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工作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工作计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医药产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实施“中国药都”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达到了我市历史最好水平。

1、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年全市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销售收入37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制药工业完成主营业收入164.9亿元,在8个工业行业中居第6位,占全市工业的8.4%,实现利税17亿元,在8个工业行业中居第6位,占全市工业的8%。。

2、医药企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实力增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市的医药产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药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十五”期间,我市共有96家医药生产企业通过GMP改造,有108家医药商业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我市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新上医药重点建设项目92个,投资180亿元,化学原料药年生产能力新增5万吨,主要制剂品种年生产能力新增10亿支、30亿粒。

3、骨干企业优势明显增强

“药都”建设促进发展了一批医药骨干企业。华药集团是全国最早、最大的抗生素和半合抗生产基地,具有国家级和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研发体系;石药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7-ACA生产基地,头孢系列抗生素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神威药业拥有中国最大的中药注射液、软胶囊生产基地,综合实力已跻身中国中成药工业前十强;高营集团发展迅速,目前土霉素产量达到10000吨,居世界第一;威远生化是国家重点农药生产企业,中国北方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阿维菌素生产基地;科迪药业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和国家重点医药工业项目实验基地,公司开发的“中药荷电提取技术”是国家百项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国内首创专利技术;以岭医药集团在短短几年间发展成为集科研、临床、教学、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团;乐仁堂是华北地区(除北京市)经营规模最大、市场覆盖面最广、最具竞争力的医药商品经营企业,药品销售额居河北省同行业之首;远征药业是全国同行业首家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4、化学原料药规模优势明显

目前,我市可生产24大类中的13大类35种产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5%。青霉素、维生素C和土霉素产品产量,分别占中国总产量的40%、50%、90%,世界总产量的16%、30%和65%。化学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青霉素、7-ACA、柯柯豆碱、土霉素和维生素C等5种产品,居全国第一的有链霉素、无水葡萄糖、阿维菌素、维生素B12等8种产品。

5、医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医药产业贯彻“科教兴药”方针,加大了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企业研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华药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坦工程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GMP标准、国内规模最大、硬件水平最高的生物工程药品研发、生产基地;石药集团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半合成抗生素和手性药物研究领域技术领先;我市医药企业曾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药制剂先进工艺及单元集成自动控制高技术产业化和中药荷电技术等八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药新产品开发加快,尤其是在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前列腺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种有所突破。神威药业的“五福心脑清”、“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以岭药业的“通心络胶囊”、科迪药业的“癃闭舒胶囊”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中药品种,单品种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十五”期间全市各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开发国家级新药112个,其中一类新药2个,二类新药18个,三类新药56个。

6、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步

医药行业是我市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利用外资比较成功的行业。目前,世界许多制药公司都已在我市投资建厂,如荷兰DSM公司、日本日绵公司、美国的永胜公司等等,这些“三资”企业的建立,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对我市医药企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7、药都”地位进一步提高

“十五”末,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22%,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和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的企业有华北制药、石药集团2家企业,城市医药工业规模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一。

8、企业融资能力增强

目前,我市医药企业中已有华北制药和威远生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石药集团的中国制药、神威药业分别在香港上市。四药股份正在积极筹备即将在香港上市。

(二)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我市制药业起步早,底子厚,拥有华药集团和石药集团等著名企业,但随着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兼并重组的强劲势头,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遭遇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1、行业管理和服务薄弱

涉及医药发展的管理部门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现有的行政管理资源难以集中,力量分散,缺乏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企业间协作机制尚未形成,自律性医药行业组织建设在我市仍是空白,企业之间在发展战略上缺乏应有的协调、合作与沟通。

2、人才和技术支撑能力弱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专业技术队伍和研发能力不足,新药创制基础较弱,研发投入少。化学药品中90%以上为仿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少,医药科研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近年来,石油、煤炭、水、电、汽等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但是国家对抗生素产品持续降价、限制药店的零售和社会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市产品的利润空间缩小。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得行业投资风险不断加大,而生产企业缺乏对这些风险的控制能力。

4、医药产销结构、企业群体规模比例不平衡

医药流通服务是建设“药都”的薄弱环节,尚未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不能有效地对全市医药产业发展起到市场龙头作用。

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中,仅华药、石药的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其余均在10亿元以下。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过分倚重少数大企业集团,缺少产业集群规模的支撑。大企业集团由于现有产品结构的局限,受国际、国内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增加了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5、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缓慢

我市在高新企业技术开发区,已有很多医药企业,在体制创新、产业重组、技术辐射、产品联动诸方面,尚没有体现集群优势。在依托高新区现有骨干企业,对周边地区医药产业土地资源的整合不到位。缺乏引进国际和国内战略资本,尽快融入国际医药产业分工体系的能力不足。对如何成为国内重要的医药技术研发、新医药成果转化和医药终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政策支持还不到位。

