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市农业实施要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市农业实施要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市农业实施要点

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增活力”的总体工作目标,坚持“突出产业,深度开发;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依靠科技,提高效益;把握重点,竞进提质”的总体思路,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良好势头,力争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总量稳定和质量安全,农业发展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为此,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全面启动“655农业振兴行动计划”。即用3至5年时间,建设以“四百万”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600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实现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500亿元,推进由资源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力争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12%以上,争超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达到5110元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9%以上,达到14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200亿元以上,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8:1;粮油总产分别稳定在22亿斤和2.4亿斤左右,果、蔬、肉、鱼、禽、蛋等农产品产量增长10%以上。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四百万工程”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提高基地素质,壮大规模经营

(一)着力抓好市级“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强化重点产业,提高规模素质,创新发展机制的原则,加快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定不移地把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等“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落实整合资金项目,倾斜人力物力,强化督办考核,加大落实力度。2013年全市计划新发展产业基地30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500万亩以上,新增山羊养殖20万只。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红薯、蔬菜、水产、食用菌、柑桔、特色粮油、魔芋、桑蚕、烟叶、郧巴黄牛、郧阳黑猪、土杂鸡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以“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建设为龙头,产业多样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狠抓基地素质提高。高标准建设新基地,提倡高效作物进园下田,全面开展园艺标准园建设、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做到水、电、路、渠、机械作业道等设施配套。老基地、低产园要加快改造升级,力争改造升级果茶园10万亩。

(三)着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向专家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以招商引资和项目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壮大龙头,培植园区

(一)启动龙头企业建设“双十工程”。选择10家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在政策、资金、人才和工作指导上给予重点倾斜,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服务制度,探索股权托管,引导企业上“新三版”的投融资新机制,使其在3-5年内实现产值过十亿元的目标。搭建龙头企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工作,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二)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园区孵化农产品加工业,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市农产品加工市级园区建设,力争新入驻企业全部落地投产,启动建设武当道茶加工园区,拓宽茶叶精深加工领域。各县市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也要推动企业入园、满园,形成企业集群。用3-5年时间,把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成百亿元园区,等建成产值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市独有资源和地理优势,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口支援和国家地区整体扶贫开发机遇,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受水区,实施内引外联,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引进投资数额大、就业带动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生态环保水平高的项目;引进业内影响大、管理理念先进、示范效应强的知名企业。不折不扣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充分利用工商、民间和外来三个资本开展资本运作,力争农业产业化企业包装上市工作取得突破。

(四)加大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鄂西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市蔬菜水果水产品批发中心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市居民“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提供有效供给支撑。

(五)加大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城郊、库区为重点区域,以国家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龙头,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建设紧密连接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休闲农业。

(六)加大项目农业工作力度。认真研究中央和部省项目投资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围绕南水北调、山片区扶贫、“一城两带”建设,对接《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和《片区扶贫规划》,精心谋划、包装、争取、实施一批项目,切实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深化实施秦岭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特色产业开发项目评估、设计步伐,加大滚动开发力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发展壮大。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开发,进一步激活农业发展要素。坚持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土地、山场、水面等生产要素流转力度。今后新增特色产业基地原则上都要土地流转经营,现有基地流转经营面积达到60%以上。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乡镇、所有产业全覆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有效的实现与市场对接。

(三)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民进城、大户进村,大力培养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政策上引导,产业上指导,工作上督导,抓好典型,办好示范,使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涌现,快速成长。积极鼓励基层农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回乡创业者和城市各类业主到农村去发展产业,领办企业,建设农场,承包基地,研发科技,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四、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打响绿色有机品牌

(一)进一步打响区域性公共品牌。以区域性公共品牌为龙头,彰显地方特色。加速推进“武当道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工作,进一步把武当道茶品牌打响打亮。重点打造武当、神农、郧阳、丹江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提高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坚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绿色有机品牌为核心,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力度。坚持品牌奖励制度,对新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三品一标”品牌给予奖励。力争新增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新增农业“三品”认证20个以上。

五、以强化科技支撑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农

(一)着力推广普及重点实用技术。要面向产业推科技,在基地环节,重点抓好特色作物良种(苗木)繁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果茶标准园建设步伐,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聚集项目、人才、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加工、营销环节,要突出抓好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的引进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针对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引进优质水果、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继续突出玉米优势,加强特色作物研发,开展猕猴桃、葡萄、柑橘等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及猕猴桃优良单株选育工作。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施重大科研及成果转化项目。

(三)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发挥“三农”顾问团的作用,全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重点特色产业聘请1-2名国内知名专家任顾问,由1名市级专家领头,一个产业有一个专家服务团队,一个千亩产业基地有一个科技服务专班,一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一个科技服务小分队,一个种养大户有一名科技指导员。

(四)深入推进农科结合。充分整合农业教育资源,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各县市区组织部人才办一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新培养200名农村“双带头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150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创业示范作用。加强科技培训,培训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管理人员3万人以上,着力提高农业从业者科技素质。

六、以落实惠农强农政策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投入

(一)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坚持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开展试点工作,确保五年基本完成。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及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切实履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能,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加大源头安全工作力度,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农业不发生农产品质量事故。

七、以自身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的推进部门工作创先争优

(一)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领导、社会、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形成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二)着力建立学习型机关。坚持开展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专家讲座,每季一次读书点评交流,每半年一篇调研文章,每年一次工作总结的“五个一”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坚持信息、统计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继续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每周要上报2条以上三农工作信息,局机关各科室要上报1-2条工作信息。建立突发信息限时报送制度,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信息,要在信息发生4小时内报送。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加强理论武装为先导,以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加速推进机关办公信息化、政务信息化,提高部门工作能力。规范、有序做好综治、档案、保密、国家安全、信访、爱卫等工作,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切实加强工、青、妇、计生、综合治理、农民体协等工作,经常性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大力促进和谐机关建设。

(四)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快组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逐步建成资源整合、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要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二是抓好示范体系建设。要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业示范体系,坚持市抓示范园片带,县抓示范园片区,乡村抓示范户的三级示范体系,每项工作都要举办示范样板。三是改革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加快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和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