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2013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以“强管理、重服务、夯基础、树形象”为切入点,整体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的胶州湾北部新城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一、突出依法治理,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作用,着力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致力于不断优化全区法治环境建设,实施全民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全方位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区,顺利迎接全国、省市对“六五”普法的中期考评。
1.提升“法律五进”活动实效性。一是抓“龙头”,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依托区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区普法网站、手机普法短信等平台,实现网上学法考法,提升机关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抓“源头”,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依托学校与律所法治共建、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深入开展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三是抓“基础”,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一个司法工作室、一所法制学校、一支法律宣传队伍、一个法律图书角或图书室,一条法制宣传街或宣传栏,提升基层普法工作实效性。四是抓“热点”,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围绕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推进法律进企业机关、进车间、进班组、进职工生活区、进施工场地等“五进活动”,提升企业健康发展能力。五是抓“重点”,突出外来人口普法。建立“新市民法制之家”,在流动人口密集场所,设立普法窗口和平台,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2.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利用区法治文化艺术团传播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文化下乡巡回演出”和“法治文化夏季广场会演”等活动,全年计划演出30场。二是依托法治文化阵地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实完善普法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载体与平台,进一步搭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平台。发挥区普法网、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手机普法短信、微博论坛等新兴媒体作用,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三是发挥“六五普法信使团”的作用。通过区邮政局76名“六五普法信使”,将涉及社会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治安管理、信访、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送到群众手中。
3.深化“法治”创建工作。一是健全普法依法治区组织机构,强化普法联络员协调沟通机制建设,完善普法依法治区考核评估措施,做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力争在检查中取得好成绩。二是依托法治创建一体化平台,深入开展法治街道、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社区、依法治教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以创建带动普法,推动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发展。三是以项目化推进方式,对照创建工作规划及责任分解表,加强对重要部门、重点工作的督查指导,提升全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突出基础防线作用,注重完善人民调解网络,着力健全调解工作机制
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重点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努力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维护安全稳定。
4.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完善区、街道、片区、社区、组、员六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探索建立区级人民调解中心。围绕医疗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拓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渠道,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5.深入推进调解队伍职业化建设。规范完善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和人才库,强化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扩大人民调解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提升人民调解的层次和工作水平。以法律服务所和司法所合署办公为契机,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逐步进驻社区服务中心,协助街道、社区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基层人民调解专业化力量,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6.强化人民调解机制创新化建设。优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落实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积极推行“一委三员”调解模式,为每个社区调委会配备一名首席调解员、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一名司法所工作人员(包社区干部),建立“三员”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片区“一室三员”调解模式,依托片区司法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为每个司法工作室配备一名专职人员作为调解员,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咨询员,一名法官作为指导员的片区“三员”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7.切实加强纠纷调处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模式,构建重点时期,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滚动排查机制,加强调解信息化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网上报送、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突出社会管理创新,注重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着力强化帮扶教育手段
全面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提高矫正安帮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发展。
8.着力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水平。一是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工作衔接,严格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抓好矫正奖惩制度的落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实效。抓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运行。二是强化管理,探索矫正工作新方法。按照“积极稳妥、依法规范、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探索推进个案矫正、分类矫正、心理矫正等工作新措施,不断提高矫正质量。努力推进社区矫正人员GPS电子定位系统建设,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9.不断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控。继续深入实施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坚持好定期排查摸底、帮教安置对象的分级动态管理和延伸帮教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情况,避免脱管、漏管。积极推进帮教社会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安置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就业途径。建立与区看守所衔接机制,切实做好对假释人员的衔接管控工作,确保无脱漏管人员。
四、突出规范管理,注重职能作用发挥,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强化司法所和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能力。
10.强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开“所所联合”办公形式,通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资源整合,促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更好发挥。对照省、市规范化司法所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各项软硬件建设,配足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强化日常工作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11.加强片区司法工作室建设。整合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发挥司法工作室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为矛盾纠纷解决、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服务保障的工作新平台。
12.推进基层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管理系统、司法行政一体化办公系统和业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继续推进司法所信息化应用进程,建立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五、突出法律服务职能,注重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法律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的服务方向,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13.拓展法律服务经济社会范围领域。积极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服务专项促进活动,突出抓好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发挥,主动参与招商引资、政府采购、信访接待、项目洽谈、城市化建设等经济事项,为政府决策和各类经济实体提供建设性法律意见;强化企业法律顾问和共建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自主创新、节能增效等搞好服务;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各类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依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强化公证服务,全力参与征地拆迁安置、政府重大工程招投标等中心工作,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公证服务。
14.做好服务基层社区群众工作。以法律惠民为宗旨,放大专业优势和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和社会调解方面的功能,以法治共建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基层法律服务社区行活动,协助街道和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等工作,为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5.强化法律服务市场监管力度。坚持规范执业和监督管理并重,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查投诉事件入手,严格规范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开展律师执业道德、执业纪律和办案质量评查,加强执业档案建设。加强对公证质量监管,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对公证办证质量监督,建立和完善假、错证责任追究制,杜绝假、错证的发生。
16.提升法律服务层次与水平。抓好律师专业人才库建设,吸纳优秀的法律人才到发展业务,争创市、省优秀律师事务所。强化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法律服务行业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宣传报道,塑造法律服务队伍新形象。
六、突出民生服务,注重法律援助质量提升,着力深化法律援助民心工程
要认真落实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全面加强能力、窗口、网络、品牌建设,努力在覆盖面和高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做大做强做优。
17.拓宽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覆盖面。继续做好涉农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满足农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完善与区法院案件执行部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快速执行机制建设,帮助困难群众依法维权。继续做好低保家庭、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继续做好少年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好少年法律维权中心的作用,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
18.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民生能力与水平。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制,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可由法律服务机构人员代为申请,拓宽困难群众申请渠道。积极打造“十五分钟法律援助圈”,建立网上预审查、受理制度,开通法律援助微博、QQ通信等,继续开展“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援助,搭建法律援助与群众交流的便捷通道,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贴心服务。继续实行资深律师“点援制”,形成当事人自主选择律师及承办律师准入制度。积极发挥案件质量监督评议团作用,完善办案全程监督、开通投诉查处电话,做好投诉事项处置,努力提高办案质量。
19.创新创优法律援助服务民生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宜调则调”,对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在诉前进行分流,对适宜采用通过调解或和解等非诉讼法律援助方式解决的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纷争,加快案件流转速度,减轻援助压力,将可能激化的群体性矛盾化解在基层。年内将着重抓好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援调结合工作。
七、突出政法核心价值,注重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着力提升部门形象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坚持真学、真信、真干,着力培育守信念、有爱心、善思考、能干事的司法行政人。
20.注重加强政治思想建设。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条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个中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这个目标,重点开展“四学四讲四增强”活动(即学理论、学党章、学技能、学法律,讲党性、讲忠诚、讲宗旨、讲创新,增强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实干精神、增强工作能力),推动司法行政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21.继续深化干部能力建设。突出行业、部门、岗位特点,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岗位练兵常态化,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认真选拔配备干部,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形成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选树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
22.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切实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践行党的宗旨”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一践行”主题活动,严格执行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切实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执法执业监督检查,做到热情服务群众、诚信文明执业。
23.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健全完善作风效能推进机制,组织“正风提神,治松懒散”等机关效能专项整治活动。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全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