6、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市化学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以原料药为主,多为初加工产品和老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制剂工业比较薄弱,新剂型制剂品种少,缺乏名牌制剂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中药工业现代化比重偏低,产业个体规模和群体规模不足。生物农兽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根据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和实际,确立“十一五”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药产业和循环经济两大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瞄准构建全国药品加工制造基地和中国药品会展交流中心两大目标,发挥京津冀都市圈、医药产业基础、医药专业人才荟萃和流通区位四大优势,组织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生物农兽药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医药工业园区、药博园、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医药教学科研基地和医药关联产业助推等六大重点工程,处理好医药高速发展中的内部与外部、政府与企业、生产与流通服务、创新与仿制、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六大关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在省委、省政府支持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调动全市各界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把建设成为影响和带动全省和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的医药强市。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用五年的时间,把建设成为具有中国药业发展特色的绿色医药加工制造基地、医药流通及信息中心、医药研发教育中心、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国内极具竞争力,并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药都”。

总量目标

年,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利税50亿元。

创新指标

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开发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新产品100种以上,其中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3-5个。

企业规模指标

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发展到3--5家。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发展到4家。

节能减排指标

到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0%、18%、15.5%。

三、发展重点

(一)化学药

巩固化学原料药优势,提高化学制剂药水平。继续巩固化学原料药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并向上游医药中间体拓展;重点强化对新型制剂技术的引进吸收,推进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的技术升级,加强化学药物制剂新剂型和新品种的开发,提高化学药物制剂的市场份额,使我市化学药物制剂的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药物并举的产业格局。

组织实施大宗原料药关键生产技术攻关和工艺技术改造。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率的共性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关注引导制药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的拓展联合;改造大宗化学原料药产品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工艺设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化学原料药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制剂技术升级,加速发展新型制剂。加强对离子电渗技术、脉冲给药技术、超声透皮给药技术等制剂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型粉碎技术(纳米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微型包囊技术等制剂生产新技术,实现化学药物制剂技术升级换代,发展控释、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剂,速溶制剂,口腔粘膜给药,透皮控释制剂、微囊剂及渗透泵片等新剂型。

加快化学制药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化学制药关键及共性技术的创新条件建设,增强化学制药高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支撑能力,整体性地提高化学制药工艺技术水平,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二)中药

以神威药业、以岭药业为基础,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药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政策倾斜,使其围绕主导产品选用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质量水平,增强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老年病等中药复方的新药研究开发,重点加强针对心脑血管、肿瘤、抗感染以及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的药物开发,扩大药物制剂品种,研究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成药新药;重点加强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中药加工工艺技术,提高现代中药技术的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粉针、水针、软胶囊、口服液等剂型产品、名优产品,积极开发古方、经典方、秘方、验方,推进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按照GMP标准,建立高标准的中药标准提取物生产示范基地,引领我市中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加速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改造,建立质量可控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饮片生产规范化。优化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提取有效组份,发展免煎中药饮片及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改进饮片包装,发展单味小包装新型饮片,提高饮片质量,方便使用。

筛选河北特产地道药材,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点、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标准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进中药农业整体向“绿色产业”过渡,使中药材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实现濒危稀缺药材和常用大宗药材的基地化供应;达到“品种与内在质量稳定、种植规范、可持续供应”的要求。制订地道药材及大宗药材种子标准和药材质量标准,解决因标准不全而造成的药材混杂、低劣,无法监控的问题。

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地道药材和中药提取先进工艺,开发具有营养滋补作用的保健食品,拓展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医药流通业

依托我市医药产业发展优势、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交通、通讯网络,不断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网络渠道,以建设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发展医药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为重点,加速构建我市规模化、扁平化、高覆盖、现代化的医药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构建区域性、现代化、高覆盖的医药物流中心。迅速提升流通服务功能,强化流通服务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扶持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经销商,加快现代化医药流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之成为特色化定位、规范化发展的区域性医药物流和药品(药材)交易中心。建设医药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大力发展医药会展经济,到2010年,将建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集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的分销、、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在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医药流通中心。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完善销售网络。依托大型医药批发企业,选择、培育、发展一批医药配送中心;以乐仁堂连锁、神威连锁、华药连锁为龙头,不断完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四)生物制药

重视引进吸收和研究开发,强化生物制药产业化能力。

抓住世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通过国内外产学研联合途径逐步构建生物制药研发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基地,有重点地发展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较大市场潜力的生物药品,实现局部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我省生物制药产业的特色。

实施传统生物技术改造工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微生物发酵工艺和菌种培养技术,改善菌种的特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选择地开发生物制药产品。重点开发治疗性抗体、预防或治疗性疫苗、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长效胰岛素、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调节剂、基因治疗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和其它细胞因子类产品,强化干细胞相关产品和生物药品新剂型的研发。

