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供销社十二五工作要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供销社十二五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供销社十二五工作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半岛经济区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也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遵循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总社“四代会”精神,按照国务院40号、省政府31号和市政府85号文件要求,结供销社实际,在回顾总结供销社“十一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好全市供销社“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是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团结拼搏,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经过系统上下的艰苦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圆满完成了政府目标任务。5年来,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委、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累计实现销售总额3064.3亿元,利税总额236.9亿元,利润总额152.7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委托的化肥、棉花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储备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狠抓农资、棉花专项打假及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二)探索提升了为农服务功能。积极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机遇,从开办日用品超市直营店到建设网络,从建设县级配送中心到建设村级便民店,从单一的商品经营到建设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从农村生活日用品、农资供应延伸到农业生产领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农村流通体系基本得到恢复,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全市供销社共建成日用品配送中心4处,在乡镇开办日用品超市62处,村级便民店2515处,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公司、省社联拓超市有限公司落户滨州;建成县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6处,乡镇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32处,村级便民店1179处;探索推进信用合作,邹平县社资金互助融资近五亿元、惠民县社建立了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信用担保公司;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44个,入社农户16986户;发展良种棉繁育基地14000亩,在新疆建设良种棉基地10000亩,所培育良种500吨已被新疆生产基地和兵团全部订购;建立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亩,带动了周边5万亩冬枣标准化生产,“农超对接”购销冬枣4000万斤;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2处。

(三)基层供销社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为了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市供销社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各县区供销社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并确定了试点单位,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市绝大多数基层供销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始转换,网点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巩固了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四)社办工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面对“十一五”期间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供销社积极应对,围绕棉花及棉副产品、棉纺织印染产业链和浸出制油、油脂精炼产业链,继续大力实施“以工强社”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管理,积极壮大骨干企业,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社有企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态势。特别是邹平县社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各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魏桥创业集团、渤海油脂公司、德利集团、双桥化工集团、农兴种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蓬勃兴起。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业企业拥有6个中国名牌、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尤其是魏桥的棉纱棉布、渤海油脂的色拉油和农兴公司的惠农牌棉种全国闻名。5年来,全市供销社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77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29亿元,实现利润142.9亿元,出口创汇43.9亿美元。

全市供销社“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解放思想程度不够,有的干部更新观念、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仍然存在等靠思想。二是各县区农村新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不稳定因素越来越突出,保持系统稳定仍然是第一要务,影响了各县区领导班子的精力。

二、“十二五”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改革面临的环境与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这将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积极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的政策效应日益明显,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回升向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展服务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措施,都为供销社加快发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启动农村消费,大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省政府和市政府具体贯彻实施国务院40号文件的意见出台,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二)供销合作社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国务院40号、省政府31号、市政府85号文件为标志,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务院40号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为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全市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发展定位,建设经营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的工作重点,符合国务院40号文件要求,符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了供销社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和政府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样的重大课题,对供销社赋予新的任务,寄予新的期望,是看到了供销社发挥的实际作用,是对供销社网络资源的高度重视,是对供销社独特价值的充分肯定。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已经开创的事业,供销社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崭新的发展格局。

(三)蓬勃发展的农村市场为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我国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业、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机遇挑战,“三农”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中央和省里将会继续出台一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需求的政策措施,资源要素加速向农村配置,为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供销合作社有一个难得的良好发展氛围。近年来,全省系统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革发展,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发挥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和搞活农村流通中的作用,为我市供销社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社之间沟通联系更加紧密,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系统上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区域环境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从用地制度给予倾斜、支持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多方面出台利好政策。同时又是济南都市圈、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范畴的交汇处,区域概念的统筹和复合发展,将促进滨州交通枢纽地位的强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还要充分看到经济形势中不利的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金融危机对供销社系统的影响仍在继续,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动静不失其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统筹城乡、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中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开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三、“十二五”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省政府31号、市政府85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新型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实行开放办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供销合作事业的全面提升和整体跨越。

基本原则:

1、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合作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尤其是在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帮助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供销合作社必须坚定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建立赢利为民,让利于民,返利富民的机制,在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合作制的理论与实践,真正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

2、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供销合作社只有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连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及时周到、安全可靠的服务,与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通过发展壮大自己,更好地为“三农”服好务,真正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的利益。

3、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使命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坚持做到社、企全面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功能完善和供销合作社经营业务发展共同提高;改革、发展和稳定统一协调;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真正实现供销合作社和谐、可持续发展。

4、坚持城乡统筹的方针。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为农服务的一切举措,都必须立足农村,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机制,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促进农村资源,产品结构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目标转移和调整,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使供销社的经济活动更加适应市场变化,追求更大的效率和效益,使农民受益,企业增效,资产增值,社员和职工增收。

5、坚持开放办社的方向。广泛吸收和引进社会资源、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事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和方法,敞开大门,把社会各种可利用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与资源,充分地发掘、吸纳、整合到供销事业中来,壮大供销社队伍,增强供销社实力,扩大供销社影响,使供销社的组织网络和经营资源为广大农民所用。重点是按照高标准建设设施的要求,认真选择一批促进供销事业发展的重大支撑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其倾斜,以重大支撑项目为龙头,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网络,促进全市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的提升。

