能积极发现个人与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找到调整自己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个体的顺利成长;发展目标是指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辅导的终极目的是在协助个体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够自我实现的人。”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使他们成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和会自我管理,适应性良好、心理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