加快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平台的建设。整合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通过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建设学科和人才配套较为齐全、设备先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技术平台。

(五)农兽药

1、农药

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物农药的整体规模水平,紧紧围绕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大力开发除虫脲、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效低毒农药新产品及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深加工产品,主攻生物农药的后提取技术。力争到年全市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利润6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重点发展项目: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溴虫腈原药、玉米田专用除草剂、烯酰吗啉原药等。

2、兽药

紧紧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培育产品品牌”的主线,全面加强兽药行业的资源整合,创建行业发展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天然兽药新产品,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到年,力争形成3-5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开发出20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兽药新产品,全市兽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出口创汇达3000万美元。

重点发展项目:国家新兽药泰妙菌素及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原药的建设;国家新兽药头孢噻呋钠原料及其制剂冻干线的建设;头孢噻呋、喹唏酮、阿莫西林钠等原料药的扩建等。

(六)医药保健品

积极推进以华药为先导的保健食品开发进程,不断开发新品种,逐渐形成系列。结合中医药保健理论,利用中药材和现代提取工艺,开发具有营养滋补作用的保健食品。重视和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引进和开发并重,扶持重点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保健食品,产业化进程加快。

(七)医药关联产业

医药关联产业应突出“优势互补,纵向结盟;关联配套,横向联合”的发展方针。加大医药关联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突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医药中间体。加强医药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统筹谋划和联合协作。壮大医药关联产业的综合实力,促进医药关联产业的规模集中,构建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关联产业体系,锻造顺畅的产业链条。

积极培育与医药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医药化工中间体,做大作强。促进开发能生产医药新产品的特色化工产品,如7-ACA,GCLE等。积极推进医药关联产业的内外部横向联合。如,无极正元集团与高新区的宏源化工、中天化工的战略伙伴关系,医药企业与包材企业的联系,纺织企业与敷料企业的合作等。依托华药、石药两大企业,构建完善的医药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型产业链。优化医药关联产业布局,集中建设医药关联产业的产业小区。如深泽的化工小区,栾城的医药敷料小区,赵县的食品原料小区,正定的包材小区等。

四、总体布局

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和市“药都”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确定未来五年医药产业总体布局原则是:以医药连锁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安排在城区或城区南部;以药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建设项目集中安排在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栾城县的医药工业园区;以药材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建设项目安排在城市西北部山区的县(市)。

(一)医药第三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医药流通服务业建设布局的框架是:在市内南二环地区结合旧城改造和居住新区建设,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和医药会展中心,城区及沿二环路建设一批标准化医药批发、零售药店,多功能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在沿二环的西侧或北侧结合生态城市新区建设,布局医药高等院校、医药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和医药科研机构、创新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等建设。

(二)医药第二产业布局

医药加工制造业布局原则:改造旧区、建设新区,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旧区改造:结合药品GMP认证改造,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市区内制药加工业的异地迁建,用5年的时间把市区中小型制药加工企业搬迁到医药工业园区。

以医药加工制造、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医药研发和创新、医药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医药产业主加工中心分布在城区东南部的医药工业园区;在栾城建设中药现代化工业园区;医药关联产业在栾城、赵县、深泽、新乐等县;在新乐建设麻醉药基地;中药饮片和传统中药加工分布在无极、灵寿、平山、赞皇和元氏等各县。

(三)医药第一产业布局

医药第一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布局现状,着眼于国家级中药材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空间拓展方式,展开中药材生产的区域布局。药材种植业基地建设重点依靠安国药材种植基地,带动(西部山区药材)新乐—行唐—灵寿—平山—井陉—鹿泉—元氏—赞皇沿线地区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建设以西北和西南各县(市)为中心的药材种植基地。药用动物养殖,重点依托西部山区特色养殖业做基础,逐步拓展特色养殖领域,提高特色养殖技术水平。

五、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医药工业园区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环境,集中力量建设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医药工业园区,发挥产业载体和科技创新平台的聚集资源功能,加快产业引入,实现产业聚集。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从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环保、物流等方面给予政策性资金扶持、贷款贴息,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加强统筹规划,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项目审批立项、融资、人才、技术、土地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投资环境,全面树立“药都”的整体形象,增强区域整体的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带动全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鼓励我市医药产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医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医药产业服务水平。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建立包括市场调查、企业咨询、评估、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营销广告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

成立企业自愿参加、政府给予适当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协会,对我市大小企业按照公平、平等、公正的原则,组织和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协调解决产业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合作精神,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制定反倾销策略,保护企业的发展利益。