6、坚持联合发展,新建和改造并举的路子。联合发展是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参与市场经营的战略选择。要创新思路,放眼全局,以资本、技术、劳动和品牌为纽带,通过市场运作,推进系统内外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由传统“竞争”到新型“竞合”的转变,以规模优势和联合优势提高供销合作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改造、扩大并夯实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基础。

主要目标:

(一)销售(营业)收入:年完成764.4亿元,到年力争达到1077.5亿元。

(二)利润总额:年完成28.5亿元,到年力争达到41.5亿元。

(三)上缴国家财政总额:年完成23.2亿元,到年力争达到45.2亿元。

(四)工业产值:年完成701亿元,到年力争达到1226亿元。

四、“十二五”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与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在繁荣农村市场上有所作为。利用五年时间,在全系统构建完善农资、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五大营销网络体系,全面提升供销社在农村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构建既立足企业实际又较为统一的网络与产权、组织与机构、经营与管理模式,尽快在全市建立起农民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的为农服务载体。“十二五”期间,各县区供销社要建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农资三大商品配送中心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大胆探索其它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二)突出重点,着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助农增收的作用。通过改革、重组、引进、联合和开拓经营,在骨干行业中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商贸流通型、市场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并争创精品、名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要精心培育,做大做强,真正发挥其在促进农业区域布局、农产品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迅速落实措施,尽快论证立项上马实施。

(三)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助农增收富民强社。全市供销社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急政府所急,尽供销社所能,办农民之事,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兴办、领办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质量效益并重原则,做好专业合作社的领办、新建工作。要重点围绕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发展新的行业协会,引领专业协会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为农村商品流通提供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公共服务平台。要植根农村,切实践行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在服务中与农民连心,在经营中与农民连利,在为三农服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积极促进市场体系建设,为农民进市场提供桥梁和载体。结合全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逐步在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农村集镇建设一批农产品市场、在县以上的中心城市建立大中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增强辐射能力,形成以市县批发市场为骨干、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为中心、综合超市合理配置,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市场流通体制。通过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的联系,广泛提供信息、科技、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农产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商品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并通过完善市场检测机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

(五)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完成社属企业改革重任。全面推行以社属企业改制和基层社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制方式,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以产权为纽带,构筑全资、控股、参股、合作的组织框架;以主要商品经营和培育骨干企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为手段,建立社有资产进退机制;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标志,构筑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改革,使之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好系统自身建设和为“三农”服务,努力建设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而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面向社会,实行全方位开放办社,通过组织开放,广泛吸收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和城乡合作经济组织加入联合社,或为其提供服务。通过产权开放,鼓励社有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效应、占领市场、扩大购销、实现双赢为切入点,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通过人才放开,广泛吸收优秀经营人才,招贤纳士,实行能人办社。通过经营放开,拓宽供销社的服务领域,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全方位开放,为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公众服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合作经济组织。

(六)抢抓机遇,下大气力抓好项目建设,提高供销社核心竞争力。通过大力实施“以工兴社”战略,广泛引入社外其他经济组织的先进管理经验、吸收社外先进技术和资金,争取更多的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振兴供销社事业的产业化项目。要把项目建设当作实现“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和主攻目标来抓,高度重视,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抓机遇。要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以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商贸流通项目为重点,真正在全系统形成“项目兴社”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合力。利用五年的时间,全面增强壮大系统实力,建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经济效益显着的项目,打造出供销社的效益支柱企业。

(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针对性的实施基层社改造,夯实供销社发展基础。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服务三农,沟通城乡物质、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基层供销社基础差、功能弱、面貌旧的落后面貌,重新塑造起供销社在最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利用五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对全市基层社的改造任务,切实提高为农服务的实力。要坚持改革方向,坚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开放办社,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改造,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稳妥推进全市基层供销社改造建设。积极吸纳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遵守合作制原则的各类合作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共同搭建为农服务平台。

五、“十二五”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和改革的重点项目

(一)大力促进日用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布的《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行业规范》要求,以县城为单位,以县区供销社为主导,在县城建立日用品超市有限公司和配送中心,在乡镇驻地、农村社区和重点大村建设直营店(超市),联合基层供销社大力发展村级加盟店(便民店),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连锁配送、超市经营等新型业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日用品现代经营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壮大龙头公司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完善和提升配送中心物流、信息服务功能,扩大城区市场份额,基本占领农村市场,真正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十二五”期间,邹平、沾化两县基本达到上述目标;博兴、惠民两县全面完成乡镇直营店、便民店建设,村级配送率达到60%以上;阳信、无棣、滨城三县基本完成乡镇直营店、便民店建设,村级配送率达到50%以上。

(二)大力促进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设要大力推进强强联合,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建立持久稳定的化肥货源渠道;整合分散的农资网络资源,加强配送体系建设,有序发展系统内部的合作,进一步优化网络布局和质量;努力完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大力推广环保、质优的新型农资产品。通过重组、整合、新建等形式,实施县域配送中心对农户的化肥直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扩大化肥直供规模和增加农化服务内容,将农资经营和农业生产服务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力争达到80%的市场份额。一是市供销社将在大村或人口密集的区域建立农资直供点,实现农资直供量的增加和面的扩大,达到减少供应环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力争农资直供量达到4万吨。二是依托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在农资经营基础较好、网络健全的县区社,加大措施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比较完整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供销社“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测土配方施肥站”等组织的作用,指导农民安全、合理、有效用肥用药,全方位为农业服务。三是大力净化农资市场,改进经营方式。各县区供销社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工商、质检等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另一方面成立农资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以信誉占领市场。为保证农资质量,全市供销社将大力推进“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六统一”经营模式,以有效地维护农资市场的秩序和农民的利益。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乡镇直营店29处,建设县级配送中心3处,乡镇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1处,发展村级便家店520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

(三)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各县区合村并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为依托,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三务一体”(村务、商务、服务),“三个结合”(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性服务)的要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组织上实行成员制、经营上实行配送制、服务上实行合作制),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健全运营机制,确保实现企业得发展、供销社树形象、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0个。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选准产品、示范种养、发展基地是做好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结合我市农民种养习惯和农村实际情况,选择覆盖面广、增值空间大或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做大做强或做出特色。围绕选定好的产品进行示范园建设,帮助农民利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以产业化的标准、科学化的操作规程、生产出适销对路,收益高的农产品。在示范园成功的基础上。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吸引农民加入,组建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在产品商标注册、标准化控制、产品认证、包装策划上,对基地实施全方位服务和管理,做好基地的农产品直接与超市和商场对接,打造到市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到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将以标准化农产品规模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中,使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供销社基层组织的建设紧密结合,在建设农产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供销社的发展壮大。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市大宗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解决单一农户“办”不了,政府“包”不了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引导和组织农民,采取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科技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创办专业协会、专业社等农合组织。依托优势项目和产业,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大力培育和发展供销社自身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发挥其信息、人才、网络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签订单,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到年,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50个,在各乡镇村基地普遍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量达到全市农户总数的10%以上,全市1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网络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六)加快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供销社是融入“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致力于建设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必须将金融运作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在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过程中推进融资活动,在建设经营服务体系中建设融资服务体系。按照“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依托生产经营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原则,由基层供销社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将融资范围锁定在合作社以内、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和为合作社服务的经营体系的各个环节之间。按照决策者、知情者、利益相关者三者统一的原则,设置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由骨干社员成立股东会,由股东会最终决策。保证资本充足率在20%以上。根据借款的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对借款的额度、保证的措施、自有资金的比例、过程的监督制订不同的管理规定。把握融资服务体系呈现出兼有信用合作和财务公司的业态,使筹措资金在农民社员之间、在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经营体系的各环节之间,实现高效运作,在若干基层社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由县级供销社组织基层供销社之间的合作,搭建更大的服务平台。到年,全市供销社融资达到12亿元以上。

(七)依托骨干企业,构筑龙头带动型加工制造业集群。依托魏桥创业集团和渤海实业股份两大骨干企业多业经营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发展速度快的优势,供销工业企业可以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或延伸其产业链条,形成围绕大企业的产业集群。积极支持魏桥创业集团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海洋化工、热电铝、纺织三大产业总投资100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建设,使魏桥创业集团尽早实现“以棉纺产业为基础,热电为纽带,纺织产业和热电、铝相互支持”的产业格局目标,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沾化三棉、德利、双桥、广明实业等企业投资16亿元,在农产品深加工、铝业、化工助剂等领域开工建设7个项目,着力加快德利集团、双桥化工、农兴种业等供销棉花加工企业与两大骨干企业的对接,形成供销工业集群效应。

(八)提高供销纺织工业自我创新能力,走终端名牌振兴之路。纺织企业应以稳定现有纱锭数量,提高整个产业的利润率为思路进行产业整合。以魏桥为核心,推进配套协作,形成纺、织、染、后整理及家纺、服装加工一条龙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档、高支、精梳纱线和高档坯布,积极开发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大力发展家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着力创建最终产品拥有自主品牌,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国际名牌、中国名牌、名牌和出口名牌,加快产品延伸和产业升级,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水平,打造具有滨州特色的中国家纺名城。

(九)进一步提高植物油加工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实现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新突破。以渤海实业股份为龙头,重点发展以小包装食用油、大豆蛋白纤维、卵磷脂、脂肪酸等大豆深加工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粮油深加工,延伸粮油产业链,提高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食用油市场占有率。依托滨州港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年实现运营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及蓝色半岛经济区大建设的机遇,通过资源的重组、整合、提升,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化、分散化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变,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走集聚式膨胀、清洁生产持续发展道路。尽快形成一批品牌知名度响、市场占有率大、产品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展望未来的五年,任重而道远。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机遇很多,希望很大,潜力很大,前途光明。全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领导下,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宗旨,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发图强,为实现全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快速、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