(二)制定医药产业优惠政策,努力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

进一步加强水、电、汽、天然气(液化气)、专业用气等基础公用设施建设,保证企业生产动力需求。

认真落实我省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定,从税收、用地和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好“项目库”,选择一批企业和项目进行公开招商,特别是要敢于把一些好的企业和项目拿出来招商引资以提高开放实效。

加速我市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实施倾斜政策,对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发展;我市重点发展医药产品应享受高技术产品的相关政策,在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医药工业园区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给予在设立保税区、减免新增建设用地税费、所得税返还、出口贴息退税、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对产业政策执行效果的科学评估,促进形成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医药企业征用土地实行优先审批政策,给予建设项目配套费减免、企业周转金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等优惠政策。

实施医药行业倾斜政策。率先建立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以项目为载体发挥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引导医药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无污染、重环保,低耗水、高附加值的医药产业项目。设立风险投资、建设项目担保、科技“三项”费用专项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专项基金,同时在工商、税务、信贷、计划、城建、土地、环保、教育、药监部门和人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的药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区域和产业优惠倾斜政策的实施和软硬环境建设,把医药产业建设成为在全国最具发展竞争优势的产业。

(三)依靠项目推动我市医药产业发展

确定以医药产业基地为龙头的整体产业布局和规划、从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支撑的发展新格局,避免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

通过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基金及风险投资支持,集中谋划和实施一批国家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重大医药产业化项目,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努力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等国家项目在我市布点;按照“抓大扶中促小”的原则,以项目为依托,以大企业为龙头,扶持壮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小医药企业,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中小医药企业群;积极开展与国际大型医药跨国公司的项目合作,促进我市医药产业技术、营销、管理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医药产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项目的规划实施要严格按照市医药产业规划进行,严格管理,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搞大规模一次性征地和项目突击,确保每个项目的实际效果,培养和树立良好的项目发展环境,提高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依靠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我市的医药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树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新技术为主攻目标,逐步建立、健全新药自主研究开发机制。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继续深化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市场化运作,试行科技人员技术入股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逐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

鼓励医药企业建设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步伐,促进传统中医药产品和普通化学原料药的升级。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申报的专利保护,对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给予申请费资助,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采取技改贴息等方式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企业引进吸收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稳定率。

综合运用产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大中型医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要占销售额的3%以上,经过2-3年的努力,争取达到5%以上。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10%以上,逐步接近国际发达国家制药企业平均水平。对直接用于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支撑条件的技术开发费,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

(五)创造条件,引进高级人才

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级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吸引国内外的研发、营销、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管理,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系统培训、知识更新,促进企业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制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构建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鼓励支持医药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股、创业股和管理股,建立体现知识资本化、产权化和效率优先原则的收入分配机制,从企业产权结构上解决智力和知识等无形资产有形化问题。实施优秀科技成果重奖计划、创业者资助计划和人才成长助推工程,对业绩优秀者和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点奖励和资助。

依托市内外医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医药产业需要的技术、管理、营销、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为我市医药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大力发展终身化职业教育,提高现有医药产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鼓励海内外医药产业研发人员以兼职、短期服务、承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建设。建设医药智囊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国家医药决策层的管理人员参加市医药产业建设决策咨询,提高决策水平和驾驭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六)鼓励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拓展企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中小企业加入大集团、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尽快发挥政府出资设立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引导示范作用,吸引国内外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企业,参与我市的医药产业科技风险投资活动。建立新医药产业专项基金,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争取国家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政府引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确保基金的运行效果,并加强风险投资基金和专项发展基金退出机制建设,积极做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国内外各种融资市场的作用,加强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力争早日上市,通过企业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的配股、增股等手段,积极从海内外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投资医药产业,通过咨询、协调等多种形式帮助这些新的投资者熟悉医药产业发展特点,有效降低投资风险。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我市国有医药企业改革,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政府应帮助协调解决,减少投资障碍,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医药产业发展。

(七)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推广应用,运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系统,推进企业在跨区域管理的信息化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实施CIMS等信息化工程,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升传统制药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八)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药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流通服务贸易体系,加强医药商品市场准入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加强在医药产品营销技术手段和营销管理人才领域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医药贸易流通服务领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西药领域的经济技术联合,充分利用国外专利产品到期后的市场空档,发展壮大西药加工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

进一步扩大与等国内医药先进城市的药业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其它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智力、信息和转移项目,弥补医药建设能力的不足。加强与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中药材和中药产业化技术及等生物工程制药领域的合作,提高医药的资源和技术保证程度。

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扩大中药出口。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着力通过香港增加中药出口,扩大与其它地区和国家华人社团、中药机构的交流,努力开辟国外市场。大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收购国外小规模中药企业或与之合作,在当地组织生产、销售。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选派中药制药企业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先进企业或科研机构学习,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市交流指导,以及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